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珞丹:做演员15年,我仍在路上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从《蝴蝶飞飞》《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到《后会无期》《烈日灼心》《急诊科医生》,王珞丹出道15年,她很难说出哪个作品是自己更投入感情的,只是感慨于当年的青涩再也回不去了。


文 | 潘 婷


采访王珞丹是缘于编剧史航在古北水镇发起的一场“长城星空朗读会”。


在这场朗读会之前,史航多次邀请王珞丹参加他在鼓楼西剧场的朗读会。“每次都是碰不上时间,我总是在去工作的路上。”王珞丹无奈地笑笑。


“直到有一天,史航老师给我发微信,说‘长城星空朗读会’由他来操持,用朗读的方式,也会请一些好久不见的朋友。”就这样,王珞丹欣然赴约,来到司马台长城的烽火台,在星空下朗读几首孩子写的诗。


点击观看《文化十分》专访王珞丹


“两年不拍戏干嘛呢?玩呗”


近两年,王珞丹的影视作品不算多。


那她到底去干什么了呢?


去年年底,她携手潘石屹出乎意料地推出了一档关于建筑的纪录片《丹行道》。她作为一位采访者与建筑师对坐而谈,借由建筑展开对生活的思考。



很难想象,一位女演员会突然改变跑道,去担任建筑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而且内容也十分小众,在12期节目中对话12位建筑师。


王珞丹在微博中曾袒露心声,自己跨界做建筑节目,是不顾亲人朋友的反对执意为之。


为什么在事业大好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王珞丹想得很明白,因为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生命留白,停下来丰盈自己。



最终,她坚持把这档节目做出来了,豆瓣6.8分,作为一档演员跨界建筑的谈话节目,这个分数并不低。



问她最近的计划,她说拍了两部戏,打算再歇一段时间,拍一个关于滑板的节目:“摔死了,摔得我腰都疼。但是没办法,喜欢这个就得做好保护。”


滑板是王珞丹33岁才开始学习的技能,她自己也觉得有点晚,但是她很快又认为有这个念头就不算晚。“某一天看到一个视频,看到有人在滑滑板,我想我是不是可以玩。当我有这个时间了,两年不拍戏干嘛呢,玩呗。”她说。


这一瞬,看着眼前瘦高挺拔的她,仿佛还是那个洒脱俏皮的“小样”。



为了角色,她可以百分之百地投入;为了生活,她也可以百分之百地勇敢。她的生活充满色彩,除了演戏,她不断学习新技能:滑雪、滑板、架子鼓、潜水、射击、攀岩......


生命不长,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给自己腾出成长空间,拓展边界。


做人嘛,一定要开心!


从金鹰到金鸡


1984年,王珞丹出生在内蒙古赤峰。


她追求拔尖的性格从小时候就凸显出来,小学时只要没考到100分,她都会哭鼻子。大学军训,她觉得自己正步踢得蛮好,应该能当领队。教官说,就是因为踢得好,所以她不能当。“我就哭,午饭也不吃,跟教官理论,后来还是让我当了呀。”她笑着说。


王珞丹与姐姐王楚函


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文化课压力大,外形也不讨巧,才艺也不强,她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后来遇上了霍璇老师,坚决录取她,觉得她有天分,是一张纯粹的白纸。


刚到大学那会,王珞丹多多少少有些自卑,追她的男生来自文学系,原因竟是“她最好追”。老师们对她也格外严厉,她开始怀疑自己不适合演员这一行,“老想退学”。


01级北电表演本科班,王珞丹与贾乃亮、黄圣依为同班同学。


真正找到演戏状态是在毕业大戏《老顽固》里。王珞丹饰演的是一个任性固执的女孩,选角过程中,一位更受期待的女生先演了一遍,轮到她,心里有点赌气,凭直觉上去就演。意料之外,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从此,她坚定了做一个演员的信心。


毕业大戏《老顽固》中的王珞丹


毕业之后,王珞丹很顺利地拍了第一部电视剧《蝴蝶飞飞》,饰演女二号。在《蝴蝶飞飞》中,王珞丹认识了佟大为、朱雨辰等人,这也就有了后来的《奋斗》。


《蝴蝶飞飞》剧照


毕业第二年,王珞丹拍了汪俊导演的电视剧《阳光像花一样绽放》,因为这部戏,汪俊把王珞丹推荐给了赵宝刚。


《阳光像花一样绽放》剧照,图为主演王珞丹与周一围


2006年,王珞丹凭借《奋斗》中的米莱一角火遍了大江南北。电视剧播出后,总有粉丝在王珞丹身后追着叫“米莱”。她不回头,“下意识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刚面临一种新鲜东西,我有一点自我封闭”。


《奋斗》捧红了佟大为、文章、马伊琍、李小璐,捧红了80后最向往的爱情模式和乌托邦,也捧红了王珞丹。


火了之后的王珞丹又接拍了赵宝刚的《我的青春谁做主》,这次她不再是铁打的女二号,饰演女主角钱小样。


和导演赵宝刚的合作,对王珞丹而言是很重要的几级台阶。《我的青春谁做主》剧中的后半部,钱小样长大了,变得文静、懂事。赵宝刚对她性格的捕捉非常敏锐,在王珞丹刚离开校园的年纪,米莱和钱小样这两个角色都赋予了她极大的光环。



演完《我的青春谁做主》时,王珞丹只有25岁,正是一个女演员最美好的年龄。同年,她接拍了《杜拉拉升职记》,并由此被评选为第八届金鹰奖“金鹰女神”。


2012年,王珞丹在电影《搜索》中饰演实习记者杨佳琪。导演陈凯歌对王珞丹的第一印象是,表面嘻嘻哈哈,很不在乎,实际上很紧张。虽然过了刚出校园的年纪,她还是把角色塑造得生动贴切,从紧张无知再到成熟心机,所有细节都刻画得自然舒服。



为体验角色,王珞丹在片场跳来跳去,后来看到片场花絮中自己疯狂搞怪时,她也呆了。实际上当时她心理压力特别大,有场戏拍了23条都没过,她就跑到房间哭,想着自己是干不了这行了。


凭借《搜索》,王珞丹摘得第22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是出道九年来最具份量的一个奖。


在质疑中前行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观众会把王珞丹的电影作品列为“小妞电影”(chick flick)。


“小妞电影”在国外是一个电影类型,一般是以年轻女孩为主角,表现她们感情生活、轻快活泼的电影。一般来说,电影的女主角通常会选择年轻清新、让女性有代入感的演员,不用太漂亮,但一定要有亲和力。


所以在“小妞电影”的领域里,王珞丹成了热门人选,她的气质就像夏天里的一瓶北冰洋,有点酸,有点甜,一口喝大了会觉得呛,但更多的是透心的凉爽。



虽然在行业内被默认为“小妞电影”的最佳人选,王珞丹还是想尝试突破舒适圈,挑战更多不同的角色。2013年前后,她接演了《大汉贤后卫子夫》《红娘子》这类古装戏和年代戏。



《大汉贤后卫子夫》播出后,甚至有观众评价王珞丹版卫子夫为“一代丑后”。王珞丹也显得无奈:“我也想像很多女演员一样,一出来大家就很喜欢,但我自始至终就不是。我好像自带话题、自带争议——无论我多想低调。”


除了外形的争议,还有与同行之间的“被比较”:先是和徐静蕾的“杜拉拉”,而后是与周冬雨的“静秋”相比。


2012年,王珞丹饰演电视剧《山楂树之恋》里的静秋,被拿来和周冬雨作比较,不少观众纷纷质疑她。那段日子她一度抑郁,如今她却感慨“人生的过往都是对的”:没有静秋,就不会有信心去接演后面那些两极分化的角色。



与其花费精力去解释、澄清,不如在演技和事业上努力精进,用作品去堵住质疑者的嘴。


2009年,她接演《暗香》,有人触碰了她的底线,影响了她的角色创作,她在博客上痛斥:“娱乐圈就是像猪圈一样。”


去年,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30岁左右的人,来谈谈你都犯了哪些错误?


王珞丹回答了一句:一个不太会表达情感的人,却选择了一个表达情感的职业。


《文化十分》记者专访王珞丹


当记者向她提起此事,她很坦诚,再次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在生活中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但是演员这个职业每个角色都在传递情感,所以我认为这还挺荒诞的”。


即便对这个与自身性格容易冲突的职业尚存顾虑,她也不想再做一次选择,“人生没有再选一次的机会”。


最好的表演就是看不出来表演


2014年,有两部电影加速了王珞丹的成长。一部是韩寒的首部导演作品《后会无期》。


《后会无期》中的王珞丹


很多人跟韩寒说,从没见过这样的王珞丹。史航曾评论说:“这个王珞丹很新,新得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有一场戏是陈柏霖和冯绍峰慌乱中破窗狂奔,镜头一转,王珞丹在霓虹灯下,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自顾自地徘徊,很多观众都记住了那一刻“小王的好看”。


王珞丹和韩寒有多年私交,因此前来支持韩寒的导演处女作理所当然。虽然戏里的女演员只是主要负责串戏,戏份并不多,但剧本打动王珞丹的是新的挑战——苏米区别于以往她演的任何角色。


《后会无期》中的王珞丹


借助《后会无期》的苏米,王珞丹展现了一个更接近内核的自我:“其实苏米更像我不工作时的状态,不太需要刻意跟谁说话,大多数时候比较冷。”


打破了一成不变的俏皮可爱的“小妞”标签,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更冷静的王珞丹。观众甚至发现,王珞丹也可以饰演性感的角色,在那个破旧不堪的小旅馆,她单手脱掉丝袜的动作让很多人惊叹。


另一部代表性电影则是《烈日灼心》。在接到消息的初期,她就暗自下决心,要“拿下曹保平,要让他觉得我是个好演员”。


电影《烈日灼心》剧照


结果拍摄过程极其痛苦,最初打动她的那场戏却因为其他演员档期问题没有拍成,以至于她产生了无能为力的失落感。“但这就是一个以结果论成败的世界,你到处去跟人家说你多努力,谁要听?”她说。


后来,电影《烈日灼心》的路演及一切宣传活动,作为剧中第一女主角的王珞丹只参加了一场,就在这唯一的一次出场前,她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哭了很久才出来。


上台之后跟大家一阵嘻嘻哈哈,“其实都是装出来的”。她说大家看片子觉得还行,没那么差,但她自己知道,这是“职业生涯的最低谷”。


电影《烈日灼心》剧照


谈到对表演认知的转变时,王珞丹用了一个词:“反哺”。她从一开始对表演的认知是比较直接的,比较下意识,到慢慢有了一定的演技和控制能力,再到下意识不受控,“其实都是一个圆一直在转,很难讲哪个时期最好”。


“一路走,一路学。”她说。


采访中,王珞丹提到前一阵看的电影《何以为家》,她对电影中小男孩的表现印象深刻:“我没有在那个小孩子身上看到任何所谓‘演技’,觉得他就是那样一个人,活在那个氛围中。我觉得那个可能是每个演员比较期待的一种状态吧,人和角色合二为一。”


事实上,在表演道路上的这些年,她始终在追求“看不出来的表演”,把表演技巧融进角色,是她认为的“最高级的表演”。


她不在表演上为自己树立标杆,因为“你一定要做你自己,做独一无二的你,任何人的标杆都有可能是你去模仿的错误示范。” 她也始终铭记着入行时导演汪俊告诉她的道理,比如,戏好遮百丑。“反正你也不是个长得好看的人,你就把戏演好,投入真情,观众会爱你。”她如是说。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老师们会教动物模拟、解放天性,在如今的王珞丹看来,“那些模拟最终是让你找到你自己。有些人是演技派,演什么都行,有些人是个性派,演一种别人都演不了,这两种都是好演员”。


问她属于哪种?她回答:“我觉得我在中间。”


王珞丹理解中的表演技巧是比较中立的:“有时候我全情投入,完全忘我的时候,呈现在荧幕前的样子可能并没有特别打动观众,但是那一刻我完全打动自己。所以有时候,用表演技巧激发身体里属于这个角色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气息就好了。”



2012年上映的电影《边境风云》里,王珞丹饰演患有斯德哥尔摩症的小安,爱上了大毒枭(孙红雷饰)。那次的表演她尝试了“零度表演”,除了眼里微微闪动,没有表现任何大幅度的喜怒哀乐。她对结尾很满意:毒贩在机场被警察击毙,小安静静地留下两滴泪。


电影《边境风云》剧照


“很多导演很喜欢这个角色,观众却没有那么肯定,他们不喜欢看到我不说话的样子。”她也陷入了纠结,“我还在探索过程中,在找一个平衡点”。


自然而深刻的表演必然会深陷其中,被角色牢牢抓住,王珞丹的办法是“拍完再说”。


“角色身上的东西或阳光、或抑郁会留在身上,通过时间一点点消磨掉,再投入另外一个角色里。以前会有担心,演过一些角色之后觉得自己很丧,但还是要迅速让自己进入,结束后再让自己迅速抽离”。


怎么找到这样的迅速的方法呢?王珞丹再次坦诚地回答:“我也没找到,我觉得只能试”。



拍完《急诊科医生》后,王珞丹休息了两年,做自己喜欢的事,“好玩的事太多了”。一组乐高能搭一周,弹弹吉他,唱唱歌,玩滑板,看看电影,生活得十分惬意洒脱。



采访最后,她谈起了自己一天如何度过:


早上四点半起床赶飞机,平时每天早上自己都会设置一个懒人闹钟,在闹铃响之后按掉再睡八分钟,希望自己慢慢醒过来;


没有午休时间,会忙一整天;


晚上会经常熬夜,甚至有一次录节目录了20个小时,然后睡了3个小时,起来继续录节目。


“偶尔清闲在家的时候,会拼拼乐高,点个果汁、培根帕尼尼,叫个外卖,打开平板上网看看电影。”她说。



末了,我问她,2019年过了一半,有什么最开心的事情吗?


她想了想,“每天都很开心,所以只记得最难过的事情,最难过的事就让我一个人记得吧”。




监制 | 任永蔚

制片人 | 石岩

主编 | 马戎戎 

记者 | 潘   婷

剪辑 | 李泽晨

编辑 | 潘   婷

责编 | 桂姝蕾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主播专栏 | 杨丽萍的《平潭映像》:濒临失传的

白先勇| 让昆曲再次“还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