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价片酬何时休?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2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6月27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等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进依法纳税,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影视业快速发展,整体呈现出良好态势。同时,也暴露出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


《通知》强调,要制定出台影视节目片酬执行标准,明确演员和节目嘉宾最高片酬限额,现阶段,严格落实已有规定,每部电影、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


《通知》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点击率……


之所以出台这些规定,缘起于前段时间一则关于某明星6000万的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的爆料,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关于“阴阳合同”涉嫌的偷税漏税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局已介入调查。而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近年来已不止一次地触痛公众神经。


对这个问题的敏感,与明星所参演的电视剧动辄号称几亿投资,以及粗制滥造的廉价感扑面而来形成的鲜明对比不无关系。


如果一部剧作投资几亿,而请演员却拿走大半,那么留给整个剧组的拍摄费用以及后期制作费用必然少之又少,如此,想要制作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就难上加难。


此外,演员拿了“天价片酬”却不爱岗敬业争做“劳动模范”,演技差、耍大牌、滥用替身的消息时被爆出,自然会引起网友和观众愤慨。尤其是此前沸沸扬扬的某部抠图剧,全剧大量使用抠图,主演与其他演员之间的互动基本全靠替身和抠图实现,制作出来的电视剧也再次刷新了观众底线。


天价片酬何以为“天价”


据了解,在2017年初,SMG制播年会上,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曾公布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仅在2016年一年时间内,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这意味着明星片酬上涨比一线城市房价还快。


对于明星的天价片酬,网上时有爆料。那么,“天价”何以为“天价”?


与日韩明星相比,中国明星的片酬确实很高。日本问题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冯玮曾发布过这样一条微博被热转,“日本演艺女明星片酬,最高的是米仓凉子,单集500万(合RMB30万),其次是天海佑希,单集300万(合RMB18万)。新垣结衣这种有点资历的‘新人’,单集150万(合RMB9万)。”


在韩国,只有极个别的一线韩流明星拍摄电视剧,单集片酬可达到1亿韩元(合RMB60万)。


但如果换一个参照系,欧美演员,相比之下中国的片酬似乎也没那么“天价”了。其实早在20年前,好莱坞一线巨星的片酬就已达到2000万美元。


然而,与国内影视剧面对的几千万受众相比,好莱坞的受众指向了全球。有媒体曾刊文指出,“一部电视剧面向5000万人播出,和面向13亿人播出,其成本几乎是一样的,但后者的收益显然要高于前者,明星的片酬所得自然也高于前者。”


所以片酬是否“天价”,既要看市场容量大小,也要看明星片酬占总体制作经费的比重。


记者采访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刘德宏,他认为,演员的高片酬符合市场规律,但必须维持在一个科学的比例上。“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好演员、大演员、知名演员比普通演员要贵,甚至贵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比例失调,或者是演员片酬与市场规模或者整个投入成本的比例不科学,这样就有问题了。”


▲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3》剧照


好莱坞明星的天价片酬很少被人诟病,就在于占比合理,即便一部电影所有演员的片酬可能高达1亿美元,但它的总投资超过3亿美元,天价片酬并没有影响制作上的投入。反之,如果一部影视剧投资仅5千万元,演员片酬总额就用去3千万元,那么演员拿的片酬即便不是天价也不合理,因为片酬已占了制作费用的50%以上。


而这恰恰是国内影视圈的通病,明星的天价片酬占据了制作经费的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因此,天价片酬的症结不在于是否天价,在于是否因为天价而侵蚀了制作经费。


所以,国内影视剧中经常显现出的塑料感和“五毛特效”,个中缘由不言而喻。

▲五毛特效

天价片酬侵蚀制作经费

记者采访到导演高群书,他提到几年前的一个经历。在筹备某部电视剧之前,他找到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该公司的数据研究中心通过精准的数据计算出适合出演电视剧男女一号排名前十的男女演员。因为结果恰好在之前预期的选角范畴之内,高群书欣然决定启用排名第一的两位演员,但制作公司却拒绝了:“不行,他们最近没什么作品,电视台不认。”


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影视市场,严重危害了国内影视行业的生态。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等播出平台认明星,宣传和发行认明星,投资人认明星,导致明星的“钱”景一步步开阔,片酬自然水涨船高。


刘德宏认为,行业内一味地拼演员,而不是通过综合的评价体系去衡量一部影片的价值,是造成以明星为中心的重要原因。“高品质的剧首先是内容上的高品质,内容好看,有正能量,契合主流价值观,然后是演员的表演好,制作精良,如此综合起来,才叫高品质的剧。还有一点,高品质的剧一定是播出之后效果好的剧,而不是播出之前热度很高,但播出之后却反响平平。”


▲靠品质赢得观众的电视剧《白鹿原》


近些年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不少收视惨淡且口碑差。仅仅凭借星光熠熠的明星大腕,没有好剧本、好演技与好制作,依旧成就不了一部现象级的剧作。


一部佳作的诞生,需要制作前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创作,但很多人走了“捷径”。“大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创作、去搞创意,而是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用知名演员(尤其是流量‘鲜肉’)来推动片子的销售,所以集中关注那些容易卖片的演员明星,他们的片酬自然就高上去了。”


所以,明星天价片酬根本上反映的是畸形的明星中心制。有媒体刊文指出,只要目前影视圈这样的业态没有得到有效整治,尽管有各种“限令”,明星的高片酬还可能以五花八门的“大小合同”等形式出现。


而唯明星是从,极有可能毁了一部剧。为了符合粉丝经济的逻辑,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和宣传,全部都围绕着明星展开(这在流量明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于是,男明星被塑造成男友力十足的霸道总裁,女明星被塑造成独得万千男性宠爱的“大女主”,剧本乏味而无法引起观众共鸣。


此外,明星片酬占比过高,在其他环节上的投入势必被不断压缩,比如导演、编剧、摄影、道具、布景以及特效、宣传等。这样一来,编剧没有地位,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工作者被当作廉价劳动力;特效等后期制作上能省则省,五毛特效成为常态……


天价片酬只是明星制的一个后果,但明星制对影视圈的本质性伤害是,它破坏了整个影视工业体系的正常运作。畸形明星制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影视作品。


天价片酬却不专业

观众对国内明星高片酬的质疑,还在于对明星本身演技和专业的质疑。在国内,不少明星拿着高片酬却缺乏在演技和专业上的追求,被评论斥为“一个表情一镜到底”“只会耍帅炫美”“观众落得看脸消费”云云。


流量明星靠曝光出名,忽略对自己专业的打磨。一些小鲜肉一连接好几部戏,来回“轧戏”,能完成任务就已不易,哪管角色和作品的细细打磨。


同时接几部戏,来回跑,太累了怎么办?用替身。据横店一位替身演员透露,“小鲜肉小花们拍戏全靠替身,无论文戏武戏,对手戏演员拍完全片根本见不到主演几面,跟替身演完全片。”


没时间记剧本台词,就用数数代替,或者靠别人提示。有编剧卧底横店后爆料,“演戏从来不背台词,靠助理或者副导演在旁边提词,提词人说一句,他们说一句,衔接全靠后期剪辑。”


除了缺乏在演技和专业上的钻研,很多影视圈的老前辈对高片酬明星的基本素养也十分担忧。宋丹丹曾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文艺界小组讨论中,痛批小鲜肉不认真演戏,大搞攀比。“拍戏时一些演员的攀比心理,有时候两个小鲜肉一起拍戏,早到的在停车场等着,非要对方先进去,好像后进去的人显得腕比较大。”


作为前辈,宋丹丹发自肺腑地教导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别想没用的。”



拿着天价的片酬,却没有对演艺事业起码的敬畏之心,让不少业内人士寒心。导演高群书对此很感慨,“其实演员能不能全身心投入一部片子的创作,是最重要的。”毕竟作为一名演员,终究还是要拿作品和角色说话。 


事实上,明星的天价片酬问题早已引起过业界的广泛讨论,而高片酬对影视剧创作的危害,已是人尽皆知。此次出台的《通知》,也不是第一次对该问题出台政策干预和整治。不同的是,在天价片酬之外,还对“阴阳合同”、“偷税漏税”吹起了整治的号角。


明星片酬是市场调节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加强监管和税务审计,明星“阴阳合同”和偷税漏税的问题容易解决,只是高额片酬相对比较难控制。因为从根本上,“天价片酬”屡禁不止,其症结就在于“阴阳合同”。那些隐蔽的地下交易,亟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记者 | 张 峥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阿拉姜色》:有一种爱叫作成全

 小言专栏 | 北京人艺《茶馆》:话剧舞台上的“复仇者联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