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借冈落户王借冈,王借冈是不是王借冈? 兼说梁广

梁氏文化馆 梁氏文化馆
2024-09-01


王借冈落户王借冈

王借冈是不是王借冈

兼说梁广


“王借冈落户王借冈” 是绕口令吗?不是的,世上本无王借冈,黄萧养之后有了王借冈,《王借冈落户王借冈》说的是王借冈初孕、临产、出生、落户……诸如此此的故事。


[一]、初孕


正统十四年,指的是公元1449年。明朝第六任皇帝朱祁镇的年号,是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代宗继位改年号景泰。


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广东南海人黄萧养因事下狱。不久,组织同狱百余人越狱成功,遂聚众起义,攻打广州,队伍迅速发展至10万余人,自称顺天王,年号东阳,设官分职。明廷急命总兵官张安前往镇压。黄萧养指挥义军击毙张安、俘斩指挥佥事王清,围攻广州达8个月。次年三月,明廷又命右都御史杨信民为巡抚,坐镇指挥,解围广州。杨信民厉甲兵,广招抚,义军部分将士受其欺骗,纷纷受降。杨信民乘机遣使持檄文入义军中劝降。黄萧养正欲归附,明都督同知董兴率江西、两广兵至大洲,围攻义军。黄萧养见势,顿改归念,率众与广西“狼兵”(峒溪土兵)激战,部众伤亡万人,自己中流矢身亡。余众退据大良堡,凭借倚山面海的有利地势,抗击明军。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百度/百科)



原来,黄萧养是顺德人。当然,那时还没有顺德这个名字,按当时的行政区域,属于广州府南海县冲鹤堡潘村,现在的勒流街道还有冲鹤村。黄萧养是个佃农,因田地之争伤了人命,被官府关进大牢准备杀头,刚好遇到大赦被放出来,无以为生去做了海盗,结果又被官府捉住,这次竟然越狱成功,并开始了造反之路。这次越狱据说是让人将利斧藏于饭桶之中,还有人说是藏在烧鹅里,估计是附会而来。黄萧养在短短数月内就召集了数万人攻打广州城,并活捉了前来救援的广东都指挥使王清,王清最终被杀。明英宗派重兵,经几个月的全力围剿,才算平定此事,除掉黄萧养。


萧养石题诗


萧养石之所以要立在沙面公园江边,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传说当年遭遇官兵追杀,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两只美丽的大白鹅从江心浮出,游至江边,背着黄萧养消失在茫茫迷雾中。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江面称作白鹅潭,这样,也就明白,“萧养石”塑造的形象为何要骑着大鹅了。


白鹅潭


黄萧养起义持续一年半左右,给明朝在广东的统治造成沉重的打击。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管治,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4都37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划出设置新县,命名“顺德”,意为“顺天明德”。所以,顺德之名和黄萧养有着直接关系。


顺天明德牌坊


又有说:正统十四年春的一天里,黄萧养忽然发现自己睡的竹床有渐渐变青,且有竹叶生发,同狱的江西商人认为“复生之竹”为死里逃生之吉兆。黄萧养立刻以此为借口,鼓动狱友联合起来,共谋越狱。3月8日深夜,黄萧养和狱中170名重囚暴动越狱成功后,夺取武器,撞开东城门,扬帆出海。两个月后,黄萧养回乡招兵起义。


6月中旬,黄萧养在南海县冲鹤堡横岗二龙山前(今顺德勒流镇龙眼村内)祭旗起义,自号“天威将军”。义军首先向冲鹤堡进军,镇压了潘姓大户,其他土豪劣绅闻风而逃。随后,他们又顺利地攻下桂洲、逢简、马齐、龙江、新涌口、大良堡(今顺德大良),并以大良堡为根据地,开仓济民,修筑工事,封锁河道,储备粮草,并乘势发展水师。


当地朝廷虽心生恐惧,却无力抵抗。8月中旬,黄萧养开始了规模空前的“拜佛(山)劏羊(城)”军事行动。27日,黄萧养亲率300艘战船,从苇涌直插广州,沿途官兵节节败退,起义军声势大振,队伍不断扩大,直抵广州城下。水军进军南门,陆路则进军西关,形成水陆夹击之势,将广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二]、临产


随着“顺德”、“白鹅潭”、“大王滘”、“寨边村”,“王借冈” 临产了……



“王借岗”,说是与明农民起义首领黄萧养有关,黄萧养姓“黄”,那为什么是“王借”,而不是“黄借”呢?



原来罗村庄步一带,小山岗连绵。明正德年间某日,有条风水佬经过,煞有介事地东指指,西望望,口中自然自语:“可惜啊,只有九十九个,如果凑足一百个山岗,此地必成王象。”乡人向他求教,他解析说“这里只有九十九个山岗,如果是一百个,此地将有帝王出现啊!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乡人当希望自己能有皇帝出生,改朝换代,以求生活好过点。于是凑钱向风水佬指点迷津。此佬说:“不难,可以去借个岗回来嘛”。


当地有一青年叫黄萧养者,平日喜欢与一班后生舞拳弄棍,爱好打不平,在村中有点威信,村民怂恿他求拜土地爷爷,帮助借座山回来,并承诺事成后将有奖赏。



土地公真的让一斑山神小鬼连夜到珠江上游搬山,回到沙口附近,土地公先找黄萧养报告大事将成,时萧养正忙于起义事宜,忘记曾经的承诺。土地公见萧养不提奖赏,心中生恨,便学公鸡晨鸣。小鬼以为天亮,遁隐而逃。结果该山只留在沙口。


黄萧养于明正统十四年聚众起兵,自立称“顺天王”,但最后在珠江洲头嘴与官军决战中失败被杀。“王借岗”没有过河,顺天王的起义最终功败垂成,这是后人对黄萧养同情、惋惜的传说。


[三]、出生


黄萧养起义失败之后,“王借岗”在民间顺产出生了。“王借岗”的民间传说是抄袭改用了“驱石神鞭”的典故。


《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 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传说的是“秦始皇作石桥,想东渡过海观日出之处。当时有神人,能驱赶石头下海自动成桥,嫌石头行得慢,神人就用鞭子抽打,石头都被鞭得流血。至今石头还向东倾斜,颜色还是红的。后因以“驱石驾沧津”为神助秦始皇造桥的典故,表现帝业天成,神助其功。但是黄萧养是最后在珠江洲头嘴失败被杀。顺天王的起义最终是功败垂成。故明末清初诗人柯有遇就有“芙蓉如画照空青,海上神鞭借不成。”的诗句。


(柯有遇,清朝进士,诗述的是张槎王借岗的故事。《佛山忠义乡志》图)


“王借岗”出生后却没有人家溺爱,尤其在佛山。不同“白鹅潭”之于省城。虽然,鸦片烟佬和民间野老,在茶余饭后不断改编润色,加油添醋,也只能自生自灭,黑人黑户。虽然广为流行,但终不入正册。


[四]、入户


户籍,古时也称户版、丁籍、黄籍、籍帐。我国户籍制度建立于商朝。“王借岗”的落户曲折艰难,自明景泰年间到嘉靖始终是没有正经户口。此时南海县季华乡东平河沿岸,丘陵起伏山岗林立,禾雀岗、牛尾岗、雷岗、大帽岗、大松岗、七星岗、三友岗、镇岗、老鼠岗、章岗……竟没有“王借岗”立足之地。


虽然如此,“王借岗”是自强不息的过了近百年,到了嘉靖年间,御史屠应坤出手,“王借岗”才总算在正经史册上列名,有了正式户口。


屠应坤,字文厚。嘉兴人。嘉靖二年 (1523)进士,官至云南通政、御史。屠应坤《禁西樵等处采石疏》云:“……臣前奉命巡按两广,传询民间利病,切见广州府南海县地方有西樵、石冈、松子冈、大坑、禾仓冈、吉水、王借冈等处,新会县铁齿、屏山等处,先因乡民在山凿石,后遂凿得铅矿。……罗浮、西樵,王借又五岭之门户也,不可损伤……”王借冈两次登上名号。


王借冈入户禾雀岗,就是正正经经的张槎沙口的王借岗,有如当今的岭南大道入户大福路一样。自此史册列名王借岗,诗人墨客歌咏王借岗,至今五百余年了。


明末清初沙口入佛山,屈大均王借冈阻浅,成鹫泊王借冈候潮,和明末清初的佛山人柯有遇都有诗遗传:

《王借冈阻浅》

(明末清初·屈大均)

水浅惟沙口,停舟待暮潮。

枫黄霜色淡,竹翠雨容消。

米遣鲥鱼换,船将蛋女招。

苍苍山月上,酒至放兰桡。


柯有遇《王借岗》

(明末清初)

芙蓉如画照空青,

海上神鞭借不成。

一自飞章逢柱史,

至今灵石寿苍生。

春归鸟鹊巢荒寺,

日暮牛羊牧古营。

闻说青山销浩劫,

年年听尽汐潮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南海县志》


清道光十五年《南海县志》记载:“王借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高三十余丈,当浈郁二水之冲,孤峙河干,近佛山镇。与紫洞相望,为土炉、大江、张槎、佛山一带保障。大富環其麓,,山产石如剑戟,然开採则盗贼频兴。明御史屠应坤奏封之。麓西北有大士、关帝庙,富溪书院,借山古寺……”


(《南海县志(同治)》)


[五]、兼说梁广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洪水为患,农田失收,朝廷赋税不减,终于酿成1449

年爆发的黄萧养起义。起义军围攻广州,佛山水路居省会广州的上游,故

分兵先攻佛山。地方官闻讯惊惶,无计可施,经查访,得知冼灏通颇受乡

人敬重,极具号召之力,立命他为乡长,捍城守卫,听其计策。灏通为保

乡梓,义不容辞,率四弟三子首倡捍城,得梁广、梁茂善、霍伯仓等二十

一名乡绅呼应,于佛山祖庙议事定策,组织乡勇(后称忠义营)竖木栅、

挖壕沟、备器械,以兵营制分佛山为二十四个铺区,各铺街道建闸,首尾

联防。灏通出储粮为饷,且战且守,黄萧养围攻佛山半年不下。景泰元年

(1450)二月,明将董兴率军队至,黄萧养兵败被擒,起义失败,佛山城

围立解。景泰二年(1451),皇帝论功赏赐,封冼灏通等二十二人为“忠

义官”,在佛山祖庙右侧建立“忠义流芳祠”,使忠义之名流芳百世。并

赐佛山地名为“忠义乡”,祖庙敕封为“灵应祠”。(佛山市博物馆网)



梁广、梁茂善当然是梁家人,在佛山镇压黄萧养起义是有劳的,所以佛山祖庙光绪二十五年岁次己亥仲冬重修时,佛山梁氏族众就送个牌匾曰:“泽普安定”。但是梁鹤年敬撰拜书时,却偏偏把个泽字的 “睪”,多写一撇——喻意梁氏多子、多孙、多福、多寿。


(今日沙口王借岗)


王借冈落户口了。几百年后,却有说“王借冈不是王借冈。”,请同志们说说,“王借冈是不是王借冈”,动动手指,多多转传大家知。


芙蓉如画照空青 海上神鞭借不成——王借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梁氏文化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