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文脉通心 | 你真的熟悉汉字吗?俄罗斯留学生大卫来告诉你!

2017-04-28 CCTV文化十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973ef5q5&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视频观看完整节目

导读

民心相通,语言铺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我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同比增幅明显高于各国平均增速。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大卫,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完汉语言后,又进入清华大学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一本汉语版的《说文解字》成了他的枕边书。还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孔子学院学生康可,从小跟随父母来到中国学习生活,常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对他来说,做好中英人文交流,是他的乐趣所在,也是他的使命。



大卫

《说文解字》成为枕边书




和有六种读法,和也有各种各样的意思,最常用的是和睦相处。但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顺从他,我可以同意你的观点,我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即便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还是可以跟你和睦地相处。


△大卫参加“汉语桥”比赛


在2014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上,大卫就曾展示过他对中国典籍的了解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在比赛中,有一个“为汉字添加偏旁组成新汉字”的环节,大卫几乎抢到了所有的分数,他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熟悉让现场专家连连惊叹。

大卫对汉字偏旁的熟悉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出生于丝绸之路沿线——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大卫,在10岁那年找到了外公收藏的一本中俄字典,字典上方方正正的汉字吸引了他。

我之所以喜欢上汉字,就是因为它神秘,有意思,不一样。


看到大卫对中文字的浓厚兴趣,他的父亲给他推荐了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他第一次从小说中了解到汉字是由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有几个不同的意思。

那篇小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母亲教育自己儿子的时候。她让儿子写下娶妻的“娶”字,然后母亲告诉他,娶妻的娶字一个耳,一个又,一个女,实际上那“又”也是手的意思,意味着用手抓女人的耳朵,把她带回家,这就是结婚的意思,你得赶紧给我娶个媳妇。


2011年,大卫进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言专业,和普通中国学生一同上课,进一步探索汉字的秘密,大卫的老师向他了推荐《说文解字》,建议他通过抄写来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含义。


大卫用了两年的时间将书中收录的9353个汉字的解读一一抄写,在这一过程中他系统地了解了篆体和繁体字,如今他还能熟练地书写繁体字。


繁体的动,左边是重量的重。它是形声字,从力,重是它的声音。实际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在当时动跟重是一个音,这个字就刚好体现了这个读音。


汉字为大卫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看到了一个宏大的文学世界,在中国学习的几年里,鲁迅对俄罗斯文学的大量翻译研究吸引了大卫的,他发现鲁迅从1909年开始,就不断将果戈理、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俄罗斯重要作家的作品不断翻译、介绍到中国,这些作品对鲁迅的创作也产生过重大影响。

鲁迅虽然是没有学会俄语,但是他翻译了大量的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他当时翻译《死魂灵》使用了一个英文的版本,两个德文的版本和两个日文的版本,他当时日记里也说,出版这种东西很难,但是鲁迅他是大公无私地在做这些事情。


2016年,大卫进入清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硕士学位,他选择了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鲁迅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希望能通过鲁迅对俄罗斯文学的翻译研究进一步了解他的创作,探寻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联,在和老师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还让他真正了解了本民族的文学。

当时在俄罗斯我不爱看俄罗斯文学,但是中国以后,很多中国的老师对我说,你们俄国文学很伟大。慢慢地我才意识到,世界的文学是一体的,相互都是关联的。



康可

做好中英使者,为人民服务


在近日举办的复旦大学第一届留学生辩论赛上,我们见到了就读国际关系和物理专业的英国留学生康可,这是康可在复旦学习的第一年,也是他在中国读书的第9年

地道的中文源于康可9岁开始就跟随在中国任教的父母一起,在山西大同、湛江等地生活学习,举家从英国搬去中国读书,对康可一家来说也是个勇敢的决定。

我爸爸当时见到我小学的校长,说要把我带到中国去,校长说“你简直是疯了!”如今中文变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语言,过了几年之再回到英国,又见到校长,他就说我爸爸真的是很有眼光。


从中国初中毕业,回到英国攻读高中和大学的康可,心中始终有个中国情结,得知孔子学院在他所在的兰卡斯特大学设立了分院,康可决定以申请做支志愿的身份给院长发一份自荐信,这次见面,也让康可拿到了参加第十四届“汉语桥”比赛的入场券。

2015年康可从来自97个国家,13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汉语桥”亚军,并跟随节目组来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泉州、大理等地,探访海丝遗迹多元文化的交汇共融,这次经历也触发了康可对于如何利用自己的多元文化的属性,推动中英跨文化交流的新思考。


我要给全世界的人民展现中国的文化,还能给中国人带来一些全世界的文化,因为桥梁是要双方向的。丝绸之路也是这个意思,把中国的东西带到西边,然后再把西边的东西再带回中国。


做中西文化的使者从此扎根在康可心中,走出“汉语桥”后,康可开始陆续参与到中英文化交流的主持和推广中,并在习主席2015年访英期间,作为孔子学院学生代表,朗诵了习主席在20多年前所作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我以前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很小就接触到了焦裕禄的故事。我知道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就从这样的精神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更想让我去做这些志愿的事情。


现如今,除了完成课业和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活动外,康可每周末都会作为英国卡迪夫公学的校友大使奔赴中国各地,为家长交流在中英两国的学习经历和心得,还自学古文经典、国画和古筝向留学生推广传统文化和汉语传播


我最重要的人生阶段是在中国住的,有时候我会把英国看成我的第二故乡,而把中国看作是我的家乡。通过学中文,孔子学院和汉语桥这些平台,让我变得更自信。我相信未来我一定会在中国发展的,我能做好中英文化的使者就算是我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


民心相通更多体现在不同的文化观、文明观和价值观,在各国青年群体中相互碰撞与交流融合。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康可大卫这样的年轻人相聚在“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平台上,把多源文化思想传播到全世界。


记者 | 段译  王宇晨

实习编辑|王晋

运营|邓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一带一路·文脉相通 | 胡斯曼:在丝路上建起“动漫梦工厂”

一带一路·文脉相通|敦煌壁画修复和数字保护走向丝路沿线

专访迪玛希:哈萨克的翅膀 “一带一路”上的音乐使者

●“小戏骨”:我人虽小,但戏很足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CCTV《文化十分》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CCTV文化十分

合作邮箱:wenhuashifenxmt@126.com

CCTV-3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1:50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