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辑推荐 | 这个冬日,你需要的也许不仅是保温杯里泡的枸杞,还有红烧肉里不可或缺的那块桂皮

2017-11-20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冬虫夏草是蝙蝠蛾虫和真菌相遇形成?

食用海带是治疗大脖子病的必备良药?

传承三百年乾隆御用养心药延寿丹长什么样?

世人都说良药苦口,但有的良药也是酸甜的?


最近,一部豆瓣评分9.0的纪录片《本草中华》进入了小编的视线。


▲豆瓣评分截图


它以“本草”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一段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和一份蕴藏在悠悠药草香中的匠心与传承。


《本草中华》是由2016年国内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原班人马打造。《本草中国》一共拍摄了6集,在豆瓣评分上也有着不俗成绩。


▲豆瓣评分截图


《本草中华》以《相传》、《五味》、《境域》、《奇遇》、《容颜》、《功夫》六个不同主题分集,讲述本草的传奇神秘、奇药轶事、驻颜有术和制法技巧,在《本草中华》里,一草一木皆有人间烟火气。


▲《本草中华》纪录片海报


从藏北高原的冬虫夏草,到福建武夷山的灵芝;从宁夏的枸杞,到兰州的百合;从山东俚岛镇的昆布,到广西平南县的肉桂......



在科普中医、中草药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告诉观众这些本草背后,中医药人将种植、获取、炼制手艺代代传承的故事。


颗粒耕耘,是他一日,也是一生宁夏枸杞


第一集《相传》中,采药人以灵芝煮汤,杞农会在蒿子面里放上几颗红艳艳的鲜枸杞。突然看到这一画面的观众或许有种在看《舌尖上的中国》的错觉。


▲枸杞汤面


而这几颗枸杞,是杞农们坚持一生的果实。


在黄河两岸,宁夏中宁,69岁的张维忠和老伴郭玉珍,做了一辈子杞农,亦坚持一辈子用手工分筛枸杞。


▲张维忠


张维忠的父亲,张佐汉,被称为“枸杞神”。他发现了果实特大的枸杞新品种,在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依然致力于保留品种作物的延续,对西北五省的贡献功不可没。


张维忠与其父亲的名字都被写进了当地枸杞纪念馆中。但也有人认为,张维忠现在干活事事亲力亲为,是个“傻子”,而在当年那样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有人觉得他父亲坚持种卖不出去的枸杞,也是个傻子。


别人问他:“如果人们忘记了你,你会难受吗?”张维忠轻轻一笑:“农民嘛,忘记就忘记,只要记得枸杞就行。”


▲枸杞


温和,内敛,不张扬,中国人的性格就像本草,虽药性缓慢,但静水流深,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广西肉桂


广西平南县六陈水库,自古盛产肉桂,肉桂千里飘香,成为六陈人渗入血脉的记忆。


▲肉桂 


每年4月,尽管六陈的桂农日益稀少,都会不约而同赶到水库码头交易肉桂,与其说是一次集会,不如说是为了告别。


蒙石坚老宅门口的肉桂树已有百年时光,自从她的老母亲嫁过来时就已经存在,人间有情,草木有心,这棵树,陪她度过无数个春夏秋冬,但这一天,她决定和它告别。


千里飘香的肉桂,是蒙家的记忆,也是世代羁绊。“那棵树八十多岁了,是我阿公种下的,很粗了,就是老了。”蒙石坚的老母亲喃喃道。风拂过她额前的银发,一颗泪,悄然漫出眼角。


▲老人与肉桂


老人凝望着老树在锯子的轰鸣声中缓缓倒下。


夜深人静时,老人把一些桂皮悄悄地装进香囊,佩戴在自己身边,或赠予出远门的孙子,辛香的肉桂,以另一种形式,温暖着家人。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广西平南县蒙石坚一家人与肉桂树的缘分,便都存放在了那个巴掌大小的香囊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福建乌梅


四月,是青梅挂满枝头的美好季节,青梅酸涩无比,直接食用往往酸到吧唧嘴,但在福建上杭,人们将这酸涩转化为酸甜,每年这个时候,林伯顺夫妇都会赶早起床,采摘半黄青梅,以烟熏制乌梅。



将梅果平铺,盖上赤竹席加热,以烟熏染,50年来,他们早已驾轻就熟。然而熏制乌梅,却是一份艰辛的工作。48小时,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梅果,确保其均匀脱水,干度适宜。



看着一旁打盹的老伴,林伯顺发现,曾绕床弄青梅的青春少女早已白发苍苍。她,陪自己度过无数个这样的日夜,毫无怨言,乌梅却还是老味道,酸爽中饱含着甘甜。


乌梅是夏日酸梅汤当仁不让的主角,林才玉在锅内水中加入乌梅翻煮,配上甘草、山楂、陈皮、冰糖熬制,便是简单质朴、浓郁润泽的酸梅汤。



5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梅子青了又黄。


然而人生的风雨,都抵不过心爱之人熬制的酸梅汤,汤入口时酸,流到心里却是岁月的甘甜。



向死求生,济世救人浙江石斛


众所周知,质量优良的中草药基本都生长在极端环境中。



悬崖峭壁间的石斛,就是个典型。


因此采药人都有一门世代绝技——攀岩走壁。传说中的“九大仙草”之首——石斛,生于“山谷、水傍、石上”,采挖野生铁皮石斛,采药人仅靠简单围绕于身体的绳子作为安全保障,背起药筐,拿起工具,毫无犹豫投入了绝壁上的工作。



一绳索、一背篓、一钢圈,便构成他们的采药生命。


 据史籍记载,武则天直至60多岁,皮肤依旧光洁,便是这铁皮石斛的功劳。但这每一颗石斛都是采药人用生命做赌注换来的,格外珍贵和难得。


如今,采摘石斛的药师已是最后一代。



周朝义,周家时代石斛采药传承人。虽然雁荡山秋景极美,但他从来无暇欣赏。脚下万丈深渊,绝壁上的脚步是他所有的青葱年华。群山之上,形单影只,他是这片绝壁的最后亲近者。


纪录片幕后


值得一提的是,《本草中华》团队都是85后的年轻人,他们背着沉重的器材翻山越岭,共同穿越过30多个省市和地区,从深海到雪山高原,海拔落差5000多米。


▲拍摄团队



纪录片每一帧都是4k超高清,片中还运用了无人机航拍、升格和高速等特殊摄影手法,甚至还有广告级别的超高速摄影(子弹摄影)。



在剪辑方面,《本草中华》的镜头节奏轻快,画面信息量丰富,剪辑具有韵律感,能够迅速将观众代入情境之中。


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行文唯美又不失意境的解说词。比如说:


“来的时候,山是山,水是水,走的时候,山是水,水是人。”


“这一颗颗红果子,曾经穿越浩瀚的历史,也曾经在父亲的手里停留。光阴荏苒,它们从不变色。”


“涅槃重生后的荷叶,以另一种面貌存世。它,沉着地就好像刚刚来到这个世界。”


 “生命的轮回里,聚散有时,告别却无时不刻。与其等它凋零,不如在恰好的时候告别。”


“寻参也是寻路,一步一个脚印,路才能走得更长。”


每一个平凡人或许正经历着苦中作乐,笑中带泪的生命历程,就像本草的五味,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涵养着世间生灵。



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大地上,人与本草根脉相连,生息与共。大自然如同蚌腹孕珠般为世人呈现这些集天地精华的本草,人类也应以虔诚之心待本草,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寻找这些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CCTV文化十分将从今天开始,每天由当天的值班小编为您推荐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


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与小编互动哦!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 小言专栏 | 《窝头会馆》:480的票卖4000?买!

十分推荐 | 百岁国学泰斗饶宗颐:近年独爱荷花,作品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