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敦刻尔克》到底在说什么
作者: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
助理研究员 王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对于一个族群共同记忆中的大灾难或者大机遇,我们的认识来自父辈及他人的讲述,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字记载,来自百余年的影像叙事……
然而到了今天,所有的这些叠加起来,却不足以确认我们对一场战争的价值观、历史态度和情感方式。
因为不管你愿不愿意,技术进步急切推动的信息化生产和全球化共享,早已让我们身陷 “后事实”和“后真相”时代。我们被信息洪流卷入,我们也参与生产着信息,“全球在场”和“全球围观”成为一种新现实。
历史不再是唯一的和确定的,更多地取决于它能够多大程度地唤起情感共鸣。
因此,尽管《战狼2》和《敦刻尔克》是两部完全不同的关于战争的电影,却在某一点上达到共识:
不暴露真正的敌人,不铺展宏大的战争格局,
燃起观众的体验和情感
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孤绝的个体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谜题电影大咖克里斯托弗·诺兰,善于利用主观视角,将一桩虚构的犯罪行为,编入一个极端复杂的叙事前提中。
作为一个伦敦人,面对从小就耳熟能详的这一历史时刻,诺兰最大程度地削减了情节,几乎将所有人物从个人背景中释放 ,甚至将镜头直接切入敦刻尔克小镇中某一个奔逃的英国兵身上,切入“大撤退”进行中并不确定的某一时刻,然后立即启动了IMAX胶片和谢泼德音调(Shepard tone)带给我们的持续紧张的战争逃亡体验。
尽管诺兰拉动了海、陆、空三线叙事,但是对于这三条线上的人物,镜头能让观众近距离贴近他们的呼吸,却不告知他们是谁,不为他们之间建立情感关系,却在他们之间自由切换。
恐怖的时间
影片摒弃对白的叙事作用,即便是有限的对话,也因地方口音、惊悚的爆炸声效以及满满的配乐不让观众真的听清楚,因此我们甚至只能到片尾字幕里才能找到他们的名字。
他们是战争中无差别的个体,不管是民船月光石号船主道森先生(马克·里朗斯饰)、海滩上的英国步兵汤米(菲恩·怀特海德饰)还是英国皇家飞行员法瑞尔(汤姆·哈迪饰)等人,都被近距离主观叙事封闭在带有天际线的荒凉而美丽、壮观却恐怖的大图景中,将观众逼入体验那生死一线中的孤绝状态。
大卫·波德维尔评价此片时说,整部电影都是一场与时间竞争的比赛。
结合汉斯·季默的配乐,《敦刻尔克》利用交叉剪辑制造分秒必争、永不停歇的紧张效果,甚至不惜延后信息。
第一个使用秒针强烈奏起的段落里,带动节奏的一线是汤米和法国兵,他俩一言不发默契地冒充医务兵,抬着伤员试图通过长长的防波堤,试图赶上即刻起航的医务船。
在同等紧张的节奏下,道森船长迫切起航,码头前方的皇家海军官员和海员正向他们的征用船走来。
虽然影片没有交代道森行为的心理动机,甚至到影片结尾此船靠岸,观众才能理解他的焦急内心源于他的壮志雄心,但是由于影片的剪辑方式,我们同样能因道森的紧张而倍感紧迫。
而整部影片的主观视角之所以可以在海、陆、空三个空间不同时序(一天、一小时、一周)间自由转换,是因为诺兰将电影语法推回到了电影的古典时期,甚至是默片时期,以人物行动为引擎:
滩上的逃、空中的击、海里的救,制造螺旋推进效果,汤米等人三次沉船、道森的三次救人,法瑞尔的多次击中敌机,但一波比一波凶险危急。
为此诺兰在电影制作前大量观片,在如何靠动作、景别和剪辑制造悬念的技巧上,毫不回避对希区柯克、布列松以及默片时期格里菲斯、维尔托夫等蒙太奇大师的致敬。
例如影片中多次出现了置于集体中的某个人突然仰视的构图,制造画外空间带来的压迫性恐惧感,我们甚至能很快地联想到影片《西北偏北》和《眩晕》。
怯懦的胜利
如果你感受到了纯粹的恐惧、混乱和持续的紧张,那诺兰就成功实现了他在此片中的野心和目标。
诺兰说他拍的不是二战电影,而是一部悬疑片。
《敦刻尔克》并非是要用影像击中真实历史的某一瞬间,而是希望我们坐在华纳影业提供的70mm大画幅下,感同身受陷于战事恐惧的人们,那一刻他们没有获得历史感,不会知道自己的生死参与了史书的书写。
三条叙事线在影片的高潮中交汇,那一刻道森的月光石号与空中法瑞尔的战机意外配合,终于让火海中的汤米等人获救。
然而此片两次情感潮点没有与这一刻匹配,而是放在了动作高潮来临之前和结束之后。
第一次是英国小型私人船只密密匝匝出现在雾蒙蒙的海面上,迎着海滩上陷入绝境的30多万士兵一阵阵欢呼,这是海与陆、民与军空间的首次情感互动。
第二次是影片结束时,成功逃生的登上返乡火车,因救援意外死亡的登上英雄讣告,英国喷火战斗机在敌区迫降后被自毁。
三条叙事线虽然各自走到不同时序的尽头,但画外音里汤米读完了丘吉尔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著名讲话,个体叙事被历史定义瞬间缝合,丘吉尔说,来自海、陆、空的胜利抵抗,终将保卫整个英伦海岛。不同时间轴终于统摄在一个现代性的故事里。
诺兰电影的主人公多处于人格分裂或者患有其他心理疾病。
而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如《飞跃疯人院》带来的主题,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开始趋向于,这些心理疾病是正常世界给奇人和幻想家带上的枷锁。《敦刻尔克》中几个获救者无不有人格缺陷,为偷生不顾一切,甚至牺牲他人。
▲电影《飞跃疯人院》
个人体验和国家信仰,娱乐产业跟一切轻易间混合发酵,相关英、法、比利时和德国的这一历史真相或者善恶伦理坐标并没有因讲述战争的一部电影而真的触及。
只是不同个体在大事件的历时中,他们的迷茫与怯懦被瞬间定格而已。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张震宇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