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锦添:艺术家要做的东西,应该在时间的前面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4月13日至7月21日,《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这次展览是对叶锦添近年来个人艺术道路与思想成长的整体展现,涵盖了他过去以及当下对未来的独特定义。


作为世界知名的电影、舞台美术指导、服装造型设计师和视觉艺术家,叶锦添不断探索并介绍他的“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在创作上打破多重边界,横跨摄影、录像、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更加纯粹的艺术表达。



撰文 | 桂姝蕾


一场梦呓


北京电影学院的放映厅里,座无虚席。


在等待叶锦添到场的十多分钟内,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叶锦添曾担任美术指导的电影、舞台、摄影作品。邻座的学生们小声谈论着他的作品,但他一直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人。


室外是北京初春的凉爽天气,放映厅昏暗而密闭,不明朗的灯光让整个场域产生与世隔绝的氛围。



叶锦添有着香港人独特的气质,一身黑灰的装束,围着亮色的围巾,戴着灰色的贝雷帽,低调又儒雅。用不快的语速说着一口“港普”,语言在他口中跳跃,一句话和另一句话之间往往省略一些逻辑步骤,但语言开始形成的时候,又好像有某种闪光的思想开始结晶。


他似乎并不想为任何事物和行为“下定义”,一切都是艺术家的天马行空,不依逻辑,但在他自己的思想体系内,依旧有迹可寻,依旧不愿解释。


"交给时间自己去做这个事,如果时间到了他们就懂了。"叶锦添说。


语言对他来说是会产生断层和“误解”的东西,他更愿意用作品说话。当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他所执导的两部电影短片时,似乎是整场活动中令他更为沉浸的时刻。


△叶锦添导演作品 周迅胡歌浪漫邂逅巴黎《某种爱的记录》


和主持人的对谈中,他说的唯一一句很明确的“定义”是:“你今天的旗袍很好看。”


他常觉得人们对他的理解已经显得落后了,而他的艺术思想已经到了更远的地方,关于未来,远古,人工智能,某些更古早的起源。


叶锦添:

“你要所有人都觉得你好,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所有人都喜欢你的东西,你的思维就过于稳定、过于贴近这个时代。艺术家要做的东西,应该在时间的前面。那样你的东西永远都在挑战观众,这个东西才会是永恒的。”


对叶锦添的理解变成了猜谜游戏,有时候不光是谜底,就连谜面都要经历辗转才能浮出水面。


精神DNA


从1986年的《英雄本色》开始,叶锦添的名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再到大家耳熟能详的《胭脂扣》《诱僧》《卧虎藏龙》《风声》《一九四二》等,还有电视剧《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包括广受诟病、他自己却很喜欢的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


 △《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


 △《诱僧》获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


他凭借《诱僧》获得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2000年担任李安电影作品《卧虎藏龙》之美术指导与服装造型设计以双项入围奥斯卡,并最终拿到了“最佳美术指导”的小金人。


△拍摄于电影《霸王别姬》(1993)现场,导演陈凯歌,摄影:叶锦添


△拍摄于电影《胭脂扣》(1987)现场,导演关锦鹏,摄影:叶锦添


他所展露出的艺术才华,虽然出自电影,但也不仅仅是电影。除了电影与舞台美术指导,他还是世界知名视觉艺术家、服装设计师,创作游走于当代艺术、服装、舞台、电影等多元领域。


△《叶锦添:全观》展览现场


《叶锦添:全观》艺术大展中,叶锦添首次跨界科学,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其对时间、空间、生命科学的多维度发现与哲学思考。并提出“精神DNA”的概念,作为其艺术构想的核心,试图讨论在无形的精神世界中,人类情感、记忆的萌发与传承。


△《悬浮城市》


“从古至今人类走过无尽岁月,那究竟人类精神世界从何而来?”“世间万物本身是如何被驱动?”是本次展览他所要探究的主题之一,亦是他的一趟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旅程。


△《精神DNA》


叶锦添:

“在我们存在的世界里,能被看到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看做‘外向’,但同时每个东西都有它的‘内向’,而这个‘内向’就是‘精神DNA’,也是本次展览的核心引线。


我们的世界其实并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它的纬度多到可能我们都无法认知。”


展览从筹备到开幕历时一年多,在这期间叶锦添造访了很多科学家及艺术家,并提出“精神DNA”概念,作为其艺术思想的核心,试图讨论究竟人类精神世界从何而来。



在他看到DNA结构的时候,意识到在这种有形的结构之外,存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形之力”,它是驱动所有物质往前生长,在时间中产生作用的能量体,这便是“精神DNA”。



艺术家叶锦添说他一直以来对外星人、宇宙都有很大的兴趣。他认为在DNA的整个研究领域里,除了人们可发觉的物理特质以外,另有一股看不到的能量在运作,而这种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一直以来,叶锦添将自己的美学概括为“新东方主义”。他的“新东方主义”想接续起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结合,重新连接古代和未来。他说:“没有古代是没有办法有未来的,未来从现实主义搞根本搞不起来。”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叶锦添,从中国的哲学体系中探究艺术的本源:“以前的老子,还有庄子里面讲的‘留白’,这些很早已经有了。我领悟之后,再放到我的艺术中去。”


关于Lili的一切


一切源于一个流眼泪的铜雕,那是叶锦添十二年前的作品——《原欲》,展出后反响意外热烈,很多人对着那张流眼泪的脸产生难以抑制的共鸣。

△叶锦添《原欲》

“怎样能让她更进一步与我们交流?”叶锦添想:“如果她能进入到我们生活的任何空间,去我们能去的所有地方,就能立刻从一个艺术品变成那个地方的人,打下那个地方生活的烙印……”

△叶锦添与Lili

于是,更趋人形、有自然肤色和活动关节的Lili出现了。她是一个16岁的中国少女,几乎总是戴着墨镜,有多种多样的装扮。借着这个“非存在的存在”,叶锦添还原着身边所有的细节,并把这些细节都应用在Lili这个“装置”里,他的切入点是影像记录和拍照。

△Lili

叶锦添:“比如我现在把Lili放置在这张椅子上,跟一个普通女孩差不多大小,手里拿一本书,我们也在这里看书。拍下来以后,表面上看这就是几人坐在一起看书,很正常,但实际上,她是一个关键,她的存在把这个空间异化了,使这里充满了疑点,一个是时间性,一个是真实性,一个就是视点。于是当她出现的瞬间,其他人反而变成了一些装置……我同时还会把Lili不那么像真人的一面拍出来,这样观众可以直接看到她虚假与真实的一面是融在一起的,这样就由她产生了一个真假相接的空间过渡。”

△Lili

“她有东方美人的特质,比如眼睛圆圆的、或者尖尖的。”叶锦添说。她似乎是一张很寻常的东方面孔,16岁左右的年龄,一个稚气尚未褪去却又迈向成熟的一个年纪,但她却来自虚空,她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

Lili走遍了世界,在每个维度,她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事物。慢慢地她经历了很多我们所熟悉的东西。但是那却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她是同时并存在暂时的时间中,与真实的时间一起发生在摄影机的镜头下。这些摄影记录了她参与了这些人类事实行为的证据,包括这里所展示她穿着的衣服,她曾经存在过,但是不真实。

△Lili

叶锦添:“她跟我们长得很像,当我们把情绪投射到她脸上,她好像也变成了一个有情感的人。带着墨镜的她似乎又更暧昧,也更真实,带着某种思考。也通过她进入各种语境,因为她无孔不入。”


创作和灵感像是一门玄学,叶锦添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是“无心”,就是没有动机:“我的创作状态很难讲清楚,落点不是我要拍什么,拍的时候你有感觉那个东西在,活着的感觉。”


既面向传统,又勾连未来,离开当下的时代,这一切,构成他丰盈自足的精神世界。

❖文中所用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记者 | 桂姝蕾

责编 | 桂姝蕾

编辑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话剧《万白》:青春虽好  成长不易

主编专栏 |《罗马》:一幅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的女性肖像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