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言专栏 | 2020话剧开年佳作:张国立和廖凡领衔

文化十分 CCTV文化十分 2020-02-06


 每天十分钟,带你涨知识

上一篇我把《美丽人生》和《误杀》这俩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电影放在一起讨论,您还别说,难怪“比较学”能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呢,这种比较的讨论还有点儿意思,让人有点儿上瘾。


那这次咱们来说说2020年开年后的北京话剧市场。



作者:央视新闻频道主持人  王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两位影帝级人物分别领衔两部佳作

乍一看我这标题吧,可能是有点儿歧义的,开年的佳作是哪一部呢?


是张国立和廖凡这两位大咖一起演的话剧吗?


其实是两部佳作:


1月10日~12日在国家话剧院上演的话剧《我爱桃花》,和1月9日~12日在保利剧院上演的话剧《浮士德》。


《我爱桃花》是话剧演员出身的张国立老师首部执导的话剧,而主演小沈阳也是首演话剧(首演顺利结束后,小沈阳在舞台上对着张导一个超过90度的深深鞠躬表达内心的激动)。


▲话剧《我爱桃花》海报


这对“新人”组合出手不凡,现场效果相当High,演出结束后几乎没有观众退场。


尤其是最后国立老师登台的致谢,虽然只感谢了两个人,却掀起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


那么问题来了,他感谢了哪两位呢?


来看视频咯:


▲点击观看 话剧《我爱桃花》现场视频


好啦,看完视频,再来纠正我标题里的另一个不太严谨的地方。


《我爱桃花》是一个话剧老本子了,但从演员的选择到舞美的意境营造,再到整个故事的传情达意都贯彻着张国立导演的意志、体现着他融贯古典和现代的审美,所以,说《我爱桃花》是国立老师领衔那是毫无疑问的。


▲话剧《我爱桃花》导演张国立


但是话剧《浮士德》里饰演浮士德的演员是素有“话剧教父”之称的尹铸胜老师。


▲话剧《浮士德》海报


追了去年大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肯定对他很熟悉,就是剧中老谋深算的林九郎呐!


▲演员尹铸胜


更重量级的是:执导《浮士德》的世界级话剧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一个立陶宛人,却能坐稳俄罗斯老牌剧院瓦赫坦戈夫剧院的艺术总监一席,你就知道他有多牛了!


去年他执导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更是在中国圈粉无数,豆瓣上拿到了9.3的神级分数。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相比之下,廖凡在剧中饰演的魔鬼墨菲斯特只能算是第一男配角儿或者叫第二男主角吧。


可是,看过这部戏的观众应该能感受到不仅墨菲斯特的戏份极重,和浮士德不相上下;而且廖凡从头至尾散发的亦正亦邪的魅力给《浮士德》注入了他鲜明的个人色彩。


廖凡在剧中饰演魔鬼墨菲斯特


从廖凡的媒体采访中得知,导演图米纳斯给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你们有即兴的权力”!所以廖凡用了全情投入的发挥、层次分明的肢体语言、种类繁多的小道具来让这个“魔鬼”出色出彩。


不管怎么说,久违话剧舞台的廖凡这次是在世界级名著、世界级名导的作品中使出了浑身解数,让他的粉丝们和普通观众们都看得很过瘾。


找相同:爱情总能引起共鸣的主题


如果要给话剧《浮士德》和《我爱桃花》找一个最直观的相同点,那就是《浮士德》中的主演尹铸胜曾经和梅婷搭档演过《我爱桃花》这个本子。(好期待啥时候两位老师能再演啊?)


另外还有一个不那么明显、却是主题层面的相通之处:


两部作品的当下演绎都舍弃了原著作品的更明确指向、更丰富内涵,而把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对爱情的讨论上。


《我爱桃花》的原作是唐代文学家沈亚之的唐传奇散文《冯燕传》。


《我爱桃花》主创见面会


这位沈老师虽然在后世的名声不是特别响亮了,但在他的时代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V。


他的老师是韩愈!


他朋友圈里的人有李贺、杜牧、贾岛!


李商隐甚至还专门写诗纪念他:斯人清唱何人和?意思是沈先生的作品格调无双,举世无人能应和得上啊。


▲话剧《我爱桃花》海报


那么《冯燕传》的格调是啥呢?用今天的话简言之就是:超级严重的直男世界观。


冯燕和张婴的妻子偷情。


冯燕是能文能武的倜傥少年,张婴是夜夜酒醉的无趣丈夫。但某夜,张酒鬼竟提前回家;匆忙中冯燕躲了起来,头巾(唐代人称巾帻)却被酩酊大醉的张婴不小心压在了身下沉沉睡去。逃跑时,冯燕示意张妻把头巾拿过来,妻子却会错了意,把挨着头巾的佩刀给取了过来!


冯燕看看刀、看看人,看看人、看看刀,心想:这女的也忒歹毒了吧?


我只是想跑路,她却要我杀夫!


于是,冯燕一刀杀了张妻!取了头巾而去。


▲《我爱桃花》中小沈阳饰演的冯燕


话剧《我爱桃花》的本子对古文的引用其实就到此为止,后面的故事都是当代化的演绎和改编了:


三个当代青年在排演《冯燕传》这出戏,可是其中的“冯燕”和“张妻”竟然是戏里戏外都在偷情!


于是戏中戏、戏中情搅在一起、乱成一团,但这几个青年还非要论证冯燕那一刀的合理性、要反复演绎那一刀究竟该杀谁?


各种可能性都演了一遍,最后的结果竟成了:谁都不该杀!谁都不该死!刀插回去!仨人重新好好过日子!(崩溃啊)


▲《我爱桃花》中高晓菲饰演的张婴妻


可是那一刀毕竟带来了抹不掉的伤痕,于是戏里戏外的冯燕和张妻都“回不到”过去了。他们还是他们,他们不再是他们了。


三个人各自孤独,变成了比从前更加疏远、陌生的三个人。


这样的改动可能确实更符合今天的时代气息、今天的爱情故事:不是表面上的刀光血影、情变仇杀,暗地里的汹涌澎湃却一点儿没少了力道。


▲《我爱桃花》中张博饰演的张婴


就像那首歌词里唱到的:


“人们把难言的爱都埋入土壤里,袖手旁观着别人,尽力撇清自己……人们把晚来的爱都锁在密码里,字正腔圆的演说,撇清所有关系......”


可是,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唐传奇《冯燕传》的后半段,冯燕那一刀之后到底又发生了什么呢?


第二天早晨,张婴醒来,看见妻子倒在血泊里,惊吓之余以为是自己醉酒杀妻,于是被街坊四邻和妻子的族人绑送官府,官府判张婴斩立决!


▲《我爱桃花》的演员们正在排练


法场之上熙熙攘攘,正要杀头之际,有人大叫“不要错杀无辜!张婴无罪!是我和他的妻子通奸,是我杀了他的妻子!”这人当然就是冯燕了。于是官府再次审问,得出了实情。


接下来!官府竟然被冯燕感动了!而且上奏皇上,请求为冯燕赎罪!


▲《我爱桃花》的演员们正在排练


然后,皇上竟然也感动了!而且这位皇上进一步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能出这样的义士,那片水土也必是极好的啊。那个城市(滑城)的罪人都赦免了吧!


冯燕的故事好像成了一个通奸、杀人却反而救了一城罪人的故事。


要不说封建帝王立法随意、执法不严、司法也经常不公呢。


可这里面有一个古人的逻辑,那就是冯燕最后敢于挺身而出的行为是“义”和“信”的,儒家五常就占了俩!你说皇上能不感动吗?


可是,我们按今人的逻辑看去,这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视角啊!


命案里张婴的妻子纯粹是白死了啊?!一念之恶落得如此下场,千百年来连个名字也没落下??(今天所有版本的《我爱桃花》里她也依然只叫“张妻”)


▲《我爱桃花》演出现场


所以在话剧《我爱桃花》里,离开了冯燕的张妻活了下来,但面对丈夫的无趣和情人的无情,她的心死了。


她还要照常过日子,但这日子却是与冯燕的相对无言,与张婴的看似相敬如宾却实则同床异梦。而且,这样的日子是看不到头的……


在这里,张妻的人物形象当然丰富多了,饱满多了,也合理多了。


找出路:经典作品须不懈创新、赋予时代性


不过我所谓的“合理”依然是用当今的目光审视过去的故事。


今天的人们不再囿于大男子主义,更主张男女平等,于是男女之情的层次感更加细腻,我们才看到了当代话剧《我爱桃花》对古文传奇《冯燕传》的这种改编和反思。


同样,自从歌德创造出《浮士德》这部五幕的诗剧巨著以来,经历了各个时代的哲人生发、无数艺术作品的改编,它从哲学意义上可以归纳出“理性和感性的冲突”、“自我超越的必要和困难”、“资产阶级的本质是什么”等等十数个以上的主题,而从纯故事角度也起码包含了浮士德在魔鬼墨菲斯特引导下所经历的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这五重体验。


▲《浮士德》剧照


但在图米纳斯的版本中,知识悲剧只通过浮士德弟子从“问道”到“崩溃”略略涉及,政治悲剧几乎没有提及,艺术悲剧只在墨菲斯特的台词中我们才听到了一带而过的“海伦”的名字,事业悲剧也是从剧终浮士德一大段的自我省视台词中做了总结性的表达。


而全篇绝大部分的篇幅都聚焦在了浮士德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中(当然,墨菲斯特作为“红娘”在这当中也吃了很重的戏份)。


▲《浮士德》剧照


话剧《浮士德》的时长有近3个半小时,而这都只讲了原著五分之一多一点儿的故事,所以想用话剧这种形式还原原著的宏大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导演只能取舍。


你可以说选择重点呈现爱情故事是一种讨巧,但这也同样可以视作导演对当今时代脉搏的一种把握、一种共情和呼应。


▲《浮士德》剧照


从效果来看,尽管廖凡和尹铸胜用尽量接地气的语气说出了很多《浮士德》的诗剧原文,但观众能更清楚地Get到故事矛盾和走向、人物内心的挣扎、悲剧冲突的必然还是因为爱情故事是大家更感情绪也更能看明白的故事。


我丝毫不觉得把浮士德那么复杂的一个人、墨菲斯特设置了那么多重的邪恶考验比较简单地归结为“爱情”主题是把《浮士德》的故事“讲浅了”。


▲《浮士德》剧照


相反,在阅读过《浮士德》原文的读者越来越少的今天,在观剧习惯和几年百年前的观众越来越不同的今天,对经典作品的任何创新尝试、解构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解读都应该是值得鼓励的。


不怕你改,怕的是你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墨守成规!


▲话剧《浮士德》的演员们谢幕


只要能在新故事的层面自圆其说、不违原意,或者像《我爱桃花》那样用古人故事的“壳”来探讨今人感情的“核”,这都是能吸引大家走进剧场的艺术创作。


无怪乎《我爱桃花》的女演员高晓菲在剧终答谢时所说的“现在大家都是刷手机看短视频,能坐在这儿看我们演100分钟的戏真的是很感恩。”


▲话剧《我爱桃花》的演员们谢幕




不断融入时代性元素的戏剧经典,才能赢得当下时代的观众。


更何况,戏剧本身的魅力是任何姊妹艺术都无法替代的。


比如话剧《浮士德》的结尾处,尹铸胜一大段声情并茂的台词后,用一种站立死去的方式升华浮士德的那一番人生思考。


渊渟岳峙,气势独道。


这种手法充满了艺术想象,也蕴藏了话剧艺术的独有魅力。


所以,期待尹铸胜、廖凡这些老戏骨多演话剧,期待小沈阳精心打磨话剧舞台的演技,期待张国立老师多创拍佳作,期待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吧。



监制 | 任永蔚制片人| 石 岩主编 |  李   姌责编 | 桂姝蕾编辑 | 张译元运营 | 邓   荣
往期节目推荐
何水法 | 我自手中握神笔,水墨丹青诉佳画
央视主播顾国宁带您上岛,欣赏最为纯朴的渔民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