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12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周蓬安:日均写诗2000首,“巨婴”才信呢

杨八里 周蓬安的公号 2020-08-22


周蓬安:日均写诗2000首,“巨婴”才信呢

今天,澎湃新闻《16岁女孩自称“日均写2000首诗” 其父:没夸大宣传》一文报道:16岁女孩岑某诺日均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还在2年间出版了三本书。小小年纪已是一家杂志社“记者”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她还辗转多地进行演讲,聚光灯下,举手投足间显示出了不同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老成。

笔者注意到,近日,关于“神童”的新闻似乎突然之间就多了起来。昨天笔者以《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评委,难道都是“巨婴”?》为题,写了另一个“神童”,那是一个刚刚知道“基因”这个名词仅仅四天,就能写出相当“高大上”,题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论文的小学生。

可据懂行的网友分析说,那篇科研论文,其质量相当于博士、甚至于是博士后的水平,这样分量的论文,显然不可能由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独自完成。而通过网络,公众也知道了该小学生的父母均为中科院昆明所的研究人员,文凭都是博士后。因此,在大家的质疑声浪中,目前已经在进行调查,如果这个调查是认真进行的话,调查结果一定会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论文中必然是有父母的影子,不客气地说,其实肯定就是小学生的父母代为“操刀”完成的。

如果这篇论文果真是六年级学生所写,而且这样的“神童”才仅仅获得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可以想象,那些获得同龄组一等奖、二等奖的孩子,那就是“神童”中的“神童”了。

中国“神童”这么多,何愁不能“干翻美国”?当然,我是坚决不相信真有这样的“神童”。但总不希望把人往坏处想,因此文章只讲那些参与者说成“巨婴”,希望给该六年级小朋友奖项的操办者仅仅是因为“人傻”,而没有捞到好处,以免遭纪委监委调查而失去人身自由。

《16岁女孩自称"日均写2000首诗" 其父:没夸大宣传》这篇文章的记者都看出这个孩子已经不算是一个孩子了。可见,她见过的类似“场面”一定是很多的。抛开少年老成不说,有一些新闻内容,笔者也认为违背常识,挑战了人们的认知底线。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谁也不可能一天之内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同一件事情上,即使这件事情是这个人的最爱。

作为一个成年人,因为有电脑的便捷,加上有些人天生打字速度快,某个人在特定的某一天之内,突然文思泉涌而情绪亢奋而一泻千里地写出一个几万字情节连贯的小说作品,是有可能的,但要写出几万字且分为几千个话题的诗句,肯定是没有可能的,即使又是“神童”,也是绝无可能的。而日均2000首,那就更加不用说是极其虚假的为宣传而宣传了。

因为一首最最简单的诗,就算是仅仅只有20个字,2000首就是四万个字,而且每首诗还应该有个标题吧。一个天才诗人,每天能想出2000个主题,那也是不可想象的,毕竟大脑需要不断地转换,而且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如果改用另一种算法,这个女孩子即使真的可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写作,一天也只有24个小时,而2000首诗的话,用24个小时平均一下,一首诗只能用43秒2。

就算是仅仅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还需要倒个时差,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必要的补充和休息肯定都是不能缺少的。即使是计算机自动生成2000首诗,你也得不断输入关键词,还要复制、粘贴到你的“诗集”里去,否则又如何统计?

我相信这些“神童”的背后,都是其父母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想起来的速成方式。但这些做父母的不知道中国还有一句古语叫“欲速则不达”。那名六年级孩子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估计是为了上重点中学“开道”,为高考加分做铺垫。而宣称这位16岁女孩每天写诗2000首,无非是以“雷人”的方式搞市场营销。

但六年级发癌症治疗方面论文、每天写诗2000首,因为违背基本常识,只有“巨婴”才信呢。这样的“开道”、“营销”,不可能成功。我认为,这类从小培养孩子“学术造假”,给未成年孩子打上“作假”标签的做法,最终将害了孩子一生。


      —the end—



往期回顾:

周蓬安: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评委,难道都是“巨婴”?

周蓬安:关于停止征收证券以外印花税的建议

周蓬安:贵州公交“坠湖”司机,是个十足的怂货!

周蓬安:一言难尽海参崴(六)

周蓬安:开公众号算就业,那封号后能领失业金吗?

周蓬安:一言难尽海参崴(五)

周蓬安:李国庆夺章不违法,那俞渝刻章就违法

周蓬安:一言难尽海参崴(四)

打赏、转发、点赞,都是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