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 | 旅行青蛙:佛系生活里的“诗和远方”

2018-02-04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还有谁的蛙儿子削了一天一夜的铅笔!”


“我家的蛙完全继承我的基因,撵都撵不出去,整天坐床上看书咋整?”


“我的青蛙削了一天木头,感觉要荆轲刺秦。我没虐待他啊!”


“我家蛙太喜欢去外面浪了,回家才没多久就要走,为娘只能负责买好装备!”


“自从那天和朋友给两只蛙订了蛙蛙亲之后,我儿子就离家出走了。”


“怀疑蜗牛才是我亲儿子,小蜗牛在我家门口的时间,感觉已经超过我能看到呱儿子的时间了。”


……



寒冬腊月里,听取蛙声一片。


仿佛一夜之间,身边的朋友们突然都有了个“心心念念”的“蛙儿子”。一款日本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就这么火了。


不仅下载量占据了App Store国内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且火爆程度比之原产国日本更甚。


▲1月30日,App Store国内免费游戏排行榜截图


据日方数据,目前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总下载量已达到1000万次。其中,日本和美国的下载量仅占比2%、1%,而中国下载次数占比95%,呈压倒性态势。


为此,《旅行青蛙》研发公司日前迅速作出反应:

这款游戏目前只有日语版。

鉴于其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手机游戏市场所引起的热烈反响,公司正在讨论今后增加中文版本。此外,英文版也在考虑中。


这究竟是一只怎样不寻常的蛙?



游戏中的青蛙,平时会自己在家看书,吃饭,做手工,写手账。但不知道什么时候,青蛙就会背起玩家事先准备好的行囊,不辞而别。


旅途中,青蛙有可能会交到新朋友,会时不时寄回几张明信片,返程时会顺便捎带回一些土特产。


▲蛙儿子的日常:看书,吃饭,写手账,做手工


玩家与青蛙的关系,基本上就仅限于“静静地看”“痴痴地等”。除此之外,“蛙儿子”与“爹妈”全程没有任何互动。


“偷得浮生半日闲”



这样一款“不咸不淡”的高冷游戏为何受到年轻人如此追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蛙爸爸”“蛙妈妈”:




“画风挺萌的,也不耗费太多精力,不用长时间玩”;


“不费劲儿,养着玩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开始玩的时候发现它设计得很新鲜,高冷青蛙,虽然有游戏攻略但是随机性也很强”;


“蛙的时间、空间和行程都是它自己定的,无需投入太多娱乐时间,我平时工作忙,这种游戏的节奏和距离感非常适合我”


……





游戏中,玩家只需要收割三叶草,为青蛙准备便当、收拾行囊,偶尔给它接收文件,招待它的好友。除此之外,几乎就不再需要玩家“操心”。


虽然是日文版,但大概意思仍可以猜得个十之八九,退而言之,即便是操作错了也没什么后果



当大多数游戏开发者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取悦玩家,如何适时抛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刺激感和诱惑感,最大限度占据用户注意力的时候,《旅行青蛙》的制作者可谓是另辟蹊径



我们希望玩家之间不要竞争、抢夺,大家能够按照个人的步调悠闲地游玩享受游戏,这是我们开发《旅行青蛙》的本意。



于是,门槛低占用时间和精力少玩起来轻松简单,成为很多人选择这款游戏的首要原因。


胡邓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


对于现在都市年轻人,尤其是那些相对紧张忙碌的人来说,这款游戏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来决定玩到什么程度。简便易行,同时又不用负担太多责任。”


反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的当下,车子越来越快,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我们的内心似乎有点跟不上了



旅行青蛙就是嘈杂和忙碌中的一味清新剂,可以偶尔逃避外界喧嚣的“喘息之地”。  


青蛙旅行的游戏之所以能流传开来,跟当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心态是有关联的。


现代都市白领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他的时间,时间成本太昂贵。当自己的时间被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压力占据了太多精力,他内心就会渴望一些安宁,或者说一些休息


但这种休息呢,是一种不作为,不作为对于他们的认知系统和价值系统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容忍的。


当有一款游戏不需要太多时间精力就能提供给你一种慢下来放松的生存空间,让你在这样一种空隙或者间隙中得到短暂的休憩,便正好满足了现代都市年轻人的心理需求。”



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在不过度沉迷的前提下,很多时候能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之前很多游戏,比如偷菜,抢车位等,都是如此。但是偷菜有一点麻烦事,就是必须到点就得去收菜,不然就会被偷。而你的青蛙永远都在那里


旅行青蛙就是契合了现代人在紧张忙碌环境下对自身放松的需求。


所以,即便很多人觉得游戏“无聊”,却依旧没有选择卸载。


“治愈系”的力量



除了休憩和放松,旅行青蛙还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自我疗愈功能


“我儿子总能给我惊喜,出去一天就给为娘背回来一堆土特产,争气”;


“自从有了蛙儿子,感觉自己浑身散发着浓浓的母性气息”;


“我蛙宝已经交到蝴蝶妹妹了,还一起去了两个地方,我蛙真棒”;


“有了蛙儿子,感觉满满都是爱”


……




游戏制作人上村真裕子不希望旅行青蛙让玩家产生挫败感。


这款游戏的主人公到底还是这只青蛙,所以就让它随心所欲。而且呢,我们由衷地希望,一定不要让玩家体验到‘啊,为什么这么不顺利’的焦灼感。


从充满田园气息的画风到缓慢的游戏节奏,旅行青蛙走了一条“治愈系”路线。


而“治愈”文化跟日本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危机,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日本人,每天以高强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身体运转。许多日本人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厌倦、空虚、猜忌等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治愈系”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日本社会中。从最初的音乐领域逐渐扩展到文学、影视和游戏等领域。基于这样的文化土壤,日本市场诞生类似《旅行青蛙》这样的治愈型游戏,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时至今日,日本依旧是一个高压社会。去年,一个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在日本的上班早高峰,大街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跑着”的。你慢慢走着上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需要治愈文化的,已经不仅仅是日本了。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让越来越多人不堪重负,焦虑与孤独蔓延在整个社会。人们渴望抓住一点力量来温暖自己的内心



孤独是每个时代的通病。或许,这个时代尤甚。其中所谓“空巢青年”的出现便是力证。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空巢青年最精准的概括,这群年轻人离开父母和家乡,独自一人在外打拼。最明显的属性是“宅”“穷”,他们步入职场时间不长,且因多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可支配的财产不多。


如果说偶尔用旅行青蛙来偷闲的那群都市白领精英是“有钱没闲”,那么空巢青年就是“有闲没钱”。

淘宝在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中称,中国20-29岁的空巢青年总数超过了5000万,其中90后占到了60%以上。按人口基数换算,每6个90后中就有1人独自漂泊异地。


某日坐地铁,对面一个姑娘正跟闺蜜聊天,“跟他在一起吧,我看他人挺靠谱的,虽然没房没车但你又不一定嫁给他,总比现在一个人孤独寂寞冷强吧?”一旁的我听得发怔。“空虚寂寞冷”,大概这就是很多空巢青年的真实心理状态吧。


雷雳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



任何一款网络游戏,总是需要以相对低的成本满足大量人群在某个一般性时期的一般性情绪和感性需求,才能够充分流行。


从心理学上来看,处于青年期的这一代年轻人,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亲密关系,摆脱孤独。他们要谈恋爱,要结婚,要生孩子,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发展的任务。但是从现实来讲,中国年轻人在工作、住房、养育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所以,这种游戏可以提供一种情感上的想象的替代性的满足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50岁仍未结婚的人口比例在日本男性中达23.37%,在女性中达14.06%,刷新最高纪录。这意味着,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婚恋状况要好些,但同样不容乐观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2016年办理结婚登记1142.8万对,比上年下降6.7%,结婚率为8.3‰。201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15.8万对,离婚率为3.0‰。


2007-2016年中国离婚人数情况走势



报告分析,中国不仅离婚率攀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王水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学家


这个游戏来自日本,其流行开来,反映了大量日本青年不愿步入婚姻殿堂,成家立业(婚姻和家庭的成本太高,可能相对于他们的成长经历来说也太麻烦,太过冒险),却又渴望体验为人父母为人配偶的那种情感需求;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去冒险,却又希望体验新奇的心情

中国的青年大概目前也面临与日本青年类似的状况了,所以这款游戏能够流行开来。

爱与牵挂,就是这款游戏打出的情感牌。    


“青蛙会随性行动,玩家会对青蛙的去向感到不安,也会对青蛙旅行回来后感到开心,这些不同心情的累积可能会让玩家产生一种庇护心吧。”


游戏设计的初衷显然也考虑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不得不说,旅行青蛙提供的“陪伴”,对于很多情感生活缺失的玩家而言,是一种刚需。(从上一款流行的游戏“恋与制作人”中也可见一斑。)


胡邓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


现在的年轻人面临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高就业压力、高离婚风险,这样一种状况下,他整个人的情感是被掏空的,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感会比较强烈。


长期的生存上的压力是痛苦的,他需要有一个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灵上的慰藉。这个游戏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简单快捷,有一种疗愈功能。


“佛系”生活中的“诗和远方”


2017年末,“佛系青年”一词迅速走红网络。所谓的“佛系”被定义为: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佛系青年就真的无欲无求吗?


在某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许知远的讲座分享现场,不少年轻人表达了自己面临的巨大困惑,这让我们看到“佛系”生活下面隐藏的不甘心:


 “我自己的感觉是,其实大家都过得不开心,但每个人都在强装自己特别开心。”


 “我们好像失去了对一些事情改变的动力,当我们需要用一种解构的态度,去面对世界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中国的年轻人是没有青年阶段的,都希望特别快地洗掉自己身上的校园气,迅速地完成社会化。”


 “一个人当她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不是就不应该把下一代,带到这个世界上来重蹈覆辙?”



许知远没有给出答案。这些问题似乎本身就是无解的。


节目中,许知远曾面对两位大众娱乐明星——马东和李诞,提出过同一个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总喜欢用戏谑、自嘲、娱乐的方式去消解那些原本应该认真思考和严肃对待的问题?


马东和李诞没有正面回应,但两人都认同,娱乐和开心是很重要的。


但许知远提了一个词——无力感


胡邓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情感和灵魂都需要有一个安置点。这可能是特定的物质,可能是一种宗教情节,也可能是一个理想信念。但这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这些太大了,寻觅起来也太过麻烦,所以说很多人就喜欢跟手游放在一起。



旅行青蛙被称为一款“佛系”游戏。高冷青蛙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无力感”的宣泄,而青蛙的生活状态也成了我们的理想生活:


虽然我过得苟且,过得佛系,可我的蛙很朋克啊,你看,它说走就走,诗和远方,On the way!



王尔东

易术心理剧治疗师,苏州大学心理学专家



这只青蛙想宅着就在家里好好看书,做手工,吃饭,想去外面看看,背起行囊,说走就走。从其居住环境而言,田园风,简洁舒适;出去旅行,沿途又都是美丽的风景。


青蛙体验的这种自由自在、不被他人支配的生活,其实是现在很多都市人内心的向往。


当我们被文化、被社会、被自身的社会角色束缚在里面,裹挟着前行的时候,养的这个蛙实际上帮我们实现了我们内心深处想去实现的一种愿望。这里面其实都是自己的影子。


所以大家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正如游戏制作人上村真裕子所言: 


不受任何束缚,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是理想啊。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从工作到个人生活,要做的事情太多,我认为应该有很多人每天都过着十分忙碌的生活。

游戏就是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所以就让青蛙代替我们去做我们做不到的事吧



当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着种种生存上的窘迫和精神上的困顿时,青蛙却在虚拟的世界里过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简单生活——不用外出奔波劳碌,不用为出行装备发愁,有吃有喝有朋友。


自由独立,不受束缚,青蛙某种意义上即现代年轻人想象中的另外一个自己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梁珊珊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  专访林超贤 | 站在观众角度拍正气的电影

  十分推荐 | 《红海行动》:带你走近最真实的中国海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