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专栏 |《罗马》:一幅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的女性肖像画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电影《罗马》



                                                                         

作者:《文化十分》主编  马戎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电影《罗马》预告片


家·女性·爱


《罗马》的开场画面,是视听语言的典范。


石质地砖的菱格看起来像精心设计的底纹,许多的水和泡沫不断冲刷着地面,形成一方镜面。在这个方格里,看得到天井外的天空,一架飞机轰鸣着从天空上飞过。然后,泡沫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逐渐什么都看不到了。


▲电影《罗马》的开场画面


这是女佣克莱奥在清洁房屋。她黝黑粗壮,一脸朴实,看起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南美姑娘。


此“罗马”非彼“罗马”。这里不是意大利的首都,而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内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导演阿方索·卡隆在这里长大。


▲电影《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


作为一部半自传式影片,《罗马》毫无疑问融入了许多阿方索·卡隆的私人记忆:1971年的墨西哥城,家庭的秘密与变动,家乡神秘又美丽的土地,自然,还有抚育他成长的保姆。


在很多回忆童年的文艺作品中,保姆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鲁迅的童年记忆中,有小伙伴闰土,还有保姆阿长。《阿长与<山海经>》,也是鲁迅少有的充满温情的作品。香港知名女导演许鞍华,在进入老年之后,也拍出了朴素动人的《桃姐》。


▲电影《桃姐》剧照


或许,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保姆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一方面,保姆分担了许多女主人的职责,对孩子而言,保姆是另外一个母亲。另一方面,保姆在家庭中的身份又是“低人一等”的,这种身份错位会带来非常丰富的故事性和较强的戏剧张力。


在阿方索·卡隆这里,克莱奥是女佣,但也是他童年最好的朋友。他眼中的她淳朴、憨厚;不美丽,却充满原始生命力;不聪慧,却勇敢又坚强。她是墨西哥的女儿,是导演心目中的家乡。


▲电影《罗马》里的女佣克莱奥


《罗马》的英文名“roma”,倒写过来就是“AMOR”,是西班牙语中的“爱”。


▲《Roma》


拉美文学中的女性传统


克莱奥的形象,让人想起拉丁美洲文学中那些知名的女性角色。尽管阿方索·卡隆如今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导演,也征服了好莱坞主流观众,但拉丁美洲独有的叙事传统、雄浑神秘的气质,早已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


拉美文学中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母亲”、“神女”、“疯女”。


《百年孤独》中的老祖母乌苏拉,是典型的“拉美母亲”形象。她生育能力强,长寿,强悍,毕生都在维系家族血脉的延续,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并且在暮年仍掩饰自己变瞎的残酷事实,继续自己的操劳和回忆,直到自己安静的死去。


▲《百年孤独》


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儿女中的好母亲,家族中默默奉献不辞劳苦的人。她操持家务井井有条,管教儿女果敢有方。她的丈夫开创了马孔多,但,是她苦心经营了整个家族。


《百年孤独》中的美人儿蕾梅黛丝美貌惊人,外乡人愿不远千里跋涉前来,守在其去做礼拜的教堂前,只求见她一面。但这样的美人却完全与人类世界格格不入:生活难以自理、裸身穿长袍、剃去及膝长发留光头、每日在浴室消磨数小时……某天忽然抓住被风卷起的床单升上天空消失。


另外一种则是被情欲折磨直至行迹近于疯狂的女性。《百年孤独》中的阿玛兰妲、《我们的土地》中被囚禁在墙壁中的女子皆属此类。


▲电影《我们的土地》


在作家笔下,这些女性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她们不是血肉之躯,而是这片土地上的精与灵。她们的命运映照着拉丁美洲的美丽与丑恶,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


克莱奥的形象更加近似于传统的“拉美母亲”,但在白人殖民下的墨西哥城,只会讲当地土语的她看起来呆滞木讷。进入城市的她,永远失去了成为乌苏拉那样的老祖母角色的机会。


▲电影《罗马》里的女佣克莱奥


然而,当孩子们到乡间度假,她告诉他们,在土语中,用“大山的裙边”来表示“山坡”。在这里,导演给了拉美土著久违的尊严。


影片的结尾,克莱奥为了援救雇主的孩子,不顾自己刚刚生产,冲进大海,海浪冲击着她的身体,她的形象终于升华为勇敢、强悍、光辉的“拉美母亲”。


▲电影《罗马》结尾片段


最终,离异的女主人和她的孩子们在海滩上与克莱奥紧紧拥抱在一起,此时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主仆之别,只是两位女性,两位母亲。借助这一镜头,导演完成了理想中的种族和解、阶层和解。


▲电影《罗马》剧照


介质并非电影的唯一条件


《罗马》甫一诞生,便陷入了强烈的冲突和争议之中。这冲突和争议其实与电影本身关系不大,更多的是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界的两大阵营之争。


《罗马》是由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投资拍摄的,拟定在网飞平台播放。去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原计划邀请《罗马》参赛并作开幕放映,但因为没有在院线放映不符合参赛标准而泡汤。


当时的电影节主席、阿方索·卡隆的老乡佩德罗·阿莫多瓦直截了当说:“我个人觉得不应该把金棕榈大奖颁发给一部大银幕上看不到的电影”。


佩德罗·阿莫多瓦


因此,网飞不得不出资在美国和英国的一些艺术电影院线小规模放映《罗马》,以便取得参加奥斯卡和英国电影学院奖评选的资格。


当然,由于本片的优秀,这部影片最终还是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以及第91届奥斯卡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和最佳摄影奖,但却和“最佳影片”最终擦肩而过。


然而,即便如此,《罗马》的获奖,依然被视为是流媒体对传统电影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电影《罗马》剧照


其实,所有看过《罗马》的人,都无法不为它叙事的流畅、丰富、自然感染。《罗马》的视听语言,完全是顶级的、一流的,丝毫不因为是用数码拍摄而有所折扣。


评价一部影片是否称得上为“电影”,难道不应该以它本身的质量来决定么?说到底,是否用胶片拍摄,在视频平台还是在电影院播放,并不是一部电影的决定性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并不是一部甜腻的电影。拉丁美洲动荡的社会现实、复杂的阶级状况都在影片中有所反映。


电影重现了墨西哥那场著名的“特拉特洛尔科事件”:1968年10月,墨西哥申办了第1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就在奥运会召开的前几天,墨西哥发生了针对学生运动的残酷镇压,几百名学生在事件中丧生。


▲特拉特洛尔科事件


但这些在《罗马》中,都只是时代背景。因此有人批判导演缺乏对时代和社会深刻的洞察和批判,而且片中的主仆情感过于美好和理想化。对此,导演本人这样回应:



 “这部影片描述了我生命中的那段历史,深深刻下的社会与时光,如留下的伤疤一般,让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发生转变。时间和空间包含着我们个体,既定义了我们,也将我们与同一时空下的他人联系起来。


这是一次关于墨西哥社会阶层的探索,其中的等级与种族问题盘根错节;但首先,这是一幅养育我、与我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们的肖像画,它关于了爱的识别,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 ”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记者 | 马戎戎

责编 | 桂姝蕾

编辑 | 张译元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主播专栏 |《叶甫盖尼·奥涅金》:一台可以看见极至的戏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