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金士杰:“客串大王”的戏剧情结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0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采访、撰文 | 王  言


A

2018华语戏剧最佳


“爸爸,我们为什么要把家搬到三芝啊?”


只见爸爸拿出一把尺子,在地图上横着一量。


“宝宝你看,三芝和我们福建长汀老家在一条纬度上哦!”

这是著名演员金士杰自导自演的话剧《演员实验教室》里的一幕。演员说完这句台词后,我身旁的观众再度抽泣起来。

△《演员实验教室》在乌镇演出现场照片

不光是这一幕,《演员实验教室》里有太多催泪的瞬间;也不光是我身旁的这位观众,很多观众和戏剧人对本剧的评价都是:“流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泪”、“本届戏剧节最佳”。我还看到有人称赞这部戏是“2018华语戏剧最佳”,隔了一天他改口了,说之前的评价不客观,这部戏应该是“2018戏剧最佳”。


我不敢说《演员实验教室》是最佳,但印象中好像确实没见过哪部话剧能在豆瓣评分上得到“9.9”的神级分数。

如果让我评价:


从技术角度讲,满分。其实,前面那条说整整三小时流泪的网络评价不太准确,因为这部戏的节奏特别好,张弛有度,不光有泪点,更有大量的笑点,而笑点和泪点穿插出现的时机把握得很好,笑点既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不削弱泪点的感动。


就像一串可口的冰糖葫芦总是穿插着几颗甜果子、一颗酸果子一样,每一口都有惊喜,每一口都有回味。笑中带泪,嘴角是笑、眼角是泪的这种编剧意图是我最偏爱的。

△《演员实验教室》剧照

从演员角度讲,优秀分。台上这16位演员,年龄不一,年龄差别大到差着辈分;职业不一,大多是专业演员,但也有教师、设计师、大老板、专职翻译这些“外行”演员;他们共同的身份是“兰陵戏剧人”。为了这烙在每个人身上的印记,他们时隔35年后重聚首、同登台,把自己的老故事作一番新演绎。


但因为其中个别人太专业、太出色,比如像杨丽音、邓安宁、游安顺这些台湾大影视奖的影帝影后级人物,反而会略显演员的水平不太整齐,尤其是一些无实物表演的段落,明显让人感受到演技的差距,这可能会让观众在不同段落里的入戏程度略有差别。

△  杨丽音

从内容角度讲,满分。13位主演带来13段各自真实的人生故事,有些是一个漫长时段的人生经历,更多是某一个瞬间的生命火花和人生体悟,还有的介绍自己生活中那些“吉光片羽”牵连出的人情冷暖,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片段,不同的主题,但都是真人真事。这种“真人真事”的故事采编和叙事方式好像在挑战戏剧艺术“假定性”的根本属性,却给观众带来“最具杀伤力”的感动。


如果再让我总结《演员实验教室》的魅力,那一定是“真实”二字。

△《演员实验教室》剧照

戏剧之所以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戏剧的思辨性。有人说,古希腊人就是“在用戏剧思考生命”。这种思辨性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真假”的界定。


《霸王别姬》里的戏魔程蝶衣不愿区别戏里戏外,完全进入剧情的观众常常情不得已、难以自拔,演员和观众都会因为戏剧的魔力而进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体验。


而台上是真实的演员,表演的是演员本人真实的经历,传递的是演员真实的感情,这种“无障碍入戏”的方式让观众非常直接地和演员建立了心理共鸣。


在这种共鸣的前提下,诸如青春期逆反、对抗家暴、至亲离世、台湾同胞思念大陆故乡这些故事主题以一种最轻柔的方式走进观众的内心,轻柔得让观众甚至产生恍惚:我自己是不是也经历过这些故事呢?


直到走出剧场,擦干眼泪,观众才恍然:演员们自己的故事不也只是一场戏吗?!

△《演员实验教室》剧照

这场戏我是在今年乌镇戏剧节期间观看的,我们CCTV《文化十分的记者们在乌镇还对金士杰、杨丽音、刘若瑀等多位主创进行了专访。


我参加的是对金士杰的采访。那天,金先生特别忙:中午参加赖声川主持的“小镇对话”,和在场的戏剧爱好者们畅聊了人生经历和对戏剧的情缘后,紧接着就赶到剧场进行最后的联排。坐在导演席上的金士杰神情专注而紧张,他不时打断排练,对各项舞台要素进行布置,演员走位、 布景灯光,甚至话筒音量他都一一提示。


忙碌了一下午,终于在晚上9点演出前,他挤出了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

△  记者王言与金士杰合影

忙碌了一天的金士杰看不出丝毫疲惫,仍然是神情专注地听着我们的提问。他思维极其活跃,几乎是你刚问完问题,他立刻就开始回答,出口成章,仿佛不假思索。


在这种近似“快问快答”的专访中,他吐露出排演这出戏的初衷,他对这出戏的倾力付出和思考解读,而他率性耿直的性格,对友人、对观众真挚的信任,对戏剧痴痴的迷恋和热爱都在言谈间时时流露。


B


你就不要听我说

我们这一路走来有多少逃兵



今年是“兰陵剧坊”成立40周年,也是《演员实验教室》首演35周年。


“兰陵剧坊”其实就是当年的一个青年戏剧兴趣小组,大家在心理学博士吴静吉等人的指导下,用一种不同于当时盛行的程式化表演的方式体验戏剧的魅力。

杨丽音:

我们在学校里头学的就是传统的表演,你必须要面对观众,你千万不要背台,你说话必须要字正腔圆,观众要听得懂,你声音发声必须要什么,可是到了兰陵剧坊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到那里上的第一堂课是教我们按摩,我想这是什么鬼啊……

刘若瑀:

吴博士他们有一些身体的训练方式,这些是比较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或者是大家在一块的时候怎么样突破这个束缚。我们讲的这个信任的状态,就是让人在台上,可以安心地放开来。

△  “兰陵剧坊的日常训练

金士杰说,有些人说来学表演,结果看你们一天天都在打滚,满地打滚,于是就悄悄退出了。


可是坚持下来的人逐渐对表演、对戏剧有了全新的理解。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舞台实验,推出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舞台作品,被认为是台湾80年代最受瞩目的一个戏剧团体。


可因为种种原因,“兰陵剧坊”一度停办了,杨丽音一说起当时的情形就忍不住要落泪。

杨丽音:

那时候要停的时候,好舍不得,可是因为我们那时候年纪很小,我们算小辈,所以轮不上我们说话。对不起,我可以先有一个纸擦一下吗?

正是因为对戏剧、对老友、对“兰陵剧坊”团体的热爱,他们相约十年一聚,排演一出舞台剧。兰陵30年他们演出了《荷珠新配》,40年时则推出了《演员实验教室》。

△《荷珠新配》海报

这出戏要求演员要把自己一段真实的生命体验搬上舞台。35年前这部戏曾经上演过,当年“兰陵剧坊”里风华正茂的金士杰、杨丽音他们在青葱锐气、一头秀发的年纪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摸爬滚打,肆意挥洒,俱是青春朝气。


可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他们从小鲜肉、小魔女变成了老戏骨、台柱子。结婚的结婚、生孩子的生孩子,生命体验各不相同;继续坚守表演舞台的不少,转行另写人生精彩的也大有人在。


对于功成名就、家庭美满的“兰陵戏剧人”来说,再把自己的年少糗事、儿时妄想,或是家丑苦难、生命之痛“不虚美、不隐恶”地搬上舞台,这需要的恐怕不光是勇气。

△  “兰陵剧坊成员

金士杰是这出戏的13位主演之一,是这出戏的导演,但他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召集人”。


但这个召集人并不好做,他说:“有人闻讯就请辞,也有人找个躲闪的理由,说哎呀,这事儿是好,但我得好好想想。”还有人是排练之后又因为各种理由离开了,“你就不要听我说我们这一路走来有多少逃兵。”


莞尔一笑后,他坦然地说到:“人之常情,不在乎的。”


那么时隔这么多年,作为导演的金士杰需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演员们的故事、来编排新作的剧本呢?

金士杰:

每个人都爱惜自己的羽毛,说自己故事的时候都很为难,不信你们可以试试看,选的故事,太痛了太深了太赤裸了适合舞台吗?太肤浅太打屁(台湾话“吹牛”的意思)太说笑话太聊天谁爱听呢?怎么轻怎么重?我的要求就是尊重事实。

△《演员实验教室》剧照

观众用欢笑、泪水和久久不愿散场的掌声证明,这种“尊重事实”的选材理念是成功的。


C


这半年时间

我把所有的事情统统推掉了



《演员实验教室》在乌镇演出了两场,之前在台湾演出了三、四场,但是为了个位数场次的演出,主创们光排练时间就是半年。


当然,投入精力最多的还是金士杰。他不仅要在和老友们小酌相聚时琢磨剧本,更要根据主演们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时间。


而时间对于现在的金士杰来说是最宝贵的。


我第一次知道金士杰是看他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话剧舞台上,金士杰好像是从里到外的松弛,一言一行都没有一点夸张的起伏,但却很走心得演绎出一个将死之人的通达、平静和智慧。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

近几年他开始在大陆影视圈里火热起来,《绣春刀》《师父》《楚乔传》,他好像什么类型的作品都接,什么样的角色都演。


印象最深者是他在电影《剩者为王》里饰演舒淇的父亲,有一段长镜头大段台词的“父亲对准女婿”的讲话哭倒一片影院观众,那段戏中,金士杰自然不做作、深沉内敛、直达人心的表演风格得到充分施展,那一段戏就足以证明金士杰是非常出色的演员。


可矛盾的是,他参演影视作品的评价大多不太高。这个很困扰金士杰忠实影迷的问题在他自己那里却完全不叫事儿。

金士杰:

我永远是客串大王。有人说怎么到处看你客串,你到底玩不玩正经的?我说没法玩,我跟孩子分别超过多少天之后我就受不了。所以我外面接一些片子的原则是拍戏时间太长了我就不接。

△《剩者为王》片段

他甚至直言:“接一些影视就是赚赚钱养家。(因为)我在热恋中,热恋自己的孩子,我跟他们分开太长我就受不了。”

 

客观讲,上有老(父亲百岁高龄)下有小的金士杰可能因为这样“珍惜时间”而没法好好选一些自己心仪的影视作品,牺牲了不少艺术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但就是在这样的时间分配法则下,金士杰对《演员实验教室》对投入原则是:“这半年时间我把所有的事情统统推掉了”。


他说,这一轮演出很多人都比以前年长了30多岁,我特别有一种想记录下他们的故事的冲动。

金士杰:

想拍下他们的脸,和那张脸的背后。录下他们的声,和那声的背后。把这些留给舞台——这个赋予滋养我们的家。留给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

△《演员实验教室》剧照

可以说,每一个演员的故事他都参与了,甚至每一句台词他都要和主演一起打磨,可以说,台上呈现出的十三段故事既是“兰陵人”的人生,每一种情绪都有金士杰的呼吸,它们也是金士杰的人生。

如此浓烈的个人情绪贯穿在这些真实的故事中,我问他:

——在剧情的编排中您会考虑观众的感受吗?


——某种程度我在乎,我不会过度在乎,就像我做一个丰富的、好吃的菜请你来吃,我不预备完全迎合你,我要展现我的有意思,让你来我们家做客吃这顿大餐。这种冒险性、这种刺激性很好,很有趣。


我想说,这样的态度才是对观众真正的尊重。



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编辑 | 李   端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北国之春》:身体的失去和重建

 铃木忠志:希腊人的伟大,在于把思考做成了戏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