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言专栏 |《布达佩斯大饭店》:寻不到的桃花源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1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7ofydx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美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他为什么离去?

巴西,彼得罗波利斯小镇。

这里气候宜人,曾是巴西古代皇帝的避暑胜地;这里交通便利,距离里约热内卢只有68公里。

△  巴西 彼得罗波利斯

1942年2月22日在这个小镇的县志上留下了永恒的一笔:

全世界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和他的妻子在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警察发现时,他与妻子相拥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

他是茨威格。

△  茨威格

他有很多很多小说名篇。你即使没看过它们,但恐怕也听说过他的成名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名头吧?

△  1948年美国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人们想不通,千辛万苦从奥地利逃往英国,又从英国逃往美国,再从美国逃往巴西的茨威格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呢?

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是生活优渥,礼遇独特。他在巴西的读者见面会广受欢迎,甚至拥有巴西的长年签证,最难得的是,他的犹太同胞处处受到歧视,他却拥有含金量极高的英国国籍。总之,他物质丰厚,荣誉等身,来去自由。

但是,他死了。

在他的遗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

“与我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


“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  茨威格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

茨威格其人,其遗书中流露出的心意,以及其谜一般的自杀原因都让我想起了王国维。

在茨威格自杀的15年前,在中国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鱼藻轩,只有51岁的大学者王国维沉湖自尽。

四天后,王国维的亲家罗振玉赶来吊唁,还带来了逊帝溥仪的一道“诏书”。正是因为这道“诏书”,王国维之死被很多人顺理成章地认为是“殉清”。

△  王国维

但人们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短短几行字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史学家、也是王国维的知交好友陈寅恪由此评价王国维的死因: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次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苦痛亦愈甚;迨其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书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  陈寅恪

茨威格和王国维虽然国分东西,却都有一贴“文人”的标签,他们的“离去宣言”也极其相似。凡间俗事绝不是他们的羁绊,他们都把精神家园看得重如泰山。

所以哪怕在家里的后花园里长出杂草、湖水变得浑黄都能让他们不满、愤怒或伤怀,更何况,现实是地狱之火正在烧毁房中的桌椅灯窗,吞噬家园的石瓦椽梁。

他们生前都用一支笔鼓舞、启发、感召了很多人,他们身后也被世人用各种方式来纪念:文字回忆录、绘画、戏剧,还有影视。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所以直到看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最后一帧字幕:“受斯蒂芬·茨威格作品的启发”,我才晃过神来,这是导演在点题啊。

那么,这部电影展现的应该就是茨威格的“精神家园”,它是描述茨威格的,更是献给茨威格的。


高妙的电影语言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评分高得可怕,演员阵容豪华得吓人,服饰道具考究得可以治愈所有强迫症患者。

我也特别喜欢它动漫一样斑斓的色调,每一帧都精美绝伦,难怪有评论说它是“壁纸电影”。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但最让我心动的是导演韦斯·安德森高妙的电影语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最杰出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西洋最杰出的语言毫无疑问是绘画。

所以站在拉斐尔画室里看《雅典学院》这幅壁画,你会看到古今哲学家群像,会发现这些人神态百变,惟妙惟肖。

△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

深入一层,你会认出每个人物是谁:正中间手指向天的是柏拉图,手指向地的是亚里士多德。你或许还能从黑板、圆规、地球仪这些象征图案处认出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托勒密......

再深一层,你会了解拉斐尔在画中把柏拉图的样子画成了达·芬奇,以此来表达他对达·芬奇的无限崇敬;他把自己扮作古希腊大艺术家阿贝勒斯,他期待自己也可以成为跨越时代的智者。

△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 局部

再深一层,你如果了解拉斐尔其人和作画的背景,你会了解拉斐尔为什么要把哲学家们分为“天”(柏拉图代表的形而上)、“地”(亚里士多德代表的形而下)两个阵营,还要把自己放在亚里士多德的阵营里:

因为他认为自己从事的艺术是理性的,是可以与科学、数学相连相通的,那是典型的文艺复兴精神。

如果再深一层,你会看出画中几百年来都不太确定的因素:画面最前方以手支颐的沉思者肯定是米开朗基罗,但是他的原型到底是“哭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还是“笑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呢?

如果你了解,拉斐尔与米开朗基罗在这一时期存在明显的业务竞争关系,那你会以为他丑化米氏为“哭丧脸”;但如果你相信拉斐尔在参观完西斯廷天顶画第一阶段画作后对米开朗基罗充满了崇拜,那你会认为他美化米氏为“沉思者”……

△  拉斐尔作品《雅典学院》 局部

你看,画笔是有限的,颜料是有限的,人物是定格的,但带给观者的思考是无休止的,给人的欣赏愉悦是言说不尽的。

当今时代,最杰出的艺术语言,我以为是影视。

《布达佩斯大饭店》特别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片中,你看到一位酒店大管家和他的门童卷入一宗谋杀案的故事,经历一段充满趣味的悬疑历险,感动于大管家穆斯塔法先生温柔、机智、勇敢的绅士风范。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深入一层,你会认出酒店悬挂的模拟纳粹的SS旗帜,你会认出片中爱德华·诺顿饰演的警察们身披奥匈帝国特色的服饰,你会发现“布达佩斯大饭店”原来是一个隐喻,它不是匈牙利的饭店、不是奥地利的饭店、不是苏黎世的饭店,但它又可以是全欧洲的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再深一层,你看到逃出监狱的大管家穆斯塔法先生只一个电话,便“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各地的酒店同业者第一时间,不辞辛劳地来帮助他。你会想到历史上那些秘密结社、手眼通天的团体吧?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你会想到一致对外,精诚团结,即使危难当头,也要接济救助同胞,让一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犹太人特色吧?再结合穆斯塔法对诗歌、对艺术的痴爱,尤其是那份死到临头也要吟咏诗句的从容,你会看到导演对“人文精神”的情结。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再深一层,军事迷会看出片尾那场略显莫名其妙的枪战中亮眼的细节,精巧的比喻。网上有大神详细分析出了那场枪战每一把武器、每一个参站者相貌的指征,他们代表了二战参战的各方力量。你会发现导演竟然通过一场枪战就把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给讲完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68fqqkrb&width=500&height=375&auto=0△《布达佩斯大饭店》枪战片段

如果再深一层,你会发现电影对各式技术的运用寓意深远:比如,电影景框上的变化(尤其是看Imax版本应该最为明显,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好在影院里观赏的一大原因)。

影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采用了1.85:1的学院宽银幕,上世纪六十年代采用了16:9的宽银幕,而大篇幅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则采用了1.37:1的标准比例,这样,那种年代感一下就层次分明地体现出来了;

△  上世纪八十年代采用了1.85:1银幕

△  上世纪六十年代采用了16:9银幕

△  上世纪三十年代1.37:1银幕

再比如,电影用复杂的四层叙事结构来讲述看似简单的故事:

逃亡路上穆斯塔法先生对门童讲故事;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大酒店里年老的门童对年轻作家讲故事;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作家在自己书房里对着镜头自述;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在作家的纪念碑前,读者小姑娘捧着小说缅怀;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这其实就是导演向古典多重叙事模式,向本雅明哀叹的“传统讲故事技术消亡”的致意。

你看,电影时长是固定的,演员就那几位演员,布景就这些布景,但影片却充满了多重解读性。你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传记,也可以接受它所寓含的一切映射,这完全取决于观者的多层接受性和观者的思想自由。

用有限的音画激发、引导出无限的想象,震撼你的眼、再震荡你的心,这是多么高级的电影语言。


欧洲为什么迷人?

在影片最后,导演借作家之口称呼欧洲是“一片迷人的古老废墟”,而且此后多年他再也没有回去过,这完全契合了茨威格的经历和精神。

既然是废墟,既然已经古老,为什么还会迷人?为什么《午夜巴黎》《海上钢琴师》《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些“神级”电影都在念兹在兹地呼唤那些消逝的时光呢?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我没有答案,但我想起一些小经历。

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里,密密麻麻的名人墓碑让人目不暇接。在肖邦墓前我竟看到一张东方脸孔,那天最起码也是中雨,但她伞也不撑就在墓前清洗波兰国旗的条带、剪裁红白玫瑰的枝叶。

一问,她是日本的钢琴师,来巴黎学习进修两年了,专攻肖邦,每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来墓前献花清扫。她望着肖邦墓碑的眼神简直清澈得如一泓清泉。

△  巴黎拉雪兹公墓里的肖邦墓

在威尼斯的水上巴士站台,我看到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先生,背着大大的双肩背包,在摇晃颠簸的水上巴士身无所依却站立自如。到站时,他轻快地走到船头,轻轻一纵就跃上码头,昂首大步向前走去。

△  威尼斯水上巴士

在圣马可广场的咖啡厅里,一对老年夫妇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利落优雅,干干净净,老先生把两张用餐小票仔细地四角对齐,又捋了捋,然后别进光洁的钱夹中。

微笑着和我们聊了一会儿后,老太太说她五年前到北京旅游过,印象很好。她说,先生今年都77岁啦,然后二人温暖地相视一笑。

△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嗯,好像是有一些迷人的神采、迷人的情绪。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写地清清楚楚:“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已经明白告知了,桃花源没有具体的坐标。但是我们上网一查,便会看到湖南常德桃花源、重庆酉阳桃花源、安徽桃花源、杭州桃花源、江西桃花源,甚至台湾桃花源的详细资料,不一而足。

人们会把这些地方装点得很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并执着地相信陶渊明当年就是到了这里,才受到了启发,写出了千古名篇。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就像《布达佩斯大饭店》一样,明知道找不到,却要执着地寻去。这是一份无奈,更是几许可爱。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这些电影,值得被修复,值得你去电影院起立鼓掌

  十分推荐 | 据说“处女座”朋友都会很喜欢这部电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