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宥嘉这种辨识度,为什么会参加《蒙面唱将》?

2016-09-19 梅丸君 媒玩




“一听就是林宥嘉!”

 

哪怕戴上了“帮我消消黑眼圈”的面具,观众还是一“耳”认出了他。




林宥嘉有着出了名的高辨识度音色,也就是乐评人所贴上“迷幻唱腔”的标签。那是一种从英伦慢摇乐队(MUSE)学来的慵懒搭腔,华语乐坛中最近涌现的两个迷幻代表,一个是林宥嘉,一个就是华晨宇。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写着寂寞,一个唱着挑衅。

 

 

乍一想,林宥嘉只可能是电视模仿模仿的常客,怎么能出现在盲选真人秀里呢?新一季的《蒙面歌王》(下称《蒙面唱将猜猜猜》),又陷入第一季不懂装懂的套路了吗?

 

不,这一次,节目组就是想要你一听就猜出来他是林宥嘉!这又是什么招数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还记得去年对《蒙面歌王》的吐槽吗?当时大家集中喷的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版的蒙面歌者各个都还有勇气“做自己”,完全不掩饰自己的习惯性动作。比如去年首场出战的羊驼,伸手一收下巴就看出来是我是歌手上退赛的那位。

 



加上节目组设计的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是一眼就能识破的那种面具,蒙面歌手外貌辨识度也极强。

 



但是台下的猜评团却弄出一股“哇喔我真的不知道你是谁哎”的样子!



 

到了节目中后期为了增添猜评趣味,直接让四个好声音导师隔空补录镜头,生切硬拉的搞了个超有违和感的“导师竞猜团”。




(好声音第4季导师对着iPad强行隔空猜评)

 

总之,第一季《蒙面》,既想做出脱口秀般插科打诨,又想做出《我是歌手》般的音乐竞技节目。最后在“猜”的趣味性和“赛”的严肃性之间搞砸了,最后变成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

 



但!是!这一季《蒙面歌王》改名了,它竟然变好看了!



 

虽然《蒙面唱将猜猜猜》这个名字散发着一股早期台湾综艺风格的味道,但是脱胎于《蒙面歌王》的改良版,真的就不再是那个“明知道是谁却装作不知道”的侮辱观众智商的拼盘版演唱会了!

 

 

实现这个转变,它最大的一个处理就是把原来的歌手竞技赛,变成了歌手竞猜游戏。注意,从“比赛”到“游戏”是一个质的变化,通俗的说,它意味着这档节目从《我是歌手》变成了《看见你的声音》——比赛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猜猜猜”!


 

那么,第二季《蒙面》是怎么实现这个变化的呢?我们来从赛制上做一个对比。


虽然节目中明星们各自都有蒙面演唱的哲学层面解读,但我个人依然认为,蒙面歌王的精髓不在于蒙面本身,而在于揭面瞬间。因此,如何安排揭面,就决定了如何安排节目的节奏。


韩国版《蒙面歌王》的经典赛制是8人4组捉对合唱,然后继续两两PK,输者摘面。



 

第一季中国版《蒙面》采用的是1V1的PK模式,当期再进行一轮后获得投票最高者可以揭下面具,连续三期未进入第二轮的淘汰。中国版最突出的赛制特点是,赢者摘面具,输者自愿摘面。


和原版输者摘面的赛制反其道而行之,“中国版赛制”受到很多恶评,甚至有评论称:“《蒙面歌王》的赛制暴露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全部弊端。”把这种赛制的出现归咎于中国娱乐圈体制。





第二季中国版《蒙面》则用了原版“捉对合唱”的方式,但是完全取消了PK赛制,采用的是竞猜游戏,即猜中摘面,猜不中不摘面。


也就是说,第二季《蒙面》的游戏赛制,摘掉面具的节奏更快,单组歌曲演唱后就有50%的几率会摘面。



(蒙面效果明显好于第一季,但精致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节奏的加快也使得单期节目叙事更完整。比如,上一季《蒙面歌王》“东方不败”尚雯婕的悬念延续了好几期才揭晓,完全忽视了现在更多观众的碎片化收看习惯。而第二季《蒙面》则不同,单组歌手的表演都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单元。对明星猜评的难易程度也有了更灵活的操作空间——上一个难,下一个就会简单。


这样,猜评团就不会被架空,而是对节目进程起到绝对作用。他们猜中与否将直接决定这个单元的歌手是否会揭面。



 

明星用单元式组合难易交替登场,为的就是电视观众和互联网观众的“雅俗共赏”:既要满足电视观众收看的节奏感和随时切入,也要符合互联网观众的碎片收看需要。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像林宥嘉这样辨识度的声音会登上新一季《蒙面唱将猜猜猜》的舞台!因为用一个容易猜到、兼具话题的唱将打头阵,并且在一个单元内揭面登场,无论是综艺“热场”还是带动节奏、增强收看粘性都有极佳效果。


 


首期节目中,几位蒙面歌者的猜评难易搭配适中,既有一听就懂的林宥嘉瞿颖张碧晨,也有难倒网友的“尖耳朵的阿凡达妹妹”。


听听歌声,你能听出她是谁吗?




猜到了记得告诉我!







媒玩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