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画之美 |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国庆假期,央视新闻《夜读》栏目联合《文化十分》栏目共同推出特别策划《国画之美》。愿您因此感知美,欣赏美,传递美。

今天介绍的画作是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点击观看《蛙声十里出山泉》之绝妙↓↓

讲解 |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评论家 于洋

《蛙声十里出山泉》原作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视频中画作为老舍故居纪念馆在展的复制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的顶峰之作


这幅画作是齐白石老人91岁高龄时,应文学家老舍之邀,所画的一幅水墨画。


在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原型即源自于齐白石老人的这幅名作。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画作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出自清代查慎行(又称查初白)的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青蛙的叫声虽然远隔十里以外,但仍旧能够从山泉的响声中清晰可辨,谣言、诽谤的言论也是如此。此诗作于查慎行因弟讪谤案连累获罪,被逮入京。画作意境已经转变,跟诗的基调完全无关了。

《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清/查慎行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画蛙不见蛙 却听蛙叫声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用绘画描绘比较难。“蛙声十里”是听觉形象,如何用画面来表现?画作绝妙在哪里呢?



绝妙构思看,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上没有蛙,却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回荡在十里山泉的溪水中。
齐白石老人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蚪,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


图/视觉中国



构图奇特


画幅上采用了立轴的形式,更能让人感受到泉水自上而下自然地流淌,给人带来一种激荡的逼迫感。


山石、蝌蚪用浓墨画出,周围以淡墨渲染;泉水以淡墨勾勒,画中的蝌蚪是点睛之笔,六只蝌蚪,两个一组分布于画的上、中、下三个部分,画面完美不杂乱。


《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作局部



声色俱全


画面上留有大块空白,即天和水不着墨色,画面虚实相生,使主体更加突出,富有层次,布局更加合理,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

山峦由近及远,河流由远及近,仿佛蛙声也从远处传来,让人如身临其境。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以静衬动,整幅画声色俱全。

百年巨匠·齐白石

▲齐白石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湘潭,名纯芝。

27岁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

他出身贫寒,早年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住在北京法源寺,以卖画度日。

▲齐白石与梅兰芳

当时,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却仍鲜少有人问津。

某天,齐白石的卖画摊位无人理睬,梅兰芳便与他寒暄了几句化解尴尬。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陈师曾

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是认识陈师曾后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齐白石与徐悲鸿

从1920年到1929年,齐白石“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同行的口诛笔伐。1929年,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为提升齐白石的地位,徐悲鸿在展览会上预定他的画作,为他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

▲齐白石 花卉草虫 册页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要画就画出自己的面目。”

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齐白石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齐白石北京故居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毕加索感慨道:“齐白石先生画的鱼虽没有上色,但却让人看到了长河和游鱼;他的墨竹和兰花更是出神入化,我完全临摹不出来。”

作家余秋雨曾说,大地赋予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他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



惺惺相惜 琴瑟和鸣



老舍爱画,也爱藏画;

他与齐白石,

有如战国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

他们用诗和画传递着一种人间思绪,

有爱,有义,有情。

知音难觅,

还好有你。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作者/舒乙(节选)


老舍先生一辈子喜欢齐白石老人的作品,早在一九三三年,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那时他才三十四岁,曾求在北平的许地山先生帮助向老人求过一张《雏鸡图》,是一张精品,也是老人的代表作,一直是老舍先生很珍爱的家宝。这一张仿佛是开头炮,引来了后续的一系列故事。


▲《老舍画像》蒋兆和作(画作藏于老舍故居纪念馆)

直到1949年,老舍先生和齐老人在北京亲自见面之后,他们的艺术交往逐步走向了高潮,奇迹般地成就了一批齐白石晚年好作品的问世,留下了可称作千古传奇的趣闻,从而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一笔重彩。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滿壁生辉。老舍先生受了鼓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查初白是清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老舍先生选中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也确实是一个妙招。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当时流传的说法是,老人得到命题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灵感,提笔完成了有奇妙构思的绝品。当朋友们询问时,老舍先生自己也这么说,总是对老人的聪明才气和创作水准倍加赞赏,称他不愧是世界级的美术大师,九十一岁啊!
2011年,“北京画院”的一封信披露了一段惊人的史料,大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原来老舍先生在求画的同时,居然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其中关于怎么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用红毛笔写到:“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老舍求齐白石画信函


这封信像一颗炸弹,立刻轰动了整个美术界。原来,这幅杰作,真的是两位巨人用接力赛的方式取得的成果:老舍先生出题,出构思,定基调;齐老人继而完成美术构图和实现艺术创作。而且,老舍先生对谁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内容,反衬了他人格的自谦,平凡而自然,以及那个时期文人之间友谊的真诚和无间。

一句话,这幅《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丰富想像力的辉煌结晶。而且,这种按诗意作画的绘画方式也就成了中国画里特有的创作门道,由于构思巧妙,意境绝佳,所产生的作品绝对是原创孤品,非常罕见,几乎件件都可能成为上上品,开启了一片美术新天地,为中国画常常复制自己找到了一条悖律。
于是,这个故事本身成了诗。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视频剪辑/曾麟



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国画之美 | 《瑞鹤图》:御笔丹青 传世国宝

  国画之美 | 《簪花仕女图》:盛世之美 仪态万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