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报 | 《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基于语义地图的跨语言视角》
CISHU|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设我为星标,更容易看到我。
《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基于语义地图的跨语言视角》
叶婧婷 著
定价:68.00
出版时间:2021-11
ISBN:978-7-5326-5831-2
扫码购买:
微店
淘宝自营店
✦✦
作者简介
叶婧婷,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副研究员、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曾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编辑推荐:
这本研究体词性领属结构的论著,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借鉴和利用了大量前人与时贤的调查研究资料与数据,对周边语言与汉语方言各种表示名词性领属结构的构造、标记与作用,做了相当精细的分析与调查、比较与统计,基本能够做到点与面、定量与定性,以及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调查、分析与归纳。在此基础上,作者熟练地运营各种类型的语义地图以及多种表格,对各种不同的名词性领属结构及其领属功能、特征和用法,都做了相当全面深入的描写与分析、整理与展示。作者所依据的研究理论、采用分析的方法,所得出的一系列基本结论,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所完成的这本领属结构研究专著,不但具有一定类型学意义,而且,探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容简介:
首先,对领属结构进行跨语言的结构类型分析,探求领属结构的句法性质,并且试图发掘新的语言共性。第二,建立与领属结构相关的跨语言数据库,并且使用这些数据来绘制领属结构的语义地图,构建领属结构的概念空间。第三, 运用不同的语义地图来考察各语言内部不同领属语义的关联模式。对比周边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语义地图,寻求共性和特性。最后,为语义地图所展现出来的模式寻求动因。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总序
序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语言类型学述略
1.3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第二章 研究背景
2.1 领属关系的核心概念及理论探讨
2.2 名词性领属结构的类型学研究
2.3 生成语言学关于领属结构的研究
2.4 汉语领属结构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汉语方言的领属结构及标记类型
3.1 代词领格形式
3.2 并置结构中代词单复数的跨方言差异
3.3 代词连接型结构
3.4 并置结构
3.5 从属词标记型结构
3.6 领属标记的语法化层级
3.7 小结
第四章 汉语周边语言领属结构的主要类型
4.1 名词性领属结构的主要编码策略
4.2 各类标记模式在本区域语言中的表现
4.3 领属结构的分化
4.4 小结
第五章 世界语言中的领属结构
5.1 世界语言中领属结构类型的分布
5.2 领属结构主要类型举例
5.3 名词性领属结构的分化
5.4 小结
第六章 领属结构的句法性质
6.1 问题的提出
6.2 领属关系的实质:领有者和被领有者的非对等并置
6.3 领格标记和属格标记的不对称
6.4 论元性领格标记、泛指名词性领格标记和“家”类领格标记
6.5 无核领属结构
6.6 小结
第七章 无核领属结构的分化及跨语言共性
7.1 比较概念及无核领属结构的类型
7.2 语言共性一
7.3 语言共性二
7.4 语言共性三
7.5 语言共性的动因
7.6 小结
第八章 领属结构的多义性:语义地图模型
8.1 语义地图模型
8.2 汉语方言领属结构的语义地图
8.3 周边语言的语义地图
8.4 小结
第九章 领属范畴的双核特性及其社会文化基础
9.1 “可让渡性”理论
9.2 “以空间为基础”的假设
9.3 领属范畴的“双核”:“社会性”与“控制性”
9.4 领属范畴的社会文化基础
9.5 小结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汉语周边各语言的领属结构
附录二 汉语周边语言的领属语义分布
附录三 汉语方言的领属语义分布
附录四 世界语言中的无核领属结构及标记来源
附录五 术语及缩略语
专家评审意见(一)
专家评审意见(二)
序言
向上滑动阅览
序
2014年9月,戴耀晶老师不幸逝世,去世时还带有几位尚未完成学业的博士生,叶婧婷与其他三位学生是刚刚入学就失去了导师。转过年来,复旦聘我为兼职教授,目的是填补戴老师留下的现代汉语方向博导空白,我也就自然接过了老师带学生的任务。
叶婧婷是四个学生里我最晚见到的一个,那时她已在德国进修,进修期间写出了博士论文的初稿,寄给我看。我对她能够驾驭如此大跨度且有难度的题目感到惊讶,粗读一遍,我就放心了。论文在跨语言的视野中观察汉语领属结构的本质特征,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而且论证方法新颖,得出的结论大致可靠。此后,无论是书信往来,还是预答辩前后的当面交谈,我们又针对文章的尚存问题进行了讨论。预答辩后,我对论文的判断是:该论文具有理论和方法的挑战性,采用最前沿的新一代语义地图方法,运用合理,通过绘制语义地图的方式,构建了领属结构的概念空间。文章在基元选取和语义关联模式的设定方面都有比较巧妙的构思;在语言取样和资料搜集方面,也下了很深的功夫。文章从社会文化基础的角度重新审视领属结构,对以往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语义地图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领属结构的“双核假设”,从全新的角度来解释相关句法现象。研究结论具有理论创见,将会丰富普通语言学理论对领属问题的认识。这个印象也就成为我作为导师对她论文的基本评价,我很有信心地推荐她参加答辩。答辩老师们也对论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此后,叶婧婷以这部论文为基础,略做修改,参评《清华语言学博士丛书》,评审过程中得到了专家们许多重要的意见。与此同时,她继续在德国学术访问期间,进一步深入思考相关问题,不仅对原作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还增写了若干章节。
这部修改过的书稿,我觉得有如下亮点。
其一,在新增的第五章全面概述了世界语言领属结构面貌的基础上,第六章对领属结构句法性质的讨论,很有深度。论文的初稿中,她提出了一个“非对等并列”假设,当时曾让我眼前一亮。但这样的新说,要想让大家接受,还需要更充分的论证,尽管我能理解她是从历时视角和跨语言的视角来观察,发现了世界语言中领有者和被领者向心标记的不同选择策略。这一次,她更为审慎地论述这一问题,在新增章节中全面观察了世界语言中领属结构的类型,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观察领属结构。她对世界语言中领属结构无标记、从属词标记、核心词标记和双重标记这四大类,依靠分属于不同语系的70种语言材料,做了令人信服的讨论,用更丰富的例证说明,“并置性”是领属结构的根本属性。放弃了“并列”的说法,反映出她对语言事实的深入观察和思考。她说:“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的:领属结构从古老的并置策略开始;当各种具体标记加入以后,就打破了并置关系;但语法化的趋势又是通过对这些标记的漂白,最终将领属结构拉回到并置结构中来。”
其二,新增的第七章关于无核领属结构的分化及跨语言共性的讨论,充分显示了类型学视野给具体结构分析带来的效力。通过对70种语言材料的观察,得出三条语言共性:长度共性、语序共性和可让渡性共性:无核领属结构的长度不比它对应的从属领属语更短;当无核人称形式内部既包含领属标记,又包含名物化标记时,领属标记的位置总是离人称形式更近;如果“不可让渡领属语”与无核领属语同形,则“可让渡领属语”与无核领属语同形。为什么会有这三种共性呢?对动因的探讨显示了作者的研究智慧。长度共性,她用频率-长度对应律来解释:频率越高,词长越短;语序共性,她用照应类名词到零形式的语法化层级来解释;可让渡性共性的动因,则在于不可让渡人称形式的黏着性和可让渡人称形式的自由性差异。汉语的无核领属结构长期以来吸引着研究者的兴趣,如今我们把汉语现象放到这样的世界语言变异图景中去认识,尤其是结合共性动因那三个方面去思考,自然会加深我们的认识。
其三,就是领属范畴的双核特性及其社会文化基础,这是我在读到初稿的时候就感到欣喜的重要发现。但是,这样的提法,难免会受到“是否有必要”“社会文化基础论证的逻辑问题”等角度的质疑。新稿第九章对这一说法的来龙去脉做了更为清晰的梳理。过去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领属结构语义基础说,倾向于认为是基于空间关系的,我本人也长期持这一看法。叶婧婷在这本书里则充分吸收了语言类型学最新研究成果,对空间关系说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质疑,进而提出了“社会性”与“控制性”双核统摄的看法。这一章专有一节讨论亚洲语言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观念,以此来解释亚洲语言领属范畴语言形式塑造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这是很有眼光且很有深度的重要论述。去年我应中国社会科学网之约,写了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语言研究的回顾文章,通过回顾清楚看出,四十年来我们的语言研究先后经历了解放思想、融入世界和重塑汉语文化价值的三个阶段。语言类型学的眼光,使我们对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位置得到了更清晰更准确的理解,也使汉语研究充分融进语言共性的广泛研究潮流中。在此基础上,如何在更宽的理论视野中对汉语特点得出更深入的认识,就成为这一代年轻学者的使命;而当一种语言特征的揭示跟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得到相关性解释时,这种研究的意义也就超出了语言研究本身。
总的来看,这项研究由于理论基础扎实,方法运用熟稔,可以说是新意迭出,必将对汉语领属结构的研究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部书稿总的特色是偏于理论,偏于宏观,具体汉语实例的微观研究尚嫌不足。当然,作为一项类型学研究,有时共性研究和具体语言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难以兼顾,这是研究范式决定的。我还是希望作者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带着类型学眼光的长处,为汉语事实的深入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伯江
二〇二〇年四月
精美实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供图/供稿 | 马沙
题图/排版 | 陈静
我知道你在看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我社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