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专访 | 赵季平:有热爱才有自信

2018-03-13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赵季平,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文联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代表作品:电影配乐《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电视剧配乐《水浒传》、《倚天屠龙记》《大明王朝1566》等;谱曲《黄河鼓震》、《西部扬帆》、《第一交响乐》等。


在接到连任全国人大代表通知时,赵季平正在四川大凉山采风。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惠民交响乐演出。“要不然我还在那边待着,因为我在那很受感动,大山深处的西昌活跃着一支交响乐队,演出了300场,我去支持他们。”


今年两会上,赵季平最关注的仍是文化发展的问题。“一个是革命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另外一个是关于传统文化,像大遗址的保护和重建,像陕西碑林博物馆这样文化古迹的保护和扩展。”


▲赵季平接受文化十分记者采访


代表热议《看今朝》


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有这样一个节目令人惊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01im3jo1&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观看《看今朝》,感受陕北说书与苏州评弹的碰撞魅力


一方是高亢豪迈的陕北汉子,一方是吴侬软语的江南女子。羊皮坎肩与旗袍搭配的曲艺表演形式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两者碰撞、融合、突破,最终达到“一柔一刚,相映成辉”的效果。



元宵节当晚,赵季平也看了这个节目,直言“非常有创意!非常有个性和特点!”之后,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进京,在饭桌上,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也喜欢这个节目,甚至直接掏出了手机录像,“我们围上去看,就在那集体叫好。”



赵季平解读《看今朝》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西北人,赵季平六十年代就到陕北采风,听的就是陕北说书。“给我们说书的是韩起祥老先生。”韩起祥是陕北说书表演艺术家,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会说几十部书,50多种民间小调。


▲韩起祥


原来的陕北说书都是用曲项琵琶,从韩起祥开始,他大量使用三弦和响板,响板在腿上绑着,脚上还可以再连着同响乐器,这样一来,一人就可以操作五件乐器。赵季平告诉记者,在元宵晚会《看今朝》这个节目里,这群陕北汉子就是用的三弦和腿上绑着的响板。



对于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采风的赵季平来说,苏州评弹自然也是他所熟悉的。“我到江苏采风,就明确地说到了苏州一定要去听苏州评弹。”后来,曾获“曲艺牡丹奖”的知名苏州评弹演员盛小云陪他去评弹学校,“非常棒,令人着迷。”而盛小云正是《看今朝》里的苏州评弹领衔主唱。


▲盛小云


苏州评弹演员盛小云是今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她接到这个节目是在去年的11月15日。“11月16日到了北京,在文化部开会,导演就提到了陕北说书和苏州评弹放在一块的这个想法。”最开始,盛小云有些质疑,觉得这两个曲艺形式怎么会融合在一起?“但既然领导出了这个难题,我就有挑战的欲望。”


▲全国政协委员 盛小云


虽然只是短短五六分钟的曲艺节目,其背后却是外人想象不到的曲折艰难。从节目创意的提出到正式登台,曲艺说唱《看今朝》历时整整111天,凝结了全国文艺界众多专家的倾情付出。



赵季平: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


民间的文化交流自古就有,而在时代更迭中,南北方的传统文化再次交流,这让很多观众在欣赏《看今朝》时感到震撼。有唱、有说、有喊,在纷纷升起的孔明灯屏幕背景下,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之中。


▲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合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登上了2016年春晚


谈起传统文化交流,赵季平又举了两个例子,“你看谭维维搞老腔和流行歌曲,那也是一种尝试,也挺好。现在老腔又跟弹拨乐,在美国巡演,有个旅美琵琶演奏家叫吴蛮,她带着老乡跟她的琵琶在美国巡演着呢。”


▲吴蛮


赵季平觉得,这些成功的范例都证明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有价值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是要让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得到一种传播,但它的载体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赵季平在小组讨论中发言


在赵季平看来,《看今朝》节目受到欢迎的原因是“有生活,没有半点虚的东西,它是活生生地讲了农民在那块土地上非常自然显露出来的幸福感、时代感,和人们在进入新时期那种喜悦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总书记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范例。”


赵季平的家风传承


大年初一开播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赵季平和家人也参加了这档节目。因为录制时间和两会时间重合,赵季平只能抽空过去。他赶到现场时,看到儿子赵麟和孙女正在唱,一时感觉欣慰而温情。


▲赵季平与儿子、孙女参加《经典咏流传》节目


赵季平的儿子赵麟,也是一名作曲家,《三枪拍案惊奇》、《和你在一起》、《玉观音》、《芳华》等等耳熟能详的当代影视剧配乐都出自他之手。而14岁的孙女赵珈婧云也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白鹿原》片头曲中的那段童谣就是由她演唱的。


↓↓点击欣赏《芳华》配乐


↓↓点击欣赏《白鹿原》配乐


谈及儿子和孙女,七十三岁的赵季平的表情着实可爱。说起儿子,赵季平一脸严肃,觉得儿子无论谱了什么好曲,“那都是他应该的”;而提到孙女,赵季平则哈哈大笑,“那我就觉得,她唱什么都好。”


▲赵季平的孙女 赵珈婧云


其实,赵季平家里的艺术传承是起缘于他的父亲。


赵季平的父亲赵望云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早年与王森然、李苦禅等组织吼虹艺术社,1937年创办《抗战画刊》。擅长山水、人物,创作面向生活,画风于质朴厚重中蕴含秀雅,尤长于表现陕北山水和各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赵望云


赵季平回忆起父亲,眼神中闪现着敬意,“在我父亲之前还是文人画,都是名山大川,中间一个古人看月亮那种情调的东西。但是他笔下展现的是现实生活,1942年他到了西安时说过一句话,他说面向大西北是他下半生的主要任务。”从那之后,赵望云就常常带着学生们去写生,一出去就是半年。


“为什么我对传统文化这么热爱,就是因为这种热爱才有一种高度的自信。如果不爱,你怎么可能自信,那不就是假的了吗?”赵季平也把这种自信和热爱传给了儿子,他建议儿子到祁连山一线,到生活中间去。


▲赵麟


于是,赵麟沿着爷爷走过的路一路采风,用了三个多月,回来写了一部大提琴和笙双弦协奏曲。而这个曲子,也被中国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依次奏响,大提琴家马友友、笙演奏家吴彤和指挥家余隆在世界各地的巡演受到了热烈欢迎。


▲赵季平父子


后来,赵季平告诉儿子,“你看,深入生活和不深入生活是两码事,真正的用心去深入和走马观花,也是不一样的。”在赵季平心里,这种家风文化的传承始终是值得坚持的。赵季平的父亲逝世41年了,而如今他每次看着父亲的作品,依旧激动不已,心绪难平。


赵季平与大话西游


在知乎上搜赵季平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问题:“当时《大话西游》是怎么找到赵季平配乐的?”


▲豆瓣评分截图


电影《大话西游》于1995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那时观众纷纷对这部电影的无厘头风格感到不适,直到1997年该片突然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从此逐渐发展成为文化现象,影响了一代人。


而彼时的赵季平已凭借电影《红高粱》、《霸王别姬》等影片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影配乐大师,对于《大话西游》这部无厘头电影,他是怎么答应配乐的呢?


▲电影《红高粱》剧照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询问了赵季平老先生。他仔细听完问题,微笑着打开了话匣子。


1994年初,赵季平接到来自台湾滚石唱片公司一个经理的游说,让他给一个新影片配乐。当时他刚刚跟台湾知名制片人杨佩佩合作完成了香港电影《倚天屠龙记》音乐,滚石方面对他很有兴趣,因此也就有了更进一步的合作。


▲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这个新影片的剧本刚刚完成,叫《大话东游》,也就是后来《大话西游》的雏形。


赵季平拿到这个剧本后,觉得故事太离奇,充斥着香港味儿的形容词、感叹词,让他很不适应。为了找配乐灵感,他又到电影的拍摄地——西安电影厂去参观,结果看到的是“牛魔王的肚子”,巨大的内景挂满了五脏六腑,照样是很怪异。这部电影和他以前合作的严肃电影很不一样。


▲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但像赵季平自己说的那样,“人家既然找来了,我就该怎么写曲子怎么写。”他根据滚石公司提供的一段卢冠廷为影片写的主题曲旋律,在这个基础上为全片配乐。


赵季平确定了音乐的主题:反映人性的最终统一,中间穿插不和谐音,比如妖精出没、战争、灾难等,音响上比较丰富,使用钢管、弦乐、木管等西洋乐器,但考虑到这是一个古装戏,他又加入了二胡和萧,赋予其古典乐的味道。


↓↓点击欣赏《大话西游》配乐


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大话西游》的全部配乐,乐曲总长度有一个多小时。随后,曲子寄给了中央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录制,赵季平就与这部电影告一段落了。


▲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过了几年,赵季平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能在电视上断断续续看到《大话西游》,他才想起来他为这部电影配乐过。从回忆中抽离,他又笑笑说,“之后我认真看了这个电影,也还是挺好的。”


想来,这段故事充满了传奇。时光流转,谁又能想到,20多年前西北戈壁滩上那样一个穷巴巴的布景,怎么就成了这一代年轻人心里狂热的风向标?


▲电影《大话西游》剧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05q0z99a&width=500&height=375&auto=0▲点击观看赵季平十部经典电影配乐



在新时代,作为音乐家和文艺工作者的赵季平,始终扎根生活,坚持用作品说话,用他的话说,“不能光表态,更要落到实处,避免浮躁情绪在身体里淤陷。”


延伸阅读

 ★ 作曲家赵季平:我对自己民族的东西,是深深的爱在心底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焦   雯  潘  婷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两会专访 | 白岩松:功成不必在我 但功成必须有我

  两会专访 | 尹力:100年后,中国电影人要做到无愧于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