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 让红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重任。近日,在重庆市委网信办精心组织下,“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进校园”活动陆续走进重庆市人民小学、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南政法大学,通过生动而深刻的红色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进一步感悟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青春华章。
“歌乐山下埋忠骨,红岩不朽铸英魂。”2024年10月25日,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二班开展了一次“青春红岩”主题班会,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家好,我是何巧,是一名扎根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普通民警……”教室里正在播放情景表演《无声的誓言》,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红岩派出所民警何巧娓娓讲述她扎根歌乐山下、自学手语服务听障群众的故事,学生们一同感受重庆公安人传承红岩精神、忠诚红色血脉的担当,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好奇与敬仰。随着视频的推进,他们见证了红岩精神的火种如何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燃烧。当屏幕上展现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用爱和善意回馈社会时,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责任的认同。他们或许还小,但红岩精神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人民小学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充分利用校史馆、学生绘画作品、黑板报,以文化浸润为根,培养学生对党的朴素感情。此外,学校打造 “红星耀童年”德育品牌,通过给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爱国主义书单,成立红领巾宣讲团,创作红岩题材儿童剧等方式,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英雄长眠于历史,锦书犹可寄衷怀。10月23日,一场红岩思政课在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开展。互动节目《谁寄锦书来》带领着师生跟随着李继业一同追寻她母亲杨汉秀烈士的故事,以家书为媒,与英烈“重逢”,当看到通过AI复原的杨汉秀烈士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互动时,同学们被深深触动。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不朽的红岩精神,变得更加具象化。
“青春红岩”舞台短剧《难以忘却的日子》将思绪拉回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渣滓洞、白公馆,拥有钢铁意志的共产党人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不屈的高尚品质,度过了那段黑暗、漫长而又难以忘却的日子。看到他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身影,同学们无不动容。
“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却那段至暗时光。”西南大学附中的学生唐睿阳说道,“我现在应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近一年以来,西南大学附中通过先后开展“11.27学习传承红岩精神,做新时代少年先锋”少年画英烈主题团日活动、“思政一体启智润心,立人新民实践铸魂”实践活动、“飞扬的梦想,少年追梦更自信”主题思政活动,举办“青春担当,逐梦华章”演讲比赛,建立“行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开展AED急救培训,组织庆祝少先队成立七十五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少年先锋》集体观影活动,邀请纪录片《卢作孚》的导演徐蓓教授来到附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们了解和学习红岩精神的内涵,时刻回望历史,传承爱国情怀,坚定不忘初心。
“红岩精神是重庆最闪亮的精神名片,《新华日报》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作为当代新闻学子,我们应该怎么传承红岩基因、弘扬红岩精神?”10月23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一场极具思政课特色的讨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火线前飞奔的那一串身影,是青春在飞扬,是红岩精神在闪光。”教室内,学生们跟随着集体朗诵《青春回答》,一起翻阅山火救援、巫山下庄、背篓专线等多个场景,听青春的回答掷地有声,听重庆的青年不曾辜负红色的血脉传承。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蔡斐告诉记者,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坚持以红岩精神为牵引,以《新华日报》为重点,以红岩思政为路径,以广大学生为中心,联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红岩精神与《新华日报》学术研讨,共建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办全国首家红岩新华班,积极探索学生培养、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三学”结合育人育才模式,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学科建设体系,在新闻传播学界形成了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育人品牌。
蔡斐表示,持续推动“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进校园”,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能够将红岩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勇担社会责任,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与责任使命的新时代西政新闻人。
来源:华龙网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