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羌族姑娘:一针一线绣出大山的生活希望

2017-06-19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90后的张居悦是四川阿坝的一名羌族姑娘,2012年,大学毕业的张居悦回到了故乡理县,成立了“囍悦合作社”。一方面将羌绣文化与创意结合,把羌绣文化推广出去;另一方面带动周围300多位妇女和残疾人实现了“居家就业、在家致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68p8oza&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点击观看视频


 一回拈出一回新


四川阿坝州展区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展厅里,四川阿坝州展区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与非遗保护”为主题,展出了羌族刺绣、藏族祥巴等34个特色非遗项目。其中,羌绣传承人张居悦的展厅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客户前来洽谈,她向人们展示了围巾、箱包等融入生活的羌绣用品。



羌绣展品


羌绣“云云鞋”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这些都是我们传统的“云云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寨子的妇女绣的“云云鞋”风格都是不一样的。羌族也称作“云朵上的民族”,所以我们的鞋子很像云尖,也叫“云云鞋”,表达了羌族妇女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热爱。


羌绣手艺


因为羌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羌绣”作为民族文化遗产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2008年汶川地震使多位掌握羌绣重要技法的传承人遇难,羌绣一度濒危。羌绣帮扶计划是灾后重建项目之一,当时还在念大学的张居悦陪母亲给当地妇女送绣片。


“云朵上的民族”的文化传承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刚地震那会儿,大家没有其他任何的收入来源,但是时间长了,必须得振作起来。从妇女角度来讲,田地里的活一时半会也不能去做,大家就只有通过这个发放的绣片,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来维持生计。


张居悦带羌绣走出国门


大学毕业的张居悦回到羌寨,带头办起了合作社,不仅与上海美术学院等多个学校、培训机构合作,还让羌绣走出国门,在英国、意大利等国展出。组织当地300多位妇女学习羌绣,传承羌绣技艺。每次接到新的订单,张居悦会第一时间设计好绣片,爬到高山送到绣娘家。


张居悦向外国友人介绍羌绣文化


 总把金针度与人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因为现在绣花的年轻人很少了,看到的都是给一些老阿婆、老阿妈们发绣片,所以我觉得好像我们年轻人应该做一些事情了。

羌族妇女做绣花、绣片


羌绣展品


今年50多岁张群英在2006年因为一场重病导致腿部残疾,子女纷纷外出打工,平均一两个月回来一次,平时都是她一个人带着4岁的孙女生活。


绣娘  张群英

我现在也做不了农活,张居悦给我带来这些绣片,一个月差不多挣个一两千元,带着娃娃生活上就差不多够了。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年轻人出去打工,留守老人带留守儿童,所以说我这儿来的一些绣花、绣片,大家总是盼着有没有什么订单,然后大家就自告奋勇地来。


张居悦向汪国芳讨论技法


今年已经82岁的汪国芳是现在唯一一位国家级羌绣传承人,张居悦一有时间就去向老人讨教挑绣技法。


国家级羌绣传承人  汪国芳

还是要把老的这一套羌绣这些传承下去,创新也要在老技法的基础上传承下去,老的图案、老的手工艺要传下去。本来有些图案像我们羌族的“团团花”、“园荞花”这些如果用机绣味道就变了,下一代的娃娃也要传承这些老手艺,这样传承下去。


传统手工绣作

机器绣作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我们做创新也不能忘了这些原有老手艺,用手工绣的,不是用一些机器绣的也叫羌绣。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积极推动创意和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在羌绣文化恢复中成立了“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羌绣合作社、羌绣公司等,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3000余名妇女居家就业。


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


羌绣传承人  张居悦

我们有自己民族所要想表达的这些情感寄托,我想让更多的妇女、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件事情,传承发展这件事情,这个是初心


“囍悦合作社”创建公众号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陈顺清

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以后,带动最大的项目就是羌绣。这块要抢救保护,需要通过一些传习所,通过项目来支撑,通过培养年轻人来代代相传。而且要走上市场,与广大的市场结合,通过市场的效益空间来让更多人参与这种文化抢救和保护之间,实现活态传承和生产性保护有机的结合。


羌族文化传承


曾经羌寨的每个姑娘都会绣花,外婆教给阿妈,阿妈再教给女儿。如今这些羌族妇女靠绣花就能够养家户口,从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中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袁晓琳  张思齐

编辑 | 张震宇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木版年画可以“脱单”?听85后传承人告诉你

当现代审美遇上传统锡工艺……

这款灵感来自唐朝琵琶的“木作手包”,入围了国礼名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