专访韩红 谭维维 | 当歌手遇到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91o1oopf&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首演片段
原创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于4月5日-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4日首演当天,保利剧院人声鼎沸,一票难求。或许是爱情题材的缘故,这部剧吸引了管虎梁静夫妇、张靓颖夫妇的到来。著名演员徐帆、歌手袁娅维、金牌编剧李樯也都前来观剧。
歌手韩红第一次担任了这部音乐剧的作曲,写出《暗香》的作词人陈涛也是首次尝试音乐剧歌词创作,老友田沁鑫担任了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而女主角则是那个在2016年春晚用华阴老腔震撼了全中国的谭维维。这样的四个人,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文化十分》的记者专访《阿尔兹记忆的爱情》主创团队,来,一起听主创们讲述这部音乐剧背后的故事。
韩红:
“如果我不是歌手,我的梦想是一名指挥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91i7os2v&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化十分》记者采访韩红片段
这是韩红第一次尝试音乐剧。用韩红的话来说,其实有很多机缘。“大家对我的了解可能更多的是歌声,但其实我还是个创作者。我也准备尝试专职作曲和指挥。另外,制作人也找我,导演也觉得挺好,想做些尝试,于我而言可以说是全新的一次挑战,或者说一个实验。”
对于这部夹杂着摇滚、爵士、古典音乐、Hip-Hop、R&B、Bluze等大量流行元素的原创音乐剧,韩红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不排除也许我是个失败者,但是这种新的尝试我想试一试。我们很多中国朋友很熟悉的《巴黎圣母院》音乐剧,那是一台摇滚加古典的音乐剧,它不太像百老汇,可是它仍然拥有很多票房,它仍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喜欢,所以我这一出戏就想把它写得非常流行化,好听又简单。”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宣传片截图
作为这部音乐剧的作曲兼音乐把关人,韩红并不太愿意用“音乐总监”这个词来描述自己。她怕大家混淆了音乐总监和作曲的概念:“音乐总监是什么呢?有点像接了活以后负责把关的人。就是我接了这个活以后,我分配给10来个人,我负责把关,旋律都是别人写的。作曲不然,作曲是所有的曲都是你写的,还负责监制,所以是这样的。不是不愿意说,是我一个人太多身份了,因为我在这部戏里面还参与了部分作词,编剧,又是声乐指导,是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作曲者,我觉得太啰嗦了。”因此,韩红想把自己归结为更纯粹的“作曲”。
△作曲韩红
鲜有人知的是,韩红想成为纯粹的创作者并不是冲动之举。韩红从小就喜欢古典音乐,小时候做梦都是自己穿着燕尾服站在指挥台上指挥,甚至报考过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但是却没有考上。“没想到命运把我推上歌坛,但我也很感激。确实是因为唱歌大家才认识我,我也因为唱歌能赚钱让自己生活慢慢好起来,所以我感激一切机会。”但是当她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她其实很想回到最初的梦想。她甚至连实现儿时梦想的行动都想好了:“再过一段时间大家还会看到我一个动作,就是我正式拜师学作曲和指挥。总之我拜的师父一定是一个国际的指挥作曲的大腕。”在《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宣传片里,韩红手执指挥棒,紧紧地攥在手里,优雅自如地指挥着整个乐队,像是找到了她的另一个舞台。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宣传片截图
这部剧围绕着女主角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为中心展开故事。提起阿尔兹海默症,韩红印象深刻。一个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大夫告诉她,有一对老夫妻坐在他面前,他问老太太,阿姨吃饭了吗?老太太已经忘了大夫是谁,就问坐在她身边的老伴儿,这是谁啊?老伴儿也说不出来,两个人都着急。老太太就哭了,老伴儿也在旁边哭。“这个病太可怜了,没得治,慢慢就什么都忘记了,就连自己的亲人也忘了。老两口生活一辈子了,不认识了。我希望通过这戏以后看看能不能专项来做阿尔兹海默症的扶贫帮助,在精准扶贫方面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加大扶贫力度。”一直在做公益事业的韩红表示,阿尔兹海默症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只能是亲人不离不弃的陪伴。她也希望大家看了这部音乐剧之后,一起来帮助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
采访韩红的最后,韩红用三个理由推荐了《阿尔兹记忆的爱情》:“第一个理由是飙歌厉害,飙歌会很过瘾。大家知道黄绮珊的高音,这回我不跟她飙,这回让谭维维跟她飙。第二个看点是旋律好听,绝对不让您觉得有一首歌是拧巴的,这个我比较自信。第三个理由我们的画面、多媒体、视觉感冲击力都很好。我们的合音组是《我是歌手》的合音团爱之音。音响师、总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何彪老师。这是一台全明星的阵容。”
陈涛:
深居幕后默默写出“狼烟起,江山北望”的作词人
陈涛,内地著名词作家。他曾先后为屠洪刚、毛阿敏、田震、刘欢等歌手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歌曲。
打开百度百科,输入“陈涛”两个字,赫然出现了几十条各类头衔的“陈涛”们。像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词人一样,陈涛常居幕后,并不被外界所熟知。然而,他所作词的歌曲却早就红遍了大江南北:《霸王别姬》、《精忠报国》、《孔雀东南飞》、《暗香》、《从头再来》、《有一天》、《满城烟花》等等。在2012年央视10套的《人物》栏目中,陈涛曾无奈地说道:“我们有国家一级作曲家、一级演员、一级歌唱家,但是一级作词家,没有。”
带着这些年职业作词人的经验和沉淀,陈涛接到了为音乐剧《阿尔兹记忆的爱情》作词的邀请。这是陈涛第一次尝试音乐剧,其实在去年他就已经听韩红说过要做这个音乐剧,当时他就很感兴趣。“没怎么想,就马上投入进来。在整个剧本初创阶段,还没有定稿的情况下我们作词和作曲已经先往前走了好几步。后来,详细的剧本出来以后,就不再贴合了,其实还有一些浪费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都觉得干这个事挺开心的。”
陈涛为这部音乐剧写了不止20首的歌词,他甚至写了一段将近300字的歌词,这也创下了他个人的历史记录。他表示,为音乐剧作词和平常为歌曲作词很不一样,“歌曲宽多了,只要主题不跑就行,但是音乐剧必须要跟人物、剧情贴的特别紧。就好像给一个人定做一双鞋,你做的越合适,那么把这双鞋放在另一只脚上就越不合适。”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
从某种程度上说,陈涛在这部音乐剧里也成了编剧的一部分。他解释道,“作曲、编剧、作词这三者在整个剧里面都要融为一体,都要为剧情服务,都是互相在影响,其实挺难分开的。”
因为这部音乐剧之前已经有日本版本,韩国版本,在陈涛看来,做中国的版本,则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我们就是想做本土文化,非常确定是这个目标。其实,不管音乐类型是什么,在面向中国观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本土化的过程,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宣传海报
拿到曲子从头到尾填词,需要大量的创作灵感。陈涛坦言,做音乐剧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贴合人物形象,虽然整个剧的情节都比较苦,但是情感的位置必须得到。“会特别心累,操作上也累,几百字在前面一铺,后面还要有几百字跟上。人物的刻画要一点点深入,但是在词上又走的很慢,因为在剧情上并没有特别激烈的冲突,一直写到后面真的觉得很疲劳。”
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哪一段歌词是自己的“神来之笔”时,陈涛说道,“有一个大段叫“建筑师的梦想”,是金志文唱的。这是一个特别长的摇滚,自始至终就围绕着建筑师这个行业。从头到尾写了近300字的歌词没有离开建筑这个关键词,总体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陈涛始终觉得专业和业余的作词人都需要有一定的水准,可能不是每次都达到100分的水平,但至少要80%、90%。“一个专业的作词人要做到随时可以创作,哪怕现在给你一张纸、给你一个笔,那你就得写。”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建筑师的梦想”
最后,把陈涛的这两句话送给在漫漫作词路上求索的作词爱好者们:“其实职业作词人应该更多的把别人的情绪,别人的情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然后落实在笔上。这个过程不能有衰减,最后要有升华。一个职业作词人必须是理性的。”
谭维维:
音乐剧像是我对舞台的启蒙认知,让我充满感知和敬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91x7shb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化十分》记者采访谭维维片段
她曾经是青歌赛上那个负气退赛的任性歌手,《超级女声》里的不甘亚军,《我是歌手》里的踢馆女王,更是连续两届央视春晚上自信的女歌手。
她在输掉那年超女的冠军头衔之后,一度没有任何消息。直到2009年她突然找到了高晓松做编曲,推出了名为《我是谭某某》的专辑。8年后的今天,专辑里那个“自以为是的谭某某,风光不在的谭某某,恶习难改的谭某某,讨厌自己的谭某某”似乎一去不复返,已经34岁的谭维维如今吃素健身,过起了恬淡日子。去年九月在岗仁波切山顶接受了台湾演员陈亦飞的求婚后,谭维维慢慢变得强大而柔软,生活也向往着安定。然而参与到这个原创音乐剧的由头,却并不是安定生活中的随缘,竟是她毛遂自荐。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
面对记者的不解,她解释道,“我特别喜欢音乐剧,但是中国的音乐剧非常少,中国又少有专属的音乐剧人才。像我们学校(四川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校,上海音乐学院也在开音乐剧的班,或者是排音乐剧的戏,但那只是非常非常小的进步。然而在国外,像在百老汇或者英国,音乐剧的演员与歌手都差不多,数量也非常庞大。他们为了选一个角色,从几百、上千人里选。但是我们选一个角色可能都没有多少人可以选,人太少了。所以,我觉得需要更多的人知道音乐剧。我们能做什么呢?参与,重在参与,让更多的人亲近,了解,原来舞台剧的魅力是这样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谭维维第一次出演音乐剧。早在刚进大学的下半学期她就已经在演音乐剧了,那时她17岁。那是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剧,叫《未来组合》,她连着演了100多场。然后又演了《金沙》、《蝶》、《花儿与少年》。“我觉得,音乐剧像是我对舞台的启蒙认知。以前觉得舞台就是上去唱唱歌,但是当演完音乐剧以后,更加亲近舞台和感知舞台,感悟到舞台的庄严和仪式感,也让我更加敬畏它。”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
谭维维在这次的音乐剧里饰演了一位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女孩。谈起这个病症,谭维维感慨良多。“我以前没有太多接触过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后来要演这个剧就做了一些了解,我才发觉,身边有很多朋友的家人都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以前总是认为老年痴呆到了老年才会有,其实不是,这个病越来越年轻化,走近这种病例才知道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是非常痛苦的,到了晚期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很多并发症,无法治愈。这是很残酷的事情。”
在扮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特别崩溃的瞬间,深陷在角色中。对此,谭维维反倒觉得作为非职业演员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多时候的反应是最真切的,实实在在的。但是戏剧是理性的艺术,它既需要感性的支配,又需要理性在舞台上呈现。所以她很感激导演传授的一些技巧,如何利用技术让观众体会得更清楚,让观众对自己的表演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才是戏剧最终的魅力。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彩排照 于大兴剧院
4月5日-8日的保利剧院,谭维维要连演四场,经过前期多场的排练,她又是如何一直保持嗓子的良好状态?谭维维说出了两个字:“热爱。”对这样长时间演唱的劳累,她认为“我们并不特别,所有人都疲惫。但是大家都一样,我熬到7点,他们也熬到7点,我熬到3点,他们也熬到3点。谁不累?都累。举个例子,我们四川人爱吃火锅,很烫对吧?你既然选择把它端起来了,就要全程把它端完。我觉得这是职业演员、歌者必须要做到的基础,假唱或不认真,那都是错误的示范。认真排练认真唱,这是基础。”
△主演谭维维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它更多想传达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关怀和真正的关心。在采访的最后,谭维维谈到这部音乐剧的真正含义:“从你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你就会跟医生、跟病床、跟周遭的一切发生关系,当你认知到这一点,你就知道,哪怕是一个陌生人跌倒你都会选择扶起他,所以这部剧更多传递的是人与人一定要相互的关怀,这个世界才能更美好。”
△《阿尔兹记忆的爱情》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谢幕
对田沁鑫导演的专访将在之后的推文里为您呈现,敬请期待。
田沁鑫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她的作品以当代艺术观念和东方美学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强调诗化语言融合的表演。话剧代表作:《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罗密欧与朱丽叶》、《山楂树之恋》等。
记者 | 王瑞宁
实习编辑 | 潘婷
运营 | 邓荣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CCTV《文化十分》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CCTV文化十分
合作邮箱:wenhuashifenxmt@126.com
CCTV-3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1:50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