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青年报》头版点赞!中建八局青年突击队奋战深圳抗疫一线!



连日来,深圳疫情防控形势正处在紧要关头,中建八局600多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分赴福田、龙岗、光明等城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其中,中建八局南方公司自2月24日起,分3批次派出100多名志愿者,驰援封管控区域,奋战在核酸检测采样、扫楼流调、搬运物资的最前沿。

3月2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文章《深圳近四万名青年突击队员奋战抗疫一线》,报道中建八局南方公司来自贵州、云南、广西、广东4省份11个不同城市的第三批42名志愿者火速集结,主动请缨深入战“疫”一线,以“中建蓝”、筑“红色堡垒”,挥洒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报头版


>



来自4省11市的 “请战书”


志愿者请战出征


“深圳急需志愿者,需要大家积极报名!”3月11日,再次接到福田团区委招募志愿者的号召,中建八局南方公司团委书记杨帆在公司群里面发起紧急召集令。

面对深圳的防疫形势,公司已经派去了两批近百名志愿者,还会不会有人报名?“昆明恒隆项目王洪刚报名!”“贵港九路两桥项目关正杰报名!”“肇庆酒店项目王宪军申请出战!”不一会儿,一条条报名信息纷至而来,立马打消了杨帆的顾虑。

不到一小时,一份42人的驰援深圳志愿者名单敲定。这是一份来公司不同经营区域的请战名单:人员来自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4个不同的省份,11个不同的城市,最远的来自贵州贵阳,最近的则来自广州,均无一个人在深圳!

11日发起号召,12日晚上全部人员到深圳报到,13日开拔支援社区。这就是中建八局的担当和速度。


把我派去哪里干啥都行


李映园签下请战书


   李映园   


“我报名参加深圳抗疫志愿者!我虽然是女孩子,但是相信我能坚持下来,想为深圳疫情出一份力。”

“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冲在前。”

报名时短短的两句话,李映园就把要来深圳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心表露无疑。来到深圳集中后,她发现这批志愿者只有她是唯一一个女性。面对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各项较为艰苦的任务,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丝毫不退缩,甚至在微信群里说“把我派去哪里干啥都行”。

3月13日的出征仪式上,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手印的李映园目光愈发地坚定,她旁边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连同其他41位志愿者一起同力协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中建八局“铁军”青年。


写在防护服上的生日祝福


给“小豆芽”的生日祝福


   郝岩   


3月2日,郝岩与同事们一起到上沙社区执行志愿任务。当志愿者们熟练换上防护服变身“大白”的时候,郝岩请求大家帮忙:“请帮我在防护服上写上‘小豆芽,生日快乐’。”那天是他女儿小豆芽两周岁的生日。

在郝岩决定驰援深圳福田抗疫一线起,他就在心里做好了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女儿的准备。进入下沙社区后,郝岩被分配到社区医疗保障组,两天内他协助10多位居民外出就医,运送了近百份居民物资。上沙社区疫情告急,他又主动请缨,换上防护装备,奔赴新的“战场”。可是再忙再累,他没有忘记女儿的生日。

志愿者们在郝岩的防护服上写下了对小豆芽的生日祝福后,郝岩拍好照片发给妻子。虽然不能陪在女儿身边为她庆生,但郝岩用别样方式为女儿送上一份特殊的两周岁生日礼物。小豆芽还不太会说话,她对着镜头比了个心,对郝岩说:“谢谢,爸爸!”


疫情不退我不退


宋禹辰在搬运物资


   宋禹辰   


在上沙社区,宋禹辰与往常一样开始了“扫楼”工作——敲门、说明来意、登记、准备棉棒和采样管……与其他志愿者相比,他的动作更为熟练。因为他已经是在沙头街道社区服务超过20天的志愿者了。

“我和大家同进退!”第一次志愿服务可以结束时,宋禹辰选择不退。

“疫情不退我不退!”第二次志愿服务可以结束时,宋禹辰再次选择不退。

20多个志愿服务日里,面对深圳接近30度的天气,宋禹辰穿着厚实的防护服在上沙东村的小巷里穿梭,为居民配送外卖、快递等生活物资;在龙秋村的老式居民楼上下奔走,敲开一户户居民的大门,扫码录入信息,协助开展上门核酸检测;在椰树村卡口处登记派发生鲜、速食等生活物资,满足封控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防护服不透气,他要闷在里面长达五六个小时,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身上的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这些,宋禹辰俨然已经当成了家常便饭。


需要我,我就上


协助转移病人


   程柯棣   


“防护服已密封、塑胶手套已穿戴、防护面罩也戴好了,酒精随身带……”

当程柯棣第一次接到协助转运密接者的任务时,出发前,嘴里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自己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但是检查自己穿戴的手,禁不住有点哆嗦。

程柯棣进入到社区,就分配到了转运组,协助社区转运密接居民。程柯棣第一次的转运任务是在凌晨1点。根据名单上标注的地址,程柯棣和同伴敲开居民的家门。门打开,看到这阵仗,居民已经知道了自己要被转运,带着口罩也遮不住脸上复杂的表情。

“来都来了,没什么可怕的!”程柯棣心里一横,核对人员信息、帮助居民穿防护服、告知注意事项……每一个步骤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下楼,把居民送到了社区卡口,就在转移人员上车的那一刻,全程紧张的程柯棣突然提起勇气说了一句:“没事的,很快就回来了,加油!”听到这话的转运者,情绪似乎大大地缓和,回身向程柯棣竖起来大拇指说道:“感谢你们,大家一起加油!”

“老实说开始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很多确诊病例都是在密接人员中发现的。” 程柯棣有过这样的经历后已经释然,“但是无论怎样,需要我,我就上。”


持续战斗的“大白”


“大白”们搬运物资


   文德艳   


每个女孩都想遇到一个能保护自己温暖的“大白”,文德艳没想到自己成为了“大白”。

文德艳与公司第一批志愿者一同进驻下沙封控区开展志愿服务。听说要穿防护服,她还着实有点小兴奋——穿上防护服就成了“大白”了。

穿完防护服,文德艳并不觉得有多难受,起初还有些不当回事,但是后面的工作就让她难以承受。进社区没走多久,耳边越来越清晰的,是走路时防护服摩擦的“沙沙”声和面罩下逐渐加重的喘气声。

城中村里的楼,只有楼梯没有电梯,所以爬楼梯“扫楼”是个力气活儿。爬到5层以后,文德艳就感觉到脚步越来越重,呼吸越来越重。呼出的气体,穿透口罩,在眼镜和防护面罩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雾。汗水又和气水混合在一起,使得脸部不断传来瘙痒感。她本想伸手擦擦眼镜和面罩,抓一抓脸颊缓解一下,但看到手里已经出汗湿漉漉的手套,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能不断挤眉弄眼,缓解这种不适感。

扫楼结束后,正准备换班的文德艳接到通知要去搬运物资,她又主动请战。志愿者小分队队队长觉得这个工作女孩子干太辛苦,试图劝服她。她很坚决地说:“责任面前不分男女,我可以我就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挽臂共进,风雨同担

致敬每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


新媒体中心出品


供稿:党委工作部

编辑:潘臻

审核:曹植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