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网络普法优秀案例之二:创新打造网信普法试点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当前,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网络普法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农村使用互联网的人数日益增加,但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及运用存在空白,在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依法依规发布网络内容、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存在“知识盲区”。荣昌区网信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探索将网信普法工作纵深推进,以创新打造网信普法试点村为契机,稳扎稳打、守正创新、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系统提升广大网民特别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一、主要做法(一)认真谋划“定调子”。根据“八五”普法和网信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积极与市、区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把网信普法试点村工作纳入全区普法工作重点,强化实施保障。认真开展前期调研走访,切实了解基层网信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制定《荣昌区网信普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明确群众积极优先、打造示范引领、以点扩面带动的思路,建立前期申报、协调推进、效果评估、激励推广等闭环工作机制,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可持续开展。
(二)强化宣传“建矩阵”。扩大线上线下的知晓率和参与度,重点打造好线上线下两个“宣传矩阵”。积极构建线上“宣传矩阵”。对接市级媒体平台,加大对网信普法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区属政务新媒体、自媒体参与到试点工作宣传,形成市、区、镇(街道)三级宣传力量。推动打造线下“宣传矩阵”。整合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小院、法律之家等阵地,融入网信元素、网络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宣传等,形成小院、村、镇(街道)为一体的宣传阵地,大力营造网信普法的浓厚氛围。
(三)统筹资源“增活力”。整合各相关单位和属地人员,建好队伍,用活资源,强化人力、物力和组织保障。统筹协调区、镇、村、小院资源,把网信普法纳入各级各类宣讲宣传、小院讲堂的重要内容,乡贤、院长等定期开展进小院法治宣传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信普法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送法进小院”、开展面对面免费咨询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上网用网、防范网络诈骗等困惑进行答疑释惑,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反诈意识,培育法治思维。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探索开展线上纠纷调解工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召开线上协调会,邀请区综调室、司法所等专业人士对矛盾纠纷进行现场调解,解决群众的忧心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二、成效特色(一)普法试点实施高质高效。经调研摸底,首选龙集镇抱房村作为试点村。该村位于川渝毗邻地区,紧邻四川省隆昌市石碾镇、普润镇,拥有村民4300余人,党员113名,8个小院讲堂,党员群众主动性强。试点半年多,成效明显,特别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积极参与,由被动“受法”到主动“授法”。全村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矛盾纠纷数量明显下降,并带动相邻镇村合作共建共享,村民依法上网、网络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无从事电诈人员,无上当受骗情况。
(二)普法宣传阵地初见成效。在抱房村初步建成“1+2+1+1”的线下网信普法宣传和活动阵地,即1个便民服务中心,2个“小院讲堂”,1个国防教育基地,1个幸福家园。建立法律服务平台1个,法治小院8个,法治文化墙200余平方米,其中网信文化墙、名言金句60余平方米,覆盖川渝毗邻4000余名村民。学习强国荣昌融媒号、重庆科技报对网信普法试点村工作进行了报道。
(三)普法队伍凝聚法治力量。结合全区普法工作,广泛凝聚共识,形成网信普法强大合力。由司法局、法学会、律师行业协会等组建一支约20人的普法专业队伍,联系支持试点村。由区、镇网信工作人员、网络达人、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建立一支100余人的“e起来”网信志愿者队伍,定期到试点村开展网信普法志愿服务活动。由村社干部、本土人才、法律明白人、本村“安全小卫士”等组建本土网信普法志愿服务队,通过常态化走访、宣传、帮扶等,推动网信普法工作深入到每家每户。
(四)普法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试点以来,抱房村开展线下普法宣讲、青少年网络素养实践活动、“小手牵大手”进家入户活动等6场次,评选“网络安全小卫士”20余名,发放宣传资料共计1000余份,为村委会提供法律服务5次,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32人次,惠及川渝党员群众2000余人次。通过开展线上网络安全知识答题、线上法治宣讲、线上案例分享、线上调解等,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件。联合试点村拍摄网络普法短视频《网“局”》,开展毗邻镇综合应急安全演练,村民积极参与,短视频获全市二等奖,村民法治安全意识明显提升。
三、推广价值(一)固本强基,夯实依法治网的基础。积极践行“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深入到基层群众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村民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网信法律法规、网络安全知识等宣传到小院,进家入户,打通网信普法“最后一公里”。
(二)示范带动,小处着手推进川渝合作。在川渝毗邻地区开展网信普法试点村建设,以村为切入点,实现川渝合作从单一到全面发展,从横向协作到纵深推进,让网信普法工作走进川渝毗邻群众中去,不断推动川渝网信事业合作走深走实,形成“一家人”办“一家事”的良好局面。
(三)润物无声,提高农村网信普法意识。针对农村“三留守”现象,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信普法活动,以展示案例、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知识讲解、互动、“小院讲堂”、实践活动等接地气的形式,将网信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其中,使网信普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网信重庆
““绵碚”网络安全技能“大比武” 推动两地网信协作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