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 | 电商+扶贫,这里有个新样本

网信重庆 2020-09-04


“炒花生、土鸡蛋、红薯淀粉……家乡的土特产很受欢迎,订单从全国各地来,农产品也送往全国各地,现在我们网店的生意是越来越火了。”向学明说着,一手伸进刚出锅的炒花生堆里,轻轻一按,露出饱满圆润的花生粒随即送进嘴里,炒花生独有的芳香在嘴角溢开来。



地处方斗山下的双会村距泸渝高速路大歇镇下道1000米,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山里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山村,不过从2016年开始,返乡创业的向学明,让这个小村子迎来了一次“蜕变”。


2015年9月,向学明携妻子返乡探亲,这是他们时隔十二年后再次回到了家乡。


家乡的变化很大,但让向学明感到揪心的,是他去了小时候常去放牛的山头、河坝。路依在,但杂草丛生,梯田依旧,但大面积荒芜,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缺失青壮年的照顾。小小的山村里似乎一无所有,遗失了核心。


这使向学明在2016年下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帮助村民们改变现状,过上好日子。那一刻,善良的妻子也转变了态度,支持鼓励他。


如何改变现状,增加村子里的收入?是困扰向学明返乡创业的最大问题。


这些年,乡亲们种植农作物以习惯性为主,年复一年从未创新,以养家糊口的口粮和家禽饲料为目的,没有太多商业和经济价值考量,但也难得他们有一份守旧和农耕的情节。


 “那么好的土特产变不了钱,着实可惜,而想要改变村民们保守、固化的意识,只能实打实的让他们知道,这些土特产能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向学明说。


他挨家挨户去游说,思路通了,说干就干。返乡第一年,向学明和村里人口头约定,收购他们的农产品,并负责在网上售卖。于是,他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网店“象先生农庄”,家里的卧室就是办公室,客厅就是农产品的打包车间。





2017年初,向学明拿出15万元的积蓄,在政府和县商务委的帮助下,成立了大歇镇第一个集农产品仓储加工、线上交易、线下体验、物流配送、培训孵化、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双会村电商综合服务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什么农产品都收购、都卖,到有计划的种植、收购,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村民农户增收逐显成效。


2018年初,向学明又组织村里农户展开了四次大会,这一次,是向学明在电商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村级电商服务站也升级为镇级电商服务中心。


向学明决定自建“田间天猫”基地,发展集中种植,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前三年固定分红农户每亩300元,村集体每亩20元,从第四年开始,业主、农户、村集体以6:3:1实行效益分红。


“通过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经济作物,集中连片示范基地栽植果树为主的长效经济作物的做法,是想改变农民的固有农业思维模式。”向学明说。


向学明介绍,为实现产销对接市场,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构建起“示范站点+贫困村+农户”和“自建田间天猫基地”联动发展模式,实现脱贫攻坚精准化,其中,“提供部分种子、种植技术、定价定产、上门收购”的保障服务,深得农户支持和好评。


短短三年,向学明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付出,收获回报。


据了解,2018年,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户签订种植协议232户,其中贫困户82户,通过电商带动户均增收4300元;2019年截止目前,和农户签订种植协议260户,其中贫困户93户,另外还有新的签订计划已经列上了日程。




为老百姓增收的同时,向学明还带动了周边10余名农村青年做起了电商,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村里还有工作能力的老人提供就业的岗位,成了大家心中名副其实的“致富帮手”。


2019年,向学明荣获“重庆市农村电商扶贫带头人”称号。


对于下一步计划,向学明表示:“接下来,我们会通过选育良种来提高产量,并让农户的工作更单一来提高效益;在加工环节上把好品质关,将农产品分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渠道上,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多平台融合传播来拓展销售。”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农村的各方面‘环境’越来越好,我很庆幸自己能赶上这个好时代。也希望更多走出去的年轻人和大学生能够回到家乡发展,利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带领乡亲们致富,振兴乡村,让我们共同守护家人,守护这里的绿水青山。”向学明说。





作者:戴莉芸

来源:网信重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