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分推荐 | 这座城楼的复建,令无数老北京唏嘘不已…

2017-11-09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北平(北京)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体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梁思成


老北京城的城圈儿(quan er)已经基本消失在历史中,现代人想看原来的那些砖瓦城墙都没了,连影儿都找不着了。


两年前逛北京城,就只能看到一对半城门楼子和一个角儿楼,“一对”是指正阳门城楼和正阳门箭楼,“半”是指德胜门箭楼,角楼是内城东南角楼,再加上不到三里地的城墙残垣遗址。


最近,路过南二环护城河东南转角,竟然发现那里多了一座角楼。



殊不知,这个复建的角楼,曾经消失了近百年。


这座角楼的名字叫做左安门东南角楼,它历时两年按照原貌完成了重建修复,转型为“老北京”特色图书馆。


如今,数千册北京历史文化书籍诉说着老北京的前世今生。


▲角楼图书馆一隅


▲角楼图书馆一隅


曾经,这里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人们进出北京城,不管打哪儿来,到哪儿去,都是从城墙边绕过来,老远瞧见左安门东南角楼,心里登时就有了底,知道自己离城里不远了。

年近八旬的彭大爷打记事起就住在东南护城河附近,提起左安门东南角楼,他眼神一亮,把旧城楼往事娓娓道来。


▲左安门旧景


“还记得我小时候经常来这块玩儿。当时角楼破损严重,但是总体还算坚固。以前这城墙根儿下就是老街坊们娱乐的场所,孩子们在城墙根底下逮蛐蛐、顺着城豁子爬城墙。可以说这座角楼就是我们童年最好的游乐场和记忆。”彭大爷笑着说。


“我小时候经常可以在城墙上看到商人赶着肉骆驼进城,这里承载着我们太多的记忆。拆了之后,每次看到角楼那块空荡荡的,我的心也空落落的。所以前两年看到施工队进驻,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彭大爷说。


▲古时的左安门东南角楼前,赶骆驼的商人们




作为一个京味十足的主题图书馆,内容自然离不开老北京了。左安门东南角楼图书馆共有三层:


一层为主题文化活动及展览展示区,主要举办老北京文化主题展览;



二层为地方文献阅览区,现有地方文献图书6700册,纸质报纸30余种、期刊100余种,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同时还会举办小型读书会、文化沙龙等活动;



三层为辅助主题文化活动区。



▲角楼图书馆一隅


▲角楼图书馆一隅



老北京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称,位于永定门东面的左安门就是“外七门”之一。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左安门的修建出于国家御敌保安定的初衷,所以城门名的选取想来也没有费什么大心思,就以“安定”为先了。京城原已有安定门,所以外城南面三门,中取“永定”,左右就为“安”了。


但你知道吗?左安门附近的老北京人都叫左安门为“江擦门”


说起江擦门的由来,倒是极为有趣的:话说当年左安门瓮城的门洞外砌有“礓礤(jiang ca)”,是一种棱棱排列的斜坡。



瑞典美术史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在其1921-1922年游历北京所著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中描述到:


左安门,亦称江擦门,在建筑和结构上与右安门毫无二致,但周围的景物不如后者那么丰富多彩,所以给人的总印象有所不同。


它是北京诸门中距离人口稠密的中心区最远的城门,所以要到此门,须走比到右安门更远的路程。这里的路,南至西南城角(原作如此,小编以为应是东南城角),北接开阔田野。


田野上一部分种植粮食和蔬菜,另一部分长满了芦苇。这里除了可以远望长城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城市迹象。


世界上有几个古都可以提供如此开阔的无建筑地面,可以在其城区内看到如此纯粹的田园生活呢。


可见,当时左安门周边的景观并没有那么丰富,基本都是乡野之地。


但正因这里是村野之地,路面坑洼不平,就更需要用碎石铺成“礓礤”以方便行走。每当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从这儿走过,往往会抱怨一句:“这礓礤门前可真难走。”


久而久之,写起来复杂的“礓礤”两字,渐渐地变成了“江擦”门。


左安门的外表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它呈单层单檐歇山式,在灰色的筒瓦顶上,脊、鸱吻、脊兽保持着和城墙同样的色调。虽然它没有炫目的琉璃件,但所用的澄浆泥同样是一种极为细腻的泥料。


城楼前的瓮城呈半圆形,券洞式的门洞位于前楼下的城台正中,其上的单檐歇山堡垒式箭楼楼顶,有脊兽五只。


▲上世纪20年代的左安门


打里面望去,城楼里自带回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楼连台通高16.6米,且有登城马道嵌入两侧墙壁,是属于明朝的标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300多岁的左安门东南角楼自然坍塌,城墙于1957年后拆除。经过两年的修复,左安门东南角楼在原址复建,原本围挡着的角楼终于露出真容。


▲今日的左安门角楼


如今,重现在我们眼前的左安门东南角楼已经消失了近百年,它经历了从存在到消失再到复建的全过程。


《市声拾趣》张恨水:


“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喝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来,走进角楼图书馆,看一看老北京的物件儿,听一听那陌生又熟悉的吆喝,穿过时间的迷丛,步入旧时光里的老北京~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李雪荣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中国赢了”上《时代》周刊封面~

十分推荐 | 《七十七天》,一名严格意义上的文艺青年是不会错过它的



戳原文,观看节目视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