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滕华涛:一个拍爱情片的导演,谁给的勇气去拍科幻片?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8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由鹿晗、舒淇主演的国产科幻大片《上海堡垒》宣布将于暑期档上映。


《上海堡垒》是中影继《流浪地球》后,推出的第二部科幻影片。也是国产电影第一次将科幻与战争结合;第一次呈现与外星文明的正面对抗;第一次让未来战争发生在中国、上海。


“一个拍爱情片的导演,谁给的勇气去拍科幻片?”这是网友们得知滕华涛拍摄科幻电影后,发出的最大质疑。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由金爵奖论坛主办的“电影·科技·未来——科幻电影的想象空间”论坛上,滕华涛导演用自己对科幻影片的理解回应了这些问题。



爱情片导演转型科幻片

 

导演滕华涛在这部科幻电影之前,拍摄的影片均是《失恋33天》、《等风来》等情感类型电影,《失恋33天》更是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之一。


 △《等风来》


从滕华涛的作品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中国社会现状、寻常百姓生活的关注和探讨:朴实的社会生活、至真至善的生活智慧、熟悉的街头巷尾所热议的话题……

 

而这一次拍摄科幻电影,对滕华涛来说无疑是一次非常大的转型和挑战。


说起为何要选择一部少有人尝试的科幻电影,滕华涛表示:“我觉得我们这代电影人有责任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朝着更工业化的方向去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3年前后,滕华涛就已经开始审视自己的一系列影视作品,他感觉自己的想法和话语已经都表达得差不多了,不能再将电影一直定位在低成本喜剧和低成本爱情剧等题材上。

 

他认为,无论是科幻还是大型工业化电影,观众都有一定需求。在这样的想法和前提下,滕华涛开始尝试往科幻题材转型。

 

△滕华涛


但毕竟中国科幻题材较少,底子也较为薄弱,滕华涛在拍摄《上海堡垒》时也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滕华涛:


最困难的阶段就是开始的前三年,怎么把一个科幻电影从剧本变成画面。我们没有经验,中国电影没有经验。


我们尝试向一些周边国家寻求帮助,比如说韩国的电影工业比我们更成熟一点,一问得知他们也没有经验。所以其实那三年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完全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摸索。


可能看电影也没有用,所以我们只能一点点学习,一点点去好莱坞了解,去探索这个过程怎么才能做出来。


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滕华涛和《上海堡垒》的团队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


科幻的外壳,情感的内涵

 

△《上海堡垒》


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故事,都离不开“情感”二字。


《上海堡垒》的编剧江南也表示:“滕华涛是一个对感情故事把握很好的导演”。


滕华涛之前的作品中,《蜗居》直面当下热点,直指人心;《失恋33天》则主打温情路线,在疲惫的生活中让人有一丝慰藉和期待;《等风来》是在“寻找人生意义和幸福”的路上且行且停,描绘琐碎的生活、平静的内心。


无论哪一部作品,都有细腻的感情包裹其中,从而折射出滕华涛对于现实和人生的想法和期待。



即使是在《上海堡垒》这样的科幻题材影片中,“情感”仍然是滕华涛最不会摒弃的一部分。

 

滕华涛: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不管是外星人,还是地面战争,都是发生在上海。


上海对于本地人来说就是生活的一个地方,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这是旅游或者出差的地方,但都是很熟悉的家园。


你守卫自己家园这种感觉是和看美国大片时候完全不同的。




科幻题材也有自己的世界观,既然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定为中国,就必然也会有中国人特有的细腻情感蕴藏其中。

 

滕华涛:


其实从小说到剧本再到实际电影,核心还是情感的变化。


小说本身的感情线就写得非常清晰,我们也完整保留了这整个线索。


末世战争背景之下,主人公需要从暗恋的小情感和面对人类命运的大情感之间去做选择和判断。


电影是艺术,编剧通过文字去讲故事,导演通过画面去呈现故事。


编剧江南说,在写故事时会有一些东西可以不去描述,甚至留白,但是导演必须把这种感情把握得很细腻很真实。这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种独特性。



科幻电影的本土化


随着新年的《流浪地球》爆火,国内关于科幻电影以及电影工业的谈论就没有停止过,这也似乎预示着今年将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历程。


要说中国的科幻电影的未来,离不开的就是“磨合”。


滕华涛表示,在科幻电影的技术实践,尤其是特效层面,中国本土整体的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最关键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一整套工业化体系的建立。


如何推动体系不断成熟,是本土科幻电影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据滕华涛介绍,在《上海堡垒》制作过程中,虽然也有和海外公司的合作,但更多还是倾向于培养本土团队:“希望借此,可以孵化和带动一批中国本土的技术公司。”

 

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故事的磨合上,滕华涛及其团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最大的困难就是和本土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以及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塑造出令中国观众认可的角色。


科幻电影视觉场面展示较为宏大,相对而言塑造人物的空间就会更小,怎样让科幻电影和中国的文化磨合得更加自然是一个难找的平衡点。



导演兼编剧张小北:


中国科幻电影大部分都是从小说改编过来的,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故事难度,我们现阶段还没有找到适合电影的原创方式。


可能大家更倾向于改编小说,但是实际上真正适合科幻电影的故事,应该是原创,这是最适合电影本身的。






有一个说法是,《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


科幻片是全球性的,受众群体也丰富多样,随着电影行业越来越多元化、全球化,也就不再局限于只在好莱坞拍摄。

 

在谈及科幻电影的未来时,滕华涛表示:“科幻电影其实是很受欢迎的,以前没做好,是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体量去支撑这样一个电影制作,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们还是想尝试。”











监制 | 陈   杰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记者 | 马戎戎 桂姝蕾

编辑 | 王冀蒙

责编 | 梁珊珊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金爵奖评委会主席锡兰:最好的电影一定来自文艺片

赵涛:说我“零度演技”,我很荣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