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言专栏 | 杨月楼案何以成为“晚清四大冤案”之一?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1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视频短片 


很久没在戏剧舞台上见到何赛飞了。这位越剧名家自演活了《大宅门》中的杨九红后就一直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演员何赛飞在排练现场


曲艺名家和影视演员相比,总感觉在眉宇之间、在举手投足间有一份别样的韵致。


这出戏荟萃了好几位实力派演员:京剧名家李宝春,女高音歌唱家孙丽英,评弹演员陆锦花,还有“老戏骨”金士杰。但是,亮相后得到最多喝彩的,歌唱时得到最多掌声的,谢幕时压轴出场的,还是何赛飞。


恐怕大部分人都是冲着何赛飞去看的这出戏吧。

 

又听说,何赛飞和金士杰这两大主演为了这出戏不计报酬,完全是为着戏剧主题、为着戏曲情怀而出演。


▲《杨月楼》艺术顾问金士杰在排练场说戏


这出戏的魔力看来还真不小。

 

戏的名字叫《杨月楼》。杨月楼何许人也?


对京剧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叫“同光十三绝”的名画。



这幅工笔重彩画画的是京剧奠基时期的十三位著名演员,画上人物形态自然、各具表情,衣帽须眉、真实细腻,是我们研究京剧早期的服饰、扮相和艺术特征的宝贵史料。


这幅画上,最右首的一位,着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扮相的,便是当时著名的京剧武生——杨月楼。


杨月楼,一般的资料显示他生于1844年,自小家境贫寒,幼年就随父亲到北京来讨生活,在天桥一带以拳术卖艺谋生。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很快,杨月楼就被京剧戏班“忠恕堂”班主张二奎(早期京剧的三大天王巨星之一)赏识,收为弟子,进入梨园行。


功夫初成的杨月楼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十足的“长腿欧巴·阳刚小鲜肉”:他体魄魁梧,身材高大;他仪表俊俏,扮相英武,20余岁就倾倒了一大片粉丝,姑娘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天官”,意思是,我们家爱豆貌美赛天官,人间能得几回见?


▲杨月楼以武戏文唱著名


他擅长武戏,尤其擅演赵子龙、孙悟空这类对基本功要求极高的角色。二十八九岁时到上海唱戏,在《安天会》中饰演孙悟空,出场连翻108个筋斗,收步不离原地,让人赞不绝口。


当时,赞美杨月楼的话都登了报:“一般京调非所爱,只为贪看杨月楼。”


可没想到,这贪看的人群中既有劳动人民,也不乏达官显贵,还有一位年方十七的富家千金如痴如醉地迷恋杨月楼。而这一迷恋就牵扯出了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太原奇案”、“张文祥刺马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的“杨月楼冤案”!

 

那位富家千金名叫韦阿宝,这姑娘的名字虽然和《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就差一个字,但她敢爱敢恨、忠贞善良、一往情深,可跟韦小宝那见异思迁、左右逢源的性格迥然不同。


韦阿宝原籍广东香山,父亲在上海做了大生意,于是定居在上海。在和母亲一连看了三天杨月楼的戏后,情根深种、情难自已,她私自写下情书,送上自己出生年月的庚帖,约杨月楼相会,要私定终身。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何赛飞饰演的韦阿宝书信诉衷情


在今天,粉丝向明星示爱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但在当时,那可谓是惊世骇俗,且于礼法所不容。


首先,当时的女性还没有自我选择配偶的权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道;另外,韦阿宝和杨月楼二人在戏园子里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可出了戏园子,两人的社会地位就打了个颠倒。因为韦阿宝的父亲是商人,而且还捐钱得了一个小官,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士”阶层,韦阿宝是堂堂正正的“良女”。


而杨月楼,别看台上是“天官”,可台下就算再出名、挣钱再多也是“士农工商”之外的贱民,一介“贱男”怎么能娶“良女”呢?


《大清律》上的白纸黑字:良贱不得通婚。

 

所以,当杨月楼收到这封字迹娟秀的求爱信,虽然自己年届而立尚未娶亲,还是毅然决然地推辞了。那杨月楼是有自知之明的,眼前这道天堑,跨不过去。


可是,韦姑娘被拒绝后,竟然心力交瘁、一病不起,韦家妈妈眼见自己的女儿病重难愈,而自己常年在外做生意的老公,也就是韦父,此刻距她们千里之外。按照当时交通基本靠走的通讯条件,送信过去征求一家之主的意见再把信送回来,估计女儿也一命呜呼了。


于是,韦妈妈请人转告杨月楼,私定终身不可取,请他用“明媒正娶”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阻力,与女儿结为连理。


韦妈妈的这个建议太有诚意了,简直就是架起一座长虹桥,天堑变通途啊。


杨月楼很是感动,终于请了戏班长辈出面,送婚书、下聘礼、缔婚约,他要迎娶韦阿宝姑娘。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杨月楼和韦阿宝庭院对唱


故事到这儿本该皆大欢喜了吧,可这世上总有人吃饱了饭没事干。


就在杨月楼迎娶之际,以韦阿宝叔叔为代表的广东商人团体竟然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良贱不婚”,杨月楼不配娶韦阿宝,如果这桩婚事成了,那会危害整个宗族的声誉。人家一结婚,你们整个宗族就不声(生)誉(育)了?


韦妈妈不想把事儿闹大了,就和杨月楼商定,采用沪上民俗“抢婚”的办法来完婚,最大程度简化手续,快速完婚以免夜长梦多。这种民俗虽然比起传统中式婚礼少了不少程序,可却是得到《大清律》认可,有法律效力的。


然而,“抢婚”的婚礼还没完成,衙差就抓了杨月楼和韦阿宝,扭送上海县署。原来,韦家那管得宽的叔叔把事儿闹大了,他纠集了沪上广东香山籍的绅商,向官府控告杨月楼犯有“拐盗”之重罪。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夫妻双双被抓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的上海县令偏偏就是广东香山籍人,而且还有强烈的“良贱不得通婚”的情结。屁股坐歪了,想公正审案都不可能,县令确实简单粗暴:打!一直打!打到招了为止!


初次审讯就大刑伺候。韦阿宝真是个贞烈女子,她坚称“嫁鸡随鸡,决无异志”,于是被掌嘴二百,血流不止;这个县官估计知道杨月楼舞台上的一身本事,于是心理变态地下令专门打腿,几乎打断了杨月楼的胫骨,让你再上不得台、翻不得身!杨月楼受刑不过、昏死三次,终于屈打成招。

 

这案子虽然比窦娥还冤,但也算终结了。


可没想到,我的媒体前辈——上海《申报》的记者群体中竟也不乏戏曲爱好者,更有仗义执言之人。强大的媒介力量卷入了这起冤案,甚至连当时的歪果仁也加入讨论,《申报》说这个案子已经全国关注了:“几于天下士人无一人不知悉也。”


这桩案子被报纸连篇累牍地刊载,围绕杨月楼的行为,各方还在报纸上展开了辩论。某种程度上说,吃瓜群众虽然是看热闹居多,但也从争论中看到了先进婚姻风气和传统婚嫁观念的激烈碰撞,这也算无心插柳地开启了民智。


可是,舆论的热度也没能彻底改变案子的审判倾向。


更要命的是,韦阿宝父亲归来后声称,两人婚姻没有得到他的同意,支持县令的重判。于是,杨月楼因“拐盗”罪被重判充军,江苏省里也说:维持原判,然后再往中央刑部上报。


韦阿宝坚持嫁与杨月楼,被父亲驱逐出家门,发落到普育堂(也就是今天的“收容所”),再后来被官方主持嫁给了一个有资产无妻室的七十多岁的一个姓孙的老头,从此再无记载;而韦母则在羞愤中病故了。

 

否极终于泰来。杨月楼案在上报刑部后正赶上光绪登基,大赦天下,杨月楼“虽罪有应得,但可得援免之例”,被打了八十大板之后释放了。可是审案的那帮混账官老爷,还有韦家叔叔们,没受到丝毫影响,该吃吃该喝喝,该作威作福继续作威作福。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窦武魁和叶廷眷密谋


到后来,杨月楼几经辗转最终回到北京,加入“京剧鼻祖”程长庚的三庆班,最后凭着一身本事成为掌舵人。再后来,他与唱苏州评弹的沈月春结婚,生有独子杨小楼(也有说法是杨小楼母亲姓胡)。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陆锦花饰演的沈月春遥吐心意

有记载说,杨月楼后来念念不忘韦阿宝,常常临风洒泪,终于40多岁就英年早逝了。


而那杨小楼,就是著名的京剧“武生宗师”,与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电影《霸王别姬》中段小楼的原型据说正是杨小楼。

 

杨月楼案网络上版本很多,在《杨月楼传》《杨小楼传》中也都有记述,我把这段冤案完完整整地讲了一遍,是因为在看过这出戏剧后,深感“杨月楼案”这个故事太精彩了,是一个绝佳的艺术题材:这里有吸睛的才子佳人故事,八卦流言、迷人耳目,各方势力、反复角力,剧情跌宕起伏,层层反转,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作品都能有极大的发挥空间;这里更有传统艺人的辉煌过往和辛酸苦辣,有封建社会的人生百态,能让人生出时代风云变幻的今昔天翻地覆之感。


导演李宝春从父亲李少春那里听来杨月楼的故事,也想用这个故事来缅怀自己的父亲,缅怀千千万万为戏曲事业鞠躬尽瘁的戏曲名家们。


▲李少春、李宝春父子合影


这部戏的题材可以打满分,导演和主演们的情怀也绝对能得满分,但是这部戏的呈现效果、剧本质量,以及如何把这位名伶往事讲得有声有色,让今天的观众感兴趣、迷恋上甚至有思考,恐怕还需要各位主创大咖再多费思量。

 

可以改编,但叙事上还欠打磨。

 

《杨月楼》这出戏对“杨月楼案”的故事做出了诸多改编。


改编当然是可以的,更何况杨月楼案的很多情节,甚至是关键情节也没有统一的说法和考证。只要改编后的故事能讲圆满了也是好的,但如果在叙事中漏洞较多就会大大削弱故事的可信度:


比如剧中韦阿宝父亲在案件发酵过程中完全缺席,剧中只有一句旁白交代他常年在外营商,可是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竟然玩儿失踪?实在是不合情理;


比如剧中为了增添女主角(何赛飞饰演的韦阿宝)的戏份,戏剧性地设计了她怀孕生下了杨小楼。我们先不计较这种小概率事件,也不计较二人还未洞房先行房事的超前先锋,但是韦阿宝生下孩子后却把骨肉托付给了杨月楼的红颜知己沈月春,这与韦阿宝敢爱敢恨、一人做事一人当的人设太不相符。韦阿宝是后悔带着个拖油瓶闯荡江湖?还是她有勇气生、却没勇气养孩子?抑或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托付缘由的那几句交代太过草率,没说清楚;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杨月楼韦阿宝戏梦情缘


再比如,戏中没有对韦阿宝的最终结局作出说明,但用一种时空穿越的方式表现了她好像又进了园子,好像又看到了杨月楼重新站在舞台上演出、儿子杨小楼子承父业在舞台上打出一片天。


这个意图观众可以理解,但是这种“虚化”的设计远不如历史上韦阿宝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发人深省,而且这种处理略显生硬,好像是非要给这段冤情一个“光明的结局”。


整出戏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太正”,“太板”,像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师照着PPT一字一念地给学生上课,而不是一位经验深厚、功力老道的说书人娓娓道来地给人讲故事。


你看同样以梨园逸事为主题的话剧《戏台》,每一个人物出场都带着故事推进的悬念,不停地用冲突和反转带着观众开开心心地看完三个小时的大戏。整整三个多小时,观众都坐得住,还看得津津有味,很大原因是被导演的叙事方式所吸引。

 

鼓励时尚,但不是“大杂烩”地堆砌形式。

 

这部戏的定位叫“剧戏音乐剧”,有点儿拗口,有点儿费解。


导演李宝春接受采访的时候表明了自己希望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用今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一台形式丰富的大戏。


▲李宝春指导年轻演员


这种让传统文化接地气,让传统故事焕发时尚活力的意图应该肯定。可是最好的艺术形式一定是符合内容的表达,而且是巧妙地服务于内容的表达。


歌唱、京剧唱段、苏州评弹这些艺术形式哪怕在剧情推进时让整个节奏慢了下来,但我并不觉得出戏或是拖沓;谢幕时的摇滚风音乐也很High,很带感。


但是韦阿宝叔父密谋如何破坏侄女儿婚姻那一段落两个演员上演了三分来钟的尴尬之极的一段Rap,尤其是两位上一秒还在板板正正地叙事、下一秒就上蹿下跳地手舞足蹈;上一段落还是古朴典雅的评弹唱腔,到这里画风突变雷得人外焦里嫩。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青年演员rap唱段


这段灯光闪烁、演员卖力的Rap结束之后,一个鼓掌的观众都没有,估计大部分人还没回过神儿来吧。


德云社2018年纲丝节的演出上,北展3000来人的剧场里传出清亮整齐的女声大合唱——评剧《乾坤带》唱段,从视频里看、从声音上听,歌唱者中20来岁的姑娘们居多,她们几乎都是相声演员张云雷的粉丝。这段唱段最后有一个长达10余秒的拖腔,粉丝们竟也唱得一板三眼,合辙押韵,不慌不乱,令台上的相声演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真正让传统艺术走进年轻人的生活,真正让传统小曲儿变得比流行歌曲还时尚。让年轻人接受传统艺术,热爱传统艺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支持坚守,更要平衡好“赏心”和“悦目”。

 

《杨月楼》讲的是杨月楼30岁、韦阿宝17岁时的故事,可是饰演他们的演员李宝春老师是1950年生人,何赛飞老师也早过了知天命之年。这就使整部戏总让人有一种违和感。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领衔主演合影


尽管演员们已经在扮相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明显能看到何赛飞老师的面妆偏白、偏粉,但这种年龄的差距还是让人不易体会到剧中人情窦初开、一往情深的豆蔻年华的美好。


李宝春、何赛飞这些艺术家们的演技无可挑剔,他们为了传统艺术坚守舞台、不计报酬的情怀也令人钦佩,但这真是一大矛盾。


因为年龄差距太大,这些资深演员确实很难表现出小年轻的那份儿青春跳脱;可如果都请年轻演员来主演,剧中那一段段优美的唱腔一定又欠了火候,尤其是“杨月楼”在剧中不仅使了京剧的毯子功,还完美完成了《叫小番》的嘎调。这些功夫又有几个年轻人能拿得下来呢?


▲剧戏音乐剧《杨月楼》剧照  夫妻新婚燕尔


资深演员的表演让人“赏心”,可是才子佳人的故事还必须得令人“悦目”。


过去不少传统曲艺的一大症结就在这里。想起一个相声段子:《铡美案》中,一位70高龄的老艺术家扮演秦香莲,唱腔优美,可是扮相实在不符合人物身份设定,有观众感慨:好秦香莲啊,这么大岁数我要是陈世美我也不要她。


又想起白先勇先生倾力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起用年轻演员,加以昆曲艺术家倾力辅导,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成功剧目,那是不是一个赏心和悦目结合较好的例子呢?

 

杨月楼案的故事是真传奇,李宝春、何赛飞的唱腔是真好听,但我期待《杨月楼》的故事讲述得更精彩。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李宇春 | 愿你一世清高,两鬓斑白艳阳照

  张信哲:有情世间的“白月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