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 “老爷子”朱旭 | 世上那个最像爷爷的人走了……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9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今天凌晨消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艺委会顾问、离休干部朱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15日凌晨2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朱旭1930年4月15日出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戏剧,毕业后进入华大文工二团工作。1952年,他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后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过《武则天》《霓虹灯下的哨兵》《左邻右舍》等话剧


90年代,朱旭活跃于影视界,在电影《变脸》《洗澡》《刮痧》《末代皇帝》等众多影片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


撰文 | 桂姝蕾



北京人艺的“老爷子”


在北京人艺,朱旭的名声相当响亮。他演艺生涯的成功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以喜剧的手法演活悲剧人物。有人形容朱旭的话剧表演“真切感人,入木三分”,常常令人捧腹之后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凉。


▲朱旭生前角色回顾片段


在影视圈里,“老爷子”是大家对朱旭的尊称,这大概和他所塑造的形象有关,因为朱旭老师似乎总在饰演着“老爷子”的形象。



“挺有意思的,他们都爱这么叫,其实我并没那么老。”朱老曾在采访中这么说到。他说话慢条斯理,总是笑吟吟的。


据说这个称号来自于当年拍摄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朱旭饰演的溥仪在宫中的称谓。


而在现实中,这个称呼则是对朱旭亲切随和形象的最好概括:和他交谈,你能从他的谈吐中感受到他的诙谐与豁达;他的语气淡而雅,笑声轻且柔,透露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仿佛他爱喝的酒一样醇厚。


▲电影《洗澡》剧照


濮存昕曾夸赞说:“他演戏松弛极了,快乐极了。” 杨立新则用四个词精准的评价了朱旭的艺术生涯——“老师、偶像、艺术家、大演员”。


朱旭与濮存昕


蓝天野曾回忆道:“我和朱旭很有缘分,我们是同龄人,比他大三岁。他演的第一个戏《生产长一寸》中,我演一个工人,他演一个徒弟。他从头一个戏开始,演戏方法就是正确的。为什么朱旭对呢?他脑子一直在琢磨戏怎么演才好,有人是瞎演,他每次都动脑子演。不单是在舞台上,还有很多电影。朱旭演戏有他的特点,他天生幽默松弛。”


朱旭与蓝天野


朱老的艺术人生


朱旭出身于军人之家,他的父亲原为张作霖的旧部 , 曾与少帅同坐一个讲武堂。


北京长大的朱旭 , 解放那年从华北中学毕业 , 便进了华北大学。作为新中国戏剧的开发者与见证人 , 朱旭经历了华北大学文工二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三部曲。



1952年“人艺”成立之初,朱旭担任的是灯光师的职务,后来因为在一出抗美援朝的小戏中出色地饰演了一个美国兵而崭露其表演天赋 , 就此登上舞台。 


在北京人艺,刚进院最开始都是跑龙套,逐步锻炼演技和台词,才能熬成角儿。朱旭也是这么过来的。他曾在话剧《茶馆》里一场跑了6个龙套。


▲朱旭、宋丹丹主演的《芭芭拉少校》剧照


原北京人艺演员李滨曾说:“朱旭是心灵、手巧、口吃。这六个字成就他独有的幽默含蓄的表演性格。他手巧,大件儿可以修沙发,小到可以修钟表。他不善言谈,但都在心里了。”


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无数人心目中的“老戏骨”朱旭,早年间竟有严重的口吃症,导致单位开会都不敢让他发言,还被同事评价为“台上口若悬河,台下结巴磕”。


▲话剧《哗变》剧照


那时的朱旭觉得很伤自尊,怀疑自己不适合做演员。他甚至因为自己的口吃,给领导打报告,申请继续搞灯光,不干演员了。


▲话剧《请君入瓮》于是之饰公爵,朱旭饰路奇欧


但最终他以勤补拙,终于找到了克服口吃的妙计——不打草稿,想到便说。他试着将这种感觉带到排戏中,最终舞台上把台词说得顺畅又漂亮。


朱旭也逐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艺术创作方法——松弛。通过松弛来把话说清楚,也通过松弛去感受角色。正是如此,他的表演方式特别自然和生活化,一点不装腔作势。


▲话剧《哗变》朱旭8分钟独白


话剧《哗变》是朱旭最为经典的演出之一,特别是剧中一段8分钟的独白,被朱旭处理得情绪丰富、条理清晰,已经成为了话剧的名段。他在剧中将一位有些神经质的偏执狂军官魁格演绎得惟妙惟肖。


▲话剧《哗变》


著名演员杨立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都不禁感叹,“当年在排练场把我们都看傻了”,“除了这个戏,之前从来没有过一个人三四页台词独白的经历”。


▲电影《我们天上见》


曾三次谢幕,却又三次食言


北京“人艺”演员的身份伴随他六十余载,是他一生最珍视和爱重的身份。在话剧界能拿的奖,可以说是让朱旭拿了个遍。


1984年,年逾半百的朱旭开始涉足影视圈,他的声望也由此逐步从话剧的小舞台辐射到亿万影视观众。


▲1984年,朱旭首登大银幕,在电影《红衣少女》中饰演一位画家。


▲1985年,朱旭在电影《小巷名流》饰演男主角,获得第6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变脸》剧照


从身怀绝技的传统艺人“变脸王”到末代皇帝溥仪,从《洗澡》中的老刘到《我们天上见》的“姥爷”的动人演绎,他从容不迫地驾驭着一个个性格鲜活 , 亦庄亦谐的人物。更是以79岁的高龄拿下“影帝”的殊荣。


▲电视剧《末代皇帝》


他饰演的老溥仪个子瘦长 , 脸上架着副眼镜 , 躬身猫腰 , 细线长挑在补袜子。镜头前的朱旭走入了溥仪的精神世界,观众则看到了他所再现的中国末代皇帝由真龙天子变为黎民百姓的形象。 


无论是小龙套还是大角色,朱旭全身心投入每一个角色的创作,使人们彻底忘记了他曾是那个被人嘲笑的“大结巴磕”。以“用生命来演戏”形容朱旭一点都不为过。


但老爷子最眷念的,始终还是那片舞台。他曾经三次谢幕,却又三次食言。


▲话剧《屠夫》剧照


2003年,已经阔别舞台十年的他参加了北京人艺以抗击“非典”为题材的话剧《北街南院》之演出;2005年,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六十周年,他又毅然参加了北京人艺《屠夫》的复排演出。


▲话剧《生·活》剧照


当时濮存昕以为这会是最后一次告别演出,没想到,2008年,为了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活动,朱旭再次参加了北京人艺《生·活》演出。


最有意思的是,朱旭每次演出以后都要说:“诸位,这是我最后的谢幕演出了!”可是,他依旧会食言登台。


▲话剧《甲子园》剧照


三次食言之后,他再不提谢幕。2012年,82岁的朱旭,又出现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的院庆大戏《甲子园》中。这是他最后一个话剧角色,至此,他在自己最爱的舞台上站了整整一个甲子。



今年年初,朱旭受访时还说:“我大胆地说一句,人还在,心不死。但心还有这心,想演大概是不可能了。不过,也没准儿。”


朱旭曾三度谢幕,又三度登台,舞台对他来说,有股扯不断的情结。但这一次,他真的离开了……


琴瑟和鸣  莫不静好


朱旭的妻子宋凤仪同样是北京人艺的优秀演员,两人曾经在话剧《骆驼祥子》中有过合作,宋凤仪在《小井胡同》中塑造了春喜鲜活的人物形象。


▲宋凤仪和朱旭


伉俪二人一生恩爱和谐。2007年,宋凤仪在和朱旭金婚之年出版了传记《夕阳红中话朱旭》;2014年,又为朱旭量体裁衣创作了话剧《理发馆》……



二人自1957年结婚以来,携手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一直恩爱有加,是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夫妻”。



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不幸的是都患有先天性耳聋,但朱旭和妻子没有放弃他们,而是用心血将他们抚养成才,后来一个成为了北京人艺的美工,另一个则成为了摄像师。



宋凤仪还曾将朱旭的人生、艺术之路写就了一本《老爷子朱旭》,于2017年出版发售。在《老爷子朱旭》这本书中,宋凤仪幽默生动地描绘出朱旭从说话口吃的“傻大个儿”成长为优秀演员的过程。


这本书中,宋凤仪也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朱旭的样子——一个喜欢做鸟笼子、糊风筝、下围棋、唱京剧、钓鱼的“老爷子”。


他可以给孩子们亲手做鸟笼子,也可以闷在屋里一个人给小鱼接生;

他亲手做的风筝曾经参加北京风筝协会的展览;

他爱下围棋,会拉胡琴,京剧唱得非常好;

他喜欢拉着于是之去钓鱼,经常跟英若诚在一起喝酒。


演员方子春曾回忆,当年史家胡同56号人艺宿舍的大门口,春夏秋三季里,不论多晚回家,准能看见在那唯一的光源下围着一群人,这群人里准有朱旭。



 “他不是笑呵呵地坐在棋盘前叫人家臭棋篓子,就是歪着头一脸认真地拉胡琴呢,这准是有哪位想吼两嗓子了,央告他伴个奏。”


▲宋凤仪和朱旭


除此之外,朱旭还做得一手好菜。84岁那年,他接受采访时说:“在家我可是一级大厨。孩子们最喜欢我下厨房,我一下厨准有好吃的。”


北京人艺的许多老演员擅长书法、绘画 , 而朱旭则拉得一手好京胡。当年“ 文革 ”中在干校劳动时 , 晚上闲来无事 , 他便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琴。 


本来这玩京胡纯属消遣之事 , 没成想在日后的演艺生涯中倒派上了大用场:话剧《名优之死》中 , 面对千余观众 , 他扮演的琴师操琴上阵 , 弓法娴熟 , 丝弦起而声惊四座。 



同样 , 在电视剧《粉墨情痴》《武生泰斗》和《心香》中 , 这手绝活儿同样帮了他的大忙。相比之下,当下一些“ 功到用时方恨少 ”依赖替身和靠镜头剪辑的演员们 , 理应汗颜。


▲年轻的朱旭与京剧大师张君秋

他唱京戏,在台上唱过大段《劝千岁》。在北京人艺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还露过一手相声的绝活……在话剧与影视之外的朱旭,同样是那么地风采奕奕。


《老爷子朱旭》这本书的腰封写着朱旭的一段话:“演员——认认真真演好你所扮演的每一个人物,处理好每一句台词,几十年的路都是这么认真走过来的!”


这是一位老艺术家一生的追求。


//////////


朱老先生周身发出暖意、柔和、温煦的人间气息,如同胡同深处一个找乐儿的老者。如今,这个老人到另一个世界“听蛐蛐叫”了。


电影人程青松说:老爷子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上周五蒋雯丽去医院探望他的时候,老爷子还特意比了《我们天上见》中“姥爷”在体操房扮猴子逗外孙女的动作,蒋雯丽哭到不行。



借用电影《我们天上见》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直到有一天,你离我远去了,但我没有哭。因为,说好的,我们天上见。


斯人已去,而他爽朗的笑声还留在北京人艺,还留在每一位热爱他的观众心里。


老爷子,一路走好!


※文中图片及视频均来自网络


CCTV《文化十分》栏目面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在任何平台公开发表过),稿件主题围绕文化热点话题、文化观察、艺术评论、文艺界人物等方面,一经采用,稿费最低500元,上不封顶。 


投稿邮箱:

wenhuashifenxmt@126.com


制 | 项   飞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刘若瑀:是艺术家,更是修行人

  缅怀 | 琴音化蝶,送别盛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