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呼救?你认知中的溺水者反应都是错误的!
海青菌最近注意到一个可怕的数据
↓↓↓
全球每年因溺水失去生命的人约为37.2万
就在最近
北京双胞胎海泳溺亡事件令人痛心
我们在哀痛的同时
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保护措施是否真的做足了?
我们之前所认识的一些游泳、溺水知识是否科学?
去年7月
桂林一位名校大学生在游泳池溺亡
从监控视频里看到
他在深水区游泳时突然在水中挣扎
甚至在期间举手求救
但在这将近1分钟的过程中
不管是周围的其他游泳者还是泳池工作人员
似乎都没有注意到
评论里也说“完全看不出是溺水”
甚至感叹“怎么连游泳池都会发生溺水了”
大家认为溺水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是像电视剧里的溺水者一样
大声呼救、拼命挣扎?
↑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
今天海青菌就要来为大家纠正一些
关于“溺水”的错误认知
↓ ↓ ↓
溺水者看起来可能不像溺水!
视频发生在芬兰的一家游泳馆里
一名5岁小男孩在泳池中溺水
据悉,当时男孩的母亲在泳池另一端做水疗
留下儿子一人在泳池
看看下面的动图
如果那刻你也在池中
你会发现吗?
↓ ↓ ↓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
一开始男孩还尚有意识,一直在水中挣扎
男孩试图游向泳池边缘位置
多人从其身边经过,都没能发现异常
慢慢的,男孩逐渐失去意识,不再挣扎......
男孩在水中挣扎了4分多钟
直到失去意识漂在水中才有人发现不对劲,
才将男孩救起
这个小男孩发生的状况
就是最容易忽视的溺水表现!
真正的溺水者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地死去
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
很多人以为溺水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
水里的人拼命扑腾、双手乱挥,大声呼救,
身体平躺或俯卧向下
实际上溺水人的表现是下面的十张小图
↓ 溺水者的十种表现 ↓
总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点
1.不是所有的溺水者都会呼救。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更不用说呼救了,所以溺水者一般都很安静。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的肢体垂直。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
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或码头
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
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
如果眼神涣散
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很多网友也现身说法
分享了自己溺水的经历
↓ ↓ ↓
所以,为了身边人的安全
大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 ↓ ↓
1.如果发现有人在水里悄无声息,请你不要怕麻烦,不管是不是你认识的人,请大声问一下这个人是否还好!如果TA不回答,宁可你判断错了,也要跳入水里救起TA!
2.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以说话来引起别人注意力的。一旦这样,你只有30秒钟的营救时间。再耽误久一点,就要看这个溺水人的造化了,很多时候大脑长期缺氧后会留下后遗症。
除了对溺水的错误认知带来的悲剧
近年来
还有很多在海边玩耍而被离岸流带入海中的溺亡事件
海边的“隐藏杀手”——离岸流
说到“离岸流”
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陌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大约有90%的海边溺水是因为离岸流而导致的
最近备受关注的
“北京双胞胎海泳溺亡案”的“头号杀手”
也被怀疑是离岸流
这个消息一出
大家都以为“离岸流”是无法抵抗的
其实不然!
离岸流是可以有效躲避的!
离岸流是什么呢?
离岸流是海浪和水深地形共同作用下的海岸边
一股射束式的狭窄而强劲的水流
↓ ↓ ↓
离岸流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多种类型的海滩上
都可能发生
与巨大声响的波浪不同
离岸流不会引起人的注意
直到人身陷其中才会发觉
那么如何快速辨识离岸流呢
↓ ↓ ↓
离岸流两侧通常有波浪破碎(即白浪花),而上方没有白浪花
离岸流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其水色与周围水色相比会偏黄
你或许会问
“我看不出来怎么办”
“我真的遇到了的话我就没命了吗”
并不是这样的
离岸流虽然可怕
但并非不可躲避的“天灾”
记住下面这5点
就可以有效躲避离岸流啦!
勿去野浴场,注意海滨安全提示,尽量避开有可能发生离岸流的区域
遇到离岸流强劲时,不要尝试逆流游回岸边
游泳时被卷入离岸流,要保持镇定,顺着离岸流漂向外海,待感受到流速较小时,再通过离岸流两侧有白浪花的区域向岸上游回
如果水性较好,可尝试在被卷入时沿平行于岸线的方向游泳,以便迅速脱离离岸流
脱离离岸流后,再转向游回岸边
救援时间宝贵又紧急
很多溺亡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没能及时施救
或施救方法不对而导致连环溺水
所以
如何有效施救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如何有效施救
发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
采用哪种施救方法才是最科学的呢?
↓ ↓ ↓
发现溺水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再选用合适的救援方式
岸上救援:把周围的漂浮物抛给落水的人,然后将他拉上岸。这个方法适用于不会游泳或没有水中救生经验的施救者。
水中救援: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接受过水中救生专业训练的施救者。从被救者后方靠近,再从后面或侧面拖住其腋窝或下巴,千万不要迎面施救,那样可能被溺水者抱死,使头露出水面,然后用仰泳或侧泳将其带上岸,千万不要迎面施救,那样可能被溺水者抱死。
遇到同伴溺水时,一定要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尽管每个暑假相关安全部门都会呼吁大家
提高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件发生
但溺水的悲剧还是一次次上演
我们常说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
意外不可预测
但可以预防
别再让溺水成为夏日之殇
-END-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观察者、央视新闻等
本期编辑:Carol
责任编辑:TONG、小V
精彩回顾:
别忘了给海青菌点赞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