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主播带你直击故宫最“火”的年度大秀

2017-09-16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两年前,《清明上河图》引发的“故宫跑”和大长队的余温还未散去,今年又来一幅北宋鸿篇巨制长卷。


2017年度大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已于昨日正式开展,一大批珍贵的青绿山水画名作,在故宫集中亮相。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要数宋代天才画家王希孟18岁时完成的巨幅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这次,央视主播王言来到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殿展厅,带大家一探“千里江山”的究竟。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国画山水,我素爱写意,泼墨万里,爽快淋漓。


总觉得工笔山水雕琢太甚,而国画的散点透视就决定了它长于营造意境、弱于精准表现三维空间。(好吧, 我说实话吧:工笔画起来太费劲、太费时、太考功夫了。所以老师上课时夸赞工笔山水的好,我总是Get不到点。


但唯有一个例外,《千里江山图》。

 

第一次看见《千里江山图》是在一家文创用品店炎炎夏日,汗流浃背、心思燥热之际突然看到一条青绿色的围巾,顿觉这色彩直如一根绿豆沙口味的冰淇淋,清凉静谧、神清气顺。

围巾旁边摆着的一卷国画复制品,那便是《千里江山图》了。


哦,原来这梦幻般的色彩是出自这里。

好多年没去故宫,听说要展出《千里江山图》,心头又浮现出那抹神秘魔幻的青绿。


正式展览的第一天一大早,进宫看展。


能感觉到故宫为这次展览下了大气力,做了不少实景布置,展板图示。金碧辉煌之中,青绿山峦隐现,这份意境和用心值得点赞。

一进侧厅,凉风阵阵,说是为保护画作,室温恒定为19摄氏度。庆幸自己英明神武,带了外套。

 

侧厅是隋唐青绿山水画展,有大名鼎鼎的《早春图》等。但我脚下不停、直奔主题。

宋代郭熙《早春图》

根据我的经验,哪怕配角演技爆表,毫不逊色领衔主演,也一定要先直奔主角展品,看过瘾了再慢慢欣赏一众配角。


果然一进主厅,室温依然寒冷,但气氛明显热闹起来,主展柜前已经挤满了观众。还好,展柜离我只有一臂的距离,近在咫尺。结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这一臂的距离走了足足一个小时。


最“低调”的国宝,最“高调”的观众


身后排队的人渐渐多了,队伍慢慢“发胖”,焦躁开始发酵。终于,一直默默来回踱步、无所事事的工作人员们如梦方醒,开始从队尾下手来“减肥”:警戒线拉起来了,队伍总算有序了。


但排队者积攒的能量开始一点点爆发:

——“前面的有没有公德啊?!”

——“这是公共展览,不是私人展览啊!”

冷嘲热讽的催促声汇成一首Rap。


看展的观众们又觉得这伴奏太闹腾,纷纷要求换一首“配乐”:

——“嚷嚷什么啊?还让不让人好好看啦?”

——“谁让你们自己来得晚啊!”


甚至,一位背蓝色书包的大哥杵在展柜前不看画了,转身和排队观众们嚷起了群口相声。瞬间,我们从故宫午门来到北京天桥。


那20来位工作人员们这时候又突然想起:我们虽然不在南二环上班,但我们也会说相声啊!于是他们分成两组加入相声表演——

对排队者的台词是:请不要喧哗啦!

对参观者的台词是:请往前走走嘛!

排队者们回应:我要是排到前面去了,我也不走,我也趴一小时!

参观者们回应:吵什么吵啊!我是来看画的,不是来配合你们往前走的!

我对观众的兴致仿佛一下子超越了看展的兴致: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发现大家看展览已经不怎么用眼睛看,而是都用手机看。



数了数展柜前靠近我的二十位观众,竟有17个人都拿着手机!好几个人都把手机贴在玻璃柜上一寸一寸从上到下地拍照(还好,都关了闪光灯)。另外的三个人,两个用的是相机,一个用的iPad。



反而是之前一直与排队观众争吵的蓝书包大哥好像没怎么拿出手机,只是时不时摘下眼镜贴在玻璃展柜上,在画卷的长桥处和高峰处都驻足良久。



想起一事,于是发信向一位国画老师求证——果然,得到的回复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每15分钟仅允许24人同时参观。”


西方很多传世名作,比如《最后的晚餐》都是经年累月的常设展;但中国国画,尤其是《千里江山图》因为使用大量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颜色很厚,每一次展开,画卷都有颜料剥落的危险。

据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二次全卷展示,难怪有人说《千里江山图》是最低调的国宝。


那要是每人只让看半小时,不允许带手机、相机,会不会有发烧友看完后重新去排队再来看呢?应该会有这样的真爱吧。



但当我看展结束,一看到午门下排队的人群,我才理解为什么观众们不仅声音高脾气大,而且一旦趴到展柜上就再也不愿挪动脚步了。

 

上午刚刚10点,看展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队:

 你以为上图就是全部了吗?其实远处还有一条警戒线,这条线后面才是排队的全部人群:

如此低调的珍宝全卷展示,实属N年一遇。观众们高调一点,嚷嚷一下,抱怨几句,只要不是粗口脏话,也可以理解。


但作为组织者的故宫博物院,我希望后面三个月的展览期间,他们能有更好的组织安排。


就像故宫这些年的文创产品,新媒体体验都做得越来越用心了,最近刷屏的一款故宫月饼的微信广告“朕收到了一条来自你妈的微信”非常接地气、有创意。

在新媒体疯狂的今天,传统文化的象征故宫,都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更说明世上无难事嘛。


(点击文末最下方“阅读原文”去“接圣旨”↓↓↓)


只要走心,组织工作也一定能越来越有序,让更多观众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我眼中的《千里江山图》


在我自己极其有限的国画学习生涯中,工笔是极其枯燥的记忆,细细地涂上一层色、等着水分干掉、再涂一层、再等再涂,好生无聊。


只有看到《千里江山图》这样的极品,可能才会觉得所有的“等待”都是超值的吧。


事实上,这幅画,王希孟这样的天才也足足等了半年、画了半年才完工。

最牛的艺术品一定不需要任何背景解读、任何前情介绍,而是先在感官上、感性上打动你、征服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王希孟的调色中,天地的美是不事声张的。


《千里江山图》虽然是工笔,却不是纯写实,而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

千里江山图

纵51.5cm,横1191.5cm

👇请将手机横向滑动欣赏👇

点击图片可欣赏高清大图


它一山一水、一木一舍都极尽写实之能事(不少画论找到了画作中的屋舍、长桥在宋代江南的原型),但它们拼合在一起却反而超越了现实,成了一幅桃花源的写照。

这个片段,垂钓(或是伐木)归家的乡民拱手为礼,相互致意。太和谐了,太符合儒家想象中礼乐社会的情状了。这不就是“再使风俗淳”吗?

然而我猜到了开始,却没有猜到结局。


有人引述一本叫《北宋名画臻录》振振有词:


十八岁的王希孟呈上《千里江山图》后,宋徽宗龙颜大悦,但此后王希孟开始关心国事,直言规谏,后来更是奋而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这幅画让徽宗震怒,赐死了二十岁的王希孟。


我认为:宋徽宗既没那么赏识王希孟,王希孟也不可能一下子有了那么深切的现实关怀。

 

首先,从蔡京的题跋中我们确定宋徽宗亲自教授过王希孟,而且他喜欢这幅画。


但是,徽宗把这幅画赐给了蔡京。中国古代专制的君主们真的酷爱一件佳作时会与人分享吗?唐太宗不是死了都要《兰亭序》陪葬吗?况且,徽宗自己也收藏了一幅画,几乎从不与人共赏,那幅画叫《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纵25.2cm,横528.7cm

👇请将手机横向滑动欣赏👇

点击图片可欣赏高清大图


再说青年天才王希孟(18岁在古代应该不是少年了)考进书画院后,得以临摹海量的先人佳作;后来又从事文件整理工作,得以接触到大量先贤文字。并没有史料证明他有大量游历天下,做社会考察的机会和经验。

 

我以为,《千里江山图》中王希孟的“江山”是他臆想中的江山,是从前辈画师的笔墨中总结提炼而出的江山。


那是当时宫廷画院对江南文化的一种渴慕,那是儒家理想中讲信修睦、路不拾遗的大同世界。所以千载之下,这幅千里江山的气象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高远理想的追求,是一幅盛世江山的蓝图。


最后,如果可以,我想长按图片举报乾隆爷的这段“弹幕”!


故宫连推七大展 每展料十足


9月故宫展览活动再次进入黄金期,一个月内推出7项展览。


■ 9月6日——12月5日

武英殿展出《赵孟頫书画特展》。赵孟頫及其相关书画大家100多件珍贵书画,让你认识一个雅正气度重塑的时代。


■ 9月15日——12月14日

午门雁翅楼重磅推出《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包括《千里江山图》在内,众多青绿山水画名作将惊艳亮相。午门雁翅楼展厅也已进行独特设计,在青绿色调的空间中欣赏明丽山水。


■ 9月19日起,畅音阁、阅是楼升级为“戏曲馆”。这里原是清代宫廷一处完整的三层“大戏院”,升级改造后,观众在这里可以看到宫廷“大剧场”后台扮戏、前台演戏、专座看戏的全套过程,体会宫廷戏曲的独特魅力。


■ 9月26日——2018年2月底

永寿宫上线《天禄永昌: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金秋时节,故宫用鹿角椅、鹿头尊等近70件珍贵文物,讲述一场有关鹿的故事。届时,9只梅花鹿还将入驻慈宁宫花园。


■ 9月28日——2018年1月3日

神武门迎来《茜茜公主与匈牙利:17—19世纪匈牙利贵族生活展》。电影《茜茜公主》中的少女和匈牙利贵族的奢华文物,要来故宫啦,这也是匈牙利文物首次在故宫展出。


■ 9月29日——2018年2月28日

斋宫、诚肃殿奉上《明代御窑瓷器: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明代景德镇出土的落选品与故宫收藏的传世品同台展示,有对比也没伤害。


■ 2017年9月下旬

端门亮相《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养心殿目前还处在大修中而暂时关闭。端门数字馆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还原养心殿,体验“与重臣商国是”的情景,老传统增添新时尚。


★ 观众持故宫入院门票,全部免费参观。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张震宇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那些年你不想错过的电视剧,外国观众也都很喜欢

●电影大师与青年导演对话 | 陆川:在姜文面前,我就像来面试前台小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