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靳尚谊、钟涵:油画中的东方意蕴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面对一幅画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茫然无措呢?


也许你可以通过画面的内容感知到画家的情绪,可是仍然无法完全理解作品。


如何看懂一幅画?最首要的,是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画家在面对空白画布时,他们的行为结果就是最终我们所看到的。


历史、风格、象征、构图等方面都是看懂一幅画的关键,怀着不同的心境去看画,其感受也有所不同。


具象艺术不比抽象艺术更简单,画家可能用十分隐晦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揉在画里,当你觉察出来时,便会感到惊讶。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回顾不久前闭幕的——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


文 | 潘婷


“靳尚谊、钟涵油画作品展”自2018年12月19日在国家大剧院开幕,至今年3月15日闭幕,参观人数74770人次。


这是一场创作年代跨越半个世纪的油画展。


靳尚谊、钟涵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他们在创作中所关注的是如何给油画这门舶来艺术注入更多的东方意蕴与民族精神。


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最能突出反映二位艺术家创作特色的当属靳尚谊的人物肖像作品与钟涵的人文系列作品


其中不乏有观众熟悉的作品,比如靳尚谊的《画家黄永玉》《老艺术家钟涵》《途中》,钟涵的《碑林》《暮云横河》《密云》等等。


《老艺术家钟涵》靳尚谊  2017年


《碑林》钟涵  1998-2003年


要理解两位老先生的画作,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学艺之路。


1937年,靳尚谊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热爱绘画的他在小学时期就临摹了大量的连环画。1949年,靳尚谊考入北平国立艺专(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从此他的艺术生涯与中央美术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靳尚谊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和工作时,靳尚谊始终在摸索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27岁那年,他以肖像画的形式创作了《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这一作品,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从此用人物肖像来表现主题的创作方式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之路。


从早期人物写生到后期人物创作,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出他从学习苏联艺术入手,逐渐回溯从欧洲传统写实油画到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靳尚谊并非是对欧洲油画发展之路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融入肖像创作当中,描绘出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人物肖像,并形成将古代山水作品融入到肖像背景之中这一极富个人特点的创作手法。


《画家黄永玉》靳尚谊  1981年


这幅画是靳尚谊的经典之作,背景是黄永玉自己的画。靳尚谊曾在采访中说,这幅作品的绘画方式是对中国风的一种探索,想吸收中国壁画的特点,“有点线和平面的东西”。画中,黄永玉手持烟斗,眼神注视前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看着看着,仿佛这位卓尔不群、耿直倔强的画家就在眼前。


《古堡》靳尚谊  1981年


这幅画传递出了无垠沙漠中残破的古堡形象,黄色沙土的主色调也让观众眼前一片开阔。画面的中下部分,一个白帽蓝衣红裤的人牵着一头毛驴走过,给萧瑟的古堡前增添了几分趣味。古堡是用几个大的色块画出,把天和地的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给人一种既遥远又很近的感觉。采用直接写生的画法,同类色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视觉上贴近真实自然。


《戴尔夫特老街》靳尚谊  2010年


这是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敬”的系列画作之一。维米尔一生只有两幅风景画,靳尚谊也专程到同样的地方,同样的角度,画一幅新的作品。创作这幅画时,房子的原址已经找不到了,于是他就根据原来的构图,将右边留了下来,左边改成新的。前面的橱窗、摩托车是现代的,老妇女还是以前的。以前维米尔的这幅画叫做《戴尔夫特街景》,靳尚谊也将自己这幅画命名《戴尔夫特老街》。


《方姑娘》靳尚谊  2016年


这位白衣姑娘的写实造型,画面令人放松。人物的神态恬静淡然,特别是对手部的处理生动自然,没有刻意地按照人体结构强调不必要的细节。构图上,脚和手都在画面之外留有一部分,让观者更有想象空间,人物也不会显得拘谨。形体刻画用以近似点彩的笔触建构,凸显油画笔触的触感和色彩的细腻转化。


《穿蓝裙子的女士》靳尚谊  2017年


画面的几个色块互相呼应,和谐一致。背景的灰蓝色和深蓝色的裙子,把皮肤的光泽感衬托出来,而且压缩了过量的明度;同时,深蓝色裙子也烘托了人物的气质。虽然是平面化处理人物,但又给予人物一定的体积感。指甲盖用几个简单的面来概括,人物身体的勾勒也极为讲究,每一个笔触的方圆转折、弧度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衣褶线和轮廓线的笔触对比明显,头发的处理则采用色块之间的边缘,自然形成线条,这也让画面更有层次感。整幅画给人的感觉明快简单,却又有着丰富的内容。




1929年,钟涵出生于江西萍乡,儿时的他就喜欢在家里的土墙上写写画画,无奈家人觉得画画无法养家糊口,便让他在清华大学学习建筑专业。进入清华的他一方面受着文理兼重的良好教育,另一方面也打开了他的艺术视野,他心中热爱绘画的火焰从未熄灭,反而愈演愈烈。终于在1955年,钟涵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钟涵


钟涵的人文系列作品源自于他幼年时对文字的认知,那时在他故乡的家宅祠堂正中,安放的不是拟人化图像的神仙,而是刻有“天地君亲师”之类大字的匾额。在钟涵心中,文字是神圣的,中国人使用文字来表现精神力量的情况更是十分多见,因此将文字融入绘画当中,成为他作品里最具个人艺术特色的表达手段,更体现出他对油画如何能更好地传达中国精神的理解方式。


《雨天画室来鸽》钟涵  1995年


在这幅画中,画家描绘了自己的画室一幕:一个昏暗宁静的画室里,一只鸽子静静地停留在日光灯管上。钟涵的画室连年漏雨,在一个夏日的暴雨中,一只鸽子因雨夜里迷路进来躲雨,画家发现时不忍把它赶走,与它凄然相对,有感而发,创作了这幅作品。这幅作品中,作者全部采用室内实物写生,画室里那具用做学习解剖的骨骼模型也在这里入画作为道具,透露出画家老年苍凉却执着的心境。尽管画面调子是沉郁的,但也留下了意外天云的意境,因为画这幅画时,那鸽子已经飞走了。


《密云》钟涵  1995年


从50年代起,钟涵就多次深入黄土高原地区,致力于表现黄土高原劳动人民的战斗与生活。这是一幅表现黄河船夫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英勇抗争的生动画面。乌云滚滚、浑然一体气势的表现,浓黑中少许亮色的运用,不仅突出了画眼和铁铸般的脊梁,也强化了作品雄浑之力。构图上,大面积的乌云给人以压迫感,但是站立起来的船夫毫不畏惧,展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白鹤梁》钟涵  2004年


这幅画是钟涵的代表画作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油画画坛上少见的,以古代碑刻文字入画,展现出艺术家深厚的文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现在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已经沉入江底。白鹤一去不复返,空留晚景叹斜阳。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白鹤梁》局部


画中复刻了白鹤梁的165段题刻,细看画面局部可以发现,这幅作品由综合材料创作,厚重的油画颜料涂层之上,再将碑文刻印上。铁壁嶙峋,展现了千人在白鹤梁上的题词,构成了一段活的历史。画中,白发渔樵江渚上,驾一夜之扁舟,出没惊涛骇浪之间,表现自然环境随时代变化,让观者感受到苍茫的历史感。


《斗室光瀑》钟涵  2007年


画面的主色调灰暗压抑,却从窗户外透出大片阳光,使得画室的明暗有所平衡,给人希望。中间的一把椅子上搭着一张写满文字的书法作品,让观者由此联想到这张书桌应该是钟涵研究碑文的地方,书法作品也许是临摹碑文所作。朦胧的画面质感可以与他后期的创作风格联系起来,绘画物体的方式刻意虚化,将观者的注意力从光感上切入,引到视觉中心——对碑文的研究。


《风涛起处》钟涵  2009年


画中人物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渔夫,生活在海边的渔夫经过风吹雨打的磨炼,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人物的眼神眺望着远处的天际线,手部动作拿着一个竹筐或是渔网,所有行为都紧紧贴近渔夫日常的生活习惯。褐色的主色调给观者一种新鲜的视觉冲击,褐色的海面、船只、人物都和谐统一,融为一体。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靳尚谊和钟涵一起共事近六十载,前者曾任该院院长,后者原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他们携手为中国美术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油画创作人才。


从二人早期的作品中可见,其起步皆始于学习苏联油画,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就整体面貌而言,靳尚谊趋于变化中的古典优美,而钟涵立根于相对恒定的象征壮美。


相较之下,靳尚谊绘画偏重于清晰的线性形体塑造,而钟涵绘画则倾向于明暗块面的涂绘式造型。这两种相异的油画模式正好映射出欧洲油画史的两条相辅相成的主线。


好了,讲到这儿,相信你已经对如何看懂一幅画有了新的认知方式。那么,请继续欣赏两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吧~


《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靳尚谊  1961年


《齐淑芳肖像》靳尚谊  1976年


《沈朝惠肖像》靳尚谊  1962年


《西湖一隅》靳尚谊 2017年


《楼间急雨》钟涵 2014年


《泰山经石峪小稿》钟涵   2014年


《北海雪窗》钟涵  2001-2003年


《行舟与弃舟》钟涵 2011年


《后土轻羽》钟涵  2008年


《沙尘暴之履涉》钟涵  2006-2008年


绘画旨在形象地表现思想,靳尚谊和钟涵两位老艺术家虽已年届耄耋,却依然有着旺盛的创作活力,其艺术生命力正是来自长期不懈磨炼的绘画技巧和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作为看画的我们,也应该永远保持着好奇心,鼓励自己不断思考,通过赏画来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从而开启通向绘画的大门。


(特别鸣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牛继钊)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一个看文化的平台

一群聊文化的知己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纪萱萱

责编 | 梁珊珊

记者 | 潘   婷

编辑 | 潘   婷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十分专访 | 李念:我喜欢朱丽的“不完美”

十分专访:姚晨 | 明玉,我对你一点也不失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