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评弹,中国最美的声音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  上海评弹团 高博文演唱《花好月圆》


评弹源于苏州,盛于上海,评话加上三弦与琵琶交叠的弹词,说说唱唱家长里短地臧否,充分满足人人皆有的窥伺八卦癖好,却又不失雅俗共赏的典雅气,以弹唱弥补了偷窥的粗鄙。


——台湾作家陈念萱《金宇澄的“繁华”遇上高博文的评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1340kuwd2z&width=500&height=375&auto=0△  非洲女生表演苏州评弹视频

最近,一段非洲女生表演苏州评弹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这段视频拍摄于5月20日,演出的剧目是苏州评弹《神农颂》。

拿着三弦的是来自非洲喀麦隆的留学生诺贝拉,今年21岁,2015年来到中国,目前是上海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的大二学生。怀抱琵琶的是12岁中国女孩娇娇

媒体报道说,诺贝拉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苏州话。不少网友惊呼,厉害了,非洲小姐姐!

△  诺贝拉与娇娇

据了解,诺贝拉来到中国以后开始学中文。今年春节期间,她在参加一个文艺晚会的表演时,遇到了评弹老师、国家一级演员周红。周红觉得诺贝拉歌唱得好,很有天赋,便问她要不要跟着自己学习苏州评弹

当时,诺贝拉并不知道评弹是什么,但还是同意跟着周红学习。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诺贝拉爱上了评弹,她说:“我以前洗澡的时候会唱歌,现在无论是洗澡还是上下学路上,都会听着《神农颂》的录音,小声哼着唱。”

看了诺贝拉的演出视频,不少网友表示,苏州话一句没听懂,但突然很想了解一下评弹。

喀麦隆的留学生  诺贝拉:

苏州话很难,比如有句歌词是“勿知救仔几化人”,这里的“知”字在苏州话里发音很难,我现在也发不太准。再比如最开头的“五千年前”四个字,我花了两周时间才学会。

但我觉得苏州话很美,旋律和我们唱歌也不一样,感觉更加立体,嘴上也更需要用力。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剧学大师俞大纲先生将之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  评弹书场

受语言条件的限制,评弹一直很难走出“吴语区”,始终徘徊在苏州上海一带。书场观众席上坐着的,也大多都是花甲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为了让评弹得到更多关注,也获得长足发展,评弹界一直在努力。今年央视元宵晚会上的节目《看今朝》,就是评弹艺术创新的一种尝试。


01

苏州评弹遇上陕北说书

《看今朝》融合苏州评弹与陕北说书,南北曲艺一刚一柔,各美其美。

苏州评弹体现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陕北说书展示黄土高原的高亢豪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01im3jo1&width=500&height=375&auto=0△《看今朝》片段


苏州姑娘们嗲哩哩、娇滴滴地喊一句,

“陕北哥……听我们唱唱江南的水和山。”

 

陕北哥“哎”的一声回答,真是美醉了心田

热情憨厚地回应着,

“我们陕北,整地用激光画垅线,

新科技遍布稻蔬万亩塬。

妹子们,咱们一起‘偏闲转’!”

(偏闲转的意思:聊天、闲聊。)


在《看今朝》里面,苏州评弹部分做了非常多的创新。比如说,传统评弹都是抱着琵琶坐在那里,一边弹一边唱,但是在这个节目里面,评弹演员们站着弹琵琶,甚至还有一些舞蹈动作,形式更加活泼。

从唱腔上来说,传统评弹一般都是唱的七言句,但是《看今朝》是个新节目,内容是苏州姑娘和陕北汉子各自夸家乡好,用的都是新词,而不是规范的七言句,这样就使得唱腔也在传统基础上做了更现代的改编。

△《看今朝》 评弹演员们从传统坐着唱改为站着唱、边跳边唱

《看今朝》还有最难的一点,就是30个演员一起弹一起唱,自弹自唱,要每一个人都弹唱得严丝合缝,这个非常难。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盛小云:

一起自弹自唱,这个就是功夫。

每一位演员都知道我们花了多少功夫在排练上,因为30个人大家统一到一起,呼吸那个气口都要一致,背后花了很多心血和辛劳。

△《看今朝》演出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赵季平:

这个节目妙趣横生,非常好。

它活生生地讲述了农民和那块土地上非常自然的那种幸福感、时代感,和人们进入新时期那种喜悦感。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盛小云:

一位我们的老粉丝,说我听了一辈子评弹,我今天听了这个评弹怎么变得如此的“面目全非”,但是我还忍不住要为这个节目点赞,因为太抢我眼球了。

后来还说,“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  盛小云 评弹部分的主唱


02

评弹,就在你身边

也许你并不了解评弹,但其实,评弹离我们并不遥远。

盛小云是《看今朝》中评弹部分的主唱,她出身苏州评弹世家,嗓音甜润,运腔委婉自如,说唱俱佳。

据报道,导演李安在拍摄《色戒》时,曾邀请盛小云帮他培训汤唯。因为他在看过盛小云演出之后,认为盛小云的一颦一笑,眼神和手势,都非常符合李安心目中“上海滩女子”的形象。

△  盛小云

李安把汤唯交给盛小云之后,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盛小云教会汤唯演唱《天涯歌女》以及穿旗袍时的仪态。而汤唯也学得很刻苦,很快就“出师了”。

△《色戒》剧照

不仅是《天涯歌女》,《色戒》中还有两处与评弹有关。一处是易太太与几位太太打牌时,画外音传来蒋月泉唱的开篇《剑阁闻铃》,作为背景音乐。


另一处是几位太太在看堂会,高博文与郁群合唱《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欲诉衷肠未出声》唱段。片中唱堂会的演员是高博文和郁群,但演出音却是高博文和盛小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665qvq16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影视剧中评弹集锦

其实电影电视当中,运用评弹作为背景音乐的很多,有些人以为自己没有听过评弹,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接触不少。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主题歌《秦淮景》,即是以江苏民歌《无锡景》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填词,用苏州评弹的咬字方式演唱。这首歌也成为影片中最受关注的歌曲。

△《金陵十三钗》剧照

电影《盗墓笔记》中的一段评弹也让很多观众喜爱。这首曲子叫《淡化》,改编自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四季歌》。

“浮生若梦梦浮生,真作假时假亦真。人生如镜镜映人,但愿是影避凡尘。”《盗墓笔记》用这首苏州评弹贯穿电影始终,弹词大概就是编剧、导演想要表达的电影主旨。

△《盗墓笔记》剧照

电影《暴走神探》中,周冬雨饰演的盲女也有一段评弹表演,片中她唱的是《简神童》,实际演唱者是张建珍。张建珍也是《金陵十三钗》主题歌《秦淮景》的演唱者。

△《暴走神探》剧照

前些年,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出版后,好评如潮。“世上的男儿千千万,我的白马王子何日来;身边尽是浪荡客,要找个如意郎君真烦难……”

2016年12月,上海大世界上演评弹《高博文说繁花》。《繁花》改编成评弹,也让许多《繁花》迷爱上了评弹。

△高博文说《繁花》

评弹就是这样,它会随时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雅俗共赏。


03

评弹的前世今生

走进苏州老城区,沿着粉墙黛瓦,踏着斑驳的青石路,随意路过一个茶楼,就可能会被里面飘出的评弹说唱勾住脚步。

茶馆在苏州又叫“百口衙门”,多兼营书场,评弹多在书场中开演。

相传1775年乾隆南巡时,听说苏州有个评弹名家王周士,便在沧浪亭召见王周士御前弹唱。

主仆对面而坐,乾隆说你怎么紧张得像汇报工作似的,王周士说,我不是紧张,说书还是去茶馆好,台上有一呼,台下有一应,有气氛。乾隆想了一想说,也行啊,那咱去吧。

皇帝来茶馆听书了,老百姓哪还敢坐呀,全都站在那儿,乾隆一看说,传朕旨意,凡是中过功名的,前边就座。

从此,茶馆里前排的那一桌就叫“状元台”了。

△  苏州评弹博物馆茶馆书场模型

在评弹这个圈子里,票房好的演员被称为“响档”。

为在竞争中胜出,上世纪40年代,上海7档知名演员联合成整体,一起演出,几乎垄断了上海和江浙一带的知名书场,演到哪里,哪里爆满。有人在报纸上骂他们是凶神七煞,“七煞档”的大名由此而来。

那时,上海不仅有“七煞档”,还有“评弹皇帝”“评弹皇后”。


1948年《书坛周刊》举办评选时,读者投票踊跃。最后,一位名叫严雪亭的演员得票最高,荣膺“皇帝”。

他总是单档表演,一人扮演葛三姑、小白菜、知县、醇亲王、扬州太太、绍兴师爷等多个角色。曾有传说,他一天就能挣到一根一两的金条。有人亲眼见过,严雪亭在一个书场说《杨乃武》时,连三轮车夫都停下来不走了。

△  评弹演员严雪亭

评弹起源于苏州,兴盛于上海。

苏州弹词以古本为主,到了上海变得活泼,它曾是上海滩仅次于电影的第二大娱乐项目,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曾有书场近600家,每走几步,就能听到路边传来的三弦和琵琶声。

在1947年某期的《新民晚报》上,一位记者这样鼓动着他的读者:

假如你看腻了好莱坞大腿片,或者厌恶咖啡馆、舞厅的繁杂的气氛,你不妨花3000元的茶资,躺在藤椅上去享受一番嗑瓜子听弹词的乐趣,那里会告诉你,上海的有闲阶级们,另一种生活方式。

△  评弹演员蒋月泉

鼎盛时,上海的书场一天能有三四档演出,演员要雇一辆黄包车在附近赶场。据说,当时的知名评弹演员蒋月泉,甚至买了辆哈雷牌摩托车,穿梭在各大书场。

1949年后,为了适合新形势,评弹作家创作了一批现代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大寨人》《黄继光》等,在当时也颇受欢迎。

△  书场

如今这样的盛况已不复存在。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评弹艺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上它。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盛小云:

新的时代,我们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语言、新的呈现形式,吸引青年们的眼球,为青年人量身订做一些他们喜欢的内容,用他们关注的东西,来做我们的创作题材。

可能我们的青年一辈现在不知道评弹曲艺为何物,但他觉得好了之后就会探究。


让所有的观众能够都来接触我们这门曲艺,然后慢慢地使他们了解,让他们喜欢,这才是我们这一辈曲艺人应该做到的。


(上下滑动看“评弹之美”)

评弹之美


语言表演之美:精雅细腻


评弹有的是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有的是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娓娓动听的软语,好似唱入了心坎,每每回味,滋味万千。

 

苏州评弹讲究“说噱弹唱评”五功。“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评”指评议人物。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

 

如果说苏州评弹的说白语言,是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苏州方言,那么其用以演唱的唱词韵文,如弹词开篇,堪与唐诗、宋词和元曲相媲美。

 

七言或十言的基本唱词句式,在演唱运用中被数量不等的衬词或衬字镶嵌点染之后,格律的规整与辞采的活泼仍然不失基本的法度。

 

如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传统开篇《宫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贵妃独坐沉香榻,高烧红烛候明皇。”

 

又如表现《红楼梦》中潇湘馆意境的《潇湘夜雨》:“云烟烟,烟云宠帘房;月朦朦,朦月色昏黄。阴漫漫,一座潇湘馆;寒凄凄,几扇碧纱窗。”清新简约,意味悠远。

 

《珍珠塔》中的关子书《妆台报喜》,因为嵌进72个“他”字,所以也称为《七十二个他》,其细腻精雅达到极致。

 

《杨乃武・密室相会》:“我与你,论什么怨,论什么思,论什么死,论什么生。”瞬间抵达心底,真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弹词腔调之美:流派纷呈

 

弹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除了苏州弹词外,还有四明南词、长沙弹词、广东木鱼书等地方弹词。而就狭义的苏州弹词来说,南不出浙江嘉兴,西不过常州,北不越常熟,东也超不过上海松江。

 

由于地域小,艺人多,听众的口味不一样,艺术竞争迫使艺人在创新书、新腔、新表演风格等方面做各种探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

 

苏州弹词流派之丰,堪称我国“曲艺之最”。400多年来,先后出现了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等26种流派唱腔,形成了一曲百唱,流派纷呈的辉煌。

 

其中俞调清澈幽美、舒徐缓慢,周调稳健质朴、深沉含蓄,徐调唱腔委婉、节奏舒缓;薛调铿锵明快、刚柔相济,蒋调旋律优美、大气流畅,琴调激情奔放、起伏跌宕;丽调清丽圆润、妩媚柔韧,小飞调明快流畅、一气呵成等,皆悦耳动听、引人入胜。

 

“祁俞调”传人盛小云享誉台湾,被国学大师俞大纲盛赞为“中国最美声音”。

 

 

评弹品位之美:雅俗共赏

 

艺术欣赏从来都是“众口难调”的,评弹艺人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演出方式与内容,以满足不同听众群体的口味。

 

“话需通俗方传远,言必关风始动人。”评弹说尽邻家街坊市井细民的生活故事。

 

80后学者潘讯在他的《梦入江南烟水路》一书中写道:“在苏州评弹的人物画廊中,刻画最为逼真生动的是丫鬟、伙计、小商、小贩、轿班、更夫、媒婆、掮客、门上人、船老大、算命瞎子、烧火丫头、绍兴师爷等充满市民气息的人物,这些人物生活在艺人的见闻经历中,是他们的左邻右舍,近亲远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体验、模仿、提炼,并融贯于自己的艺术创造中。”

 

评弹中揭露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势利眼,“富在深山有人来,贫居闹市无人问”,当中“公子落难,员外悔婚”的情节是常见的,揭示人情世故的冷若冰霜,如刺世的匕首投枪,仿佛能看到鲁迅的身影。

 

《珍珠塔》是一部集中揭露世态炎凉、批判势利的书目。“人穷志大”的方卿、势利的姑母,在江南是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通俗不低俗,高雅不奥深,是苏州弹词的美学特质。

 

 

服饰装扮之美:长衫旗袍

 

评弹演出从服饰装扮到形体动作主打清雅、柔美、温婉的精神气质。长衫、旗袍作为传统服饰,在曲艺演出中被广泛采用,恰到好处地映衬出国人的身材体形和气质特色,彰显了国人内敛、含蓄与谦恭的特质。

 

男着长衫,女穿旗袍,是苏州评弹的最富典型意义的服装组合。或月白或青蓝颜色浅淡长衫之下的男性风骨寄托了中国传统文士阶层一脉相承的精神品性。

 

评弹女演员所着旗袍,展露了东方女性所特有的美感,张扬且内敛、灵动且雍容、华美且端庄。一袭旗袍,款款飘来,将中华女性的贤淑、典雅、清丽与柔情,以及评弹艺术的风雅韵致展示于世人。


 

女弹词之美:百啭春莺

 

最早的弹词本是盲女技艺,听众也有很多妇女,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清代300年间涌现出大量女弹词作家,搦管创作了海量弹词小说。

 

如《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凤双飞》等,甚至女革命家秋瑾也写过一部《精卫石》,但因规模宏大,除《再生缘》外很少用于书场。尽管如此,这些弹词的抄本和刻本被保存在各大图书馆中,有些已出版。

 

说起评弹女演员,她们却走过一段曲折、灰色、苦涩的道路。沦落风尘的书寓俨然青楼,女弹词遂为说书人所不屑为伍,因此一度遭到光裕社的严令封杀。

 

依《瀛壖杂志》所记,当时弹词女子弹唱“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因而“每一登场,满座倾倒”。民国以来,随着女子弹词的重新兴起,男女双档已成为主要的演出形式。

 

说《啼笑因缘》的姚荫梅讲述了当年母亲费尽心思,为了避免因说书而遭遇无礼的欺侮,一向都穿男装,因此为自己取艺名叫“也是娥”。

 

朱慧珍,苏州阳澄湖畔唯亭镇人,以评弹票友身份在电台演唱“俞调”一举成名,赢得书坛金嗓子的美称。她大胆冲破当时不准男女拼档演出的行规,正式悬牌说唱弹词,和丈夫吴剑秋拼档说《玉蜻蜓》《白蛇传》;1954年起又与蒋月泉合作《玉蜻蜓》《白蛇传》,誉满书坛。

 

琵琶、三弦,加上吴侬软语的唱腔、说白,这就是苏州评弹。仿佛置身于阊门的雅致书场里,品着紫砂壶沏的香茗,洗耳恭听,但闻弦琶琮铮,恍见珠落玉盘。说到“入港”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卖个关子时“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苏州评弹博物馆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记者 | 焦   雯   邵莉   李雪荣   孟颖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女子图鉴”:励志剧还是玛丽苏?

     提问!你有没有动过心思让孩子学芭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