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里的中国 | 听闻凤凰琴声响,一生只为学生鸣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7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的第八期,戏剧总导演田沁鑫联袂吴谨言、辛柏青等演员重现电影《凤凰琴》经典片段,唤起人们那段感人又不平凡的记忆。


▲《故事里的中国》系列海报


《凤凰琴》把目光聚焦在默默奉献的群体——乡村教师,他们用心血将孩子们培育成才、送出乡村,帮助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自己却不计回报地坚守在岗位上。


接下来,我们将带您走进《凤凰琴》这期节目的台前幕后,一同认识那些生活在烛光里,点亮他人希望的乡村教师们。

撰文| 张译元


▲点击 观看故事里的中国之《凤凰琴》视频花絮


吴谨言用情诠释角色


身为九零后演员的吴谨言,近两年带给观众们层出不穷的小惊喜。


她倔强的小眼神、略带夸张却不做作的表情、干脆利落的举止动作,都成为了她诠释角色的独特“招牌”。


▲吴谨言


吴谨言凭借着《延禧攻略》这部古装剧“火”了,与其它清宫戏不同,她所诠释女主“魏璎珞”豪爽、洒脱,有一种不服输的气质。与魏璎珞的棱角性格类似,吴谨言坦言生活中的自己非常像她,自带男孩子气。


在《故事里的中国》总导演田沁鑫看来,由“没有脂粉气”的吴谨言来饰演《凤凰琴》里的女主张英子最合适不过。


▲吴谨言在《凤凰琴》中饰演张英子


在《凤凰琴》中,张英子是一个善良、正直而倔强的姑娘。她因为高考落榜回到乡村小学代课,对学校弄虚作假伪造入学率的行为感到义愤填膺,于是到县里告了状,使界岭小学的先进和余校长为学校修房预算的几千元奖金泡了汤。


等张英子弄清事情的原委,心中充满了歉疚。于是,她又写了一篇文章投到了省报,令界岭小学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如何把张英子这样一个热血青年的角色诠释得既细腻又接地气?这让吴谨言和田导倾注了不少心血。


▲点击 观看吴谨言围读剧本


在前期围读剧本的时候,吴谨言被剧本中的字句所深深打动,她的眼眶逐渐泛红。

演员 吴谨言:

张英子,看到剧本的第一刻就觉得她热血、倔强、很执着,是一个向往着美好生活又有着纯粹教育理念的热血青年。


▲《凤凰琴》剧照


进入排练现场后,每当她觉得自己的戏剧语言表达不舒服或者是情感表达不理想时,她都会坦诚地向田导请教。

演员 吴谨言:

我想演绎出一种希望,在那种大情怀的背景下,通过自己的表演能够把张英子这个人物诠释得更饱满一些。 

▲《凤凰琴》中张英子带着孩子们升国旗


吴谨言观看了电影版本的《凤凰琴》,与此同时,她反复读《凤凰琴》这部小说,将张英子的人物形象刻画在脑海里,甚至对她有着更深层次的解读。


譬如说,吴谨言对张英子与余校长矛盾冲突的把握,如何把情绪处理的恰如其分又不过火,她如烹饪一道菜品一样,小心地掌握着火候。

演员 吴谨言:

她的这种认识的过程也是和校长及其身边的老师产生矛盾的过程,在整个的故事中怎么去化解这个矛盾?张英子是在跟自己认为的东西去和解。


当然,慢慢地她也看到了余校长身上的信念,他默默地做着一切,他想要为孩子们的教育带来更多的改善,他所坚守的一切,这点是打动了英子的。

田导正是看到了吴谨言身上的这种倔强的气质,十分符合《凤凰琴》中张英子的角色。事实证明,她没有让田导和观众失望,田导给予她高度评价,称赞她是一名“宝藏女孩。”


▲田沁鑫导演微博


节目播出后,微博上#央视热评#针对故事里的中国《凤凰琴》这一期,有着很高的赞誉。


▲央视新闻微博


刘醒龙创作《凤凰琴》的心路历程


好的演员们离不开好的作品,谈及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创作,刘醒龙有非常多想要分享的故事。


《凤凰琴》的作者刘醒龙曾获得过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重大奖项。中篇小说《凤凰琴》1992年发表在《青年文学》第五期,这部小说主要以张英子的故事为线索,描绘了乡村教师们的坚守与生存环境。


▲《凤凰琴》的作者刘醒龙


1993年教师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凤凰琴》上映了,影片讲述了高考落榜两次的张英子来到大山深处的界岭小学任教,与同事和校长从互不理解到相互支持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的上映牵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1993年 电影版《凤凰琴》海报


刘醒龙坦言,自己创作时很少流眼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创作和乡村教师有关的小说《凤凰琴》时,刘醒龙曾三次流泪。

《凤凰琴》作者 刘醒龙:

第一次,就是其中那个叫明爱芬的老师死去的时候;

第二次,明爱芬老师死了之后,一群民办教师商议把那个转正的指标让给那个最不该得到这个转正机会的、刚到学校代课的年轻教师,那一次我流了眼泪;

第三次,因为这个年轻教师转正了,她要到师范学校去接受培训,她舅舅陪伴她下山,我写到最后的时候,眼泪哗的下来了。

▲话剧《凤凰琴》吴谨言饰演张英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让刘醒龙落泪的,并不是因为创作出来的故事把自己给感动哭了,而是,他人生中真的有类似的故事发生。


▲话剧《凤凰琴》,辛柏青饰演余校长


▲话剧《凤凰琴》主创合影


刘醒龙的个人成长经历与这部作品的诞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凤凰琴》作者 刘醒龙:

一岁随着父亲背井离乡,也许生命就是这样,我们经过一个来回之后,从异乡又回到故乡。


这种反复的过程中,有些经历有些特别的因素,它就会跳出来,它就会显得特别地重要。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讲,它就会很自然地进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张英子”与“余校长”合影


民办教师,是刘醒龙年少时期最为熟识的群体。


在他高中的阶段,尤其令他记忆深刻的便是他的班长与副班长。班长毕业后就成为了民办教师,后来成为了校长,但是一直没转正,直至癌症去世。


副班长在班级里的成绩不算突出,刘醒龙当年还是个顽皮少年。有一次,他在原本就被人涂得花花绿绿的墙上,写下了副班长的名字“陈寿恩”。

《凤凰琴》作者 刘醒龙:

副班长就问我,你干吗写我的名字?我说,你也许明天、后天就会死去,把你名字写在这儿可以做一个纪念。 

没过多久,副班长真的辍学回他们村里去教书了,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


但在那个时代,副班长除了要当民办教师,还要参加生产劳动,赚工分养家。回到教室他永远会保持干净,洗手、洗脸之后才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就是那一次,副班长在水塘里洗漱,结果一不小心,滑到水塘里,淹死了.....


▲小说《凤凰琴》


这件事以后,刘醒龙再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此事,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一道创伤和疤痕,以后,他再和别人开玩笑,也再未提及过“死”这个字。


直至走进《故事里的中国》,他才第一次讲述这段悲伤的往事。


真实的故事刘醒龙不愿再提,但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民办教师的缩影,这些人的故事在人们的心中留下痕迹,叩击着岁月。


刘醒龙现场展示介绍凤凰琴


《凤凰琴》的小说出版后,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很多民办教师人手一本《凤凰琴》,他们说,刘醒龙写的,正是他们的故事。


至今,刘醒龙身边依旧有一把凤凰琴。


这种乐器如今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见过。别看这个乐器小巧,它却能发出音色清脆的声响,它的构造特别简单,便于弹奏,无数的乡村教师运用它、奏响它,谱写大山中孩子命运的音符。


你听啊,远处深山里有凤凰琴的声音,那正是孩子们的期冀.....


凤凰琴(资料图)


三尺讲台,四世传家


如今,依旧有许多乡村教师恪守在三尺讲台,播种希望的种子。


在乡村的深处,有胡清汝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庭四代人中诞生了20多位乡村教师。


从爷爷那一辈算起,整个家庭教授的学生超过两万人。


▲乡村教师胡清汝


在山村里,他们肩负着独特的使命,一名乡村教师要教授语文、政治、英语、数学等科目。


他们看过《凤凰琴》之后,数次落泪。


回忆起当年真实的艰苦教学生活,光着脚底板去给学生们上课,给孩子们做饭,给孩子们搭建简易木板床休息……


四代乡村教师胡清汝(右)、胡亮 (左)


胡清汝在个人成长经历中,也曾经历了一番自己与自己的“搏斗”。他从小就想当一名军人,从没想过当一名民办乡村教师。


父亲跟他谈这件事的时候,他还是十万个不愿意,躺在炕上,一天没有吃饭,大哭了一场。


到了傍晚的时候,父亲满眼饱含期望,仍在请求他留下来当民办乡村教师,还给他讲述了爷爷创办学校的故事。

叔叔 胡亮:

我的父亲(胡清汝的爷爷),小学毕业,是我们村的最高学历。当年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让村子里的孩子上学。


▲乡村教师胡清汝


正是父亲的挽留,胡清汝决定背负着家庭的使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但,在三尺讲台上,胡清汝也曾因为生活所迫,动摇过自己教书的意志。

胡清汝:

1989年,那个时候我也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开始上班的时候,就我自己,无所谓,挣那十几块钱,四十块钱,养自己也养活了,但有家了,就不同了。

当他看到全家都要靠媳妇种地养家,自己的孩子过年穿得还是破破烂烂的衣服和破了洞的鞋时,他有点后悔自己坚持教书了。


一份辞职报告,他撕掉重写,写了再撕,撕了再写……最后学生的哭喊挽留了他,他后悔了,决定继续坚守这个岗位。


胡清汝曾经教过的学生胡德印(中)


村民 胡德印:

我一家四代都是胡清汝家四代老师的学生,我是胡清汝爷爷的学生,我儿子是胡清汝爸爸的学生,我孙子是胡清汝的学生,我重孙是胡清汝女儿的学生。

如今,胡清汝看到自己的学生们都成了材,岁月的变化未能掩盖他内心的记忆,他依旧能像当年那样如数家珍地叫出自己学生们的名字。



三尺讲台,方寸之地,一根教鞭。


乡村教师们的酸甜苦辣,难以用文字写尽,但是,当你看到大山里孩子们的笑脸,当你看到他们期盼的眼神,当你看到他们用小小的笔头构建自己的未来时,心中一定会升起对这些教师的万分敬意。


如今,乡村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大山里老师们和孩童们在修缮一新的学校里的水泥地面上唱着国歌,一个个稚嫩又开心的笑脸面向着国旗,举起他们敬礼的小手。歌声回荡山野,老师们将带领他们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话剧《凤凰琴》中的孩子们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监制 | 项   飞

制片人| 石 岩

主编 | 李   姌

责编 | 桂姝蕾

编辑 | 张译元

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于魁智:“京剧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专访导演薛晓路:“吹哨人”并不孤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