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古茶园,神秘而悠远~

花都文旅 2022-10-13



提起梯面镇红山村,很多人立马会想到连片金黄的油菜花海、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除此之外,鲜有人知道,这条小山村里竟然还隐藏着一个面积达一千余亩的百年原生态古茶园




古茶园位于红山村西面的茅輋自然村

距离村委会约6公里

村子四面环山,林木苍翠,水秀山青

犹如世外桃源般


    

好山好水好地方

梯面自古就是重要产茶区


    
今年63岁的王金全是土生土长的茅輋村民
据了解,茅輋村王姓村民先祖
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从英德迁徙过来
但迁入茅輋之时
已有钟姓、凌姓等的先民
在茅輋居住、耕作和种植茶树
并以卖炭、卖柴、采茶制茶出售为生


后期不知何原因
钟姓、凌姓等迁离此地
王氏先祖安顿下来后
沿用前人留下的田地和茶场谋生


全叔告诉小编,村子分上下茅輋
在下茅輋一个土名称仙人桥的山岭附近
至今还能看到不少外姓人家族的祖坟
过去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上山扫墓时
都会特意从村民手里
购买一些茅輋茶带回家饮用


“听老人说,洪秀全的部分先祖也葬于此
年轻时候的洪秀全清明到此祭拜先人期间
都会顺便到村民家中品茶聊天
据说,茅輋旧村口那棵古树下
正是洪秀全品茶的地方。”
全叔娓娓道来



茅輋村海拔322米
是花都海拔最高的一条自然村
环境清幽,景色秀丽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
早晚温度较大,而且山中云雾缭绕


曾经花都有名的茅輋米就产自该地
这里早在清代中期
还是花都乃至广州地区
重要的产茶地



梯面盛产茶叶在史料记载中也得到了印证。据《花县志》《梯面镇志》记载:茶,是梯面的特产之一,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茶和饮茶的习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花县城(花城)就有10多间茶庄,收购梯面茶叶供出口之用。


鼎盛时期,梯面有茶园万余亩,遍布在所有居民区周围的山头,被誉为“十窝九岭都是茶”。当年,绝大多数农民乐于种茶又种稻,一般农户都种三五亩茶园,有不少农民专耕山种山茶,成为种茶专业户,少者种有三四十亩,多者六七十亩,专门请工人摘制。当地年产上等细茶50吨以上,茶的收入占整个梯面经济总收入50%。




梯面茶其质之优,产量之大
远近闻名,销往国内外
而以丹竹坝
(包含现今红山村茅輋茶园以及西坑村汶塘社)
所产的茶叶最佳,与当时的清远茶齐名



茶色乌黑,焗后茶色(水色)金黄
茶中没有沉淀或混浮于茶水中的物质
哪怕茶具盛茶许久
其底一样清晰可见,清香扑鼻
焗后数天,其色味不变
一两茶叶可焗水10多斤,入口爽滑
喝时顺喉,饮后甘凉止渴
是消暑解渴之佳品



重新开发利用

打造茶文旅产业 促乡村振兴



消失了数十年的茅輋古茶园

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这当中离不开一个有心人

她就是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吴展红



吴展红告诉小编

2020年,她在红山村任第一书记

入户走访时,热情的村民

拿出自家制作的茶叶泡茶给她喝

发现茶水喝起来丝丝甘甜

感觉与别不同



“村民告诉我们这些茶是在红山村茅輋山大山里面的百年古茶树上摘下来的,他们叫云雾茶,也叫老茶婆,我当时就觉得这种可能会有很好的养生和开发价值,就把这个情况跟镇党委领导作了汇报,他们非常重视,特意指示我们尽快开发出来。”



后来在梯面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村民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前期筹备,目前已在茅輋村六处山岭初步清理出古茶园450亩,并多次邀请茶叶专家现场考察,对分布在六个山头的古茶树群落进行了实地考证,确认有百年以上毛叶茶、清桂大叶和广州青(紫心)小叶三大本土品种。今年清明期间,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组织对头轮茶进行了多茶类采摘、创制。


据了解,茅輋古茶园
是广州市内现存比较完整的一个原生态古茶园
其中,第六山头的毛叶茶数量最多最集中
是目前国际上发现的非常珍稀的一个茶树群体
而且天然无咖啡碱
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吴展红表示



当前,红山村正加强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计划依托本地盛产优质山茶的优势,深入挖掘古茶园背后文化底蕴,积极打造茅輋茶品牌,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梯面乡村振兴持续助力。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图文:姚日文 李沁杰 通讯员 李尼曼

编辑:花小圆

声明:本文由“花都文旅”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平台不得转载改编,违者必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热点资讯>>
01

藏不住了!紫薇花惊艳绽放,美到犯规~

02

超燃!露营版《本草纲目》来了,花花都都带你来露营→

03

美出圈了!花都街头凤凰花红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