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重庆题材纪录片登上央视荧屏→

网信重庆 2020-09-05


9月2日至9月6日每晚20∶05,讲述咱重庆历史故事的纪录片《城门几丈高》在央视纪录频道(央视九套)播出,重庆卫视在每晚20∶30播出,优酷视频独家跟播。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马马,坐轿轿,城门底下走一遭。”在重庆,这首童谣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而童谣里唱到的“城门”,正是这部纪录片的主角。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简介

《城门几丈高》,是一部关于重庆开放和奋争的史诗。


2333年前,重庆筑城,后来最终形成了“九开八闭”的城门格局,将整个城市包裹起来。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纪录片以重庆开埠以后的历次事件为眼,以城市空间与功能变化为骨,以宏大的时间线上大人物与小人物的来去沉浮为血肉,透视大历史中的城市基因生成机制,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这一地方文化的哲学问题。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图片由《城门几丈高》剧组提供


《城门几丈高》由此前获得各方赞誉的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大后方》《西南联大》拍摄团队倾力打造,历时3年拍摄、修改,共分为5集播出。


《城门几丈高》有哪些看点?这个拍摄团队为何对历史题材纪录片情有独钟?多部高分纪录片的拍摄背后是否有迹可循?来看该片总导演徐蓓的专访。


▲图为《城门几丈高》总导演徐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系统梳理重庆的开埠历史


Q您觉得《城门几丈高》的最大看点是什么?A

《城门几丈高》讲的是一座城市的故事。这是一个立体空间,跨度长、范围广,不仅限于人物故事。为立体展现重庆城,我们从历史、建筑、经济、文学等角度描述重庆近代化历程。


重庆开埠始于100年前,那时照相术才刚刚进入中国。在片中,为了呈现当年的场景,我们根据收集到的影像,用现代技术复原那些已消失的风景,比如朝天门的城门和城墙;同时,我们还集结了本地和英国、美国等地的学者,力图构建最强学术团队,表达全面而权威的学术观点。片中大量引用史料文字,包括报纸、日记、回忆录等;视觉上,则大量采用穿越剪辑。


图为2017年《城门几丈高》在英国拍摄,右一为该片总导演徐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您最想通过该片传达给观众什么?A

重庆是座美丽的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要想走得更远,一定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只有搞清楚了这个,我们才能非常从容、非常智慧地把我们这个城市打造成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我们拍摄团队的成员大都来自重庆,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们希望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把重庆这座城市形成的历史文脉系统梳理,既让重庆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让非重庆人被重庆历史所触动。


纪录片绝非只是简单的历史材料呈现


Q《大后方》《西南联大》成功的背后是否有何拍摄技巧?A

把握历史题材纪录片关键在于对历史的积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对于创作者的要求颇高,它绝非简单的历史材料呈现。无论做任何选题都要有广泛的学术支撑,通过咨询国内外不同专家,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创作团队才能将其融会贯通,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除此之外,对于缺乏历史影像资料等问题,拍摄团队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弥补。


让优秀历史文化对接现代开放


Q在拍摄《大后方》之前,您似乎一直在致力于社会现实题材的拍摄,近几年为何又将视角转向了历史题材纪录片?A

1995年我开始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入行2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社会层面的变迁,而我的纪录片作品正是自觉不自觉地记录着这一场变革。从90年代中期的“希望工程”,到三峡移民,到城市化进程,我关注着国家大事和社会浪潮之中的普通人,记录着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而从2012年接触拍摄《大后方》后,我又找到了新的兴趣点——讲述历史故事。


自小我便对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在读过的书中,历史书的占比最高。2012年受市委宣传部邀约,开始筹拍《大后方》,当时我已经40岁,对历史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虽然是偶然的邀约,但后来能够排除万难完成这部作品,并从此喜欢上历史题材纪录片,这一定是基于对历史、对纪录片真正的热爱。


不忘本来,才能走向未来。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拍摄,就是以实际行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提升人文内涵,让优秀历史文化对接现代开放,为我国新时代开放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来源:重庆日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请查收2019智博会成绩单


一棵青菜头如何“飞”出百姓家?


5G、人工智能、投资、交通……互联网大佬带着干货走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