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幻学人专辑|郭伟:能指丛·科外幻·元小说 ——《自指引擎》何所指

郭伟 四十二史 2023-11-24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能指丛·科外幻·元小说

——《自指引擎》何所指



郭 伟

科幻学者,文学博士,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科幻文学方向硕导。出版学术专著《解构批评探秘》、文学作品《此系集》(合著)。学术论文刊载于《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科幻研究学会会刊(SFRA Review)》等。多年来为本科生与研究生开设系列科幻课程。


摘要:日本作家圆城塔的小说《自指引擎》是一部相当独特的“科幻”作品。它与典型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迥异其趣。一方面,作品文本将不同学科的各式话语并置一处,勾连成逸趣横生的能指星丛。另一方面,作品的故事弥漫着溢出理性框架的科外幻意蕴。与此同时,作品的叙事故意随处暴露虚构的痕迹,令其成为一部戏谑自指的元小说。这几项特质相互交织,吸引着读者沉浸于阅读与狂想的乐趣之中。


圆城塔《自指引擎》


日本作家圆城塔(Enjoe Toh,1972—)的《自指引擎》(Self-ReferenceENGINE, 2007)是一部独特的“科幻”小说。很多读者或认真或调侃地说自己没读懂《自指引擎》,“读不懂”甚至成了图书发售宣传的卖点。的确,它并非一部用来“读懂”的作品,但却是一部耐读的作品。从文本形式看,《自指引擎》既是分为二十章的长篇小说,同时又是由二十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构成的短篇小说集。这二十篇文本(若将序、跋也算在内的话共二十二篇)的关系若即若离。其中并无连贯的情节,每篇文本的叙事风格也不尽相同。倒是有一些多次出现的人物穿插闪现于书中各处,各篇文本也分享着统一的科幻设定与世界建构。然而,前后貌似同一的人物究竟是否仅仅同名而已,各篇文本的设定究竟是否似曾相识而貌合神离?我们不得而知。那么,对于《自指引擎》这样一部并非试图讲述完整故事的独特“科幻”小说,我们该如何解读呢?



一、闪烁其辞的能指丛


与其说《自指引擎》是本装帧齐整的书,毋宁说它是枝蔓丛生的文本迷宫。正如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以一则侦探故事呈现谜之哲思,圆城塔也是借一本“科幻”小说,织罗起各种话语的碎片——数学、物理学、逻辑学、哲学、语言学、叙事学、精神分析学、人工智能研究,以及各种冥思玄想与絮絮聒聒。这些碎片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以某种奇异的方式彼此干扰,却始终各自为政,拒绝整合为一。就好像无数闪烁其辞的能指,任由人们勾连成可供辨识的“能指丛”[1],却在实质上顽固地保持着偶然性,对人为指定的关联不屑一顾,拒不呈现任何必然的所指之意。正因如此,这些话语碎片构成的文本,一方面诱导各种可能的关联——人物、意象、术语、情节、主题、文体风格,另一方面又拒绝规训,不断使得初具形态的“能指丛”再次散落天际。那些貌似串起众多话语碎片的“线索”,本身也是话语碎片,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出似是而非的样态,如同一颗颗似曾相识的能指之星,相互指涉,却又因转换了语境而失真变形、闪烁其辞。


书中科幻设定的核心概念之一“时间束理论”便是这样一条并不自洽[2]的“线索”。小说中最“早”出现“时间束理论”的是《厄科》(“Echo”)一篇。厄科之典取自古希腊神话,仙女厄科因被天后赫拉惩戒而失语,只能重复他人话语末尾的寥寥数词,无法与暗恋的那喀索斯有效地沟通。此篇以厄科为题,显然意欲讲述一个关于语言与交流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厄科,外观上是个箱子般大小的立方体金属块,常年静静待在海滩上,任潮起潮落,踯躅不去。金属块厄科本是“事件”之前的天才科学家厄科,她提出了“时间束理论”;而后由于在“事件”中失去双手,厄科“亲手”制作电子机械双手,把自己变成了赛博格(cyborg);再后来,为了验证之前提出的“时间束理论”,厄科又对自己实施了人类增脑;最后,她将自己从人脑转移到非晶态金属体,彻底放弃了人类形态,变成了非人的巨型智慧。作为巨型智慧的金属块厄科,神思遨游于新知之域,却甘愿放弃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她/它进行高阶探索所依赖的语言,输出后是无法为其他人类和其他巨型智慧所解析的噪声,“噪声确实是包含所有信息的信号,但因为包含了全部的信息,因而也就不具有任何意义”[3]。《厄科》这篇文本本身也是多重话语穿插交叠的场域,此中既有对知识、语言、交流的反思,也有对自我、认知、他者的考辨,还有对“离身”后人类的“具身”体悟[4]……凡此种种话语与思绪,争夺着文本的意义。而任何对文本意义进行理论化的企图,都难免导向似是而非的悖论,抑或损害文本的丰饶。正如厄科的研究者们,孜孜以求意欲破解噪声信号中的意义,为之阐发了一套套理论,却终是各说各话:“他们都在厄科中找到了和自己预想一样的东西。所有的可能性都被接受,所有的假说都获得了根据。如果宇宙中只有厄科和一个研究者,那大约会是很幸福的状态吧。但还有其他研究者,研究者之间需要达成一致。当研究者们阐述自己的自认为经过验证的理论时,才终于意识到他们所有人只不过是在吐露自己的内心而已。”(《自》:294)《厄科》之文本就如同厄科之声音,拒绝单一意义的规训,宏观上显现为不可解析的噪声,却在细节中铭刻着繁复精妙的纹理。



由厄科提出又被厄科验证的“时间束理论”在其他文本中回荡,涟漪般交叠变形。看似线索的“时间束理论”也变成了一个复数的概念,互相抵牾。最为吊诡的异变是在《炸弹》(“Bomb”)一篇中。由巨型智慧柏拉图统管的基地里来了一位精神科医生,他断然拒绝相信纠缠混杂的时空构造,将“时间束理论”归为纯粹妄想。主人公詹姆受上司委派,以“病人”的身份去刺探这位精神异样的精神科医生。你来我往的话语交锋之中,詹姆和医生互为医患,都理所当然地将对方视为精神反常。在以“时间束理论”为核心设定的故事语境中,“完全不相信奇异时空构造”的医生当然是个反常的奇异时空构造。然而,叙事却出人意料地一步步走向反常之反常的境地。先是诊疗后的詹姆竟然服用起了医生开的精神安定片;继而柏拉图本“人”坦言自己也开始定期接受医生的诊疗;末了医生即将被当作“炸弹”投放到其他巨型智慧统管的宇宙中。“反常”与“正常”互为表里,难解难分。究竟是妄想的医生,还是妄想的“时间束理论”,竟变得疑窦丛生了。抑或双方都陷在妄想之中不能自拔,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把妄想用另外的妄想包裹住”(《自》:193)。


那么精神分析疗法果真能够当作武器,在运算战中取胜,从而“治愈”碎裂的时空吗?以“精神分析”这条“线索”勾连而成的能指丛,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倏忽而逝,无以把握。精神分析的老祖宗,二十二个弗洛伊德,呆若木鸡、静默不语。



二、溢出理性的科外幻


在《弗洛伊德》(“Freud”)一篇中,二十二个不语不言不声不响的弗洛伊德展现出一幅诡异的超现实主义画面。这荒诞的场景是梦吗?又是谁的梦呢?这是弗洛伊德式的梦吗?又有何精神分析学上的“意义”?终极解释缺场的氛围之中,整篇文本散发出浓重的“科外幻”[5]味道。不止此篇,溢出理性的科外幻意蕴弥漫于整本书的字里行间。与其说《自指引擎》是一部科幻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科外幻小说,或者至少是一部深具科外幻气质的小说。


科幻基于科学虚构,虽然在局部允许非理性因素,但不论“所构想的场景多么新奇古怪,多么违反习惯与常识,多么超越当下的认知能力,其似无边际的想象都在‘科学’范畴之内”[6]。换言之,科幻叙事能够被笼罩在最外层的因果逻辑之中。使科学和理性得以成立的因果逻辑“正是科幻叙事的特点”[7]。而科外幻基于科学外虚构。与科幻最根本的分野在于,科外幻拒绝因果逻辑的规训,这类叙事不论直言正色还是油腔滑调,终会溢出理性阐释的框架。《自指引擎》中几乎每篇文本都或多或少带有科外幻的荒诞意味。


开篇《序》(“Writing”)中一段亚当斯式的荒诞描写便深得其妙[8]:“石头转眼变成了青蛙,转眼变成了牛虻。原本是青蛙的牛虻想起曾经是青蛙的自己,想要弹出舌头去捕食牛虻,却又忽然想到自己是石头,于是放弃捕食,坠落下去。在这些无休无止的漩涡中,真相是真正珍贵的东西。”(《自》:2-3)诡异的现象等待着背后的“真相”来解释疑团、揭示机理。然而何为真相、有否真相,叙述者和受述者都无从知晓。至少在本篇的语境里,这荒诞的情形玄之又玄,悬而不决。一如《A-Z理论》(“A to Z Theory”)中所言:“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人能回答。它只是这样发生了。”(《自》:53)


理性永远意欲理解和规训世界。而在科外幻的情境中,一切试图阐释世界、赋予意义的理论,都缺乏切实的依据,或遭遇毁灭性的反例。从A-Z理论,到B-Z理论,到C-Z理论……到Z-Z理论或Z理论,再到φ理论,到ω理论,到ω的ω次方理论,既无穷尽,亦无头绪。于是,“就像是反复签订明知一切都会被推翻重写的契约一样”(《自》:56),理论之后的理论,理论之外的理论,理论之上的理论,关于理论的理论……理论层出不穷,却无非只能如是言道:“一定是这样,大概是这样,如果是这样,那就最好不过了”(《自》:68)。理论无可循证,理性终归虚妄,世界无从把握。而理性链条断裂之时,或延伸至无限之际,科外幻疯狂漫溢。


甘丹·梅亚苏《形而上学与科学外世界的虚构》


那么在漫溢科外幻的叙事中,人物们如何行动呢?经验、归纳、因果不再起作用的世界里,科学和理性难以为继,而日常生活倒是尚可维系,虽怪诞无稽,却也不乏荒诞文学的意趣。[9]《256号阵地》(“Ground 256”)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悠太,面对不知从何而来、随时可能变成寄居蟹(或其他什么东西)的橙子,应对之策是拒绝疑神疑鬼,不假思索地咬上去。桌上生桌、屋中长屋、不断堆叠生长的村子里,人们每天披荆斩棘,破坏掉新生长出来的书架、椅子、房门、伤人的玻璃板等等记忆中没有的东西。对于怪异现状的解释——发疯的邪恶电子大脑——更像一个似是而非的搞笑故事。电子大脑的故事和《256号阵地》这一故事本身,形成了双重荒诞的夹层。在夹层里,人物们的荒诞生活还在继续下去,甚至仍抱有一丝恢复“正常”的希冀。悠太和村中的其他青年们“还是会每天早上去把托梅女士救出来。还有其他不管什么东西,能救的还是想救出来,如果可能的话”。(《自》:69)生活的延续,使得科外幻语境下的叙事成为可能。至于这样的生活能够延续到何时何处何种样态,科外幻不予解答。在《托梅》(“Tome”)一篇中,托梅女士面对的又是另一番同等荒诞而又全然相异的科外幻景象。


倘若暂且忽略旁逸枝蔓,将全书各篇文本视若一体,其实能够拼凑并勾勒出某种抑或几种貌似合乎情理的阐释框架,来化解悬而不决的非理性情境,使得科外幻的诡异氛围再次笼罩在因果逻辑之内。唤起并净化(catharsis)读者对非理性的恐惧,使理性最终得到满足,也正是科幻迷或推理迷们阅读此类作品的一大乐趣。[10]然而对于《自指引擎》,这份理性的满足似乎并不那么彻底,任何貌似可行的阐释框架都似是而非,摇摇欲坠,并不比A—Z理论更坚实可靠。


三、层峦叠嶂的元小说


其实归根结底,文学虚构才是最根本和彻底的阐释框架。惟有文学虚构这一境况,使得“自指引擎”在终极意义上自圆其说。“自指引擎”指向自身、指向文学、指向虚构,而不指向外部世界,所有超出理性的场景、人物、事件都被笼罩在白纸黑字所组成的虚构世界之中。当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写实”作品与“狂想”作品皆然。而《自指引擎》这部明显带有自指意图、处处显露元小说特质的作品,更是故意凸显了文本的虚构性。


如前所述,《自指引擎》含纳各种话语碎片,细节丰饶繁复,难以简而化之。与此同时,《自指引擎》也是部关于小说的小说,关于文本的文本,关于叙事的叙事。书中充满了对虚构性的刻意展现,层层叠叠,不妨分别析之。


面对理性失效的科外幻情境,叙事中常会出现理失求诸“诗”的情节。《接触》(“Contact”)一篇里,巨型智慧群遭遇了自称“比邻星人”的超越智慧。比邻星人以巨型智慧们无法理解的方式,骇入巨型智慧希尔德加德,向人类发出信息。比邻星人来无影去无踪的能力,令巨型智慧群大为震惊而又束手无策。事后,希尔德加德对此提出了25TB的报告。然而,这报告竟全部以韵律诗构成,非但没能记录数据、追问原委、提出解释,反倒“吟诵了天上射下来的光,吟诵了聚集舞蹈的天使,吟诵了架在梯子上的梯子的阶层……诗篇从希尔德加德的坠落开始,在形成阶层的昏暗中彷徨,然后朝着光芒持续上升”(《自》:180)。及至《江户》(“Yedo”)一篇,巨型智慧群为了理解比邻星人那“超绝想象”的智慧层级,决定探索想象力,委派巨型智慧八丁堀从事喜剧计算。于是15的因数分解被演绎成一出荒诞的恐怖推理剧。不论韵律诗构成的报告,还是戏剧演绎的因数分解,都以文学对抗理论,安抚理性失效的焦虑。当然,指向文学的这两个例子,是故事中所构想的文学事件,仍属叙事逻辑之内的情节。


《消失》(“Disappear”)则将叙事指向了文本之外的其他虚构文本。由《卖火柴的小女孩》生发改造而来的嵌套文本,以类比的方式反过来印证了框架文本的虚构性,乃至一切文本的虚构性。正如《A-Z理论》中,无穷更替的理论最终“在阶梯的极限高处”竟然以“真理即42”打发了事(《自》:58)。毫无疑问,42指向的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11]生命、宇宙及一切之终极问题的答案竟是一个随意的数字42,其本源性和终极性完全就是虚构出来的。[12]42这个荒诞的“终极答案”恰恰象征了文本世界的虚构本质。对于《消失》这篇故事,既然可以尝试用各种虚构的原因来解释巨型智慧群的离奇灭亡,那么索性承认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又何尝不可呢。书中还真的提供了这条选项:“我们的物理基础会不会只是书本?虽然名字叫巨型智慧,听起来很厉害,但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智慧?都是因为作者太蠢。被写成巨型智慧的文字这样想。”(《自》:278-279)在此,文本已经以戏谑的方式指向了自身的虚构性。正因虚构,故而叙事之中任何荒诞的科外幻情境都是可以接受的:“纸上写的小说里,什么都可能发生。”(《自》:82)


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的《新作预告》(“Coming Soon”),甫一开篇就将“你”置于电影观众的位置。这却是一场元电影。场景迅速切换,错乱无序的蒙太奇并未拼接出任何连贯的情节和意义,倒是充斥着对技术手段的不断暴露:特写、主人公、扬声器、台词、字幕、绿幕、画面、海报、预告篇、系列化……这无疑是在消解艺术作品与人工制品的界线,将作品还原为制品,从而揭示艺术世界在本源上的虚构性质。观众/读者被带领着以剪辑师的权限穿梭于各个片断之间,目睹虚构故事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在诸要素相互拉扯的张力下,叙事如何枝蔓丛生、拒绝自洽。



在书末的《跋》(“Self-Reference ENGINE”)中,叙述者坦露了自己的虚构身份:“像这样讲述故事,然后选择停止讲述,就是我被赋予的全部工作……我的名字是:Self-Reference ENGINE。我是为了不说出一切、因而没有预先设计的、原本就不存在的构造物……不存在的我的非存在,在原理上是完全不可知的。所以你所注视的不可能是我。”(《自》:318,320)就这样,在自称“自指引擎”者的自白中,虚构归于无,以“机械降无”[13]落下帷幕。


全书文本从始至终不断提醒读者,书中的世界是虚构的,讲述的故事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是虚构的。即便对自身虚构性的展现,也是自身的一部分,元小说的标记必然在文本之内。“书的任何外在性,书的任何否定性,皆产于书之中。书的出口、书的他者与界线皆于书中被言明。他者与界线只能被书写,只能在书写中确认自身。书中浮现者只能存于书中。”[14]书中的虚构世界与书外的现实世界,遥遥相望却永不可及。然而,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在于,书的存在本身就是“邀读者入虚构之境的述行(performative)力量”[15]。


《自指引擎》的叙事是繁茂、饱满、引人入胜的。文本中枝蔓丛生的话语交锋、溢出理性的科外幻奇观、戏谑调侃的自我拆台,以不可辩驳的口吻要求读者搁置疑虑,进入书的虚构世界,沉浸于一场阅读的狂欢。


本文原刊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1年第3期


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释

[1]笔者以“能指丛”(即“能指星丛”)意谓文本中众多相互独立的能指貌似能够勾连成可供辨识、认知、赋意的图案,但能指之间的关联其实是人为和武断的,并无必然性或真理性。在德语文化中,本雅明与阿多诺较早使用“星丛”概念。

[2]虚构作品中的虚构“理论”,当然不必符合现实世界的科学,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常识。我们探讨的是其在作品的虚构世界中自洽与否。

[3]圆城塔《自指引擎》,丁丁虫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293页。后文出自同一著作的引文,将随文标出该著名称首字和引文出处页码,不再另注。

[4]关于后人类的离身性(disembodiment)与具身性(embodiment)可参见海尔斯《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刘宇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5]科外幻(extro-science fiction)这个概念由甘丹·梅亚苏(Quentin Meillassoux)在《形而上学与科学外世界的虚构》(Métaphysique et fiction des mondeshors-science)一书中提出。梅亚苏认为,波普尔(Karl Popper)混淆了科学虚构和科学外虚构,因而对休谟(David Hume)因果律问题做出了错误的解答;与波普尔相反,康德(Immanuel Kant)并未误解休谟问题的本质,但却给出了过于狭窄的科学外想象。于是梅亚苏提出了三类科学外世界的样貌,在第二类世界中,因果无常、科学失效,而知觉尚能维系,从而允许叙事,这叙事便可称为科外幻小说。参见甘丹·梅亚苏《形而上学与科学外世界的虚构》,马莎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甘丹•梅亚苏《有限性之后:论偶然性的必然性》,吴燕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郭伟《科学外世界与科外幻小说》,《科普创作》2019年第3期。

[6]郭伟《科学外世界与科外幻小说》,《科普创作》2019年第3期,第43页。

[7]甘丹·梅亚苏《形而上学与科学外世界的虚构》,马莎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7页。

[8]梅亚苏认为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Adams)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又译《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颇具科外幻意蕴,虽然其整体框架仍属科学虚构。

[9]参见郭伟《科学外世界与科外幻小说》,《科普创作》2019年第3期,第44页。

[10]参见郭伟《科学外世界与科外幻小说》,《科普创作》2019年第3期,第45页。

[11]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搭车客指南》,姚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205页。

[12]关于42,亚当斯的读者和研究者们津津乐道,或严肃或诙谐地提出了种种解释。然而归根结底,亚当斯“随意”给出的这个“普通”数字,正是为了反衬世界的荒诞与无解。

[13]“机械降无”或曰“机械之无”(Nemo ex machina)乃圆城塔仿“机械降神”(deus ex machina)所造之辞。参见圆城塔《自指引擎》,第181页脚注。

[14]Jacques Derrida, Writing and Difference,trans. Alan Bass, London: Routledge, 2001, p.93.

[15]郭伟《解构批评探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58页。参见J·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9-161页。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源某人



您可能还想看



四十二史

宇宙的未来/现在/过去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