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指造就的温度”:听吴为山解读屈原、李白、苏东坡……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端午节,阖家吃粽,纪念屈原。


雕塑家吴为山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屈原”记忆。


“小时候父亲教我背屈原的诗。在我心中,屈原是一个独立的、高洁的、拥有独立人格的形象。


在我的作品里,屈原是一个三角形,表现他精神不断升腾。他站在汨罗江,看着滚滚的汨罗江,他要找到他最终的归宿。”


吴为山雕塑作品《屈原》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厅里,“丹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正在展出,观众总能一眼识别出屈原的雕像。


吴为山说:“我觉得一个雕塑,可以做到让观众一目了然,能想到某个时代的某一个人,这就是雕塑艺术具备的特性。”



撰文 | 张文


此次展览全面展现了吴为山从九十年代初至今的创作成果,这是一次“跨度”极大的展览。


雕塑作品的尺寸,从几公分到七米五不等;雕塑作品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既有孔子、老子、曹雪芹、杜甫等古人先贤,又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时代楷模······



“这些作品,汇聚在国家博物馆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殿堂,和广大的观众进行交流,实际上在进行一个超越时空的对话。”吴为山说。


展览期间,吴为山来到展馆,目的是“听听观众怎么说。”


吴为山说:“近三十年的创作,一百七十九件雕塑展品,这些数字呢,对个人的创作来说,不算少;但对我的艺术道路来讲呢,我认为才刚刚起步,今后的路还很长。



点击视频观看《文化十分》记者专访吴为山


以下,是吴为山在展览现场的讲解:


//“难得糊涂”
//


做古人雕像,最害怕的就是千人一面,每个人都一样。


老子和孔子,他们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孕育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程。


他们长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那时候,照相术还没有发明出来。古代中国,也没有人的画像,我只能凭借想象来勾勒他们的形象。


老子曾经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进行过深刻的思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道德经》。


吴为山雕塑作品《老子》


老子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与自然合为一体,人与天的和谐。道法自然,老子的智慧是无限的。


老子就像一条龙一样,他是一条真龙,一个真龙可以在天上飞,可以在水里游,它的思想无所不破。


确实如他讲的,上善若水。水缓缓地流动,他把自己位置摆得很低,这也是我们中国人谦虚的美德。


这个雕像的胡须,象征他思想里涌现出来的智慧,源源不断,像长江黄河一样,而长江黄河孕育着中华文明。


在创作过程中重要的是,能让这个胡须顶得住硕大的头颅,给人一种奇特的视觉感受。


我告诉他们,老子这样的一个巨大头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老子的雕像,曾经在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英国皇家美术院、法国大皇宫等许许多多国家进行巡展。这个雕像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的包容性和自然规律的根本性。


老子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这个雕塑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在韩国釜山的某个雕塑公园,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作品就是老子。


那里有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他们都在老子的世界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天在国家博物馆,我向大家介绍这个作品,也充满一种感恩之情。我感恩我们伟大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感恩我们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今天的艺术家许许多多异想天开的灵感,这个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真正的价值。



孔子和老子不一样。在孔子的雕像中,你看他面含春风,笑对四海宾朋,这个微笑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温润的一种心理。


孔子和老子,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古代雕塑的手法,并不完全是现代雕塑的手法来创造。

吴为山雕塑作品《孔子》


而庄子的《逍遥游》,不仅是我们许许多多诗人创作的思想基础,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吴为山雕塑作品《庄子》


庄子的雕像,头有一些歪,好像在认真倾听遥远的声音,又好像在注视着对面的人。创作时,我沉浸其中,好像和庄子一同逍遥游。


庄子的手里有一根拐杖,与其说是一根拐杖,不如说是一条线,这条线是他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任何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有一个基本的方式,而庄子他拥有的是一种穿透的、凝结的、若即若离的思维方式。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葫芦连在上面,是庄子思想的灵丹妙药。


在整体的塑造过程中,我只是用大拇指,没有用任何其他工具。慢慢地塑造起来,不断地起承转合。


这些痕迹记录着我当时的创作心态,和对庄子这个人物的理解。


点击视频观看吴为山在展览现场的讲解


长期以来,我雕塑很少用工具,不管雕塑是什么造型,我不会去用那些造型奇特的雕塑工具。


如果非要讲工具的话,我有三个“工具”:一个是木棍,根据雕塑的大小不同,我会选择不同大小的木棍;还有一把竹子做的刀片;另外还有一把抹布,在做的过程中用来和稀泥。


当你用抹布抹的时候,它会把一些泥巴融化在里面。这个融化不是让整个形体塌掉,而是难得糊涂;是你的一种行迹,一种感情;是你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奇思妙想,和当下形体之间的一种衔接。


有时候,一个看上去好看的雕塑,我们其实是在被它的形体和塑造方法迷惑。


当你用手上可以抹去一切的抹布使它浑然一体的时候,可以使它的精神世界更加博大,从而可以使观众超越客观事物,而进入精神的本体

·

//写意雕塑最能表现中国人
//


中国没有为人塑像的传统,不像西方,有现成的写实塑像的表现手法。


我们要吸收西方的写实主义,同时吸取中国的写意精神,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


吴为山雕塑作品《齐白石》


齐白石是我写意雕塑的一个重要的代表性作品,也是一个转折点。


一开始,我通过脑海里“认为”的形象进行了无数次的塑造:一方面塑造他的不同时期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创造他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三十多个不同的齐白石。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


他游遍万水千山,他拥有独立的人格,拥有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理想。


他把月亮当成自己的朋友:“举杯邀明月”——这个诗句中包含“一股仙气,一股升腾,一股云气”。


我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一开始是做了一个非常“写实”的李白,达不到他诗歌的境界。


吴为山雕塑作品《李白》


我为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边做的李白也是这样。“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他这种心境可以想象,但做了很久,我还是不满意。


突然有一天,我感受到了李白:他应该生活在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里,摆脱了外在形态的束缚——穿什么衣服,有多高,有多宽,都不重要。


我用了十几分钟创作了这样的一个李白,就像一个笔头飞腾出去,达到大写意的效果。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在写这首诗时,可以想象他当时坐在车上,车身和车轮都是木头做的,在不平的山路上走,会听到吱吱呀呀的声音。


他悠哉悠哉地行进,看到漫山的红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意境中。


“霜叶红于二月花”——他把秋天,写得比春天美好。可见他当时心中的得意、自在、悠游,是一种完全陶醉的状态。


车轮被塑造成弯曲的形态,表现转弯的状态,人的身体要倾斜,同时保持他重心的平衡。


这个雕塑,通过对杜牧体态的塑造,一些线条之间的浮动,构成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所达到的意境。


吴为山雕塑作品《杜牧》


元代画家画过一张苏东坡,原作我在逛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时候看过。


苏东坡喜欢坐着,他把坐姿当作与他人格的一种对应:“清高、虚心”。


吴为山雕塑作品《苏东坡》


我在塑造苏东坡的时候,把他豪放的气质藏在他袖子的风卷当中,把他的雄心表现在他的神情当中。


写意雕塑最能表现中国人。


写意雕塑,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还带着对世界优秀文化的一种吸收。


现代写意雕塑,要有西方的写实,同时要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文脉作为根基。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国的书法、绘画当中来寻找到那些美学风范。


//勿忘时代楷模
//



在这次展览中,还有一个最新的作品,那就是“百年丰碑”。


百年丰碑记述了一百年前,邓小平等一批进步青年到法国留学,他们在那里勤工俭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吴为山雕塑作品《邓小平》


他们胸怀理想,最后回到自己的祖国,把智慧和力量贡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有感于社会转型,我觉得一个民族,没有灵魂是不行的。


我开始着手一项工程,就是为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塑像,通过这些雕像建立起时代的丰碑,让他们记录历史,同时激励后人。


吴为山雕塑《百年丰碑》矗立于法国蒙达尔纪邓小平广场


去年八月份,焦裕禄的雕像被赠送给焦裕禄的纪念馆,我是见证者。


我们这一代人,对焦裕禄是怀着深刻感情的。在焦裕禄生活的年代,他是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


焦裕禄平实、踏实、奉献,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心中装着人品,也永远爱人民。


吴为山雕塑作品《焦裕禄》


在这次展览上,焦裕禄这个作品,受到了许许多多观众的关注,他们爱他的赤子之心。


这个雕塑是半身像的形式,他穿着一件毛衣,披着一件衣服。这来源于大家经常看见的一张图片,他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关心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他要帮助他们脱贫。


这个作品,体现了我对焦裕禄同志的崇敬。


雷锋的雕像图片收录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题目叫《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我创作的雷锋,他沐浴在春风当中,迈步向前,带着一种奉献和热爱。当看到这个雕像的时候,你会想,雷锋叔叔在哪里?在现在,也在未来的生活里。


吴为山雕塑作品《雷锋》


季羡林先生,在若干年前,对我的雕像有个很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我的一个鼓励。他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爱国。


许多时代楷模的道德品质和奋斗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不应该仅仅存在于文字的记载里,更应该是可视的、立体的,应该让这些形象出现在公共空间里,更好地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后来到联合国总部、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到英国皇家美术院,还有韩国等国家去巡展,都是以“文心铸魂”这样一个名字来做主题。


我想要表达的是用文化之心来塑造中国的历史,塑造现实的生活,表达我对文化的一种崇敬之情。


这一次,“丹心铸魂”,这个丹心就是我对民族、对祖国的一片丹心


展厅现场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由艺术家来创造的,艺术家不仅有艺术的技巧,更多的要有温度。


这个温度就是对生活、对时代、对祖国的一种温度。


我的这些作品灵感也是来自于深刻博大的历史文化,也来自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特别也是来自于人民,这是一个永远的丰厚的土壤。



老子的恢宏宁静,到鲁迅的沉郁峻切,吴为山次又一次地从中国三千年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探索着“中国”二字的真义。


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种神似与形似之间的精妙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中国艺术的立足之本。


我曾以三个字概括吴为山作品的特点:真、纯、朴。他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作品都洋溢着这些特点。


我相信吴为山注定将成为21世纪的伟大雕塑家之一。

——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 石岩

编辑 | 张   文 

记者 | 李雅倩

视频制作|李雅倩

责编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没去过这个艺术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戏剧迷

昆曲 | 美如莲花初盛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