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民史诗,《四世同堂》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1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32stlmct&width=500&height=375&auto=0《文化十分》专访田沁鑫


每年都有那么些天,《四世同堂》的演员们相约着,一起住进小羊圈胡同,当那么几天邻居。一住就是八年,小羊圈里的人和事,早就成了剧组演员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走进排练厅,觉得他们真的就是街坊,大家的状态很松弛,端着茶杯来来回回互相招呼,像胡同里一拐弯遇见老友。


                           ——田沁鑫戏剧工作室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田沁鑫是北京人,满族。


而说到对北京的描写,谁也比不上老舍先生透彻。两个人祖上都是正红旗,想知道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羊圈胡同到底是个什么样,来看田沁鑫的话剧,一准儿没错。


老舍先生笔下的民国北京人,分为:正派北京人,新派北京人,旧派北京人和城市平民,这四个派类的北京人共同生活在皇城文化和市民文化构成的北京胡同里,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羊圈胡同”里的百姓们,构成了八年抗战中的北平挽歌式的难能可贵的一部“平民史诗”。


                                     ——田沁鑫阐述老舍先生《四世同堂》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近日,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四世同堂》再次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国巡演,《文化十分》记者独家探班了排练现场,一起去看看~


“我实在觉得难度挺大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32vo5mu1&width=500&height=375&auto=0▲田沁鑫在话剧《四世同堂》排练现场


《四世同堂》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被老舍先生认为是自己“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原著共有85万字,分为三部。


第一部《惶惑》,讲述抗日战争初期,在北平的抗日景象。

第二部《偷生》,那时的北平已经打了四五年仗。

第三部《饥荒》,终于坚持到抗日战争快要结束。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拍成电视剧,一部28集,一部37集,体量都不小。但是对田沁鑫来说,“将85万字浓缩在一个话剧里,我觉得实在是难度挺大的。”


其实这个戏应该是一个连台本戏演三天的,但是演三天也是体量比较大,排起来也比较费劲,还是做了一个晚上的戏,弄成三幕式。


第一幕(惶惑);

第二幕我们有说书人,说书人是由我们剧院的各种优秀的男演员演,第二幕是偷生;

第三幕是饥荒。


就按拉大幕的方式,我的戏里面应该是第一次用这种向传统致敬的方式,大幕一拉开就是一个胡同,就按这个三幕式的方式演。


▲导演/编剧 田沁鑫


第三幕的时候,戏剧推到一个高潮,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死掉很多人,有小崔、尤桐芳、小文夫妇、老二祁瑞丰、妞子的死等等,在戏剧里短时间很难体现。


所以我找了一个拉车的方式。从第一幕就有拉车的场面,第二幕也有,第三幕是在南海的一场混战中,用拉车的方式,表现了几位重要人物的死亡,这种表现主义手段的运用,观众是接受的。


时隔七年,再演“大赤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29rvqjys&width=500&height=375&auto=0▲秦海璐现场排练视频


秦海璐是话剧《四世同堂》“大赤包”的扮演者,从第一次出演这一角色到今天,已经隔了七年


这七年之间我都没有出演《四世同堂》,其实每次看到剧院里的同事去演话剧的时候,心里是很羡慕的。


赤包儿是一种小瓜,经儿童揉弄以后,皮儿便皱起来,露出里面的黑种子。《四世同堂》中的冠太太的脸上有不少皱纹,而且鼻子上有许多雀斑,因此得了“大赤包”这个外号。


▲秦海璐饰演大赤包


老舍笔下的反派人物,大多是泛着利己光芒的“澄澈”的投机者。这些投机者不是掖着藏着的,像大赤包,她混蛋,自私,私欲膨胀到能让你看出来,而且是一定要让你看出来,这个人物性格非常鲜明。


大赤包和冠晓荷商量害钱诗人那场戏,说得不像是在害人,而是很简单的就是要把这个事办了。冠晓荷说:“夫人,这不是害人吗,你让我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这事我可以干。但你让我挺直了胸,直截了当地去杀人,这个,我得想想。”然后,大赤包说:“你要是这么想,那我就送你几个字,兴不了家,立不了业。”


                              ——导演田沁鑫阐述“大赤包”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辛柏青饰演冠晓荷


老舍先生笔下的坏人,不是那种阴冷的,是有坏得道理和逻辑的,坏得很“有理”。


大赤包这个人其实很能承担,而且总把“心胸要大”放在嘴边,包括最后被抓起来,也是很“临危不惧”的。但是这些品质搭在了一个错误的底线上。就是没有道德底线的逻辑错误。


老舍先生描写冠家人的语言方式很风格化。比如说大闺女高弟,看见大赤包被抓起来的时候说:“妈,虽然我们俩不对付,但是看到你的下场,我表示同情。”大赤包作为母亲,听到这个话的回答是:“你是个好闺女。”她的这种回答,可见老舍先生的笔力,始终保持大赤包的个性,就是逻辑错误。


所以,大赤包和冠晓荷是失去底线的人,夫妻俩认为一个改朝换代的好时机到来了,唯利是图的人必然要把握住新机会,以大赤包、蓝东阳、李空山等这批人物构成的利益集团,为了利己而害人,他们丧失了良知,也就谈不上民族性和爱国心了。


                              ——导演田沁鑫阐述“大赤包”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2011年《四世同堂》创排初期,秦海璐就主动请缨,要求饰演这样一个丑陋、肥胖且衰老的角色。


七年过去,田沁鑫依旧清楚地记得秦海璐想演“大赤包”时说的话。


她说,导演我要是这个岁数我在影视剧里很难突破我这个形象,但是在话剧舞台上我可以演一个50多岁的,肌肉下垂的一个胖子,这是我很想演的一个角色。


▲1985年,电视剧版《四世同堂》 李婉芬饰演“大赤包”


1985年电视剧版《四世同堂》中,“大赤包”一角由北京人艺演员李婉芬饰演。李婉芬将生活中的一般动作变成了更凝练、更集中的功夫,细腻地体现在角色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中。


珠玉在前,秦海璐则结合舞台表演的特点,用更戏剧化的表演方式结合夸张的戏剧造型呈现大赤包这一角色。


秦海璐认为,对电视剧来讲,可能要更多贴近生活,要很真实;对话剧这样的表演形式,人物塑造跟观影形式有重要的关系。


▲秦海璐在排练现场


所以在一个舞台上它的表达也会超出现实生活的范畴,所以在舞台上的大赤包,她更夸张,更能够具有煽动性,对角色来讲更有感染力。


秦海璐的刻苦训练,田沁鑫看在眼里。“秦海璐是东北人,而‘大赤包’必须说一嘴很好的北京话,所以秦海璐是很认真地训练。”


‘胖橘子’的胖是很青春的,肉绷绷、很健美的;‘大赤包’的胖有点侉,松懈,老年妇女那种胖。秦海璐戴一个沙袋在腰这儿,还戴了两个沙袋在腿这儿,这样她就能够走路重一些。


▲话剧《四世同堂》剧照


参加本轮《四世同堂》的巡演距离上一次饰演大赤包已经过去了七年,七年里秦海璐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这让她对“大赤包”的演绎有了更成熟的解读。


七年后重新解读田沁鑫导演的这个《四世同堂》,我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剧本写得真是好。


可能真的是人到中年吧,有了一些经历之后,对生活有了解读、对社会有了解读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赤包的很多话,包括它的台词真正用意是在哪里。


折叠的舞台

钱家、祁家和冠家,这是《四世同堂》里最重要的三户人家,而故事就发生在三户人家一起住的小羊圈胡同。


话剧不像电影,要想在舞台上同时出现三户人家的生活,很难实现田沁鑫便找来了国家话剧院的舞美设计师薛殿杰,他想出来一个法子。


▲话剧《四世同堂》舞台照

外面看是一个胡同,有三家人的大门,冠家这个门是可以打开的,门和整个的墙都可以推开。


推开以后就有点像过去玩的那种叠纸的叠画,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个小院,小院里面还可以打开,里面是大赤包他们的房间,房间后面还套一个房间,是尤桐芳的那个小屋。


所以它一合等于合两次,能把这一家合上。


祁老爷子家打开以后,还有老二他们家,老二和胖橘子他们家也可以打开一个家。再到后面,整个祁家在最后结尾全面打开在观众面前就是一个大房间。


话剧《四世同堂》里,胡同是北京最重要的地理环境特点,怎么把胡同的贯穿性、延续性展现出来,也是一个问题。“舞美设计提供给我们一副悬挂在实景之上的版画作品,随多媒体的投影,变换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雨雪交杂。配合灯光变化,前景打光是胡同效果,后景打光,是版画效果。”


▲话剧《四世同堂》舞台照


舞台“院墙”后面留有一条“过道”,演员们穿过时,可以走出一条胡同的感觉。可以让观众看到超越布景局限的外延的胡同空间。


我很喜欢这台景,觉得有很多‘惊喜’的发现,看见不同的结构。还有墙面的材质,是纱网做的。院墙里边有一些钢架的线路结构,把房子的形状勾勒出来,从后面投光的时候,会透光。


演员调度到后面‘胡同里’走来走去,观众就看到了一个全景式的‘胡同戏剧’,这是我们戏的一个特点。


▲话剧《四世同堂》舞台照


做这些设计,是源于田沁鑫的初衷。“我很想做一个新现实主义戏剧,是区别于过去传统戏剧的,要创新一些。但创新又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在审美上的要求极其严格。”


用北京四合院的房屋结构,让它的骨架和建筑结构能够给观众做一个审美的展现。同时我们也在舞台上拓展了我们一个胡同的空间。



一幅生动的老北京人文画卷

一卷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一部荡气回肠的“平民史诗”


文学泰斗老舍经典著作

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中国国家话剧院精品之作


“北京第一剧”——话剧《四世同堂》



田沁鑫说,自己一直在探索用通俗而又不失美感的戏剧语言,来讲述那些她喜爱的中国故事。


从她第一部作品《断腕》开始,到《生死场》《青蛇》《北京法源寺》《四世同堂》,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以最现代的视角讲述最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期待经过一轮轮的演出打磨,它们都能成为新时代的民族经典。



   部分内容来自公众号“田沁鑫戏剧工作室”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段   译   邓   荣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殷硕:我愿化作舞台上的一束灯光

  专访秦海璐 :七年后复演《四世同堂》,我更自由了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