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将冲突与分离,转化为亲密与狂喜?

Crystal祉迎 万物爱人 Juicy Medicine 2023-10-25

在最近结束的七日梦想营中,有两位伙伴,原本因为伴侣的反对,在自己的工作与家居项目中感到“卡住”, 在我分享了深层需要和沟通智慧之后,他们和伴侣进行了深度沟通,都惊喜地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好的理解与支持,然后立刻开启了项目的下一步。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一个人反对你的时候,ta实际上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解决分歧与冲突的核心不是沟通话术,那是什么?



意见的分歧——从策略到需要

当双方在情感上感到亲近,而在事情上有意见分歧,还算是比较好解决的,一个非常管用的原则,就是看到深层需要、共同寻找创造性策略。


在非暴力沟通体系中,需要是类似于安全感、归属感、自主权这些,人类共有的深层需要,而策略则是用来满足需要的具体方式。


同样的需要,可以用无数策略来满足,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分歧都源于对某个策略的执着。


比如说,可能妻子想搬到一个更大的房子,丈夫觉得没必要浪费钱, 如果他们能够去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深层需要,有可能是这样的:


妻子:我想搬到更大的房子,是因为我需要空间,想感到更加放松自由地跟自己在一起,在现在这个家里,经常感觉没有空间,完全被孩子占据。


丈夫:我听见你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不是更多是感觉上的空间,不一定要是物质上的空间呢?如果我周末经常带孩子出去玩,让你能在家里自己呆着,或者你试着跟孩子们真实表达你对空间的需要,请他们更多地自己玩,是否可以支持到你对空间的需要呢?


妻子:对对对,我真正想要的就是这个空间!


当我们与自己的深层需要连结、用心体会与倾听对方的深层需要,往往会看到更广阔的可能性,更容易找出最佳策略,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双方的需要。


下面这张表,是我的朋友若醒整理的各种需要:



情感之冲突——爱的优先级

比单纯意见分歧更棘手的,是情感上的冲突与分离——愤怒、怨恨、失望、伤心、委屈……


想要解决冲突,首先需要双方都真正参与,都把这段关系视为优先事项,即使这段关系目前正在经历危机,依然选择信任,承担风险,并把“解决冲突、增进连结”,而非“在争执中胜出”作为优先事项。


如果至少有一方认为这段关系不那么重要,把精力投入其它关系更值得,或者认为对方就是错了,自己就是受害者,那么,即使双方在沟通与冲突处理上的“技术”都很高超,也很难达成真正的和解。


在很多普通家庭中,大家都不懂什么情绪智慧、深度沟通、觉察疗愈,和解的方式往往是“哎呀,算了,就这么一个孩子,生什么气啊”、“不管怎么样,还是很爱ta的,就不计较了”——爱的优先级,往往比任何技巧更重要。


Gay Hendricks提出,任何冲突争执的核心动力,都是“争抢受害者位置”,不断用各种方式证明对方是施害者,自己才是受害者,这可以是个没完没了的过程。


而出路是,双方都为冲突和冲突的解决负起100%的责任,加起来是200%,而不是从100%中分配,为每个人分到多少比例而争执不休。


在我的经历里,一旦双方都开始表达“我的责任是这个,我以后可以这么做让事情更好”,争执就立刻变成亲密与连结了。



从解释与防卫到深度倾听

我曾经在语言上完美地运用非暴力沟通中的同理倾听,但在心的层面,其实并没有感到很深的关切与连结,而是在一种紧张应急的状态下做危机处理,试图尽快安抚对方。我想,这种状态,对方其实是可以感觉到的。


或者,虽然知道解释经常让事情变得更糟,还是会忍不住解释一下……


当我们在表达愤怒、失望、悲伤这些情绪时,最渴望的,是被听见、被接纳、被在意。


各种电视剧中“你听我解释啊”、“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的狗血桥段,其实说的是“我现在需要表达自己和被倾听,需要关注和爱,你可不可以先完全地倾听、理解、陪伴我,而不是急着去解释事情和防卫自己,当我感觉被听见和理解,会更有空间倾听你”。


为什么全然地倾听这么难?为什么我们总是急着去解释和防卫?


因为我们太害怕“如果确实是我做的不好,你就不会再爱我了”。


我曾经相信,所有的爱,都是我用“足够好”挣来的,一旦我不够好,就会失去爱。所以,当有人对我生气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紧张和收缩,认为我必须尽快地去弥补、讨好、修复我在对方眼中受损的形象、证明我其实还是很好的、值得爱的,而在这种状态中,其实没有空间真正去理解和关怀对方。


当我们感到愧疚与羞耻的时候,注意力其实都在自己身上。出于愧疚与羞耻,为对方做的任何事,都无法带着纯粹的爱的品质。


所以,那么多出于亏欠感的弥补,都是越努力付出,越彼此疏离,拍成了一集又一集的电视剧。



我们最渴望的,就是不完美依然被爱

那么,要如何打破这个僵局?


其实,想要用爱化解人际冲突,首先要疗愈内在的冲突,真正地爱自己——爱自己可不是去做个SPA那么简单,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事。


先跟你分享一下我的故事吧:我觉察到,有时候,我在跟一些我很喜欢的人或群体互动时,潜意识地有一些不必要的“不够好”的表现,比如迟到一小会儿、临时取消计划、打碎杯子……这些都并不造成什么实际的问题,却足以让我感觉“表现不完美”,而这,大概是一种潜意识的考验——对方能否包容我不完美的样子?我是否可以安全放松地在对方面前做自己?


当我进一步探索这个模式从何而来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在学校被严厉对待的经历,我以为这些我早就放下了,平常也不会想起,可当我真正想起时,仍然深受触动。


小学一年级,有一本练习册做错了很多,一向对我和颜悦色的数学老师,在我面前把练习册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小小的我不知所措,后来把练习册藏进了我爸实验室的一个缝缝里,因为我再也不想看到它,更别提打开它去订正错题。


初中,班主任的主要爱好就是高分贝、激情四射地骂学生,哪天如果我们看到她温柔和蔼笑意盈盈,反而会有一种恐怖的感觉袭上心头……她还会扇“差生”的耳光,而作为“好生”,我们的特殊待遇就是,每次数学考试低于90分(100分制),就得让家长给她打电话。


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内在有一个程序是“一点点不完美就很严重,就会被羞辱,所有的爱都是我用优秀挣来的”。


如果不完美如此可怕,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当然会竭尽全力地证明自己没错,而不是去深度倾听和理解对方。


但在这竭尽全力的证明之下,我们最渴望的,其实是放下证明,感到“我可以不完美,我可以犯错,我可以惹你不高兴,可是,你理解这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依然爱我接纳我”。


幸运的是,长大之后,当我可以选择与创造和什么样的人接触,经历了很多非常疗愈的故事,我知道,我可以不完美、可以笨拙、可以给别人添麻烦、可以让人失望,却依然被爱。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他们爱我,仅仅是因为他们愿意爱我。


原来,有些人可以清晰地表达对事情的不满,而不让我感觉到任何对我这个人的拒绝。


原来,曾经经历的那些严苛暴力的对待,不是我的错,而是他们自己的模式。


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




令人沉迷的“强度”

另一个常见的考验模式,就是制造激烈冲突,然后在和好如初的能力中感到安全——很多人都是这样长大的呀,跟父母吵到摔门,半小时后就能重归于好,总有一方愿意先抛出橄榄枝,不再计较吵架的原因,只求握手言和,因为这份连结是如此重要。


在冲突之后,我们经常有一种赤裸脆弱的敞开感,可能会特别渴望连结,或者为了确认关系依然很好,而很刻意地想深度连结。


不断用激烈冲撞来证明关系的韧性,恐怕并不是最可持续、最滋养彼此的策略。质量再好的车,也没人会经常没事撞着玩吧。有什么其他更好的策略,能让你在关系中感到安全、敞开、充满连结?


吵架其实是一种令人“暗爽”的活动,它激发的肾上腺素会让人觉得很嗨,如果还能很快和好,那就是双重快感,如同过山车般刺激,实在是平淡日常的调味剂,很多人对这种感觉成瘾,活在持续的冲突之中。


有人非常喜欢用戏剧来吸引注意力——只是表达我喜欢你、想跟你亲近好像不太管用,那我就想办法让你难受、不得不给我注意力吧。对很多人来说,冲突虽然也不舒服,却远胜过被忽略的痛苦。


其实,这种需要用冲突才能引起的注意力,如同饮鸩止渴。如果一个人不能出于真心的愿意,自然而然地给你注意力,被冲突唤来的注意力,往往只是用于处理冲突、重归ta自己心灵的平静,并不是真正给到你这个人的注意力。


有对夫妻分享,他们几十年从不吵架,立刻有人举手说“那你们不无聊吗”。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选择不愉快的“强度”,也不愿选择平淡无聊。


那有没有可能轻松地得到愉快的强度呢?当然。高质量的性爱、深刻的谈话、共同参加充满拓展与发现的活动、毫无保留地表达爱与欣赏……这些都可以。


下一次,当你因为鸡毛蒜皮的事特别想吵架时,不妨问问自己,此时此刻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对方的注意力吗?是高强度的连结吗?有没有什么更好的策略来满足它?


除了想方设法让对方特别不爽,有没有什么可能性能让对方特别爽?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连结爱的本质,做那个主动打破僵局的人

当我们感到愤怒、失望、伤心时,往往会自动地把对方推开,隐隐期待对方会凑过来、追上来、锲而不舍地重建连结——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应该在我推你的时候百折不挠地贴上来啊!


这是典型的小孩赌气模式,用在成人平等的关系里,偶尔一次也许还好,久了会很消耗,即使对方仍然留在你身边,恐怕也无法完全把心敞开了。


有些情况下,保持敞开确实不容易,想要重建连结,总要有一个人主动打破僵局,比如,不论对错,先道歉,比如,在仍然充满火药味的气氛里,脆弱地表达自己对对方的需求,有时候,这一步就能让双方从头脑喋喋不休、我对你错的循环中,进入心的对连结的渴望。


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想法,但我们并不等于我们的情绪和想法,穿过情绪和想法的迷雾,其实有一个纯粹的意识、对情绪和想法的超然观察者,也有一个纯粹的爱的意愿,那是我们存在的本质。


心态疗愈体系中说,爱是我们存在的本质,如果一个人不是在表达爱,就是在呼求帮助。


Access体系的创始人有一个故事,有人以为他在勾搭自己老婆,非常愤怒地打电话来控诉,而他降下自己所有的防御屏障,对他说“第一件事,我没有在勾搭你老婆。第二件事,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他听见了对方内在的痛苦,在被控诉的情境下,仍然选择提供支持。对方果然感动得稀里哗啦。


连结那个爱的本质,不论你的想法和情绪在说什么。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心轮,去感受你内在生生不息、可以被遗忘、却从未熄灭的爱。


你就是爱。


在灵魂旅程的最后,你其实会明白,所有你经历的一切冲突、痛苦、分离、看似不是爱的东西,其实,都是为了让你更深地理解爱。


而这个选择,来自你对自己的至深之爱。


跟我一起,以行动落地梦想、活出对自己对他人的爱:第二期梦想落地书写营(8.4-8.10线上)



Crystal的奇迹山谷

催化你成为生命的100%创造者

往期精选目录

【第二版】深度性福课-音频版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