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夜成名”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2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近日,由爱奇艺出品的“网综”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播出最后一期,从100名各大娱乐经纪公司选送的选手中千挑万选,由全民制作人最终票选出的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Justin、林彦俊、朱正廷、王子异、小鬼、尤长靖9人共同组成全新偶像男团NINE PERCENT正式出道。


▲《偶像练习生》节目截图


马戎戎

资深媒体人

本人仅代表个人观点


“偶像练习生”的概念源自韩国。


在韩国,“偶像”是娱乐产业里一个专业分类。“偶像”的演艺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唱歌、跳舞、影视、综艺。他们的职责就是颠倒众生,展示最炫最酷的潮流,收获万千粉丝的崇拜与尖叫。


▲韩流元祖偶像H.O.T


“练习生”制度,就是韩国各大经纪娱乐公司对有潜质的新人进行包装、训练、推出,直至成为偶像艺人的一整套训练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娱乐界对演艺人员的称呼,经历了从“艺术工作者”、“艺人”直至“偶像”的流变过程。


▲九十年代“女神” 王祖贤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对演艺人员的分类,还是中规中矩的“演员”、“歌手”等等,统称为“艺术工作者”,透着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光荣与自豪。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港台文化风靡内地,港台演艺明星大举占领内地的演艺市场。“艺人”这个词,也逐渐为大众所熟知。


不过,除了“艺人”,港台那边对自己的明星另有更加高大上的称呼“天王”、“天后”。


▲四大天王:(左起)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及黎明


我还记得,第一次知道“四大天王”,还是从同学间互赠的贺年卡上:一个梳着分头的帅小伙,天生一双如梦如幻的大眼睛,带着霹雳手套。旁边一行小字:“四大天王——郭富城”。


记得我当时愣了几秒钟:“四大天王”,不都应该住在庙里么?什么时候跑出来跳霹雳舞了?


经同学解释后才明白,原来,这是香港的艺术工作者!


扯远了,回来再说“偶像”这回事。


▲2005年《超级女声》三强:(左起)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


说起来,内地第一位本土“全民偶像”,当然是李宇春。她是中国第一位全民投票投出来的选秀冠军。还记得,2005年“超女”的冠军之战。0.1元一条的短信。她获得了352万投票,但另外一个说法是,由于机器故障,她的实际票数应该是700多万。


那一年,为周笔畅、李宇春投票的观众,下至六岁的小孩儿,上至七旬老奶奶。仅短信收入,湖南卫视就获得了超过2000万的收入。一直到很多年后,李宇春参加电影《十月围城》的拍摄,谈到电影票房,导演陈可辛还会开玩笑说:“李宇春负责800万(票房)。”


在此之前,一名普通人想要走上演艺之路并直达巅峰,唯一的通道是进入专业高等艺术学府,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等,毕业后进入专业艺术团体。以歌手而言,在“超级女声”之前,影响力最大的专业比赛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


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李宇春的成功,着实演绎了什么叫做“一夜成名”。


▲李宇春


“超女”之后,选秀节目在华夏大地遍地开花。“快男”、“快女”、“花儿朵朵”纷纷出笼,最火的时候,一个电视台能同时开好几档。


然而,之后选出来的那些“星星”,就再也没有李宇春的运气和待遇了。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只能红几天,随即沉寂,以接零散的商演为生。像节日的烟花,迅速盛开,迅速消散。


2011年之后,草根、素人选秀节目的收视率下滑。选秀随即进入了“大片”时代:“高举高打”、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


▲《中国好声音》节目截图


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是“大制作”选秀节目的代表。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制作费高达一个亿,几乎占当时整个浙江卫视收入的1/8。


从《中国好声音》开始,中国的选秀节目进入了和国际接轨的阶段,大多购买国外成熟节目的版权,制作水平上也达到了国际水平。之后浙江卫视推出“跑男”,同样是“大制作”、“明星路线”的延续。


▲《演员的诞生》节目截图


而2017年大火的《演员的诞生》、《声临其境》等,更是将国内一、二、三线影视明星一网打尽。


然而,作为“准素人”,打出“全民制作人”概念的《偶像练习生》,作为爱奇艺2018年开春第一季度的重点项目,却从播出起,就获得了超高的人气和流量。每期播放量超过2亿。


除了“网民投票决定选手去留”带给网民观众的自主感,《偶像练习生》兴盛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偶像产业”的这片蓝海。


在韩国已经非常成熟的偶像产业,在国内目前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偶练”制作之初,为了凑齐100名选手,制作方挨个拜访了国内的“87家公司、1908位练习生”。从中挑选了“31家公司加8位个人练习生组成了100位练习生。”这些数字勾出了国内“偶像产业”当下的大致状况。


▲很多中国艺人出道前选择先去韩国做练习生


这一领域目前是资本青睐的对象。


 “偶练”选手木子洋、岳岳、灵超、卜凡同属“坤音娱乐”,被称为“坤音四子”。

▲“坤音四子”木子洋、灵超、岳岳、卜凡(左起)


早在参加“偶练”之前,“坤音娱乐”已经在他们身上投入了1000万,打造偶像品牌BC221。“坤音四子”目前已经在节目中稳定排名前20。“偶练”尚未结束,坤音已经开启了Pre-A轮融资,估值超过3亿。为“偶练”输送选手的麦锐娱乐、AIF娱乐,次元文化在2017年,也已经相继融资。


2018年,“偶练”选出的九强组成全新九人男团出道。据说,借“偶练”的东风,2018年将成为“中国偶像男团元年”。


▲《偶像练习生》九强诞生


3月31日,“偶练”20强与为他们拉票、投票的粉丝举办了一场“千人见面会”。见面会上,特别设置了一个玻璃展柜,每位选手都选择了一件最具代表性的私人物品进行展示。这其中,一名练习生展示了一条他练习时一直穿的裤子,这条用汗水浸透的裤子,代表了那么多个与他相伴的孤单努力的日日夜夜。


采访“偶练”制作人姜滨时,他说:“我们和‘超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超女’更注重舞台上的呈现,很多背后的努力你看不到;而我们更多呈现的内容,是舞台背后的东西:选手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得更好。大家是因为过程去选择这个人、喜欢这个人。”


姜滨说:“我不希望年轻人看了我们这个节目去追求‘一夜成名’,世界上也没有‘一夜成名’!——我希望大家认同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收获好结果。越努力,越幸运!”


▲《明日之子》节目海报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互联网综艺节目和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分界点。


在这之前,电视是绝对的优势渠道。而从这一年开始,腾讯出品的《明日之子》、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等,无论在制作投入还是流量、关注热度等,都不低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渠道的不断增多,选秀节目即将迎来下一个热潮。通过选秀节目成名的“明星”也将越来越多,而且将不仅限于演艺领域。或许正如安迪·Ÿ沃霍所说:“明天,每个人都将成名15分钟。”


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晚餐。台上的风光,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努力。正如姜滨所强调的“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相比于过去通过考进高等艺术院校,经过多年专业系统的学习,进而走上演艺之路,如今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参加一两档综艺节目夺取名次为大众所知。


而荧屏上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通过这条捷径“一夜成名”。


针对这种现象,《文化十分》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教授朱敏,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刘结成,探讨这种现象的产生及对年轻人产生的影响——


朱敏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产业、影视产业

本人仅代表个人观点


 

近年来随着《美国偶像》《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偶像练习生》等选秀节目的风靡,“一夜成名”现象已屡见不鲜。


这些人的成功,既得益于他们天生的艺术禀赋,也得力于大众媒介的强力推动。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当代社会人文环境的转变,其中既有精英文化大众化趋势,也有大众对名利的追逐。


不可否认,在各类的选秀节目中,的确发现和挖掘出一些有艺术天分艺人,这些选秀明星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利益回报,让有志于从事演艺行业的年轻人对选秀节目趋之若鹜。很多人误以为,成名需要的成本更多来自于机遇而非实践和积累。基于此,我们应认真对待“一夜成名”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力,绝不能忽视和低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艺术家的养成,不但需要经年累月的磨练和积累,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有志于从事演艺工作的年轻人,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着正确的艺术创作的目的与动机。其次,应具备熟练的艺术技能,有精湛的艺术技能,才有能力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形象表现出来。除此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但愿有志于从事演艺事业的年轻人,不要再把所谓“一夜成名”的现象,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同时,大众媒介在传播过程中也应更加注重舆论引导的方向和尺度,做好大众的守门人。




刘结成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本人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夜成名”是美国为代表的娱乐至死文化的典型,尽管它在为年轻人的成长拓宽了渠道、为他们人生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不利影响:


首先,这种现象产生是整个社会浮躁化的体现。


在西方娱乐文化、互联网技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步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片化,社会也变得越来越浮躁,“一夜成名”正好迎合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而当《偶像练习生》等“一夜成名”节目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时,其必然会加剧社会的浮躁化和肤浅化。


其次,“一夜成名”现象不利于年轻人演艺事业的精进。


由这些一夜成名节目产生的明星天生带着颠覆传统的基因,他们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公司化的运作吸粉、造星,成功弯道超车,成为新时代的IP。而这些IP在养成过程中,如果其核心价值观不能坚持“专业、敬业、谦虚、精进”等积极的价值观,在粉丝们的疯狂追捧下,非常容易迷失自我从而成为“昙花一现”的现象。


最后,建议社会加强对“一夜成名”类节目产生明星的引导和监督。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焦雯 梁珊珊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小言专栏 | 老电影,配弹幕,朱颜辞镜花辞树——《城南旧事》

 清明忆先人 |  “国之文胆”邹韬奋:书生要以实业改变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