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年前璀璨星河,广东与浙江文化实力差距明显,梁启超、陈垣……

2017-10-24 林福江 广东地理

乾嘉时期(1750年前后)中国经学、儒学、历史、地理、金石、考古达到高峰,代表人物是戴震、惠栋、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延续了顾炎武、黄宗羲的学术贡献。


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我国的哲学、考古、文学、史学著述达到高峰,代表是章太炎、王国维、马一浮、陈寅恪、傅斯年、赵元任、钱穆……



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人提出国学概念,国学指的是“相对于西方学术的本国传统学术”。章太炎曾提出国学的三个主体部分:义理、考据和辞章。


辞海编委骆玉明认为,国学大师必须在某个领域特别具有开创性,王国维和陈寅恪就直接开创了中国新的一代学术。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认为,除了学问高,所谓大师还必须对一个学科有巨大影响,培养出一批人来。


著名书法家章祖安说:“章太炎、王国维、马一浮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史学陈寅恪、语言学吕叔湘、王力,大师。” 


张岱年先生对“国学大师”的见解:至少要涉及哲学、文学、史学和古代科学等几个领域,并有突出的建树。


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汤一介推荐的人选是王国维、章太炎、胡适和冯友兰


傅国涌表示,大师在国学领域必须有口皆碑,就连他的“敌人”都无话可说。


《广东地理》认为,马一浮、陈寅恪、钱穆、王国维、赵元任可称为国学大师。


天文、历算、农学、中医和养生学等,很多时候是排斥在“国学”之外。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学”一词的解释:“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以下介绍近现代43位文化名家

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书法、考古、教育等领域

欢迎留言探讨,修正信息



{43}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政治活动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自幼喜爱美术,师事著名岭南画派大师居廉。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追随孙中山。后在香港《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

        他1923年参与中国国民党改组工作,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广州国民政府秘书长、广东省代省长。 1928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中央侨委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等职。1947年辞职,定居广州,专心画艺,画风清新、恬淡、空灵,超然于传统的束缚,更加重视现实对象的写生。独树一帜。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合称岭南画派三杰



{42} 刘文典(1889~1958年)安徽合肥人。终生从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他25岁任孙中山秘书,蒋介石推为民国国宝。

       任安徽大学校长时,他叫蒋介石“新军阀”,蒋盛怒之下当众打他嘴巴,刘飞起一脚踢在蒋肚,蒋没杀他,后聘他到清华出任国文系主任。 刘文典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



{43} 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县人, 原名王祥瑛,字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诗律学家、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散文家和诗人,北大教授。语言学会名誉会长。著《清代古音学》介绍、评论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章炳麟、黄侃等人在古音学上的成就。

        王力的语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对汉语语法研究影响重大。



{41} 马一浮(1883~1967)浙江绍兴人,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现代三圣”,新儒家代表人物。文学、古代哲学、佛学、书法造诣精深,合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能法英德日俄拉西外文。1901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办《翻译世界》。

        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赶出蒋庄。



{40}吴昌硕(1844-1927)浙江湖州人,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晚年风格突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是公推艺坛泰斗。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大,擅于把书法、篆刻的章法、体势融入绘画。

       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浙西,吴昌硕一家避乱于荒山野谷中,弟妹先后死于饥馑。后又与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杂度日,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数年。

        吴昌硕是民国时期卓有成效的艺术大师,传统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吴昌硕刻苦努力博采众长通融超越,兼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把中国画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也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39}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桐乡人,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幽默风趣,内涵深刻,反映社会现象,耐人寻味。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38}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农村研究的专家。其著作《江村经济》成为欧洲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



{37} 李亦园(1931-2017)福建泉州人,1948年赴台,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学者。李亦园研究范围极广,涉及人类学、文化学、比较宗教学、家庭宗族研究、神话研究,并以台湾高山族、华侨社会以及华南、台湾汉族民间文化为田野研究对象。著有《人类的视野》、《文化的图像》、《文化与行为》、《信仰与文化》。



{36}夏鼐 (1910—1985)浙江温州人,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重视在考古研究中应用现代方法,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治学严谨。《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编委会主任。 70年代先后被英德瑞典、美意等国科学院选为院士。



{35}张光直(1931— 2001)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生于北京,原籍台湾,人类学、考古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长。1985年至1988年兼哈佛东亚咨询委员会主席,并为哈佛赫德荪考古讲座教授,更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后二者皆为百年来华人之首任。



{34} 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等考古人物,都在安阳接受考古学训练。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



{33}王国维(1877年—1927年)浙江海宁人,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成就卓著。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门生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32}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名炳麟,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大师。历史、哲学、政治著作400万字。精通医学,著《霍乱论》、《章太炎医论》。

         他很早刊登征婚启事:“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甚佳,安徽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广东言语不通,那是最不敢当的。”



{31} 刘师培(1884-1919)江苏仪征人,经学大师,善于把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吸收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来,开拓了传统文化研究的新境界。1903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参入反清宣传。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等。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



{30}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1927年任北大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自由之风,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在北大任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29}钱玄同(1887-1939)浙江湖州人。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历十年审定国音常用12220字,起草《第一批简体字表》2300字。曾主张废汉字。执教三十年,开设“古音考据沿革”、“中国音韵沿革”、“说文研究”课程,培养了大批语言学英才。他儿子钱三强是物理学家。




{28} 唐文治(1865—1954),江苏太仓人,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国学大师。定居无锡。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后潜心从事教育事业。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校长  ,创办私立无锡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及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

        唐文治认为“商船所至,海权所至”、中国“航权旁落,亟待广植人才,以图挽救”,于1909年设船政科,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1920年应聘任无锡国学专修馆 ( 后改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 馆长。虽已双目失明,但仍亲自授课。朗诵古文,抑扬顿挫,时称 “ 唐调 ”。唐调现已入选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文治共有四子一女,其中二子唐庆平夭折,长子唐庆诒曾任交通大学外文系主任;三子唐庆增是知名经济思想史家,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四子唐庆永,银行家;小女儿唐庆婉,殇。孙子唐孝威,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女唐孝纯,曾任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中文教师。





{27}俞平伯(1900-1990)浙江湖州人。现代诗人、作家。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精研中国古典文学。



{26}林损(1890—1940)浙江温州人,国学大师。五四运动前后,和北大黄离明等教授持旧学观点,组织汉学研究会,创办《唯是学报》,宣传文言文与儒家传统理论,与钱玄同、胡适等论战,发表数万言《汉学存废问题》,影响颇大。 林损长于记诵,许多古籍都能背诵。才情洋溢、性格狂傲。



{25}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人,农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校勘学家、古文字学家,现代农学的开拓者,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研究传播甲骨文字、整理敦煌文卷、考究汉晋木简、研究古明器。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24} 金庸(1924-)浙江海宁人,原名查良镛,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融于一个人身上。博学多才、文思敏捷。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穆旦等均为其族人。徐志摩是其表兄,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是金庸的姑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是金庸的表姐,琼瑶是金庸的表外甥女。

金庸的文学成就,在当代华人世界数一数二。《鹿鼎记》、《射雕英雄传》等作品,故事结构、人物描述以及蕴含的社会背景,对时事的思考融于小说中,非常的经典,值得作家文人好好感受。




{23} 茅盾(1896-1981)浙江乌镇人,原名沈德鸿。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茅文学奖是根据茅盾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我国文学发展而设立,是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2}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通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语。 

        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不掩饰自己身世、思想、感情、癖好、信仰、习惯、性格。1938年12月到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 



{21} 范文澜(1893—1969年)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他以后半生精力撰写出来的两部重要著作。 他是一个热诚的爱国者,同时,民主、科学、开放、进取又构成了他的基本精神。在理论上坚定捍卫历史学科学性。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杂文大家,一生用过179个笔名,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说:我的习性不太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他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把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

        鲁迅的祖父周介孚(1838-1904),翰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现代著名散文家周作人是鲁迅二弟,生物学家周建人是鲁迅三弟。 



赵元任(1892—1982) 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会说33种汉语方言,精通多国语言。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1929年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员、语言组主任,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赵元任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又懂音乐,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赵老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作方言和方音调查的学者。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细微的语音差别。在二三十年代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

        1938至1941年,教学于耶鲁大学。之后五年,又回哈佛任教。其间加入了美国国籍。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

      赵元任于1926年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已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





吕思勉(1884~1957)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史学家,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23年出版《白话本国史》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史学造诣与陈垣、陈寅恪、钱穆齐名。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长。物理学家钱伟长是他侄子。与胡适在北大都因以演讲的方式上课而驰名。一生以教育为业,余英时、严耕望等人皆出门下。钱穆与傅斯年在历史考古上学术观点差异多。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担任廿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后由中华书局出版。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崇备至。




吴宓(1894-1978),陕西泾阳县人,西洋文学家。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价值。曾任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吴宓学术严谨,但婚恋混乱诡异令后人不敢恭维。陈寅恪看得透彻,说他本性浪漫。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一是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




熊十力(1885-1968)湖北黄冈人,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他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文化。蔡元培称他乃二千年来以哲学家之立场阐扬佛学最精深之第一人。马一浮称其学识创见乃超越古代佛学大师。熊学研究者遍及世界,《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杰出人物。



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新儒家代表人物,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著《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黄现璠(1899~1982)广西人,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教育家,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于历史学、民族学研究凡五十年,成为壮学开山祖师以及中国第一个民族学派“八桂学派”的开拓者和当代历史学界“无奴学派”创始人。在大学从事教育事业近五十年,晚年又创办漓江业余大学。




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泉州。近现代为数稀少的精通汉学、西方语言文化的学者。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文9种语言,通晓文、儒、法、工与土木等。翻译《论语》、《中庸》和《大学》,著《中国的牛津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向西方人倡扬东方文化精神。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人,原名和乐,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普通话很好,英语更高超,大部分作品用英语写作,却对闽南话爱到极致。林名言:中国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几个卢布,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支持外蒙独立,在动物世界里找几乎不可能。(1937年发表于申报)。




⑨  爱新觉罗·启功(1912-2005)北京人,书法家、画家、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书法功底在当代中国地位很高。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著作丰富,通晓语言文字学、历史陈迹八股文,尤精碑帖之学。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学生领袖之一、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提出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原则,学术上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培养了大批人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长期在北大任教,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享年98岁。




冯友兰(1895-1990)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李慎之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依据是冯的《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因宣传苏联被捕,不久加入国民党。他致函蒋介石望其收拾人心,蒋为之泪下;解放后致信毛称后悔帮了国民党,决心改造思想学习马克思。文革时他本是尊孔的大家,却投靠四人帮,给了孔丘一枪。张君劢说他: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事乎?胡适说他:天下蠢人恐无出其右者。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人,生于长沙,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民国最博学之人。曾就读于复旦、柏林、苏黎世、哈佛,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等语言文字。全唐诗10万首倒背如流,晚年失明,全靠口述,出口成章,学生整理其听课笔记便成巨著。蒋介石称之为国宝。

       陈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治学面宗教、历史、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他授课曾言:“前人讲过我不讲;自己讲过也不讲。”课上学生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傅斯年说: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在突厥学方面,陈寅恪摒弃了陈旧观念,以“外族盛衰之连环性”解释唐与突厥间力量的迅速消长变化以及霸权地位的急剧转化,表现出卓越的史识。

         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提倡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北京大学学生顾颉刚介绍傅斯年去听胡适上课,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留学生从北大哲学系赶走。傅斯年听课后评价胡适:“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走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五四运动”后,他同李大钊、陈独秀等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他认为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最浅的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胡适的次子胡思杜,1949年选择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遗体不予保留。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甲骨学考古“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郭的女性关系杂,情人多,先后与多人结婚,对于立忱始乱终弃,为世人所诟病。但郭沫若曾讲: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出身药商家庭,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继之辛亥革命﹐他和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积极宣传反清。从教70多年,任过46年大学校长,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

        陈垣没有受过正规的史学教育,全靠自己的勤奋,著作宏富,成就斐然。在中国宗教史、元史、中西交通史及历史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史学大师。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他撰写了一系列论著,如《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等,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观及其突出贡献,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梁启超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9个儿女各有自己的成就。杰出子女梁思成、梁思永等。

……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