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盘点 | 文艺表情2017之“笑”

2017-12-29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还有两天,承载着一年欢乐与悲伤的2017年就要过完了。


站在年末的尾巴上,回首过去的一年,它就像一份年终工作总结,你硬着头皮总结着加班的日子,恍然发现原来自己竟然做了那么多事情。


尽管,你已经从那个放纵不羁的愤青少年转变成保温杯里泡着枸杞,发际线越来越高的佛系少年,但是你仍然积极乐观,一直向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努力。


你的2017是怎样的?


在这一年里,你曾为哪些电影忽而大笑忽而泪流?


深夜点灯读书被哪些句子所沉醉?


看了哪几部话剧或是舞台剧?剧中故事是否打湿你的眼眶,蹂躏你的心脏?


2017年最后的这几天,唤醒你的记忆,回想逝去的每一个温柔静谧的晨昏、每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每一件镌刻心底的事。我们不放弃每一刻真实的感受,那些嬉笑怒骂共同织就了我们明媚灿烂的文化生活。


我们特别邀请到编剧、影评人史航、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专栏作家潘采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共同回顾即将过去的2017年,都是哪些文艺作品给我们留下了笑、泪、赞、思、心。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年度盘点之“笑”。



“笑”



年度盘点“笑”之电影:



△电影《喜欢你》剧照


这部电影对于刚刚陷入恋爱旋涡的情侣们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比起国内众多爱情喜剧片,《喜欢你》凭借温暖的画面、天马行空的剧情和精良的拍摄手法,成功在“小妞市场”打赢了一场胜仗。


△电影《喜欢你》剧照


《喜欢你》在塑造人物和构建人物关系上靠的是生活中自然真实的细节设计,每一个结果都有剧情的铺垫。


小编印象很深的一幕,就是男女主在吃完河豚之后,脑子不清醒到以为全世界都在下雨。


△电影《喜欢你》剧照


两个人一起打着一把伞,歪歪扭扭地走在路上,互相傻笑。


这时,如果两个正在暧昧的人儿拉拉手,恋爱体质就会立即倍增,隔着屏幕都能被传递到小鹿乱撞的心情。



后来两个人打着伞上了公交车,其他人看着晴天打伞的两个怪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而这两人却在想象中能看到下雨,反而在嘲笑那些不打伞的人。


两个人开开心心坐在车上打伞时,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男主恢复正常了。他忽然明白刚才一切都是幻觉,公交车上并没有下雨,他和女主看上去就像两个傻子。


△电影《喜欢你》剧照


这个情节就像是一个隐喻,处在爱情漩涡的时候,男女都深深地陷入其中,完全不在乎外人的看法。


此后,总是男生率先退出感性,迅速回归了理性。


然而,望着女主顾胜男的傻笑,看着她拿着掉落的雨伞伞把当成吹风机给自己吹头发时,男主却不觉得丢脸,而是觉得满满的幸福。


这是让人动容的一幕,虽然男主虽然恢复了理性,但仍然愿意去接受女主的任性。


这一点,也是《喜欢你》这部电影最让我喜欢的地方。


△电影《喜欢你》剧照


对了,电影是在4月上映的,我想,还是导演安排得好,春天的上海,是多么适合恋爱啊!


编剧、影评人史航:



在这里,金城武果然洗去了《摆渡人》的耻辱,周冬雨果然升级了《七月与安生》的曼妙。《喜欢你》这种电影,聪明在于信任演员。我们常说给某演员量身定制,但,编剧未必信任人家。


周冬雨这样的演员,给她一些台词,也给她一些没词瞬间,让她挤眉弄眼,一定花开富贵十全十美。


好演员,你给她性格设定比给她台词还重要,她会像孵豆芽一样把自己角色孵出来。相信片场里金城武真的会被她惊到。




△电影《闪光少女》剧照


小编选择的这张剧照是这部中二风格电影的高潮。


这段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对决令全场观众瞬间燃起来。千指大人《广陵散》打前锋,尽显杀伐战斗之意,最后《百鸟朝凤》压阵取胜,一曲唢呐被称为全场最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5213vpj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闪光少女》斗琴片段


《闪光少女》由《失恋33天》、《等风来》的编剧鲍鲸鲸担任,延续了她一贯的小清新风格,台词中又包含着大量的幽默诙谐,使得影片充满活力。


导演通过一段段快速剪辑和镜头特写,使得观众对传统乐器“沉闷、无聊”的固有印象彻底改观,赋予了传统乐器独特的魅力,演奏的段落不仅悦耳动听,同时也让人心潮澎湃。


可以说,这是对于传统乐器的一次出色的致敬和传承。


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左衡:



这个影片笑得很萌,笑得很有智慧,很聪明、很轻巧,能带着真正校园的那种欢快、阳光。


笑得有智慧是指这部电影蕴含着编剧的深厚功力。




年度盘点“笑”之书:



△《我把青春献给你》作者:冯小刚


一个相貌怪诞的苦孩子

如何成为众人瞩目的大牌导演

周旋于是非的智慧

平衡于上下的韬略

提防明枪暗箭的辛苦

承受浅薄误解的委屈

这就是冯小刚

幽默、机智、委屈、沉重


————冯小刚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封底字


冯小刚,不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导演,还是一个自带爆款体质的话题。他只要一开口,总能掀起风浪,连他自己都说“百年之后,我的墓碑上雕刻的应该是一张侃侃而谈的嘴。”


这次,电影《芳华》的上映,使得大家又把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


△冯小刚与电影《芳华》主演黄轩、苗苗合影


《我把青春献给你》作为冯小刚唯一的一本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


书中呈现了一个执着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


《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鲜为人知的诞生历程。


△2004年,冯小刚电影作品《手机》宣传海报


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人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妙语连珠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来,先读上一段儿,过过瘾。(请上下滑动阅读)


《我把青春献给你》(自序)

2002年,我没有拍电影,从入秋以后到来年的春天,我有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赋闲在家。对于我这样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来说,用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吃喝玩乐是非常痛苦的。因此我决定接受出版社的建议,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


40岁以后,我的记忆装置开始自动地删除一些在它看来没有保存价值的东西。方式也非常的简单、粗暴,事先既没有和当事人打招呼,也不做调查分析,就擅自做出了删除的决定。比如说,它只给我保留了“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力,之后的分数、代数统统被洗掉了。再比如说,我只记得和某人发生了某事,但却对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丧失了记忆。这一点,人脑远不如现在的电脑人性化,凡欲删除,必先问你是否YES。


人脑的这种做法给我的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多情况下我认为这是一条通往过去的大道,走着走着,路就断了。这种情况下我有两个选择,第一是沿原路返回,重新上路;第二是嫁接一段新路继续前行。我选择了第二种做法,因为我发现通向过去的路几乎没有一条是完整的。记忆不断地塌方,使上溯的脚步磕磕绊绊,有时不得不凭着经验修修补补。


由此我得出结论,人脑是靠不住的。记忆中的事情离真实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上面补了许多的腻子,还罩了很多遍油漆。日久天长,究竟哪些是木头哪些是腻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经很难把他们认清了。甚至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认为记忆中有价值的部分其实是早年就补上去的腻子,而被我忽略的部分却有可能是原来的木头。这一点是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最心虚的,但我仍可以告诉读者,大体上它还是一块木头,而不是贴着木纹纸的铁。


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也有鲤鱼跳龙门;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我在写作中与往事遭遇,与朋友重逢,有时笑有时哭,有时陷入深深的自责。


我发现我的运气竟是如此之好,旅途中有那么多朋友结伴而行,这其中又有那么多良师益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机会,赐予我智慧。更为可贵的是,我还得到了朋友们莫大的包容。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我知道,这本书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只不过是一些支离破碎的闪回。我也知道它未必能够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毕竟我还没有勇气光着屁股行走在人世间。我更知道,书中的一言一行可能有违传统的价值观,甚至还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但我原本也没有期待博得全体人的好感。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给无聊的冬天解闷儿,写完了才蓦然发现,我已将青春献给了你。


专栏作家潘采夫:



冯小刚借电影《芳华》打了一场翻身仗,票房喜人不说,还让怀旧的人们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


其实冯导不仅当导演有才华,写起书来文笔也不错,他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师承王朔,既有北京侃爷的幽默,也有掏心窝子的真诚。


在戏谑与笑声中,还原了一代电影人的流金岁月。尤其冯小刚与王朔夸人没底线、捧您没商量、赞人不利己的精神,让读者捧腹大笑。



年度盘点“笑”之话剧:



△话剧《她弥留之际》


这部三幕话剧《她弥留之际》原著出自俄罗斯女作家普图什金娜之手,细腻而温暖地描绘了一个关于“爱”的谎言。风烛残年的母亲希望终身未嫁的女儿有所归宿,女儿看到老妈妈在生命的尽头仍然抱有遗憾而心绪复杂,于是走错门儿的“女婿”和花钱雇佣的“外孙女”的出现,让家里热闹了起来......


他们共同为这个即将面临生命终结老人营造着她心目中的幸福场景。然而在一次次的相处中,彼此的善念却让他们产生了更美好的情愫。


小编以为,这部话剧可以被归纳在“笑”里,也可以被归纳在“哭”里。因为这部剧拥有着让人笑中带泪的力量。


误会和闹剧的背后,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的同时又眼泛泪光,导演王斑说,“善良是一种力量,我们剧中人的善良温暖了每一个人,也许你会笑着哭,然后哭着笑。”


原剧本是3万9千字,而小剧场的客观条件下,如此庞大的剧本字数是容易引起观众疲劳的。


因此,导演王斑为了能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这部剧,进行了大量的调整,从语言和剧本结构两方面改编。这也是使得这部剧非常接地气,成为国外剧引进中国的一个成功范例。


作为王斑的导演处女作,这部小剧场话剧收获好评不断。


△豆瓣网友短评


《她弥留之际》所呈现出的,是一份心无旁骛的生活,是以一份善良的内心毫不急躁地等待一份惊喜的意外。不知不觉中,就扣住了“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句话。


忙碌在都市生活中的我们,正需要这份慰藉,即使我们没有对狄更斯的独到钟爱,或者对于信仰的特殊理解,但人类终归是一样的,对自身品性的谨慎把握,终得善果。这样的结局,即使在中国的语境下,也是普适的。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陶庆梅:



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王斑“演而优则导”。


虽说选择的是一部俄罗斯当代戏剧作品,但在原著的基础之上以及所有的限制中,创作者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工作。


他们的本土化工作,使得这部作品的台词既带有表情达意推进剧情的功能,也有着音乐的内在节奏。


整部喜剧,因为这样的风格,而显得格外生动。



|| 戳链接,了解更多十分推荐 | 看完《她弥留之际》,你笑了还是哭了?(内含剧透)



关于“笑”,这一年的文艺作品有太多太多。在美好的期待中露出笑容,在收获甘甜之后眼角弯弯,在奉献到满足的一路收获惊喜。


《文化十分》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展露更多笑容,去发现更多美好的文艺作品,封存更多关于“笑”的记忆。


明天,将推出年度盘点文艺表情2017之“哭”,请持续关注。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值得看吗?

▶  有奖征集 | 家乡戏家乡情,袁慧琴、鹿晗喊你一起“拍戏”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