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新书影 | 2020年6月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相辉》是一部以散文的叙事方式串连复旦校史的著作。复旦创办于1905年,建校初还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筚路蓝缕、艰辛努力,现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相辉》一书,通过对消逝的校园风景、远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寻,去拼接、描述复旦百年来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致,又反映了海派文化、上海特色,具有复旦人的独特印记。
寻找百年名校足迹 再现一代大师风华 |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出版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近现代报刊出版重镇。开埠以来,在近代化演进的历史过程中,美术作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内容,呈现一派新的面貌。特别是以海派书画为代表的传统美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历史转型,成为中国艺术史的重要流派。与此同时期的报刊客观地记录了上海艺坛的变化,保留了许多有关当时海派书画的文献史料。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如今已相当珍贵,对于了解近现代海派书画艺术状况,研究上海美术史具有重要价值。《海派书画文献汇编》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史料。全三卷,卷一为“理论序跋 消息”,卷二为“人物 团体 展览”,卷三为 “润例 诗词”。收文1028篇,文献来源主要为上海图书馆馆藏之民国时期《美术界》《湖社月刊》《国画月刊》《新艺术》《美周》《国光艺刊》《联益之友》《古今》《美展》《中国美术会季刊》《上海艺术月刊》等64种美术期刊,并选用了部分图书序跋。汇编整理,依出版时间列序,连载文献相对集中编排。附“作者索引”“文献名录”以利研究使用。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十一集)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第十一集共20本出齐,包括《李邕出师表》 《薛绍彭墨迹选》《吴说墨迹选》《朱熹墨迹选》《赵孟頫书雪赋》《赵孟頫题跋选》《赵孟頫临淳化阁帖》《杨维桢墨迹选》《程南云行书千字文》《文徵明书过庭复语十节》《王宠书五忆歌》《张瑞图书后赤壁赋》《董其昌临集字圣教序》《董其昌论画》《倪瓒自书诗稿》《李斯峄山碑》《肥致碑》《集字圣教序(张应召藏本)》《欧阳询书千字文》《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观历代碑帖大雅,赏传世墨宝微妙。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诗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南宋大诗人陆游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传为唐代著名书家李邕《出师表》残册,前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鉴藏印,后半及署款皆残缺。此册未见宋明著录,落笔结字庄俊有法,以李书《法华寺》《李思训》等碑校之,神韵若合。
长期以来,这件曾经清内府收藏,且名声煊赫的珍迹,颇受众多习书者青睐。清《滋蕙堂法帖》曾经刻入此作,署名李北海书。与墨迹本相较,墨迹本中的一些残字,刻帖中依然完好。因此,编者谨将墨迹本和刻本一起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参阅。
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自谓河东三凤后人,家藏甚富。米芾有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薛绍彭墨迹,其一为杂书卷,计有杂书四帖。为《雪顶山诗帖》《上清连年帖》《左绵帖》《通泉帖》。此卷纵二十六点一厘米,横三百零三点五厘米。另藏有薛绍彭书《元章召饭帖》,纵二十八厘米,横三十八点四厘米;《昨日帖》,纵二十六点九厘米,横二十九点五厘米;《伯充太尉帖》,纵二十三点六厘米,横二十九点七厘米;《危涂帖》,纵三十一点八厘米,横六十点一厘米;《诗帖》,纵二十七点三厘米,横六十二点七厘米。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件薛绍彭书《大年帖》,纵二十五点一厘米,横三十四点八厘米。
南宋书坛著名书家吴说,字傅朋,号练塘,钱塘人。因其居住钱塘之紫溪,故有“吴紫溪”之称。其书自幼便得家传,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称宋时第一,榜书甚得宋高宗赞赏,游丝书亦颇擅名。方家评其传世诸多简札,多为信手而书,无拘无束,自由挥写,不计工拙,自然而又合理地与抒情达意紧密结合。
在上海博物馆,藏有其简札《阁中帖》,纵二十八点九厘米,横四十七点四厘米,《下车帖》,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三十九点六厘米。在故宫博物院,藏有简札《门内星聚帖》,纵二十五点二厘米,横四十五点四厘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简札多达十三件。《百姐恭人帖》,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三十八点五厘米;《夏末帖》,纵三十二点八厘米,横四十六点七厘米;《垂喻帖》,纵三十点二厘米,横四十四点六厘米;《衰迟帖》,纵三十点四厘米,横四十七点一厘米;《庆门星聚帖》,纵二十九点八厘米,横四十五厘米;致堂上太宜人尺牍,简称《康宁帖》,纵二十八点四厘米,横三十九厘米;致御带观察尺牍,简称《已暮帖》,纵二十九点八厘米,横四十一厘米;《简谅帖》,纵二十三点九厘米,横三十八点八厘米;致款士提举尺牍,简称《调官帖》,纵二十八点四厘米,横三十九点五厘米;《私门帖》,纵二十八点四厘米,横五十三点二厘米。《二事帖》,纵三十五点三厘米,横四十四点八厘米。致二哥监狱宣教尺牍,简称《慧茂帖》,纵二十八厘米,横三十二厘米。致大孝宣教尺牍,简称《叙慰帖》,纵二十七点四厘米,横二十九点一厘米。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曾任秘阁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一生著述颇丰,亦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曾经清内府收藏的《允夫帖》和《大学或问•诚意章》。《允夫帖》高三十三点五厘米,《大学或问•诚意章》高二十九厘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朱熹五通尺牍、札子。其中《秋深帖》高三十三点三厘米,《致彦修少府尺牍》高二十七点三厘米,《赐书帖》高二十八点四厘米,《奉告审闻帖》高三十二点六厘米,《乡往帖》高三十三点九厘米。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还藏有朱熹的三通尺牍,其高均在三十三点五厘米左右。编者谨将上述诸多珍迹集于一册,略加放大推出,供读者鉴赏。
《淳化阁帖》汇刻秦汉至隋唐百余书家四百多书帖,其中犹以“二王”为多,被后人誉为“中国法帖之冠”“丛帖始祖”。元代著名书家赵孟頫曾评论《淳化阁帖》:“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据载,赵孟頫耳顺之年前后曾将《淳化阁帖》十卷本全部临完一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一件罕见的《赵孟頫临淳化阁帖》册页。
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谢惠莲曾创作出《雪赋》这一名篇佳作。元代书家赵孟頫于大德二年(1298)书写这篇名作,赠送词曲名家班彦功。时年赵氏四十五岁,正值盛年。这卷珍迹纵二十二点五厘米,横一百九十二点九厘米,明代曾经文徵明收藏,清代经李蔚收藏,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在长达数百年的岁月中,这卷珍迹虽因水渍而致残,但其神采犹存。劫后留存,更显其珍贵。
众所周知,元代书家赵孟頫不但是著名书法家,而且还是著名画家和书画评论家。在诸多晋、唐、宋代流传的书画作品中,有许多赵孟頫书写的题跋。这些珍迹,不仅有其书法艺术价值,不少还具有深邃的书画理论见解。此外,赵孟頫还在自己的书作中留有题跋,意在补充说明。在书家众多散见的题跋中,编者谨选出近四十通,汇集成册,放大印出,供读者参阅。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晚年号东维子,别号铁篴道人、梅花道人等,诸暨人,元文学家、书法家。以进士入仕,官至江西儒学提举。其诗风瑰丽,独树一帜,可谓诗坛巨擘。其书出自晋唐法度,尤善行、草书,运笔清劲苍古,纵横奇崛,自成面目。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其七十岁时书写的一卷《张氏通波阡表》。此作纵二十八点九厘米,横一百四十五点八厘米。是应松江张麒之请,为张氏宗族而书写的阡表。此卷笔法多变,尤其偏重章草笔法的实用,强化起笔与顿挫之处的古意,笔力强劲,姿态古朴自然,是杨维桢晚年有代表性的书法佳作。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杨维桢五十四岁时书写的《竹西草堂记》。此一墨迹流美自如,清俊潇洒,笔势内敛含蓄,是其早期重要作品之一。
在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杨维桢书《游仙唱和诗帖》册页,高三十一点二厘米,横二十二点二厘米。此作是书家六十八岁时书录道士余善诗文佳作。此册笔致流畅轻盈,章法布置时而紧结,时而疏阔,驰骋挥洒。编者谨将上述三件书作集于一册放大印出,供读者欣赏。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亦自称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其年少时家境豪富,家有“清秘阁”,多藏法书名画秘籍。在大兄教养下,励志为学,闭户读书史,放笔作词赋。后家道中落,中年弃散家财,云游四方。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留下的诗词近三百首,其山水画被誉为“元四家”之一。文徵明评说,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深藏一册曾经清内府收藏的《倪瓒自书诗稿》册页。其高二十四点四厘米,横二十点一厘米,计十六幅。编者谨将其放大推出,供读者赏阅。
程南云(约1376—1458),号清轩,江西南城人,元儒程钜夫后人。明永乐初,以善书应召入京,授中书舍人,参与修《永乐大典》。历任翰林院侍书、太常寺少卿、太常侍卿兼经筵侍书等职。其工诗文,善画梅竹,真、草、隶、篆具有古则。亦善大字书,篆隶尤精。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其行书《千字文》册页,绫本,高四十二点二厘米,横十九点三厘米。有方家评说,此作行书之中间带草书,运笔流畅舒展,雄秀洒脱,深得赵孟頫笔意。编者谨将此作首次原大彩印推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明代官员陈洪谟,字宗禹,自号高吾子。弘治中登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他致仕后,为其子书写十条为官和为人的处事准则。后来,其子请文徵明书写十条准则全文,并摹勒上石,藏诸先祠。
文徵明七十二岁时书写的这件大字行书卷,是其传世精品佳作。其纵三十二点其厘米,横一千四百六十三点九厘米,堪称长篇巨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方家评说此作,用笔遒劲,笔意纵横,温润中含有苍劲,整饬中时出老辣,书家已至人书俱老之艺术佳境。
王宠(1494—1533),初字履仁,后改字履吉,号雅宜山人,江苏吴县人。其少学于蔡羽,以诸生贡入太学,然屡试不第。他博学多才,工诗文,善书法,与祝允明、文徵明同被誉为“吴中三家”,惜其英年早逝。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卷《王宠书五忆歌》珍迹。此卷为其三十五岁时书写,用的是金粟山藏经纸,纵二十九点三厘米,横二百九十四点五厘米。王宠创作的这篇诗文,以高超的文学艺术手法,描绘了庐山等五处名山胜地的壮美景色。在书法艺术上,有方家评说:此作展现出书家起伏顿按、急遽有力的笔法特色,作品恣肆纵逸,神采飞扬。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书法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又转学钟繇、王羲之,并参以李邕、徐浩、杨凝式等笔意,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甚具特色。民国时期,上海艺苑珍赏社曾出版《明董文敏临圣教序真迹》一书,这件墨迹是其卒年仲春之作。有方家评说他,“直至暮年,仍与古贤周游,但他只是取其外在形式,重点在继承其内在精神。”此作可谓妙在能合,神在有飘逸灵动之气。
众所周知,在书法艺术上,董其昌勤奋临池,不断求索,终于登上了时代的高峰。与此同时,在绘画艺术领域,亦有极高造诣。尤其是山水画,他留下相当数量的珍迹。在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上,他亦多有建树,其论述对后人甚有影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他的论画书作。这件册页纵二十六点八厘米,横三十厘米。诚如书家自己所言,秀媚之意溢于豪端。编者特将这一册页重新编排,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品味。
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写的《后赤壁赋》,是书家传世精品之作。曾藏于清内府,钤“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为册页,每页纵二十九点三厘米,横十五厘米,系洒金笺。这件墨迹书于明天启七年(1627),时年书家五十八岁,正值仕途顺风顺水之际。有方家评说:此作笔力劲健,通篇如疾风骤雨,一贯而下。
明代著名金石家张应召和温如玉历时数载刻成著名的《淳化阁帖•肃府本》,为书法艺术传承做出重大贡献。张应召还富收藏,曾收藏过两件宋拓本《集字圣教序》。这两件珍本,现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藏于上海图书馆。藏于上海图书馆这一宋拓本,分别有清代著名书家伊秉绶、翁方纲、郭尚先等人题跋。诚如翁方纲所言:此本拓旧而画极分明,深可宝也。此一珍本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为此,编者特将此本放大推出,供读者鉴赏、临习。
唐代著名书家欧阳询被誉为初唐四大书家之一。他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等,都是后人临习楷书的重要范本。除上述三碑之外,还有一件传为欧阳询书千字文,曾为南宋扬补之藏,被明代著名书家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中。内容完整,后有刻跋两段:“右率更令所书千文扬补之家藏本。咸淳甲戌岁九月三日,钱唐金应桂。”“书家以分行布白谓之九宫,元人作书经云:黄庭有六分九宫,曹娥有四分九宫是也。今观信本千文真有完字具于胸中。若构凌云台,一一皆衡剂而成者。米南宫评其真书到内史,信矣。此本为扬补之家藏,勒其全文,欲学书者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唯变所适也。其昌。”编者特将这一书作放大推出。供读者赏阅临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游天下,曾登临山东的峄山。丞相李斯于此撰文立石,为其纪功,留下著名的《峄山刻石》,也称《峄山碑》。沧海又桑田,当年的《峄山碑》早已损毁,不见踪迹。宋代淳化四年(993),郑文宝据其师徐铉摹本,将碑文重刻于长安。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拓本亦称长安本。
虽然李斯书篆的《峄山碑》只字无存,但宋刻的《峄山碑》仍然有其神韵。其拓本依然是后人追踪李斯篆书的佳拓。编者谨将此碑推出,并参照诸多拓本和相关资料,将拓本中的残损字补出,供读者参阅。
一九九一年,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出土一通汉碑,即为著名的《汉肥致碑》,其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此碑于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刊立,碑高九十八厘米,宽四十八厘米,字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碑文近五百字,仅一字残损。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有方家评说:碑文结体方正朴茂,用笔古拙厚重,趣从天然,意外多妙,有大智若愚、似拙实巧之美。
《肥致碑》出土,至今不过三十年。这一完好的存世汉碑,为汉碑刻石又增添了一通不可多得的瑰宝。为此,编者特将此碑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鉴赏临习。
一九九七年,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出土一方青石质地墓志。这便是唐代著名书家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的《郭虚己墓志铭》。志石长一百零四点八厘米,宽一百零六厘米,字迹三十五行,一千一百余字,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十六字。墓主系唐代工部尚书郭虚己,从铭文中看到,郭虚己是唐王朝镇守边关的一位重要官员,他五十九岁时卒于任上。
颜真卿于天宝八年(七四九)书写的这方墓志铭,正值书家盛年时期,其字体端庄秀劲。加之墓石深埋地下,字迹大多完好如初,诚为习书者临摹的珍贵范本之一。
《语言研究集刊》系连续出版物,每年出版一到两辑,共已出版二十四辑。本书系第二十五辑。《语言研究集刊》是CSSCI来源集刊,主要刊登汉语语言学,包括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和现代语言学中的语法、词汇、语义、方言、修辞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评论、随笔等,适合从事汉语言学研究的国内外学者参考阅读。
&
推荐阅读
题图制作:张舒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