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一辑)
《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一辑)
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 编
2018年12月,定价168.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列书,由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供稿,主要涉及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语法、音韵、训诂等方面,具较强的学术性,同时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读者对象为高校、出版社及其他研究机构的语言文字专业研究人员。
【编者按】
罗杰瑞(Jerry Norman 1936-2012)先生是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满通古斯语专家。他长期从事汉语研究,在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学,特别是闽方言研究上颇有建树。罗先生去世以后,家属将罗先生的部分藏书、字画捐赠给复旦大学中文系,嘉惠复旦学子。复旦学子怀念罗杰瑞先生,也感恩罗先生家属的馈赠。《语言研究集刊》作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语言学集刊,特邀请罗先生生前好友、学生,撰写回忆文章和学术论文,纪念这位伟大的汉学家。我们感谢罗太太陈恩绮女士撰写的回忆录“书房外边的Jerry Norman”。罗太太的文章栩栩如生、感人肺腑,为我们展现了罗先生生活的一面。《语言研究集刊》也十分感谢撰写论文的海内外方家!你们的大作使得本纪念文集大放光彩!
罗杰瑞先生
编者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忆罗杰瑞先生二事
裘锡圭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将出“罗杰瑞先生与中国语言学”专辑,来纪念罗杰瑞这位杰出的汉学家和语言学家。我由于专业限制,写不出紧扣专辑主题的学术论文,只能记下对罗先生的点滴回忆,来纪念这位老友。
一、“他的普通话讲得比你好!”
我初次跟罗先生见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罗先生来中国,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朱德熙先生跟我说,他要把我介绍给罗先生,我问:“他会不会讲汉语?”朱先生面带微笑说:“他的普通话讲得比你好!”跟罗先生见面后,感到朱先生的话真对,不过“比你好”后面还应该加上“得多”。朱先生心里大概就是那样想的,只是照顾我的面子,没有把话说全。
我是生在上海的宁波人,语言天赋较差,又没有经过讲普通话的严格训练。虽然从五十年代去北京后,平时都讲普通话,可是由于方言的影响,发音很不准,经常受到在北京成长的妻子的指责,用语也往往不合普通话的要求。
罗杰瑞一家全家福 摄于1976年
罗先生的普通话,发音极准,语调很自然,用语也很恰当,还能恰到好处地插入一些比较“土”的口语,使言语生动、有风趣。一个不认识罗先生的人,如果听罗先生在隔壁房间用普通话跟人交谈,一定想不到这位说话的人,竟是地地道道的老外。
罗先生的夫人陈恩绮,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去台北的北京人。罗先生普通话讲得好,罗夫人当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过人的语言天赋和对汉语的透彻了解,罗先生的普通话也是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的。
二、“他的翻译把我的意思讲得比我的原文更清楚!”
我的《文字学概要》,有英译本(Chinese Writing,古代中国学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2000年),英译工作主要由故友美国汉学家马几道(Gilbert L. Mattos)承担,而第二章《汉字的性质》则是由罗先生翻译的。
我在这一章里,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认为在分析研究汉字的性质的时候,应该分清作为记录词或语素的符号的汉字,与构成汉字的符号(如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会意字的表意偏旁等)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有关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由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文字学课上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理解。罗先生对这一章的翻译,把原意表达得很精确,言语简洁明白,可读性很高,我读了非常满意。
广禄教授和罗杰瑞先生 摄于1967年
罗先生的译稿出来后不久,朱德熙先生在跟我的一次闲谈中,谈到了他的译稿,我说:“他的翻译把我的意思讲得比我的原文更清楚!”这是我读译稿后的真实感受,话里毫无谦虚、客气的成分。朱先生为我审阅过这章原稿,这章中把构成汉字的符号称为“字符”(含义与一般人讲汉字时所说的“字符”不同),以与作为记录词或语素的符号的汉字相区别,就是朱先生建议的。朱先生对我的语言表达水平心中有数,他完全同意我对罗先生译稿的评价。
附带声明一下,我的汉字符号两层次说,直到最近还有人在批判,这一说法究竟能否成立,还需要讨论。罗先生译文的精确并不说明这一说法就一定能成立。
上面所说的两件事,都是与罗先生汉语研究的主要贡献关系不大的小事,但是从中仍可窥见罗先生过人的语言天赋以及在语言学和汉学上的精深造诣。
附识:
此文由我口述,由我的博士生兼助手郭理远录入。
2018年5月21日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