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故事 | 十八军以血肉之躯铺就进藏路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筑路,十八军的官兵经受着物资供应的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难,在荒山野岭展开了顽强的筑路战斗。施工过程中,《歌唱二郎山》这首军歌诞生了。
“二郎山高万丈,康藏交通被它挡。解放军铁打的汉,开山挑土架桥梁。”歌曲不仅唱出了官兵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豪情,也唱出了藏族群众对跨过天堑沟通世界的渴望。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十八军用血肉之躯开山筑路的故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535941h1z&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之间,也是内地通往青藏高原的第一道屏障。
这里山势陡峭,在东西距离不到60公里的范围内,二郎山的海拔却从600米陡升至3500米,而征服天堑越通途,眺望外面的世界,就成为了当地人一直以来的梦想。
原十八军53师158团1营机枪连藏文干事 杜琳
全中国陆地,除了西藏都解放了,只剩下西藏这一块地方,所以毛主席很迫切地要求我们进藏。
1950年,面对一无图纸,二无工程机械,三无技术人员的“三无”境况,还要战胜恶劣的气候和与反动势力作战等困难。
筑路的官兵穿着单薄的棉衣,身上捆绑着绳子吊在半山腰,一个人扶着钢钎,一个人挥着沉重的铁锤,劈山凿石。
原十八军53师158团1营机枪连藏文干事 杜琳
我们在青衣河畔的河滩地上,每个人发一把铁锤,发一捆稻草,把稻草拧成稻草绳,做一个稻草绳的绳圈,圈住鹅卵石,拿锤一砸。自己的铁锤砸住自己的手常有的事。
虽然铁锤砸到手脚是“家常便饭”,但战士们筑路的热情高涨,还常常因为抢铁锤,争得面红耳赤。
四川省天县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高纪志
有的战士一抢到大铁锤,怎么也不肯撒手。有的怕第二天抢不到大铁锤,晚上偷偷把大铁锤藏起来。打炮眼的战士杨海银一口气打了1200锤,成为全军皆知的千锤英雄。
原十八军53师158团1营机枪连藏文干事 杜琳
不管是满身大汗,大家都是坚持着,不管是砸伤崩伤,这个都不是困难,另外就是抬石头磨破了肩膀都是咬牙忍住。
我的肩膀现在还很好,我现在还能担挑,为什么呢?都是练出来的,这一块皮成了一块“象皮”了。
筑路官兵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近万人在一起施工,天天要吃饭,山高路远,没有人烟,买不到蔬菜,部队只好专门抽调战士,天天出没在树丛、荒草、乱石之中,抵御着寒风、蚂蝗、虫蚁的袭击去割挖各种野菜。
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1万立方米土石方,打通了二郎山的路。
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官兵正是凭借着“二郎山精神”,一鼓作气,修通了长达2416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4963名战士牺牲的代价。
每公里的川藏线上,都长眠着两位年轻的筑路官兵。
(视频2)
今年已经快八十岁的娜喜奶奶,是当年十八军的一名年轻战士。尽管修路进藏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娜喜奶奶每到祭祀的时节,还会给一位不知名的战友送去一碗青椒炒肉丝。
原十八军53师157团宣传队文艺战士 娜喜
把他自己背的那个被子,就把他裹起来,挖一个洞埋在那里,我们就转三圈,进山又往前走了,所以每次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他们后来说是,他是四川的,四川人不是爱吃青椒肉丝吗,所以每次的话都要带一些青椒肉丝,就给他。
60多年过去了,川藏路不断改建修缮,从当时的砂石路改建为现在的柏油路,千千万万的车与人在这条路上通过,成千上万吨的货物从这条路上源源不断地运进藏区。战士们以血肉之躯铺就的天路也将“二郎山精神”代代相传。
原十八军53师157团宣传队文艺战士 娜喜
就是这个信念,要解放西藏,把五星红旗插在喜马拉雅山上,这是最鼓舞人,也是最有力量的一句话。
今天的人们行走在川藏线上,已不复当年的艰难。但是人们不会忘记,每公里的川藏线上,都长眠着两位年轻的筑路官兵。《歌唱二郎山》这首歌不仅是当年修筑公路的战歌,也是对这些年轻筑路官兵永远的纪念。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节目视频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杨晓宁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 专栏 | 30亿《战狼2》:满分十分,我给十分(内含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