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井俊二:左手雏菊,右手倭刀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10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11月9日,电影《你好,之华》即将公映。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将会是中国版《情书》,还是岩井俊二的又一部经典,最终还需观众评断。


然而,无论如何,仅凭岩井俊二和周迅的组合,这部影片必然会吸引大批粉丝捧场。毕竟,当我们提到青春,岩井俊二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



文 | 马戎戎



//

《你好,之华》会是华语版《情书》么?

//


《你好,之华》的故事,看上去就非常“岩井俊二”:姐姐之南去世了,留下一封没留地址的书信,还有一封同学会的邀请函。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去参加初中同学会,却遇见了当年倾慕的学长尹川。之华开始透过没留地址的书信重拾失落的年少岁月,向尹川倾诉心事。收到信的尹川把回信寄往之南的老家,却被之南的女儿睦睦收到..


一连串错位的倾诉与追忆,尘封往事在字里行间慢慢苏醒,两姐妹、三世代之间交相缠绕的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将会是中国版《情书》,还是岩井俊二的又一部经典,最终还需观众评断。


//青春的“物哀之美”//


1995年,电影《情书》首映。这是岩井俊二的剧场电影处女作,因为这部电影,当我们想起初恋时,总是会想起这个名字。


△电影《情书》


我还记得《情书》的第一个画面,溢满画面的白,博子躺在雪地上,剧场里只听得到她的呼吸声。镜头拉开,慢慢看得到树林、小镇。


简到极致也丰盈到极致的画面,让我想起东山魁夷的画。


△电影《情书》 柏原崇饰藤井树


岩井俊二是操纵光线和画面的高手。《情书》里,图书馆的段落中,少年男藤井树站在窗边,逆光的布光方式加上高曝光度的处理,让我们拥有了和剧中人一般的美好回忆:晴好的早上,少年穿着白衬衫站在窗边,微风吹起落地的白纱,拂过他的脸庞。


和第一个画面一样,一切都这样美,如同青春本身,干净又明朗。然而,说不出为什么,一切又似笼罩着淡淡的忧伤。



这大概,就是日本人所说的“物哀”。


“物哀”是日本江户时期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美学概念。所谓“知物哀”,是对所见所闻的事物能有所感动,观之以心,动之以情,能感知“物之心”和“事之心”。比如,看到樱花开放,觉得美丽,就是知物之心,因为樱花的美丽而感到高兴,就是“物哀”。


△本居宣长


在这里,“哀”既不是悲哀,亦不是同情,而是人与外界的一种情感上的交融。“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却麻木不仁、心无所动,那就是不知物哀,是无心无肺之人。”在自己的著作中,本居宣长曾这样说。 



《情书》里,无论是漫天飞舞的雪花,窗台前飘落的樱花,还是女藤井树深情凝望冻死的蜻蜓,都是“物哀”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烟花》


岩井俊二的电影里,处处渗透着“物哀之美”:《烟花》结尾绽放的烟花、《燕尾蝶》中凤蝶记忆中的蝴蝶、《梦旅人》中湛蓝的天空、《情书》中漫天飞舞的雪花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红色的风筝。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樱花”这一日本人普遍喜欢使用的意象,也多次出现在岩井俊二的电影里。《情书》中,男藤井树转学后,女藤井树再次来到图书馆,风依旧,人已逝,此刻窗外的樱花随风飘零,如同他们还未来得及开展的年少情怀。


△《四月物语》


然而,在《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中,樱花所表现的却不再是悲伤之情,而是一种对美好青春和纯洁恋情所产生的共鸣。


△《花与爱丽丝》


烟花、蝴蝶、风筝、樱花……这些意象传情达意,是审美与抒情高度统一的外化符号。它们所凝聚的情感,引起了观众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和震撼,促使人们体味到生命本体存在的事实,进而激发对生命本体存在意义的积极探索和思考。这正是“物哀”的精髓所在。


//左手雏菊,右手倭刀//


然而,“纯美”只是岩井俊二作品中的一面;他作品的另一面,则是阴郁、叛逆和神经质。



正如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将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归结为极端的矛盾和对立:“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的;是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的;是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的;是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的;是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的;是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的;是既勇敢而又懦怯的;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的。”



岩井俊二的创作,也可以概括成:是既清新柔美又锋利残酷的。他一手持柔美的雏菊,一手握锋利的倭刀。


△《燕尾蝶》剧照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序列中:《情书》《烟花》《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的主题是追忆往事、少年萌动和咏叹青春的温情;另一方面,《爱的捆绑》《燕尾蝶》《梦旅人》《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批判病态社会,聚焦成长的痛苦蜕变,同情城市边缘人,描述残酷青春的无助与迷茫。


△《梦旅人》剧照


对于死亡,岩井俊二的态度极致而唯美。他可以在《情书》中,用一只冻死的蜻蜓来含蓄地影射男藤井树的死亡;也可以在《梦旅人》中,以一种极其华丽的态度,来表现死亡的残酷。


“小悟之死”的段落中,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穿插着折断脖子清脆的“咔嚓”声以及小悟沉重的呼吸,岩井俊二用极端优美的画面、缓慢的镜头和真切的音响效果,让观众体验着他的“死亡美学”,唯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与死亡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反差。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诗织的死亡,岩井俊二同样用影像对之进行了升华:镜头里的阳光,斑斓如虹,诗织望着湛蓝天空中飞舞的红色风筝,以飞翔的姿势倒在大地的怀抱里,挂满小饰物的手机悬在空中,随风轻轻摆动。


死亡不是生的结束,而只是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是对沉重人生的一种解脱。生当如枫叶,丰盈静美;死当如樱花,绚烂刚烈。岩井俊二的死亡观念,可谓“很日本”。



在一次《南方周末》的采访中,他如是说:“人总是要死的,应该为了死做准备,而现在的日本,根本没有死的概念,没有人想这件事,好像死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一般人都是片面地看事情:只想活,却不想应该怎样活。我对这样的倾向是有些悲观的。”


无论表象纯美或残酷,岩井俊二的每部作品都有着强烈的情感印记。爱情、梦想、成长,也是他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135编辑器



事实上,“病”与“诗”、“美”与“残酷”,本来就是青春、梦想、爱的一体两面。在岩井俊二的内心深处,永远居住着一个穿着白衬衫,在明媚的光线中,躲在白纱窗帘后面的少年。而作为影迷,我们永远感谢,他曾经那么准确地,在银幕上,复刻了青春最动人的那一瞬间。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一个看文化的平台

一群聊文化的知己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蔡明:在喜剧路上,永远向阳而生

 新锐导演邹爽:跨越大半个地球,她让1607年的歌剧重回2018年的三里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