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冈仁波齐》| 从导演张杨的日记里走出来的故事

2017-07-07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由张扬执导的艺术影片《冈仁波齐》自6月20日上映以来,已经收获超过七千万元票房。日前,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在做客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时预判:“影片已经延长档期至8月20日,最终票房可以达到1.5亿元。” 



现在,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艺术片拍摄背后的故事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513h0g7w2&width=500&height=375&auto=0冈仁波齐》幕后故事



故 事 简 介

“今年是马年,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我们一起去朝圣吧。”


一句再平常、简单不过的话就这样搅动了西藏芒康县一个叫“普拉”的小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得知消息,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同往。


于是,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经历青春期的少年、遭逢变故的夫妇和他们天真的小女儿……


十一位各有故事、各怀梦想的普通藏人和一个电影剧组组成了一支特别的朝圣队伍:历时一年,穿越生、穿越死、穿越2500公里绝美的高原四季、穿越肉体和灵魂将面临的一切未知的磨难,直至抵达道路尽头的神圣。


而他们在这期间只做一件事——五体投地!

《冈仁波齐》看起来是纪录片,实际上是个故事片。电影中的这些人物是早就设计好的,只有现场拍摄是纪录式的。演员们正常烧火、做饭、喝酥油茶,导演让摄像机一直开着,碰到好的场景就暂停,想几句台词,加在刚才的场景里。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创作最初的时候是没有剧本的,台词也都是现想的,为什么会在那样的时刻要想出那样的台词?

张杨:其实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虽然我们说它不是纪录片,但是它整个拍摄的方法,比较接近于这种概念。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做观察,观察他们支帐篷、拆帐篷,在里面烧火、做饭、睡觉,包括每天磕几公里……我要通过观察每个人从身体上、生理上的反应,然后去得到一些东西。


在我们拍一场戏时,比如说他们支起帐篷来,然后生火做饭,说两句话,其实这些话可能就是昨天他们在实际生活里说完了的,只是我看到以后觉得这个不错,就把它又重演了,这些它基本上是带着一个即兴的状态。

人 物 设 计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患重病,一路走来,也许丧命在路上,但对于他(她)来说,能死在朝圣的路上,是最好的归宿。藏族人如何面对死亡,他们对于轮回的认识,天葬。

另一种可能,他(她)一路走来,身体反而越来越好,路途中他们遇到死在路上的朝圣者,他如何看待。可以拍天葬,也可以用隐喻的手法表现天葬。天葬是藏族人对于肉体和灵魂的一种认识。

一个不知道自己怀了孕的姑娘也一起上路了,一两个月后,发现自己怀孕了。是继续走,还是返回家乡,她决定继续走。她希望孩子生在朝圣的路上,对于孩子来说,功德无量。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三个月时的强烈反应,肚子越来越大,走不动了,她要坐在车里被其他人拉着走。最后她要生在哪里,真的是生在路上,被老人接生,还是到就近的医院产下婴儿,还要继续走吗。这是藏族人对于生的认识,也是轮回中的一环。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村中是个无恶不作的小流氓,干了坏事以后,父母逼着他跟着朝圣的队伍上路。他是在不情愿的状态下上路的。他会有怎样的变化。一路走来他的心灵真的被净化了吗?他真的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了吗?当然,他要遇到艰险,要去考验他的身体与心性,他应该还可以遇到爱情,也许是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可以值得珍藏在内心了。这是一个藏族版的少年派奇遇旅行。要看到他的成长与变化,要看到他成长为一个男人的过程。

自然,应该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和他相配,不一定是十五六岁的姑娘,应该是比他大的姑娘。可以是一起同行的,也可以是路上遇到的。一起同行,在最后分开,这是一个关于藏族人爱情的故事。他们对于爱情、婚姻的认识。

这里边,还应有个中年男人,一个领路者,一群人上路总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去带领大家,他肯定是要众人信服的。有些沧桑和经历,他是个屠夫吗?因为杀生所以要多次的去朝圣,去洗去自己的罪恶,这也是藏族人对生命的认识,也是轮回的一部分。当然,他还可能是一家人一起上路,应该有老婆和两三个孩子。中年女人,可以在路上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她每天生火做饭照顾大家的起居。而孩子们则可以增加很多快乐,他们从小就身体力行的受到这种宗教的熏陶。


——张杨导演手记  《冈仁波齐》人物设计

孕妇、掌舵人、老人、少年、小女孩、屠夫……十一个和演员毫无关系的人,像命中注定一般,一个个从张杨的日记本中走了出来,踏上他们的演绎之路。

记者:您在电影中设计的这几个人物,对于影片的意义是什么?

张杨:因为我们之前也是看到过很多朝圣的队伍,首先我要说出生、死亡,其实在朝圣的过程里都是一种常态,我们也具体碰到过非常多的实例,就是小孩在路上出生了,老人在路上去世了,尤其是很多老人,他们觉得如果死在了朝圣的路上是一个非常有福报的事,或者说死在拉萨或者冈仁波齐这样的地方,他们觉得这一生是非常圆满的。这一生一死,可能对导演来说,就想把它放到电影里面。还有屠夫,因为以前我也真正的接触过一个朝圣队伍里面的屠夫,他自己就想到拉萨,通过朝圣转生来赎清自己的罪孽。

 

影片中的人物可能说它都具有普遍性的概念,正好我们在这个叫普拉村的地方,在四家人里面就找到了我们想要的这些人物,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原来我想,要找到完全符合你的那种想像,符合你的要求的人物,是不是得在很多地方才能找到,但是没想到就在一个村庄里边,四个人家里面,就找到了他们。这些以后的故事,就是完全按照他们各自的真实的背景、真实人物关系去设置的。

记者:这部电影的人物设计非常丰富,包括屠夫、老人、孩子,但是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是以某种个人的目的去朝圣的,一开始并不全是为了祈求众生平安。

张杨:正常的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目的,不可能说我上来就是充满大爱。但是我们说在西藏,为众生去祈福这个事情,本身就很自然地融在他们的身体里、血液里的,他也不是说突然哪一天领悟了什么,哪一天受到了什么启示,然后我要为众生去祈福,他们可能从小就是这种概念,就是要为众生去祈福。所以他们既可以带着自我的诉求、自我的愿望,但同时为众生去祈福这种想法,又是根深蒂固的在这儿。

张杨将《冈仁波齐》定义为一部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剧情片,追求的是“生活化”的真实表达。它的拍摄自由却不随意,整部影片没有程式化的剧本,全靠从演员们在路上的日常生活中即兴挖掘故事和人物,再转换成电影语言表达:吃饭、睡觉、磕头、念经……在一步一趋的重复中,十一个平凡的生命历经生、死、成长、蜕变,而在镜头之外,张杨则平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在“CCTV文化十分”昨日的推文 《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 | 对话导演张杨:越朴实越有力量 (☜戳蓝色字体查看原文)中,张杨导演通过与记者的对话,解答了观众对《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提出的一些疑问。


明天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电影《冈仁波齐》的故事,并将送上与影片有关的精美礼品,记得关注哦!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李雅琦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这部关于余秀华的纪实电影,为什么口碑爆棚

听说张艺谋最近又搞了一个新花样?这些年可能我们都没读懂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