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扬社会正能量,读封开人的“最美”故事

2017-12-23 封开发布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

“2017最美封开人”

最后一名正式候选人的故事了

一起来看

↓↓

非遗传承人陈立帮:

此生只为“五马”

他将奄奄一息的民间瑰宝成功救活,让其焕发青春;他把濒临失传的宝贵艺术言传身教,誓要世代相传。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五马巡城舞》搬上了舞台,在省市县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中获奖无数,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他所在的大洲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五马巡城舞》民间艺术之乡,《五马巡城舞》成为封开县第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他,就是今年81岁的老艺人陈立帮,《五马巡城舞》的传承人。



根植民间传递喜庆欢乐


《五马巡城舞》是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产生年代已无从得知,据当地老艺人回忆,《五马巡城舞》宋朝末年已在封开县大洲镇一带农村乡间流传,是当地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表演时,由5人扮成古时战将,骑着5匹马;前有引马童子,后有宫灯罗伞。人们随着强烈的锣鼓节奏起舞,穿过东、南、西、北、中5个城门,穿梭舞蹈,阵容壮观,场面异常热闹。


在一个寒风细雨的冬日,我们去寻访陈立帮老艺人。


大洲镇地处封开县的最北边,岐岭村又在大洲镇的最北面,车子沿着贺江边蜿蜒蛇行。路面改造碰上下雨天,不好走。过了岐岭村委,车子离开较为平坦的水泥路,转入一个U型急弯后不久停在一处房子前,开始步行真正的“水泥路”,努力走过湿滑泥泞小路不到十分钟,到达陈立帮老人家门口时感觉不到寒冷了。这个自然村叫罗洞口,已经到了两广交界。


陈立帮老人从懂事开始,每个春节就跟着父亲的《五马巡城舞》表演团队四处转,那个时候只是觉得热闹好玩。


1957年,从封川中学初中毕业回乡的陈立帮开始深入接触《五马巡城舞》。试着学下敲锣打鼓,有时玩下举令旗,觉得好玩并开始对此感兴趣。父亲看到他勤快,也教他几下拳脚功夫。


记者惊呀的看着鹤发童颜的老人家:您还会功夫呀?


旁边的村主任说:长年累月演《五马巡城舞》的,没两下子怎么撑得下那个大场面?!


老人家得意的笑了,起身为大家表演了一套拳法,看得我眼花缭乱,心中产生无数个“服”字。


陈立帮的大哥早年毕业于梧州博文师范学校,在木双当教师。他有文化有想法,感觉《五马巡城舞》还可以更加好看,为此编写了很多新的歌词唱本,但当时村里的青年人很多没什么文化,大哥就让陈立帮负责教大伙唱。这是1958年。从这个时候开始,陈立帮兄弟俩联手《五马巡城舞》,带着村里的年轻人搞得很是火热,正月闹新春到处去演出,到过南丰、都平、大玉口,远的甚至广西梧州的梨埠、沙头、水口。


“包括派贴的两个人,每次40人出行,浩浩荡荡,穿村过寨,计划演到正月十五,结果有时正月二十四才能回来。你知道为什么吗?”陈立帮老人家说到这里,故意卖起关子来。


“为什么呢?”记者问。


“人家热情啊,盛情难却!很多没有派贴子的地方也来请我们去演出!这个地方还没结束,人家在台下早等着了。”老人家两手比划着激动地说。


那个时候的《五马巡城舞》应该正值青春期间,作为喜庆佳节的民间传统节目,从闹新春中,走村窜户,上门赐福,成了乡村庆新春习俗中最为广泛的一种文化娱乐。除了60年至62年因饿荒暂停,1963年又开始恢复正常。此期间,《五马巡城舞》还受邀请参加过广西和肇庆市的民间文艺会演,都获得很好的评价。


发扬光大宝贵匠人精神


岁月在无情中流逝,陈立帮结婚成家儿女成群,但在他内心深处总有种隐约的期盼,就像一颗深埋的种子等待春天的到来。


这一天终于来了。


1975年的冬天,一位中年男人来到大山深处找到陈立帮,连续两夜聊天深谈。谈话的内容老人家说忘记了,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人前脚刚走,陈立帮转身就组织起村里的青年人,在本应农闲的冬季忙碌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来年的春节,《五马巡城舞》重新舞起来了,并且舞到县城,在当时县城最大的活动场所灯光球场正式演出,引起了轰动。


据了解,这个人是当时的文化馆副馆长邓增魁。他为陈立帮带来了文艺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


记者有个疑问,道具、歌词唱本不是全毁了吗?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调动没有基础的40人恢复一场声势浩大的演出?


陈立帮老人用手指指自己的头,说,毁不去的,全在我的脑子里面呢,40人也不全是空白,从小就是看着《五马巡城舞》长大的,这就是基础。


那个冬天,不惑之年的陈立帮把他记忆深处的舞蹈、表演都活动起来了。在缺乏资金和道具的情况下,发动群众自发制作道具和演出服饰;在那些寒冷的夜晚,围在火堆旁边,没有歌本,他凭记忆,唱一句让大家学一句,动作也一招一式、手把手的认真的教,每一个人都认真的学。就这样,硬是把演出队伍拉起来了,《五马巡城舞》也就鲜艳地复活了。


县城演出之后,周边地区都知道《五马巡城舞》重现人间,于是又成为祈福喜庆的节目重新火起来了。多年来的春节,都可以看到陈立帮带领《五马巡城舞》演出队游走在各村之间,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喜庆,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授徒传艺培养后继人才


经过陈立帮的努力,1978年《五马巡城舞》传承得到了恢复,但很快受到现代化进程中强势文化的激烈冲击。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欣赏水平的转变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生存受到挑战,《五马巡城舞》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习练的人少了,观看表演的人少了,难以组织大规模演出,展示其魅力的平台受到了制约。《五马巡城舞》又陷入了低谷。


后来,陈立帮看到家乡的人们除了朴实的忙碌,文化生活一片空白,又想起了《五马巡城舞》,难道就让老祖宗的东西断在我的手里吗?恰逢此时县里开始对传统文化加以重视,陈立帮又看到了希望。


1987年起,已经50出头的陈立帮决心牵头重新把《五马巡城舞》这个濒临绝种的民间艺术保存和发扬光大。他利用晚上组织爱好文艺的村民在村内空地排练《五马巡城舞》,还利用周末休假,到学校培养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的爱好,吸引学生,让他们喜欢继而传承《五马巡城舞》。


陈立帮这种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为《五马巡城舞》奉献自己的精神终于得到回应。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五马巡城舞》在服装、音乐、舞蹈、道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人数缩减到35人,这个原生态的古朴的民间艺术终于重放异彩。


在《五马巡城舞》带动下,大洲镇民间艺术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该镇在1997年和1998年曾先后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民族民间艺术‘五马巡城舞’之乡”。


2007年,《五马巡城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经过较大改编的《五马巡城舞》还荣获了肇庆市国际旅游文化节表演金奖和11月份举行的广东省国际旅游艺术表演优秀奖。在2008年3月份省文化厅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册上,陈老艺人榜上有名。


近年来,《五马巡城舞》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获奖无数,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中获得过金奖,参加过上海世界博览会展演,还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亮过相。


江口中学、大洲中学成为《五马巡城舞》的传承训练基地,陈立帮老人致力于传承,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言传身教,誓要将《五马巡城舞》的种子撒播到校园里,植入青少年的心中,希望有一天遍地开花,把《五马巡城舞》这朵艺术成果代代相传。

 

撰文:李婉红


每一个故事背后

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5名“最美封开人”正式候选人的故事

已经介绍完毕

接下来马上就要开始下一轮网络投票

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哦!


编辑:封开发布编辑部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版权均属封开发布所有,转载需遵守国家版权相关规定,明确任何未经书面授权转载的一律属于侵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