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日报专访陈文胜等: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湖南解读

2017-06-01 陈文胜等 论道三农
水利的春天 湖南的机遇
——省内权威人士阐释今年中央1号文件

柳德新 刘勇

湖南日报 2011年02月15日

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郭立亮 摄

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文胜

省水电设计院院长张振全

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葛国华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唐少华

除署名外均为通讯员摄


    本报记者 柳德新 刘勇

     今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题。这是继新世纪以来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中央1号文件首次将主题指向水利问题。在2月11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指出:“这对湖南是重大利好。”

    “重大利好”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报邀请省内权威人士进行了阐释。

    “优先领域”将改变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

    作为水利大省,湖南必将极大受益于今年中央1号文件。“‘十二五’时期乃至2020年以前,是湖南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戴军勇说,作为水利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特别是在水利投入机制、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体制机制等方面有很多新亮点和新突破。

    分析湖南水利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可看出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戴军勇说,1998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水利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防洪减灾体系薄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需要。抗御超设计洪水和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区城市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区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山洪易发区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尚不健全,还有列入国家规划的1070座小(Ⅰ)型、2860座小(Ⅱ)型病险水库亟待治理。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民生水利发展滞后,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需要。全省还有2100多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洞庭湖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偏低,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不断下降。四是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基层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和维护费得不到稳定保障,乡镇水管站年龄结构老化,技术力量薄弱,职工生活十分困难,面临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五是水利投入体制机制不顺,不能满足水利加快发展的需要。水利投入新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民作为农田水利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正是中央1号文件的着力点。文件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这对水利大省湖南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统筹城乡发展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了成功突破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正是统筹城乡、水利先行的最佳注脚。”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文胜认为,此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

    我国农业农村已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陈文胜说,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大瓶颈。就水利而言,一方面,我省地处湿润多雨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另一方面,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污染不同程度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使宝贵的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造成农业水资源利用系数很低。

    陈文胜认为,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需要从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以突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特别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成功突破。

    中央1号文件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为统筹城乡、水利先行指明了方向。陈文胜说,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这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突出亮点。这样定位准了,才能明确公共财政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才能明确将水利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先领域。

    省水电设计院院长张振全认为,中央1号文件提出强化水利科技支撑、增强水利勘测设计能力,这对湖南水利科技发展将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当前,我国水利科技的总体水平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还不相适应,水利科技进步在水利事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水利科技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张振全介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水资源列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对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综合节水等水利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

    作为省水电设计院的领头人,张振全介绍,今后一个时期,他们将围绕水利发展中心任务,重点突出洞庭湖综合治理和水利水电测控技术研究两个科研中心,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高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研装备更新,以水利科技的大发展、大突破,支撑水利改革发展的大跨越。

     “科学编制水利规划”有利解决众多水问题

    中央1号文件提出,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葛国华认为,把握好水利新一轮大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是关键。

    葛国华说,要把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落实到水利规划中,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反映到水利规划中。确定规划目标和指标时,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步子更大一些;确定任务和规模时,既要考虑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快速增长,也要考虑金融支持政策和水利项目的市场融资能力,投资规模可以定得更积极一些;确定改革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认识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迫切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站在未来5年、10年水利发展的起跑线上,水利部门正在紧密结合湖南的实际,理清规划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葛国华认为,水利规划要突出以下重点:以一湖四水和中小流域治理为重点,解决“水多”的问题;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解决“水少”的问题;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解决“水脏”的问题;以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解决“水浑”的问题;以推进水务一体化为重点,解决“多龙管水”的问题。

     “最严格”体现了应对水资源严峻形势的态度和决心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

    之所以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其深刻的背景。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唐少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在水资源、水环境领域尤为突出,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污染严重,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唐少华说,与以往的水资源管理相比,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管理目标更加明晰。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分别比现状下降30%以上。二是管理制度体系更加严密。将丰富、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节约用水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提高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三是管理措施更加严格。例如:对取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项目等。四是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等。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我国应对水资源严峻形势的态度和决心。唐少华介绍,当前我省水资源管理基础和管理能力还很薄弱,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还有较大差距,急需抓紧完善制度、抓好工作落实、严格执法监督,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约束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