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文胜 王文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七大任务

2017-03-22 陈文胜 王文强 论道三农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必然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在我国进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必须依托城镇网络,利用城镇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功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集聚

一是完善城乡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划分各类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科学安排产业、村落聚集等空间布局,合理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集中布局建设优势项目,建立区域内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信息网络、流通体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中心镇、中心村为依托的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城乡空间框架,完善城镇辐射农村的网络构架。二是加快村级规划修编。坚持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中心村,撤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科学规划农民集中居住点,使村庄布局达到城乡一体化辐射的要求。三是严格规划管理和监督。各地要严格规划管理,防止规划因人而变。同时,要推进规划的合法化和有序化,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推进城乡产业对接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优化城乡产业布局。要以当地的优势产业为核心,依托城乡网络,实现加工企业和原料生产基地、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城市与乡村的有效对接;同时,科学布局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和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发展中介服务和旅游服务;加速农业休闲产业发展,构建农村完善的第三产业体系。形成以工带农、特色发展、工农互动、城乡互补、产业联系紧密、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城乡产业交融、基础设施共享的城乡产业格局。二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和农业企业一起抓,依托科技创新,创建自主品牌,形成多个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技术改造升级,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的提质升级,促进城乡产业交叉与融合。要以产业集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为重点,通过市场调节城镇资源投入现代农业,加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三是创新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依托城乡网络与政府、市场两种推动力量,建立现代农技服务咨询平台与农技110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建立科技情报员制度,为农户提供各类农业现代化服务;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前团购、技术培训,产中技术指导与产后销售加工的服务体系;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联结的服务体系,完善信息、技术及其资金支持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延伸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辐射与延伸。按照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对接、共建共享的思路,以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中心社区为节点,统筹城镇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的延伸和覆盖。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拉大城区框架,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供平台,为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辐射与延伸创设条件。二是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快交通骨干工程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提升交通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交通网络。加快农村公交网线、站场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着力抓好长短途客运站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城、镇、村公交一体化。三是加速农村基础设施与城镇的融合。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农村水利事业建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推广集中供水,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提高自来水覆盖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卫生。加快城乡电力、资讯网络建设,大力改造和拓宽电网、电视、电话、移动通讯和宽带网,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通信、信息网络一体化。健全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加快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社保水平

一是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县市统筹、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及幼儿教育向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建设布局,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加强城乡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和城镇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加速城乡教师的交流互动,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逐步使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二是加速城乡医疗卫生对接与融合。建立健全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县、镇、村(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合作医疗体系。三是加快社区文化体育一体化建设。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共建共有、共管共享”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城乡文化体育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快社会保障城乡对接。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全面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城乡之间内无障碍转移接续,基本实现城乡养老一体化;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保障制度、经办管理、缴费和补助标准、待遇水平的“四统一”;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补助标准,缩小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差距,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五是提升城乡信息一体化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政务、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和网络,把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科技教育、文化娱乐等信息系统和网络统一延伸到乡镇、村,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推进县乡两级网站建设,拓展网上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便民服务平台。

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发挥人力资源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市场。统筹城乡人才公共服务,搭建人才共享平台,强化城乡人才信息服务,建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将人才信息、人才培训、人才招聘、人才就业指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支持城镇居民通过合法途径到农村经营农业,促进城乡人才资源交流互动。二是建立城乡人才统筹开发新机制。建立统筹城乡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完善城乡人才引进政策、评价政策和激励机制,打破城乡人才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人才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完善农民培训机制。整合劳动就业培训资源,构建以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培训中心、职业中介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培训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完善的城乡劳动力培训体系,加大农民非农就业培训和产业化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民的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

一是理顺基层组织关系,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县、乡各项管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其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协调功能,推进省直管县的改革步伐。推进乡镇的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两推一选”,扩大直选范围。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代表会议、行政机构的具体职权、议事决策范围及程序;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保证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二是创新农村社会服务,推进农民组织化。扶持和引导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城镇各类组织下乡进村,为农民提供社会服务,努力构建覆盖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注意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婚丧新风尚;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安全祥和社会环境。

强化城乡环境保护加快建设“两型”农村

一是统筹开发自然资源。坚持保护优先、功能区划、开发有序,加强对农村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科学规划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把矿产资源开发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矿产资源规范有序开发,保持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城乡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集污管网建设,工业企业污水、城乡生活污水和其他重点污染源必须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工程管网;着力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问题;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制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筹解决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问题。三是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探索建立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监测监控,加大对各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快制定对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旅游项目的补偿机制和补偿标准。大力发展清洁农业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沼气净化配套工程,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普及推广力度。全面推广生态种养技术,鼓励发展高效生态种养业,积极开发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快“两型”农村建设进程。

来源:《中国财经报》,2011-11-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