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吴为山|获得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荣誉的中国雕塑家

2018-01-22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近日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成为继著名画家吴冠中之后当选该院通讯院士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

这位在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透露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继承”和“创新”,甚至很多东西都是从他的学生们那里“偷学”来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吴为山馆长工作照

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吴为山多年不变的标志。出生于江苏东台的吴为山馆长,曾感慨万千地表示,一直到47岁,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江苏度过的,他那带着浓郁口音的家乡话透露出他对于江苏这一片土地的深情。

在江南水乡灵韵的滋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他对于艺术追求的性情与才气。高中毕业后,吴为山离开家乡,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

他先是在无锡学习传统艺术,后来考入南师大美术学院深造,其间也到欧美一些国家游学,直到在南京大学创建美术学科。


中国传统文化深植于我的血脉和灵魂  

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艺术评论家莉迪娅发表评论——吴为山的雕塑是具有东方美学精神和全人类共同审美价值的伟大艺术,是中国时代新精神的代表。

吴为山是著名雕塑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化精神在雕塑创作中的融渗和表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雕塑。

罗马威尼斯宫博物馆、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机构永久安放其作品《齐白石与达芬奇对话》等,代表作《孔子》《孔子问道于老子》伫立于世界多个国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称赞其作品“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吴为山创作《孔子》雕塑(资料图)

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和中国雕塑院院长,他一直坚信,艺术家一定要有民族情怀、家国情怀,作品才会有温度有力度,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传到世界各地。

他认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在世界上,在人类社会整体的创作当中要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去创作出来的,它是自然生发出来的。

因为只有把这种精神、理念、情怀融入到自己的灵魂里面去,作品才能生发出最大的感染力量。



▲吴为山创作《窑洞对》雕塑(资料图)


吴为山三十多年来专注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了解,专注于对于历史上著名人物肖像的研究与创作,专注于如何把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中国人物形象展示于世界。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近一百年以来所创作的红色经典等,这些都是为世界所瞩目的独特文化。他心中有信念,坚信这个民族将会对世界、对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吴为山代表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组雕》

▲吴为山作品《逃难》组雕其一

吴为山心中不仅有着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还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他觉得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

2005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开始,吴为山应邀在纪念馆的建筑空间中做一组雕塑。

对于这组雕塑的创作,他把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融汇在一体,他说他仿佛听到了那些冤魂的声音,感受到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这些感受不断地在告诉他,民族一定要强大,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是没有资本去维护世界和平的。


国际社会的任何荣誉我们都要尊重和重视。真正的荣誉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可。特别是作品当中包含着伟大民族的精神和我们人民的情怀,这才是最高的荣誉。



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吴为山在白俄罗斯文化艺术大学讲座(资料图


在吴为山的雕塑作品中,他试图把他所理解的西方、古典、现代以及当代艺术理念融合进创作中去,形成一种东西方艺术的对话——东方的审美、哲学、文化、精神和历史与西方的一个对话。

在对话当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融汇,进而生发出精彩的奔腾的浪花。

他说,“我钟情于中国文化当中的意,这个意就是写意,这个意就是中国人在发现世界、认识世界过程当中,如何把自己的心和自然融汇在一起。”

曾在世界多地举办过展览的吴为山认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优秀的艺术应该沟通全世界。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家力图在作品当中所展示和渗透的精神基础,那种希望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一种友谊情感。

▲ 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塑魂鉴史”展览现场

拥有这样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才会具有世界性,也才能被世界所认同。吴为山在法国交流了很多年,也有不少的法国艺术家到中国来,到他的工作室来参观,跟他一起进行创作、交流。

艺术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带着真心、诚心、热心和感恩之心去对待人类所有伟大的创造和世界上所有的艺术家,才会给自己找到最宽广的空间,就像一条鱼跳进了一片大海,拥有无限的自由与宽广。

我很感谢法兰西学院对我的这种评价,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个荣誉,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在世界走到了中心。



我的作品当中有很多东西是“偷学”来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两点: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创新。没有继承的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则不是真正的继承。

继承最有效、最有生命力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吴为山认为一批老前辈在西方留学,把学到的这些西方的传统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开创了一代先锋。

▲ 吴为山馆长工作照

他们把从法国学来的肖像塑造法和纪念碑建造法以及通过雕塑所感受到的西方优秀的文明带到了中国。为中国的民族救亡,为中国文化的中西合并,开创新的美术方式和美术的道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实我很多的东西是跟我的学生学习的,我作品当中有很多的东西是偷学来的,是偷学我的学生的。这一点很多人不相信,以为我是谦虚,其实不是谦虚。”

吴为山迄今为止培养了一百三十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他的学生们年轻、敢想敢做,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包袱。因此创作造型大胆,题材探索创新,这些对他产生了很多影响,也构成了他的艺术观。

▲ 吴为山馆长

“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正在行走当中的一个年轻人,我的心态比较年轻,就是需要不断学习,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学生。人类的文明、中国悠久的文化太博大了,这种荣誉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自己丰富起来,还有很多东西要不断地去深入研究。”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自我肯定的人,但是我也是一个比较喜欢自我否定的人。在肯定与否定当中,来不断地找到新的自我。



在阳光下工作  在灯光下创作  

2017年1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为期十天的“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典藏精品特展,此次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中精选近现代名家大师的作品200余件,用吴为山馆长的话说,这是一次20世纪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展示。

吴为山馆长在布展前也预计到这个展览会带来很多的效应,会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展览竟然产生了轰动的效应,成为了2017年美术的头条。

▲ “美在新时代”——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典藏精品特展

在数九寒冬,由于前来看展的人太多,观众在美术馆门口排起了长达两公里的队伍,队伍当中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在寒风中排了几个小时,只为了进美术馆,一睹齐白石、徐悲鸿等美术大家的作品。

对于当下大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热情,吴为山馆长认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优秀的作品永远为人民所喜爱,艺术家的价值永生不朽就是要通过作品。第二,广大人民群众对美的需求,对艺术的热望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强大的动力。

就像中国美术馆一直秉持着——“办人民满意的美术馆”这一宗旨所传递的理念一样。他要为人民所想,把展览办好,尽力把所有艺术家创作好的作品,呈现给当代,留给未来。

吴为山馆长还透露了接下来的这一年,中国美术馆的新动作:

不仅有改革开放40周年作品展,还要引进国际性的各种大展。另外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中国国家美术馆新馆的建设将很快奠基,这是一个重大的一个文化工程。



▲创作《马克思》雕塑(资料图)


对于个人来说,今年他所创作的《马克思》雕像将于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之际立于伟人的故乡——特里尔市。这是一份代表了中国光荣使命和艺术担当的作品。

雕塑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不仅准确、微妙地表现了马克思的形,更着重刻画了马克思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了德国各界高度的评价和关注。

关于他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与创作,吴为山馆长风趣的说,他日常的工作很忙,用来创作的时间大多数是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再去工作室。那个时候才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时间,所以他的作品都不是在阳光下创作的,而是在灯光下创作的。

艺术创作是个人心灵的世界的展现,他越是随性、越是感性,他就越动人、越美。吴为山说他每年都能创作很多的作品,但其实并没有提前做很多计划。就像一个人,漫无边际的行走,似乎没有什么目的,可当他回过头来看,一片山河、满目鲜花,这才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一个人的价值感不在于他获得什么,而在于他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当然,有的人是做了什么,但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的人做了什么,也获得了什么。


我想这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抚慰,自己内心的圆满。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社会、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李雅倩

撰稿 | 桂姝蕾

编辑 | 李   端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深度观察 | 乔布斯都不允许自己孩子玩iPad,你家孩子还玩吗?!

  揭秘《舌尖3》,外籍摄影师欢快扑进中国美食的汪洋大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